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学士vs.硕士vs.博士 ◎郑陆霖

楼主: monotones (trivial one)   2008-10-19 00:10:13
在下觉得这篇文章很生动的点出三个阶段的差异,
让我自己对该做的事情更加清楚,故于此跟大家分享。
※ [本文转录自 PTT2 skykissx 看板]
作者: skykissx (炎枫) 看板: skykissx
标题: 学士vs.硕士vs.博士◎郑陆霖
http://jerry_cheng.blogs.com/socioblogist/
08/17/2008
学士vs.硕士vs.博士
很久没写这个blog了,今天在网络上碰到在千叶大的Denny,聊了一下最近观察某学界的
联想,之后有种念头想回来这里写点东西,内容跟聊天的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看了一下上
一篇,哇,已经都8个多月了,真的假的!其实,我本来一直想要整个关掉算了,留到现
在大约还有一点不甘心吧,之前有个留言好像用到defy,我一直想是不是那种心情,好像
说对了。Anyhow,我从这一则开始再写起,尽量写短,像打草稿一样写,像写学术遗书一
样写,哈。不说废话,免得又写不成。
很久很久以前,我在社会学界的newsletter上看到一位得了硕士论文奖的学生感想,他提
问,到底学术社群要怎样的“硕士”,要怎样的“博士”?他说从来没有人跟他讲,他也
一直不知道答案。我那时一直就在想这年轻人的这问题,发觉后来的newsletter也没有人
给他回应,不管有没有人回答,我希望他已经暂时找到可以填空的答案。
我来个简单的回答,这是我“这一个”社会学者的个人想法,起码我是这样看待这个专业
生涯的。
先从“学士”讲起。我认为,学士应该是个老饕,对知识,对社会学与社会学相关的人的
知识有广泛的胃口,不偏食,营养均衡,懂得什么是老口味,什么是新鲜货,有品却不挑
食。老饕碰到什么生活上碰到的人事物,马上会勾起特殊的食欲,同样的,社会学学士在
日常生活中走动,看到听到的人事物,也要能够有敏感记忆的味蕾,会马上想要找对味的
知识料理来品尝,来止渴止饥。
现在大学以上高等教育非常普及,据说大专联考率取率已经破表,许多学校开始因为招不
到学生要开始裁并。这样的社会如果年轻人对知识的食量还是很差,鉴赏力全无,只知道
星光、八卦、声色娱乐,偏食以致营养不良,看电视远多过看书,接受刺激多过主动思考
,那就表示高等教育的恶质化。
再谈“硕士”。如果说我们期待学士是“优质消费者”,期待博士是“优质生产者”,那
硕士就是在一个比较均衡的过渡位置。他是一个社会中“先进的知识/资讯处理者”(
advanced knowledge/information processor),从老饕的位置进化到能够在生活中用简
单的食材烹饪适宜的料理,一个进化版的知识老饕。
譬如要我来判断硕士论文,我不会要求要有怎样的创见,而反而会将注意力放在他的料理
过程。切菜、炒菜、上菜,手法有没有清洁、俐落,做事的节奏、分寸、韵律,有无专业
可信的线索。硕士知道“规格”,实践专业的“规格”,他应该是知识社会中各个领域的
“中坚”,要在部队中就是士官长。他在各种与专业对应的领域、在各种营利与非营利组
织中应该是个projec的执行者,他要能够根据问题、评判问题、架构流程、蒐集资料、研
判解析、最后最重要的,总结企划的执行,成为一个承上对外做出精准简报的沟通者。
最后“博士”,我认为适当的判准应该是,它是不是能够烹调出具有个人色彩、具有创意
的料理。博士应该是大厨,如果是在一家餐厅,那就应该要能够创造出维系餐厅风评的“
招牌料理”、“推荐料理”。他毫无疑问应该是个生产者,而且是从能够贡献到食文化、
能够开发味蕾、视觉新感受的大厨。博士的判断不在专业规格,而是提出打破规格的契机
。博士论文不是合乎专业规格的证书,而是充分展现个性的名片,这是硕士与博士间最大
的差异。
当然,学士、硕士、博士,每个阶段都会有能力的高下,就像老饕也有高低之分一般;但
我觉得,评价的标准不能因此就有所混淆(组间差异不能跟组内差异混淆)。
硕士煮起料理乱成一团,虽然是个老饕,还是不及格;同样地,博士做起研究中规中矩固
然重要,但理应还要被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创见。当然,这也意味着免除不必要的要求
负担,不必勉强学士老饕就要能煮出道菜,不必要求硕士厨师烹饪出独门绝活。
但学士满街,整个社会还是人文素养低落;硕士快速生产,但连个知识消费上稍息、立正
,知识生产上拆卸枪械的基本动作都做不来、讲不通,那只能说是个虚有其表的“拟知识
社会”。
开头提到的那学生问得很诚恳,我这回答来晚了,而且比拟得maybe有点荒唐,但诚意希
望还感觉得到,还有点参考价值,起码碰到我可以如此应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