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宝宝] 训练睡过夜?(回应百岁部分与建议)

楼主: silentocean (宁静海)   2015-08-13 03:25:18
※ 引述《mavisQ (cheshire cat)》之铭言:
: 我想了一个晚上,思考到底要不要回应"百岁"的部分,
: 因为目前亲密派是主流。
  其实在台湾,有非常多的父母存有百岁迷思,有的爸妈想用自己的方式观察
照顾孩子,还会被旁人指导说:“孩子要训练!”
  但孩子真的该“训练”吗?
  我们为什么是用“训练”的观点在看孩子?
  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训练睡觉、吃饭、走路,更大一点开始训练才艺、音乐、
美术,再更大一点训练体能、知识...
  我想说的是,我们台湾的父母能否试着转换观点,不是“训练”,而是从“
观察”、“理解”孩子开始做起,用“陪伴”跟“支持”的角度拉拔他们成长茁
壮。
  而这也是我无法认同百岁派的主因,实际上从发展心理学或神经心理学等的
角度来看孩子,你会知道孩子不是生出来就适合被“训练”的,每个阶段孩子都
有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课题,这些更值得父母亲重视,而不是只在意孩子“可以自
己入睡”。
: 但我回应的目的不是想跟亲密派妈妈辩论谁对谁错,
: 或是哪种方式好,
: 但我想针对一直以来我在版上看到的误解做基本回应。
  谁对谁错很难说,在台湾,教出乖孩子就是对的,所以网络上充斥许多“个
案”或“美化的范例”,而许多父母也选择相信这些例子,并认为他们的孩子也
适用,这才是可怕的地方。
  我想我会试着从不同的例子或角度回应你的看法,也提供大家作为参考。
: 如果对百岁有兴趣的妈妈,
: 也希望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 首先我要先强调,
: 要实行百岁的妈妈一定要看过下列的书并且看懂。
: 不是"放给她哭"就叫做百岁派。
: 台湾的百岁派是先从奂均"百岁医生教我的育儿方法"开始,
: 但其实这本内容只能算是guideline,
: 光看完这本去实行其实有困难度。
: 建议搭配书籍有:
: 1. 喂,请问百岁医师在吗
: 2. 这样做宝宝超好带
: 3. 管他百岁千岁 带好孩子才是万岁
: 4. 从零岁开始
: 5. Dr. Denmark said it
: 6. Everychild should have a chance.
: (原文书台湾买不到,我个人觉得前面中文书就差不多了)
: 另外超级婴儿通这本虽然对于训练自行入睡的方不同,
: 但逻辑是相通的。
  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些书有科学的证据在背后支撑其说法吗?其中某些
书充其量只能说是某位妈妈成功教好他的孩子的方式,但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
这个方法对其他孩子也管用,更危险的是,这些方法是否有负面影响?没人知道
,但大家就信了...
  其实坊间有其他很多不错的书,有的是医生写的,有的则是科普书籍,例如
“0-5岁宝宝大脑活力手册”,这些书好不好见仁见智,但里面提出的建议,都是
有实验佐证的,为何我们不愿多相信这些书籍提供的专业意见呢?
  从选书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到许多台湾父母的迷思。
  我无法去证明上述这些书好或坏,但还是建议大家能多选择有科学根据的教
养书籍,若真的不知道怎么选书,买本“发展心理学”来读都胜过坊间的书更多。
: 我无法在一篇文章内完整解释百岁的所有误解,
: 只能够就过去我在妈宝版以及原文推文下的问题回应。
: (凭印象回应)
: 1. 规律作息 自行入睡 教养一致
: 这三句算是百岁的主要重点。
: 但很多妈妈只focus在"自行入睡",
: 就是大家所谓的cry it out。
: 但是自行入睡的前提必须搭配规律作息进行。
: 书上是建议四小时一循环,
: 每次循环吃玩睡。
: 不过请注意,随着宝宝年纪会有所调整。
: 例如新生儿基本上喝完奶就差不多累了,
: 拍个隔就差不多要睡。
: 对于新生儿来说清醒就是一种活动。
: 所以应该说是吃-清醒-睡,比较不会造成误解。
: 新生儿通常清醒时间只能一小时(包含喝奶),然后睡三小时。
: 这点黄𪻐宁医师也建议过,新生儿每段小睡不要超过三小时,
: 否则容易影响夜晚长睡。
  规律作息是可以培养的,这一点我认同,但每个孩子状况截然不同,应该观
察并试着找出适合孩子的作息规律,而不是设定时间去勉强孩子。
: 2. 规律作息是否一定要四小时一循环?
