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日本东京大学研发一种可产生电流的奈米管

楼主: zxcvxx (zxcvxx)   2019-06-27 08:11:58
日本东京大学研发一种可产生电流的奈米管
新闻来源:https://bit.ly/2RG1AYf
本文: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Figures/2019/market/materials_15740_20190626.png
日本东京大学Yoshihiro Iwasa教授与国际物理学家团队合作,发现了一种新型奈米管
(nanotube),它在光的存在下可以产生电流。该奈米管的应用层面涵盖了光学传感器或红
外线成像芯片之类的设备,未来,若扩大该技术,对自动驾驶系统和天文学领域,甚至是
太阳能设备,亦都有所助益。此项研究于2019年6月发表于顶尖的自然期刊(Nature)。
这项新型的奈米管,是由二硫化钨(WS2)制成的特殊半导体材料,当它被雷射光照射时,
会因为光伏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而产生电流。其实,不只有这样的材料会有如此
的效应,但与一般光伏材料不同的地方是,除非卷入管中,否则这个由WS2制成的片材在
光存在下并不会产生电流。
以整个奈米管的制作来看,该奈米管先是利用化学生长的方式生成多层的WS2结构,并分
散在二氧化硅的衬底上,然后从光学显微镜下分离出单一奈米管。接着透过化学气相传递
生长的方式形成单晶体的WS2,再使用胶带机械将双层及单层剥离开来,最后将薄片再次
转移到二氧化硅的衬底上。
奈米管的设计,包括局部类似单层的构造,也就是其中一个W原子被六个S原子包围,形成
一个三菱镜。而构成多壁奈米管的构造,则有了极性,并表现出非中心对称的性质。也就
是因为这样的特性,让这样的新型奈米管,并不依赖材料间的p-n结来获得光伏效应,而
是当暴露在光线下时,会在整个结构中产生电流,这称为体光伏效应(bulk
photovoltaic effect, BPVE)。
东京大学团队的研究指出,BPVE在现有材料的效率并不高,但该团队提出较低维度或较小
间隙的半导体,效果会较好。该团队也发现,当降低晶体的对称性,而不仅仅是破坏其反
向的对称,也就是说,从二维单层结构改为具有极性的奈米管,将可以极大地增强BPVE,
而且由此产生的光电流密度将会比其他BPVE材料大好几个数量级。
研究结果又为奈米材料的未来提供了更多选择,长远来看,这项研究最终希望用来制造高
效能的太阳能电池,但考虑到尺寸的限制,或许这项新的材料可以在其他领域获得应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