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德/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
网络霸凌令人恐惧厌恶,社群媒体中一些侵犯个人隐私的极端案例,更是无法承受之重。
因此为了在数位时代中保护隐私,“私人事务”的“被遗忘权”值得提倡。但是对于“公
共事务”的网页搜寻结果,过度主张保护当事人隐私与名誉的被遗忘权,却会阻碍民主发
展与言论自由。网络时代中这些新问题,或可引用“被遗忘的”广电媒体“接近权”作法
,做为解决方式之一。
台湾“被遗忘权”的重要案例──前职棒“米迪亚暴龙”执行长施建新,要求台湾Google
移除他姓名搜寻结果与“施建新 假球”关键字建议的诉讼,正能说明对公共事务要求被
遗忘权所带来的问题。
签赌与打假球是台湾职棒的阴影,组头与黑道在场外对球员、教练威胁利诱时有所闻;但
到了球场,黑道大多“只能”坐在观众席监控。2008年爆发的“米迪亚暴龙队”假球案令
人“难忘”之处,在于黑道成为米迪亚背后金主,然后从管理阶层、到球场上教练与球员
的调度,黑道都能直接一条鞭指挥,操控胜负与赌金输赢。
黑米案中约有10位教练与球员及多位球团高层、领队、翻译等被起诉或判刑确定。米迪亚
暴龙队解散后,虽然有多位不受威胁利诱的球星如周思齐等,转队继续大放异彩,但也有
许多洁身自爱的球员,从此无法再回到职业球场。
以上都是透过网络搜寻到的报导与资料,所拼凑出的10年前黑米事件。同时,透过搜寻引
擎,我们也能找到施建新后来被高等法院认定他并不知情、未介入操控假球,裁定无罪的
媒体报导与判决文。
对职棒与球迷来说,黑米事件是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因为当时各种报导评论、当
事人说法、球员教练证词、检调单位起诉及法院判决等,都能在网络上流通,所以我们现
在才能看到这段黑暗但珍贵的纪录,希望职棒不要再重蹈覆辙。
在网络时代,搜寻引擎的结果与关键字,就是社会理解与讨论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虽然
法院判决施建新没有构成“背信罪”,但球迷与检调举证历历、指责他未能善尽职责的管
理瑕疵,仍然是“可受公评之事”,而不该被忘记。
对于施建新来说,法院无罪判定当然还给他一个公道;所以即使我们要讨论假球案此一公
共事务,也必须有此认知。过去在广电媒体时代,为了维护大众“媒体接近权”,在包括
《广播电视法》与《有线广播电视法》等相关法规中规定,若利害关系人认为电视报导有
误,可要求给予“答辩机会”。透过同一媒体的更正报导,可以让正确资讯与不同意见,
都能广为社会所知。
为了让社会记住与讨论黑米案等公共事务,不该直接移除相关的搜寻结果与关键字;但或
许可以引用接近权的类似作法,要求搜寻引擎与媒体网站,将当事人无罪判定的重要资讯
,“置顶”或“标注”于搜寻结果与报导连结当中。
在公共领域里,要记得完整事实与各方说法,而不是遗忘,包括不能遗忘当事人后来被判
无罪的事实。而欧盟也在相关规定中,将言论自由、维护公益与公众知的权利等,作为被
遗忘权的例外限制。
就像黑米案中坚持运动精神的球员吕祐华,于今年的回顾文中所说:“当走过一滩恶沼泥
泞并不是你能决定的时候,你只能在那样一个环境、那样一个故事中想办法带走、记起那
些难得而美好的人事物”。所以,我们不该选择遗忘。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0913/142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