: 不一定。因为大家都知道,对新生儿来说,
: 要撑到四小时喝一次奶有难度。
: 可以一开始三小时,然后渐渐拉长。
: 理论上来说,宝宝有吃饱的前提下,
: 三四个小时应该没问题。
  这是指新生儿吗?一开始三个小时的时间,根据在哪里?如果宝宝饿了,要
勉强他吗?有的宝宝胃口小,却又容易饿,要一开始就撑三个小时吗?
  百岁法里面有很多时间的设定,你找不到根据,也没有医学上的佐证,那为
何不能回到原点,从观察自己的孩子开始,找出真正适合孩子的规律呢?
: 3. 宝宝好像不到四小时就饿了 我是不是要撑到四小时才能喂?
: 绝对没有这回事啊啊啊~~~~不要再相信拔狮子鬃毛的传说了!
: 大家都知道新生儿在哭夭的时候是很大声的,
: 宝宝真的饿了就赶快喂吧。
: 如果距离上次吃奶时间还很近,你就要想想:
: 是不是母奶量不够宝宝喝?
: 宝宝是真的饿了还是有其他需求?
: 一般新手妈妈根本搞不懂小孩为何哭,
: 哭了就喂奶。
: 但说不订宝宝有其他需求。
: (例如:觉得热/冷,身体不舒服,大便等等)
: 宝宝一开始喝母奶吸力不是很好,
: 加上一开始妈妈可能奶量不足,
: 不到四小时就饿是常有的事。
: 宝宝不是机器人,不是你设定何时吃就何时吃,
: 但宝宝渐渐吸力变好,妈妈供奶也充足的情况下,
: 四小时是可行的。
  所以前面提到的设定三小时或四小时,其实意义不大,不是吗?而且几个月
要达到四小时?根据是什么?会不会影响孩子睡眠?
  许多研究证明睡眠对孩子的大脑发展有影响,那该怎么办?撑三小时?撑四
小时?
: 4. 为什么不能让宝宝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 可以的。没问题!
: 但前提是,妈妈们确实知道宝宝当下的需求吗?
: 如同我前面说的,新手妈妈常常搞不清楚宝宝为何哭,
: 搞到最后每一两个小时都在塞奶......
: 宝宝真的每次都是肚子饿吗?
  所以重点不是几小时才喂奶,而是观察、了解需求。
: 5. 自行入睡是不是要让他哭
: 我想这是最受大家攻击的一点,但以百岁的作法,
: 是这样没错。
: 相信大家都有经验,明明宝宝很累了阿,为何还不睡?
: 不管是哄睡,奶睡,哭,摇篮等等,
: 都是帮助宝宝入睡的方法,
: 因为一开始无法自行入睡。
: 但在此我要强调的是,
: 自行入睡不是丢到床上就任凭他哭两三个小时。
: 百岁以外的相关书籍也都提到,
: 婴儿睡觉前哭20分钟是合理的范围。
  合理在哪里?
  长时间的哭闹会增加压力激素的分泌(这是必然),而压力激素的长期累积
会影响大脑(这有研究证实),那问题来了,哭20分钟合理,不会伤脑?你敢赌
吗?
  我好奇的是,许多妈妈每天带杀菌喷雾,然后食材都买有机,就是怕孩子沾
染一点病毒或毒素,但对于长时间哭泣对大脑可能发生的伤害却置若罔闻,这不
是很矛盾吗?
