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ction (suctionunit)》之铭言:
: 一直推台语,会挤压其他弱势语言
: 之前有po一些免费的课程资讯,上礼拜有一位朋友私讯问我“阿美族也可以去上说故事
课
: 吗?”
: 这件事让我觉得开心,有原住民朋友可以因为我提供的资讯受益,但我也同时觉得疑惑
,
: 为什么原住民有委员会,却不太常听说他们提供类似的课程。
: 最近因为有朋友去参加标榜台语活动但是活动只有讲5%台语,也引出大家讨论起自己遇
到
: 类似经验,比如某族群电视台的节目常常内容是用华语聊天。
: 其实台语是没有像客委会或是原住民族委员会的专责单位,也没有长期固定的相关经费
,
: 以资源来说是很少很少的,举例来说,我们有台语妈妈去考客语认证,报名就收到客语
教
: 材,还给了usb提供客语教材的音档。但报名台语认证只会有一个简单的纪念品。
: 所以大家应该想的是,为什么台语靠民间出钱出力,在幼儿讲台语这一块可以有成果,
但
: 是其他专责单位没有在这一块用力?
: 会不会其实是因为大家都比较喜欢吃吃喝喝的活动呢?
: 但是复振族语本身就是一件复杂且严肃的事情,用开心的活动起头是很好的,但是不能
一
: 直停留在开心的园游会啊。
: 让自己族群的族语活下去不是靠阻止我们大力推台语,而是只能靠自己跟孩子讲族语呢
!
: 所以与其说台语文章好多,不如问那些觉得台语好多的版友,你是客家人或原住民,那
怎
: 么不分享自己跟孩子讲族语的文章呢?
: 新北市客家人比例有近17%,但我在新北市从来没有在路上遇到家长用客语跟小孩讲话
。
: 这难道是我们台语家长太积极讲台语引起的?
: 对于不小心点进来又觉得很讨厌的人感到很不好意思,我的话说完了。
无论双语选择本土语对智力发展有没有显著帮助,基于文化传承的角度,我都非常支持各
族群家庭从小在家对孩子传承母语,也支持各族群民间团体复振母语的理念,更佩服每一
个用心在家中打造母语环境的家长。
但我期望藉这议题的讨论度,让大家正视政府现在在中小学义务教育强推的本土语必修时
数政策,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明明原生家庭才是母语的根基,家长才应该是母语主要传承者,但整个本土语言教育政策
政府不先花个五年十年以家庭为单位大力宣导在家中讲母语的重要性,政府不先提供社会
上各族群都拥有足够丰富的母语亲子共学资源打好政策基础,却在家长观念、师资、配套
措施都未到位时粗暴推一定要在教室上本土语必修课。文化传承的立意当然是好的,但目
前义务教育本土语必修课配套措施不是只有一点点不完善而已,是完全本末倒置。
首先,在必修课堂上复振相对强势的本土语,开课时必然会排挤到族群人数少、比强势本
土语更易失传凋零的弱势本土语,他们人少课开不成,所以只能每周固定时间依附在台语
课下陪公子读书。
现在很多急切复振台语的族群,只因为自己的母语受益,就选择忽略其他弱势本土语族群
的孩子在学校不仅没有自己的母语学习资源和师资,还因为政策错误被牺牲、被迫必修别
人母语的事实。
赞同政策的家长会忽略政策方向错误,对弱势母语家长说:‘’没师资、人少开不成课你
们自己平常也要多跟孩子讲呀!我在路上能听到家长说台语,但就没听过家长说客语和原
民语,这难道是我们太积极推广台语引起的?”
要探究为什么客语和原民语家庭长期下来在路上少人讲?因为几百年来处在闽南人是多数
文化霸权的台湾社会里,公然讲客语和原民语常招致族群的刻板印象和歧视言论。我想母
语是台语的人因为刚好是社会上的多数族群,大概很难体会或意识到多数族群对少数族群
讲这类发言其实是缺乏同理心伤害少数族群的风凉话。
一个多元族群的国家,政府要本土语政策竟然不是先花上五年十年二十年教育家长和成人
消弭社会上多元族群的对立歧视,不先由政府提供各族群同等丰富的母语亲子共学资源,
不先在宝宝手册上强力宣导学龄前家长对孩子说母语的重要性,而是直接在义务教育课堂
粗暴推行本土语必修课?既早年国民党政府威权强推的“我不说方言”义务教育政策后,
民进党政
府又强推一个“我必学强势本土语”义务教育政策,对人少的弱势本土语二度文化霸凌。
现行的义务教育政策不只没有消弭国家内族群间的不平等,反而还助长不平等,这问题不
严重吗?在这种情况下还支持这教育政策无疑是偷渡个人意识形态,罔顾其他非强势本土
语族群孩子在校内的学习权益。
其次,就连强势母语的小孩单靠义务教育上必修课也无助于建立回家就自动切换成母语跟
家人沟通的习惯。相信会出没这个板的家长多半比较关注各种教育思潮和理念,但实际教
学现场更普遍的情况是本土语学科化,小孩上完每周一节本土语课死背课本考试,回家没
对象可讲下礼拜上课就忘光,也抱怨干嘛学。拥有能应用该语言的环境才是学好语言的要
件
,在政策基础不稳又躁进的情况下很多家庭未能先提供学龄前母语环境,学生的努力都在
做白工,徒增学习压力。
母语传承很重要,但母语教育政策本来就更需要回归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改定位为锦上添
花的辅助性质选修比较妥当,规定成必修节数弊大于利。
*厘清一下论点:
1.
各种本土语会弱势当然是早年威权统治下政策禁说方言和各项升学就业需求导致的,我全
文根本没有否定这件事,也没有说用心推广台语会造成别的语言弱势,甚至很佩服努力提
供母语环境的家长。
但是我想表达的是:
现在既然已不再是威权时代,在自由民主鼓励各族群讲母语的今天,任何语言上升到国家
义务教育政策的高度时,人民就该监督政府要有严谨的配套措施、温和渐进式从家庭和社
会观念上推广,不该再走过去威权时代学校义务教育必修课强力放送语言课这种简单粗暴
的威权老路,不然一定会有某些弱势语言使用者其实在校内没有实质的课程选择权,再度
被牺牲。
2.
希望在推行本土语政策时,相对强势人多的本土语族群可以多点同理心,不要对相对
弱势人少的本土语族群说:"你们为什么自己不多讲?我在路上都没听到?‘’
(我上面撷取的S大原文就是这么说)
一来其他族群人口基数本来就少很多了,二来其他族群说母语后也难免要承受社会上普遍
还是有的“很客家”、“很蕃”这种族群刻板印象隐性歧视压力,因此路上少听见或没听
见别的族群说母语不代表别的族群在复振母语这块就没有努力耶!
单纯复振台语传承文化当然是件好事不是文化霸凌,但一边复振自己相对强势的母语一边
对其他人比较少相对难复振母语的族群说风凉话就不太妥当了吧?希望多点同理心,不要
忽略台湾社会长期以来的少数族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