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中时] 赛扬精神 不容媒体亵渎

楼主: wetteland ( )   2006-07-31 22:36:24
※ 引述《loh (loh)》之铭言:
黄国洲
推 sunbiba:哇!!这个作者有其他文章吗..好想看看 140.112.68.204 07/31 04:04
推 ptorbflqru:黄大记者,狐狸莫笑猫! 125.233.8.95 07/31 07:11
推 leopold:这又是媒体彼此间的战文XD 218.160.8.24 07/31 17:43
黄国洲是本人极为欣赏的一位评论家,
除了棒球,他也写文化、政治评论,
文笔犀利、立论清楚,
多次在报章上电过小白言论。
这里是棒球板,
我就提供他几篇棒球评论给大家鉴赏,
至于其他的专论,有兴趣者自行搜寻。
至于在中时的文章,也请自行搜寻中时电子报。
2005年06月09日 苹果日报
历史学者别捞过界
名列张亚中等一百五十人联盟排行第八十二的吴昆财教授,在《苹果日报》发表的文章总
脱离不了意识形态的桎梏,不管是什么样的议题都能拗成“逢扁(绿)必反”的结论,即
便是错误的资讯与谬误的论证,反正学者的光环一罩,都能使之遁形。昨天(八日)刊出
的“读卖新闻与萧美琴”即是一个最新的例子。
洋基岂会被收买
萧美琴发起的一人一信运动,或许夹杂政治人物的作秀成分,但绝谈不上是“加害”。(
媒体报导的洋基反弹,其实与近日的“脚尾饭事件”类似,都属媒体操作,始作俑者恰巧
是同一媒体集团。)至于吴先生大力吹捧《读卖新闻》“加持”松井的说词,套句波斯纳
的话,真是“远离专业、插花客串、信口开河。”
松井出身读卖巨人(这也是为何《读卖新闻》舍水手取洋基的原因,水手队铃木一朗的人
气绝不下于松井秀喜),彪炳辉煌的战绩向来是球团的看板人物,在取得自由球员资格后
,洋基以三年两千万美金的高价挖角,如此具有实力的球星还需“加持”?与其说是“加
持”倒不如说《读卖》想藉著过去的雇佣关系来“利用”松井。更何况在大联盟中号称最
势利的“邪恶帝国”洋基球团,岂会为了这九牛一毛的广告费,就被日本人收买?
其实,从商业的观点,便不难理解《读卖新闻》的广告行为。洋基一年一百六十二场比赛
,日本NHK几乎场场直播,收视效益当然不在话下,只是公共电视台不播广告,《读卖新
闻》只好另辟蹊径,来个另类的“置入性行销”,虽说《读卖新闻》的旅美读者也不少,
但在商言商,他们看重的还是国内市场与企业形象。
至于看板为何在右外野?(其实眼尖的球迷也会发现在本垒板后也有活动式的《读卖》广
告)真正原因可能还得向当事人查证,不过,绝非如吴先生所言:“松井是左打的天生选
手,球往右外野飞行。”松井虽是左打者(非天生的左打者,而是刻意造就的右投左打,
铃木一朗亦同出一辙),但属于全方位打者,也就是说他所击出的球并非都往右外野跑,
内行的球迷都了解他打击的特性,前两年的纪录更显示出他左外野方向的安打其实远多于
右外野。事实上,若以松井(以及所击出的球)曝光度为考量的话,看板的最佳位置应该
在左外野才对,因为他大都镇守左外野。
球团有自身逻辑
市场有其自身的逻辑,职棒球团亦是如此,史地学者想捞过界不是不可以,多看多听再来
说再来写,不要老是以为顶个学位的脑袋最聪明,毕竟财团不是笨蛋(凭什么立委可以命
令企业登广告!)人民也不是傻瓜(军购预算可以拿来买球团?)
