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
我是一到六都一打二的职业妈妈,一周会煮5顿晚餐(含六日)
但我从来不会对孩子还有老公说:“我煮饭是为了你们”
我会说:
“妈妈喜欢煮饭”(实际上也的确是我的兴趣)、
“妈妈喜欢看你们把饭菜吃光光”
但我会教育小孩:
饭前帮忙摆碗筷,吃饱帮忙收拾碗筷。
不只是吃饭、收拾碗筷
““家事”就是全家人的事”这样的观念要从小灌输
我没办法接受:
"老公、小孩看电视,眼睛看着萤幕,脚抬高躲我的拖把"这种八点档画面
所以我们家,向来都是家事一起做,不会做的:就分工~
如果不煮饭,孩子问,我也会诚实的回答:
“妈妈今天很累,不想煮”
“最近菜好贵,我们先吃外面就好”
可能是我从小就活在:“我是为妳好”的家庭里,
任何一件单纯的事情,如果被冠上“我都是为妳好”就会失去原始的意义,
即使那样原始的意义:追根究底也确实就是“为妳好。”
我都会鼓励自己面对生活:量力而为、知所能为并且甘之如饴。
另外想给原原po一个小小的建议,
料理要好吃,需要一定的调味,
就算是蒜泥白肉,也需要沾酱油或者蒜蓉酱才衬托的出肉的香,
盐可以少,但不能少到吃菜像吃草,
酱油可以少,但不能卤肉变成白煮肉,
家人的口味是需要相互配合的。
我从小不挑食,我先生也不挑食
我外婆在餐桌上吃饭时,永远都会观察家人们的口味,
他知道我外公喜欢吃肉、
她知道我爸爸(她女婿)白饭喜欢吃中间饭(就是电锅最上层盛完的中间层)、
知道我姨丈喜欢吃凉拌、舅舅不吃姜喜欢吃炸物
就连我先生婚前作客了两三次,就摸出我先生的饮食习惯。
知道我们每个孙子辈谁重咸、谁少盐、
家里头大大小小、老老少少,10几20口人,
从夹菜习惯就能摸索出每个人的口味跟习惯
但餐桌上6、7、8道菜,每一道都好吃!这才是老人家厉害之处。
所以我长大成家后,
也希望能成为像我外婆一样的人
当然也很幸运遇到像我先生这种从来不嫌弃、
好吃、不好吃都会把饭菜夷平的另一半。
但从他那一道菜拼命吃就看的出来他喜欢吃什么。
久了也就能摸索出适合的口味。
婚姻、家庭关系是需要互相学习的
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我都是为你们好”的情感勒索漩涡里。
料理也同样需要学习,没有人是天生的厨师
但如果被反应不好吃,我可能真的会先检讨自己的厨艺哪里出了问题。
我爱家人,所以愿意花心力、时间煮饭
但煮的料理好不好吃,这很主观
不好吃就学习,而不是怪罪家人不识好歹
这样根本就是在互相伤害,两败俱伤啊!
让事件回归一码归一码,比较不容易陷入过于感性的黑洞。
http://i.imgur.com/ssSwh5B.jpg
豆瓣红烧鱼,颜色看起来很深
是因为我加了黑豆瓣以及很贵也很好的民生酱油下去烧的
http://i.imgur.com/jhEGjK7.jpg
小孩不能吃辣,
所以我把胡椒虾改成了海盐烤虾
http://i.imgur.com/ISOK5DJ.jpg
新鲜的蚵仔,洗干净,电锅蒸
取出摆在切好的柠檬片上
洒上柠檬汁,就很鲜甜
http://i.imgur.com/AgOIict.jpg
干煎栉瓜,起锅前淋上蛋液
就变成栉瓜蛋饼
好看、营养、又省烹煮程序
先了解食材的特性
善用烹煮技巧
选用高品质的调味料
谁嫌谁就自己去买便当!
另外,
我会建立小孩一个好的观念:不要嫌弃菜肴
不喜欢吃的、口味不合的,就少吃几口
但不论外食还是自己煮、
不论阿祖煮、阿嬷煮、阿公煮还是爸爸妈妈煮
那个菜肴的味道就叫做:
"阿祖的味道"、"阿嬷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外食吃到不好吃的、口味不合的,回家讲
不要当场嫌弃食物,是很伤烹煮人的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