: 所以如果你的宝宝上床后确认一切没问题,
: 但却哭超过20分,你就要看看是什么问题了。
: 另外,为何百岁认为宝宝睡觉时不要一哭就抱,
  我也不认为孩子一哭就要抱,但哭20分钟甚至更久才抱,问题就大条了。
  因为关键在“安全感”!
  好的,我知道有些网友又要说:“安全感被过度放大了!”
  但实际上,安全感确实是婴儿的第一优先课题,这是许多研究都证实的结果
。实际上,宝宝寻求安全感是一种天性,而安全感没有被满足,就会产生压力,
压力会改变婴儿的行为,包括情绪调节受到影响、对刺激缺乏正向反应,甚至影
响矿物质吸收。
  当然,关键在于长期的压力情境,那回归到孩子的气质上,如果某些孩子很
敏感,缺乏安全感,然后每天嚎啕大哭20分钟,那不算是一种长期的压力情境吗
?父母能保证孩子不受影响吗?
  实际上连这些百岁书籍都不敢保证了... 但我们却选择相信,让孩子哭20分
很合理?
: 还有个原因是"深浅眠转换"。
: (新生儿约30分钟一次循环)
: 妈妈们应该有经验,宝宝有时睡到一半会哭一下,
: 尤其入睡后的半小时,或一小时很容易有这问题。
: 很多妈妈就会立刻紧张抱起。
: 其实是新生儿深浅眠转换还无法衔接,
: 如果你等一下观察一下,
: 宝宝就继续睡了。
: 但如果你打断他,他的深浅眠转换会一直衔接不上。
: 这也是为何听到很多宝宝都很大了还两个小时夜奶一次....
: 他真的不是肚子饿啊~~~
  如果大家喜欢听个案,我可以分享自己的例子。
  孩子哭我们会抱,但她很早就可以睡过夜,也没有深浅眠转换不上的问题,
不过你的提醒是对的,关键还是“观察”,父母应该观察孩子哭的原因,有的孩
子睡觉本来就会哼哼几声,那很正常,甚至有的还会尖叫或小哭,但后来马上入
睡,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也认为不应该马上抱,但说哭20分钟合理这一点,
我实在无法认同,也看不到任何科学上的证据证明这个时间是对的。
: 6.  什么时候可以让他哭
: 其实在百岁的想法里,除了睡觉时间外,
: 并不会特别说你何时不能抱宝宝,
: 其他时间你可以无限抱宝宝。
: 这跟某些大人想法认为"不要一直抱宝宝,不然会养成习惯"
: 是完全不同的。
: 你可以抱,但要看时机。
: 例如宝宝不想做汽车座椅大哭,你会抱吗?
: 宝宝吃饭不想坐餐椅,撒娇讨抱,你会抱着他吃吗?
: 如果以上两个状况你的答案是不会,
: 睡觉时不抱抱也是相同逻辑。
  如果孩子睡觉时间怕怕的,为什么不能抱?
  平常可以抱,睡觉不能抱的原因是什么?
  百岁书上说,让孩子哭可以训练孩子独立,但研究结果却显示,孩子哭立即
抱的孩子,1岁时性情反而比较平稳,这一点也跟前面提到哭泣与压力的神经心理
研究结果不谋而合,那我们到底该相信哪种说法呢?
: 7. 为什么一定要自行入睡 不能哄睡/奶睡/抱睡?
: 可以的,没问题!
: 但问题在于,你可以做到宝宝几岁?
: 哄睡你可以哄多久哄到几岁?
: 看过很多妈妈一开始哄睡觉得很OK,
: 但随着宝宝年纪体重增加,哄睡越来越吃力,
: 就突然要叫宝宝自行入睡。
: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阿!
: 但如果你有把握你可以一直哄睡到他某一天终于学会自行入睡,
: 我觉得这也是甜蜜的负担,没有不可。
  那为什么要在新生儿阶段就训练孩子自行入睡呢?
