理想的思考模式,
一开始应该是“发散”的,
也就是你要先考虑到最好跟最坏的状况,
然后逐渐“收敛”可能的选项,
最终得到合理的策略。
但以苏美为代表,
包括盗图刺客、休学博士生等人,
他们的思考方式却是这样:
他们总是聚焦于最负面的地方,
忽略了良性的可能,只想着最小化风险,
让自己变得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但是站在写文章的角度来说,
这种狭隘的负面思考,
却反而是一种优势。
因为极端的负面,
本来就容易引起大家的情绪和兴趣,
同时因为他的论点集中,
所以读起来会非常简单易懂,
而且难以反驳,少有自相矛盾。
毕竟真正严谨的决策过程,
需要从“发散”到“收敛”,
自然必须让很多相互矛盾的想法同时成立,
这让文章念起来很烧脑,
立论也很容易被反驳。
所以苏美的文章确实很有魅力,
而在他文章的大前提下,
通常也不太会有什么明显的谬误,
这就是他能成为战神的原因。
但问题在于,
台湾的教育和社会的潜移默化,
其实都在窄化我们的视野,
让我们变得保守和悲观,
不愿承担合理的风险。
而苏美的文章,会让这样的状况雪上加霜,
当你折服于苏美文章的魅力,
往往也会让僵化的思考更为固化。
特别是人情世故及男女相处,
这种特别需要发散思考的东西,
是最容易被苏美荼毒,
而荼毒伤害也最大的面向。
同样被说是仇女,
为啥教主和苏美差距会这么大,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你可以看到教主的思考是很发散的,
所以他什么议题都可以战,
加上他对易经有研究,
易经本来就很强调福祸相依、物极必反......
这种完整的发散思考。
至于苏美嘛......
可以战的议题非常受限,
而且一旦讨论高度上升到发散等级,
他就没办法应付了,
所以之前才会被苗博雅惨电。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868437
说了这么多,
某方面我还是肯定苏美的,
他文章确实娱乐性很高,
也给很多人找到情感挫败的出口。
可是看这种文章,真的要很小心,
特别当你觉得苏美讲得好对,好有道理时,
也意味着你已经接受,
从这么狭隘负面的角度去看事情。
而这对人生的负面影响,
真的远远超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