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rkwu123 (单身旅记与日光倾城)》之铭言:
: 直接改成用得分机率来讲
: 1. 得分机率
: 一人出局三垒有人的得分机率比零人出局二垒有人的得分机率高
: 但是触击不是百分之百会成功....
: 得分机率
: 0 1 2 3 12 13 23 123
: X 0.26 0.43 0.59 0.84 0.67 0.84 0.84 0.86
: Y 0.14 0.26 0.41 0.66 0.45 0.62 0.70 0.63
: Z 0.06 0.13 0.22 0.28 0.27 0.34 0.27 0.35
: 0.59 < 0.66x(1-q)+0.41xq q为触击失败率
: 触击成功率要8成才会比较高....XD
我认为您引用统计资料是理性讨论的开始
但这个资料是整体性的统计,球员打击率 .26 左右,K/9 值在 7 左右
这样的数据用在吴升桓身上恐怕是不太适用
你可以看到三垒有人两出局的数据 .28,其实就是略大于平均打击率
大于打击率的原因应该是暴投、四坏球后的安打,这类马上安打以外的得分方式
也就是说除了用统计方法外,我们其实可以用模拟的方式来重新建构这个矩阵
我参考了吴升桓的 2016 的数据,做以下模型设定:
1. 打击率 .19 (官网查得到)
假定 .14 可以直接把打者从二垒送回本垒,.05 是只能推到三垒
(.14 vs. .19 这个设定是参考上面的统计数据 .22 vs .28 做的)
2. 三振率 .36 (官网上的数据可推得概数)
由此推算出 .45 的打数是打进场内但出局
假定其中 40% (.18) 的球可以把打者从二垒推进到三垒
60% (.27) 的球可以把打者从三垒推进到本垒
(这个假定没有依据什么相关数据,欢迎讨(ㄉㄚˇ)论(ㄌㄧㄢˇ))
3. 双杀和四坏
吴升桓投四坏造成推进垒包机率很低,不太影响触击决策,为计算方便忽略
双杀牵涉到敬远棒次的问题,会把模型搞得太复杂,为计算方便也忽略
在这样的模型设定下,可以建构出下列的得分机率矩阵:
超前分在二垒 超前分在三垒
无人出局 ? .76
一人出局 .29 .56
二人出局 .15 .19
建构的方式是从右下角慢慢往左往上堆,用到的是国中数学
? 处为是否采用触击战术的决策点,假设触击成功率 p, 列不等式
.56*p + 29*(1-p) > .14 + .05*.76 + .18*.19 + .66*.15
解得 p > 63.5% 可采触击
由于上面关于垒包推进的参数设定会严重影响得分机率矩阵
因此我试算了另一组数据:
假定那 .45 打进场内的出局中
只有 .15 能把二垒跑者推到三垒,.22 能把三垒跑者推到本垒
在新的参数设定下,重构出的得分机率矩阵如下:
超前分在二垒 超前分在三垒
无人出局 ? .72
一人出局 .29 .52
二人出局 .15 .19
列不等式解得 p > 67.5% 可采触击
不过上面的打击率和三振率用的是大联盟打者的数据,恐怕相当失准
因此我再试一套新参数试跑模型
假定打击率为 .15,其中 .04 仅能把二垒跑者推进到三垒
三振率为 .48,求出打进场出局球为 .37
其中 40% (.15) 能推进二垒跑者,60% (.22) 能送回三垒跑者
在这种屠杀式的新参数设定下,重构出的得分机率矩阵如下:
超前分在二垒 超前分在三垒
无人出局 ? .66
一人出局 .23 .455
二人出局 .116 .15
列不等式解得 p > 59% 可采触击
以上只是一个很粗糙的模型啦
其实我只是想说吴升桓是大联盟顶级球员,而我们的打者又不到大联盟等级
用大联盟的全数据来说八成以上的成功率才该触击好像不太对
讲老半天,其实九下没得分的战犯是蒋志贤吧,他应该直接把球轰出去的 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