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台中歌剧院很热闹,一个是台制的音乐剧“热带天使”,一是百老汇得奖音乐剧“近乎
正常(Next to normal)”。我比较有兴趣的是N2N,可惜票一张不剩,无缘欣赏,好在YouT
ube 竟然有国外的观众现场录影摇晃版,加上简中字幕。像追剧一样把它看完了。
https://youtu.be/fHHNlvXp-dE
感想是,这是一部描写精神病人以及其家庭的故事,也有一点控诉精神医学治疗的意思。尤
其是ECT(电痉挛疗法)。作者应该是认为不需要那么多无益的治疗,那只会造成更多的痛苦
,人只要近乎正常就够了(剧末的对话)。里面有很多精神医学还有药物的专有名词,全剧
很像精神病人的“案例报告”。以家人有躁郁症这个中心主题,探索家里每个人包括一位不
存在的家人的内心,以及病人自身的感受,与精神病医师的互动等等,剧末留下的是更多待
厘清的思绪。作为音乐剧,音乐与歌曲本身也是相当出色,颇有可听性。
里面女主角演唱的 I miss the mountains, 真的唱出很多喜爱爬山的人的心声。喜欢爬山就
是喜欢那种自由,在荒野中探索的喜悦。很喜欢这几句:I miss the lonely climb,还有
I miss the pain… 不过这首歌用爬山高低起伏,各种挑战刺激,来形容治疗前的生活,或
是症状(躁-郁= 高-低),现在吃了药病情平稳了,但生活却呆板无趣了。剧中甚至有停止
治疗的段落,这种浪漫诉求却忽略了症状的危险性…不过这并不见得是作者的主张,也许是
描述病人常见的逃避倾向。
以下是歌词:
(前面略)
But I miss the mountains
I miss the dizzy heights
All the manic magic days
And the dark depressing nights
I miss the mountains
I miss the highs and lows
All the climbing, all the falling
All the while the wild wind blows
Stinging you with snow
And soaking you with rain
I miss the mountains
I miss the pain
Mountains make you crazy
Here it's safe and sound
My mind is somewhere hazy
My feet are on the ground
Everything is balanced here
And on an even keel
Everything is perfect
Nothing's real
And I miss the mountains
I, I miss the lonely climb
Wandering through the wilderness
And spending all my time
Where the air is clear
And cuts you like a knife
I miss the mountains
I miss my life
原本以为情感性精神病应该不会有幻觉,其实还是会。像是全剧一直出现的儿子幻觉。如果
有轻躁症加上幻觉,就可以改诊断为躁症。有幻觉的躁郁症也被归类为有精神病特质的双极
性疾患。不过剧末出现一个奇怪的状况,女主角(妈妈)离家后,变成爸爸可以跟儿子幻影
沟通,这不晓得代表什么,这有点缺乏连贯性,因为爸爸没有精神病,不应该看到幻觉。或
者只是一种隐喻。
附带一提,买不到票只好去看台制音乐剧“热带天使”,不过我没看完,评论也许不正确。
它的宣传很大胆,直接类比成音乐剧“悲惨世界”。但是我看了,觉得差太多了,以后最好
不要这样宣传。只能说,这不是我喜欢的艺术表现。基本上很像话剧或是八点档加上一些歌
曲,音乐剧没有这么好创作吧。一开头中一中老师还是“教官”用北京话教训学生不可以反
对皇民化,实在不伦不类,已经有看不下去的感觉。老师训学生,部队训小兵,大呼小叫,
实在受不了…还有一些敏感议题:慰安妇,日本军国符号等等,感觉只是在利用它们,并没
有将这些东西艺术转化。觉得要演音乐剧不是话剧加唱歌吧,人家悲惨世界连对话都有韵味
跟音乐性,不是唸白而已。看来还有改进空间…(好在换幕时灯光会全暗,趁著换幕时赶快
逃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