黄国洲
作者为棒球文字工作者,《HIT职棒迷》专栏作家
2006年01月06日 苹果日报
陈金锋Home Run欢迎回家
前耶鲁大学校长、前美国大联盟理事长吉尔马提(Bart Giamatti)曾说:“棒球是一部
重返家园的史诗。”
所有的运动中,棒球最有“家”的味道。棒球的得分是指跑者抵达家门(本垒板,Home
Plate),分数称为“Run”,不同于篮球、足球等其他球类运动叫“Point”。国人熟知
的“红不让”(全垒打,Home Run),就是指靠自身的打击就能返“家”而得“分”。安
全回家才算得分,棒球场上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厌倦棒球的人,老是批评棒球是一种将
几分钟精彩表演硬包装成数小时的球赛。其实,以此观点来对照人生,更会发现两者的类
似。
热爱棒球的人,反倒赞誉棒球是最具“人性”的比赛。年近30才拼进大联盟,只表演3年
的前大都会内野手卡内尔(Rod Kanehl)说得好:“棒球蛮像人生的,结实强劲的平飞球
被接杀,软弱无力的小飞球形成安打,是场极不公平的游戏╱比赛(Game)。”
相较于王建民去年的风光,陈金锋在与道奇约满返台,就显得有点悲情。尽管顶着第一位
台湾人登上大联盟的光环,但在无情的球场上,却被冷冷的板凳冰到心寒。对于一个敢于
挑战的追梦人,特别是在对台湾人别具意义的棒球场域上,绝对不该以“成王败寇”的标
准来衡量这位亟欲开疆辟士的拓荒者。况且,7年来如孤鹰般地在异域振翅盘桓,只要台
湾需要,这位勇士总是义无反顾手持“金”戈为国当先“锋”。(4场重要的国际赛事,
陈金锋无役不与)
打数少难见真实力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就是现实人生,也是模拟人生的运动-棒球的真实写照
。在球坛最高殿堂的大联盟里,众星云集,没有三两三别想上梁山;但徒具实力缺乏机缘
,也是功亏一篑。以陈金锋在小联盟的表现,纵使不算顶尖也称得上出众,无奈时不我予
,只能徒呼负负。自2002年登上大联盟后,4年来仅出赛19场,少得可怜的22个打数,以
致于只有2支安打,打击率不到1成。如此稀少的样本数据,根本难以品评一位球员的良窳

爱放马后砲的台湾众诸葛,观察美国职棒的目光多半不亮,倒果为因的评断,道听涂说的
见解,往往仅是“成败论英雄”的障眼说词。
事实上,大联盟球员固然是英雄,3A选手也称得上好汉,但在赢家通吃的美国职棒产业里
,两者间的待遇有如天壤。而且,即便是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更何况陈金锋还有语言
文化等不利的因素阻绝其中。假使美国的职业专家个个都像“伯乐”的话,只要详查纪录
,名不副实坐领高薪的球员其实多如牛毛,换个角度来看,怀才不遇的遗憾之珠亦不在少
数!
诚如《魔球》(Moneyball)一书揭示的论点:“很难想像资本额如此巨大的美国大联盟
,在自由市场的游戏规则下,竟然如此没有效率。他们不是商业社会中的营利企业,倒像
是俱乐部。”俱乐部中的老大哥洋基去年就开了大玩笑:3名先发投手接连故障,布朗(
Kevin Brown)、帕瓦诺(Carl Pavano)及莱特(Jaret Wright)共领走3千多万美元的
年薪,交出了一张合计出赛43场13胜18败的成绩单;临危授命的一少一老两个宝出赛33场
,拿下18胜5败的佳绩,而王建民与史莫(Aaron Small)两人去年的酬劳总额可能不到50
万美金。还好,这玩笑真够大,否则,我们无缘见到虎虎生风的王建民。
说来讽刺,财大气粗且势利无比的洋基球团,向来少给菜鸟机会,千载难逢竟被王建民给
逮到了。反而,原本希望较浓的陈金锋,却有一场没一场在“闪避”球队(Dodgers,原
义是闪躲者)里,连“揾”四年“豆油”。各有因缘莫羡人,谁叫棒球如同人生呢!谁叫
球员的悲欢全系于那群“人味”十足的俱乐部会员呢!
