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不只是妈妈,也是你自己》

楼主: iamis (包子脸)   2023-06-03 00:21:00
【母职,是共同经验的集体创伤;
书写,是自我疗伤的其中一种方式。】
https://i.imgur.com/EwvFYhK.jpg
之前分享过字亩文化出版的
《 有时母亲,有时自己》,
我认为是一本写给母亲的大人系绘本。
画面中,母亲跟女儿的互动,
时而冷酷时而温柔,时而疼爱时而决绝。
当时我为这本书所下的注解是:
“成为母亲的矛盾,
孩子我爱你但我也想爱我自己。”
/
这本绘本在版上分享时,获得许多版友共鸣。
我想,成为母亲这件事,所经历的一切,
从生理上的不适、心理背负的压力,
甚至割舍掉某部分的自己,
在在都意味着在“母亲”这个身分底下,
其实是个遍体鳞伤的人。
而这些回响也反应出
“成为母亲这件事”某些程度上是种集体创伤,
只是多数时间我们习惯看向母职里的美好,
而不自主的忽略、压抑自己所受的伤。
/
而最近这本皇冠文化集团的
《 你不只是妈妈,也是你自己》,
成为我疗伤的处方,
我不但破天荒地看了两遍,
还处处画线以示认同。
虽然,我现在的身分
同样是个整天处理嫩婴吃喝拉撒睡的全职妈,
但《 你不只是妈妈,也是你自己》
这本书我之所以看了两遍,却与现在的我无关。
因为我跟着里头的文字,回到五年前,
看着那些几乎不曾对外明说的伤,
那些伤,还在,并没有消失。
跟着心理师前面两章的文字,爬梳整理过往,
这也是我在这本书里,获得最多能量的过程。
/
▌育儿带来的身体疲惫,必须靠“Me Time”来缓解
第一章
〈成为妈妈后,身体会最先感到疲累〉,
谈论成为母亲后,
首当其冲面临到的生理苦痛。
在医院里,因自然产或剖腹产所经历的疼痛,
尚且可以靠药物、减痛针剂缓和,
而且伤口也有愈合的时候;
然而,产后因为荷尔蒙而出现的忧郁情绪、
松垮走样的身形、
或是照顾孩子而紊乱的作息,
这些最直接的带来身体上的疲惫,
却是无止尽的漫漫长路,
身体无法好好休息,连带的也影响心理。
这个章节让我最有共鸣的
是一段叙述现代女性的跟家务劳动的关系。
现代女性普遍教育程度提高,
生活重心会放在职场,
家务成为选配,也许标准降低或直接外包。
虽然,经营家庭,
理想上的家务分工必须公平,
但多数人成为母亲之后,
同时成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
连带承揽下孩子出生后所带来的家务劳动。
义无反顾的接下母职,
意味着没有实习、没有休息、也没有职代,
这样的反差冲击著初为人母的女性。
在这一道难题里,作者提出的解方是
除了另一半必须主动的分担此刻的家务以外,
也要确保让妈妈有“独自保留”的时间,
这段时间,妈妈可以拿来好好休息,
也可以选择自我增能,培养自身能力。
看到作者提到要确保“me time”这件事,
我无比认同,却也知道要确切执行并不容易。
但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如果没有刻意安排,
“me time”很容易因为突发状况就被放弃。
过去,我常常是一连隔好几个礼拜,
才有一次真正的me time,
即使只是去剪个头发我就感激涕零;
现阶段,我的作法是利用上瑜珈课,
来确保每周一定会有“自己的时间”这件事。
上课对我来说,除了放风喘息,
还有重要的意义:
我透过完成每次课程的挑战关卡,
获取“自我掌控感”与“价值感”,
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自信来源。
真心觉得妈妈们一周安排个一次me time,
一点都不过分啊!(拭泪~
/
▌把痛苦说出口,不是为了讨拍而是种自救
第二章
〈成为妈妈后,心,会比身体更痛苦〉,
这个章节的第一个主题,
作者聚焦在“产后忧郁”的情绪。
如果说身体的疲惫,
还可以靠外在资源来解决;
但心理磨难却只能靠知心药来医。
但真正能理解母职为你多少苦痛的人,
又有多少呢?
作者说,
理想上最能承接这些情绪的是另一半,
但实际上,不需要官方统计
就知道这样的理想更接近奇蹟般的存在。
当然,身边的亲朋好友,
如果能提供支持当然最好,
只是许多“过来人”,度过育儿的痛苦后,
早已将那些情绪与无助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细究起来,
真正能支持你的,只有自己而已。
/
母职,带来的情绪劳动是复杂且多样的。
无论是生产当下,
迎接新生的喜悦同时也迎来接近死亡的恐惧;
或是育儿阶段与自身职涯发展产生拉扯,
想兼顾却又不可得的无奈;
甚至是怨妒另一半的生活状态,
在孩子出生后所受到的影响是微乎其微。
这些,都把妈妈这个角色压得喘不过气来。
面对这样的困境,
作者直白揭露,最佳良方就是——书写。
这边的书写,并不是写作或文学创作,
而是“我手写我口”的,
把内心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作者举实证研究结果说明,
书写能有效降低负面经验所带来的压力,
即使每天只书写十五到二十分钟,
也同样有治愈的效果。
因为透过书写,
我们可以具象地识别情绪跟想法,
这有助于我们更理解自己,
而最简单的书写就是“写日记”,跟自己对话。
/
对我来说,书写的确是一种自我疗愈。
同时,我认为文字也可视作一种讯号,
透过文字在大如浩瀚宇宙的网域里,
寻找同频共振的人,相濡以沫。
简言之,我因为文字因为网络,
苦闷生活得到了救赎。
/
▌陪伴孩子长大,是沈潜也是再次绽放的等待
最后,分享一个我觉得很被宽慰的心法:
就是告诉自己“育儿的疲惫是有尽头的”。
我觉得看不到辛苦育儿的尽头所带来的痛苦,
远胜于育儿本身,
不过,一旦意识到辛苦是会过去的,
那过程中的忍耐就变得有意义(数馒头的概念~
我大概在孩子一岁半健步如飞后,
才终于有种“熬出头”的感觉。
什么时候才算“熬出头”呢?
我觉得就是感觉自己
重新拿回人生的主导权的时候。
/
那段“以时间养时间”的日子,
就是用自己人生最精华的时期陪孩子长大,
本来一路向上的发展阶段,转为迟滞,
这样原地踏步的焦虑,
跟艾瑞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相互对应着。
成为母亲的阶段,
正好处于艾瑞克森
“创造生产与停滞不前”的状态。
我们一方面渴望自己持续成长;
但另一方面,却在此时为了孩子,
进行着日复一日换尿布、喂奶,
这类没有创造力可言的单纯劳动,
很难产生自我价值感。
不过,当孩子慢慢长大,
开始可以独立做许多事情时,
妈妈们也就可以把目光转回自己身上。
最后,改写书里一段话,
送给所有的为育儿努力付出的我们:
“你的花朵仍然持续绽放,就算必须要养幼小的花朵,你的美丽也不会突然消失。”
——————————————
嗨,我是Check,
这里记录我的育儿日常,还有偶尔的自我对话
https://www.facebook.com/checkchecknot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