  当孩子从娘胎出生,从温暖吵闹黑暗的环境,来到一个冷冷的、安静的、充满
各种声光的地方,他最需要的当然是拥抱,这种温暖的感觉带给他安全感,所以新
生儿阶段,是否应该以孩子的需求与安全感为优先呢?
  作息的调整则可以等到满月之后开始进行,而且应该是先从日夜有别开始,而
不是设定三或四小时的固定时间。而睡眠的方式则可以顺着孩子的个性,从三个月
甚至六个月之后再开始尝试,那都不嫌晚,多抱几个月对父母来说真的会“很吃力
”吗?
: 8. 教养一致问题
: 第7点就是所谓的教养一致。
: 如果你认为哄睡很好,那你就一直哄睡,
: 宝宝迟早慢慢会学会自行入睡(应该没有人上国中还要哄吧XD)
: 但问题就是在于很多爸妈中间会受不了。
: 百岁一开始需要忍受宝宝哭声,没错,
: 但是宝宝学会自行入睡后,
: 每次小睡长睡,
: 做完睡前仪式,宝宝自己就滚滚睡了。
: 就算偶尔哀一下也是几分钟。
: 我的宝宝是满月开始百,
: 五周大就连续睡八小时。
: 约八周大连续睡十小时,
: 每天准时9点上床7点起床。
: (当然中间遇到生病长牙受惊等等作息会乱掉,但很快就调回来)
  其实关键是睡前仪式,不是百岁... 有的宝宝或许撑过了前面难熬的哭泣阶段
(有没有负面影响还看不出来),但其实真正引导入睡的,是已经建立好的规律作
息跟睡眠仪式。
  实际上运用其他育儿法的人,也同样可以走到这个阶段,也可以睡得一样久,
至于自行入睡与否,我们家的宝宝常常抱,三个月也莫名其妙可以自己吸手手入睡
,那真的放著孩子哭的前段挣扎过程,真的有必要吗?
  
: 9. 宝宝会不会没有安全感?
: 老实说,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 因为我觉得这跟"世界上有没有鬼"是一样的问题。
: 当然很多人言之凿凿说有鬼甚至有科学论证,
: 但还是很多人不信阿。
  当然可以选择不信,但许多实验证据真的就摆在那边...
  另外,如果连大人都可以理解没安全感是什么感觉,那我们真的无法理解孩子
“没安全感”是怎么一回事吗?
: 我相信宝宝会有需要抱抱安抚的时候,
: 但是不代表他每次哭都是要抱抱安抚。
: 再度强调,除了睡觉时间以外,
: 我们百岁妈妈会常常抱宝宝的啊~不要再相信拔狮子宗毛的是了!
: 有谁可以忍受不抱宝宝呢?
  那为什么睡觉时间要坚持不抱宝宝呢?
  也许他当时正需要你,也许他真的哭泣是因为不安,也许他想用哭吸引你的
注意,也许他当时的哭泣就跟白天任何时间哭泣的原因是一样的,但为何我们要
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 超级婴儿通里有句话说得很好,
: "宝宝的安全感来自于妈妈对他的了解"。
: 而不是每次哭就塞奶,
: 每次哭就抱抱。
  但哭20分钟会不会让宝宝没有安全感?哭20分钟的必要性是什么?睡觉哭
不能抱的必要性是什么?为什么会反复问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写出这些说法的
人,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或广泛一致性的案例佐证啊!
: 口口声声说百岁忽略宝宝需求的人,
: 那宝宝一哭就喂奶/抱抱,
: 这就是正视宝宝需求吗?
: 我们强调的是,宝宝哭不立刻抱,
: 而是先观察需求,然后适度满足需求。
  对!这是重点!这真的才是重点...
: 10. 百岁宝宝到底会不会没安全感?