去年奥运大棒惊人
自从“亚洲巨砲”吕明赐淡出江湖后,多年来,台湾人始终将“全垒打王”与陈金锋划上
等号,还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他从日本王牌投手上原浩治手中敲出那支石破天惊的3分
砲吗?
如今,陈金锋决定返航,身为他多年来死忠的球迷,虽然感到不忍(我至今仍坚信他够格
成为一位场场先发的大将),但只要他选择落脚台湾,我还是想对这位浪迹天涯多年的棒
球游子高喊一声:“陈金锋,Home Run!欢迎回家!”
作者为自由作家黄国洲
2006年05月01日 苹果日报
“伸卡球”与“德律风”
自去年王建民登上美国大联盟以来,“王建民热”持续地在台湾每个角落发烧。“台湾的
骄傲”也的确不负众望,沉稳的表现赢得洋基教练团的信赖,今年球季开始,立即被排在
投手的先发名单,观赏王建民的比赛,似乎成为全民运动,讨论王建民的表现,更是舆论
的热门话题。
翻译名词不够贴切
拜公视场场直播与媒体大肆报导,王建民的克敌特性“滚地球”与致命武器“伸卡球”,
连凑热闹的棒球门外汉也耳熟能详。不过,从报导内容与球迷的讨论中,笔者发现,讹传
与误解的情形不少,而这一切都得从“伸卡球”谈起。
台湾棒球师承日本,因而在棒球的术语使用上,大都沿袭日本。举凡好坏球、三振、投捕
、内外野……都是十九世纪时日本人所译介的。研究汉语外来词的学界人士,指出这种日
本意译汉字的方法为“倒灌∕回流”现象,因为更早时,汉字是中国的输出品,二十世纪
之交却从东洋进口为数不少的新汉词。(民主、科学在使用日译汉字前,音译为“德谟克
拉西”与“赛因斯”,也就是五四运动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稍懂日语的人都知道,现代日语中有一支庞大的队伍,即音译外来语,书写时以“片假名
”呈现。前面提的“伸卡球”即属此类,是日本人从英语“Sinker”音译而来,叫“シン
カー”(罗马拼音唸法为shinka),台湾人又从日语音译为“伸卡”。
语言文字是约定俗成的文化产物,孰优孰劣难以分说,可是在译介外语时,意译为主音译
为辅已成共识,毕竟汉字不是拼音文字,除非难以意译,否则不应轻率音译。譬如说:原
本音译的“德律风”(Telephone),后来就被意译的“电话”所取代。(这也是拜日本
人之赐),前者需以音寻义,后者望文生义,是否较符合汉字造词的原则?
“Sinker”译为“沉球”或“下沉球”,一目了然,就算不谙棒球的人也大概猜得出,“
伸卡球”则像是谜语。而且,据笔者钻研棒球多年的心得,称王建民的拿手球路为“伸卡
球”也不精准,因为美日两国对“沉球”(Sinker)的定义不尽相同。
下沉快速球较精准
美国投手广义的“沉球”包括“下沉快速球”(Sinking Fastball);狭义则排除“下沉
快速球”,将它归在“二缝线快速球”(Two-Seam Fastball)之列。依速度有两类“沉
球”。(其实不仅球速,连球飞行旋转样貌也不相同。)
日本派的“沉球”定义与美国有些出入,日本人连美国人的“螺旋球”(Screw Ball,即
反向“曲球”),也列属“沉球”。日本投手的“沉球”速度只有慢没有快,将“下沉快
速球”视为“二缝线快速球”的一种。
仔细观察王建民的“沉球”,球速可飙到90哩(约145公里)以上,这是台日传统“伸卡
球”专家难以想像的一种“魔球”。传媒称呼王建民的拿手球路是“沉球”、“下沉快速
球”或是“二缝线快速球”都行,但“伸卡球”这一名词则可以休矣!
作者为自由作家
黄国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