: 刚才推文有看到一个妈妈说:"就算训练成功,宝宝的伤害已经造成blahblah"
: 恕我直言,
: 如果你认为一个可以每天都睡饱吃好,
: 睡醒不会哭都是笑瞇瞇地等妈妈来抱他,
: 情绪稳定的宝宝有什么伤害,
: 那......我无话可说(退)。
  但有研究指出,长时间的哭泣可能影响大脑发展,而有更多研究指出,长期的
压力情境确实会影响大脑跟情绪调节。
  另外相关研究也指出,哭泣就抱的宝宝,性情反而更沉稳,另外很多相关研究
也指出,在不同压力程度环境成长的孩子,智能乃至于未来的成就发展也有差异。
  当然,相关研究不能拿来做因果推论,但若累积许多相关研究指向同一个结果
,我是不建议各位爸爸妈妈让孩子去面对长时间哭泣引发的高压情境风险。
: 11. 不是每个宝宝都可以百岁 要看气质?
: 老实讲,因为我目前只有生一胎,我无从评论。
: 但我在百岁讨论区看过百妈们讨论这问题。
: 结论是:没有不能百的宝宝 只有不能百的妈妈
: 百岁社团里多的是生两胎以上的妈妈,
: 奂均本人生四胎,
  刚刚上网看了一下,林奂均的书开宗明义就声明她有免责权... 嗯...
  另外他的书鼓励趴睡... 嗯...
: 介绍他百岁方法的姑姑生十胎(没记错的话),
: "这样做宝宝超好带"的作者则是领养三个小孩,
: 大家都用百岁方式。
  其实老实说,你举的这些不算例子,一方面孩子的气质当然跟遗传有关,另一方
面,相同的家庭环境(后天环境)当然也会对孩子造成类似的影响,所以我也可以反
过来说,不管是什么奂均还是他姑姑,都只是刚好他们的孩子用这个方法,教得还不
错而已(老实说真的教得好吗?作者说了算?)
  不过我也不能否认,有些妈妈用百岁法把自己的孩子带得不错,但那也仅止于此
而已,除非今天某位妈妈愿意开始做调查研究,收集许多百岁法妈妈的例子,并且控
制经济、教育程度、居住环境、性别等因素,整体作分析,再跟对照组做比较,但迄
今我尚未看到这样的相关研究,有的话也希望崇尚百岁法的父母能提供例子。
: 由于现在实在很难找到生三胎以上的妈妈,
: 样本数当然是不足以证明。
: 但其实依我的观察是觉得妈妈的个性比宝宝的个性更重要。
: 当然我也有听过第一胎百成功第二胎百失败的,
: 但由于这样的妈妈通常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 所以.....这部分我就持保留态度。
: 再度强调,
: 因为我没看过亲密育儿的书,
: 所以我无从评论。
: 但不知为何一堆不了解百岁的人却很爱攻击百岁,
: 并且幻想百岁宝宝都像孤儿院里的孤儿无助地哭泣.....
  因为孤儿院研究的例子真的很经典... 他解释了习得无助对孩子严重的伤害与不
可回复性。
 
  当然孤儿院的例子不能跟百岁法的孩子画上等号,但让人担忧的是,是否有许多
妈妈过度滥用百岁法,结果就是让他们的孩子也同样习得无助,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呢?
  许多妈妈在推广百岁法的时候,是否有认真严肃地思考与面对这个问题?
: 欢迎加入脸书的百岁社团(这样有算广告吗),
: 千万不要一下子亲密一下子百岁,
: 宝宝无所适从,才真的让他没安全感!
: 12.给原原PO的建议:
: 可以先从规律作息开始,固定第一餐与上床时间,
: 如果你的宝宝副食品吃的不错可以改三餐,
: 每餐间隔5.5小时,先泥后奶。
  建议先从日夜大尺度的作息开始调整,接着才是规律作息的建立,至于餐跟
餐的间隔,或是否需要固定第一餐,建议还是观察孩子的状况再来决定。
: 13. 有快乐满足的爸妈 才有快乐满足的宝宝
: 这个观念我是在“从零岁开始”这本书看到的,我觉得蛮重要。
: 妈宝版妈妈常常会说"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宝宝",
: 但我觉得修正为"有快乐满足的爸妈,才有快乐满足的宝宝"。
: 很多家庭在孩子出生后就会变得以小孩为生活重心,
: 忽略另一半或是整个家庭。
: 小孩出生后夫妻失和的事常常可以听到。
  这一点无误,关于家庭失和对孩子的影响(包括婴儿),这类研究也相当多
,所以“0-5岁宝宝大脑活力手册”的作法特别强调:“快乐婚姻”、“快乐宝
宝”,有稳定的家庭关系,可以避免对孩子大脑及情绪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 当然这问题很复杂,有各种可能的原因。
: 但在百岁的想法里认为,
: 是“宝宝来跟我们住,不是我们跟宝宝住”。
: 假设今天你有新室友搬进来,生活习惯与你们不同,
: 你们一定不会完全去配合新室友吧,
: 而是大家一起磨合。
: 宝宝为何要规律作息,除了健康因素,
: 配合家庭成员其他作息也很重要。
: 否则,一个日夜颠倒的宝宝,
: 爸妈到底能撑多久呢?
  这就是我非常非常反对百岁法的原因。
  今天是“我们要生宝宝”,不是“宝宝自己跑过来说我要加入你们”,所以
父母本来就应该做足准备,而所谓的准备当然也包括心理上的调适。
  宝宝的大脑结构不是天生来建立作息模式的,初期的需求是生理上的满足跟
安全感,特别是安全感,是新生儿的发展课题,如果为了建立所谓规律的作息,
方便父母,却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甚至造成高压力情境,这是否本末倒置了呢?
  一个日夜颠倒的宝宝,爸妈能撑多久?这答案很简单。
  实际上孩子一出生自己本身就已经在适应环境了,所以满月前只要尽量做到
日夜有别,孩子的生理时钟自然会建立一套规律,这并不需要父母特别去制造甚
至让孩子长时间哭泣去习得。
  当日夜作息建立起来后,大方向的作息就跟大人一样了,这样还会日夜颠倒
吗?这段时间其实不长,撑一下就过去了,真的不需要揠苗助长,反而因小失大。
: 其实回这篇文我有点紧张,
: 因为我现在怀第二胎,有点孕妇玻璃心,
: 很怕又被攻击XDD
: 不过真的有点受不了百岁长久以来被误解,
: 也间接影响到很多宝宝啊~~~
: 以上。
  其实你的很多观念是对的,但老实说不是百岁法被误解,而是长时间哭泣
这件事情真的非常有争议,至于其他像是观察、逐步建立作息的想法,我觉得
非常正确,但这并不是百岁法独创。
  我写这篇文章也很怕被骂,但基于一位心理学研究背景出身的父亲,我还是
希望能跟大家呼吁,真的真的真的不要再用所谓的百岁法了,尤其是长时间哭泣
的做法,真的不好。
  另外也呼吁大家慎选教养书籍,像是前面推荐的“0-5岁宝宝大脑活力手册”
,这本就真的很推荐,另外新生儿父母手册、黄𪻐宁医师的书,也都十分推荐,
这些书的共通特点就在于有许多科学实证研究作为基础。至于百岁的相关书籍,
或是坊间许多自认教养成功的心得分享书籍或知名部落客写的书,真的建议大家
当作参考就好,孩子还是要靠自己观察、理解跟找出需求,才能养得好,别人的
方法对自己的小孩未必适用,更别说其中充斥太多美化的例子。
  以上想法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原po包涵。或许你真的觉得百岁法对自己的孩
子很管用,但我更担心百岁法对孩子可能的负面影响,以及滥用百岁法的父母对
孩子造成的伤害,那可是难以挽回的啊!若你们有脸书社团,也希望你们多考量
这个问题,并重视这些实证的研究证据。谢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