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riumphant (走る南风に乘って...)》之铭言:
: ※ 引述《Cocochia (心中无爱)》之铭言:
: : 就我的理解不是这样
: : 你如果定义还有一个常住的我、永恒的我
: ^^^^^^^^^^^^^^^^^^^^^^^^^^^^^^^^^^^^
: 这是一回事
: : 那就永远都有一个妄念存在 只要有一个妄念存在 就永远不是究竟
: ^^^^^^^^^^^^^^^^^^^^^^^^^^^^^^^^^^^^^^^^^^^^^^^^^^^^^^^^^^^
: 这则是完全另一回事
: : 佛之所以宣说无我 并不是要在背后立一个永恒常存的另一个我
: ^^^^^^^^^^^^^^^^^^^^^^^^^^^^^^^^^^^^^^^^^^^^^^^^^^^^^^^
: 以前我也觉得好像佛教是宣说“无我”,
: 但后来仔细想想,又觉得似乎不是如此,
: “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或“五阴非我、非我所、不相在”,
: 这样的句子,顶多只表达了什么不是“我”而已。
: 又例如“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
: 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类的句子,
: 虽然使用了“无我”两个字,
: 但是精准地看,所讲的内容并不是在否定常我的存在,
: 而是主张“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等,
: 换句话说,只讲了五阴里面并没有我这件事情而已。
: 并没有直接否定常我的存在,
: 只有说明“什么东西不是我”、“什么东西里面没有我”这两个问题,
: 而这两个问题在逻辑上、语意上,似乎是默认有“我”存在的。
: 这个“我”并非是五阴的聚合相,
不,(至少早期和中观派)佛教就正好认为阿特曼(我)就是五蕴的聚合,
这从“弥兰王问经”中那先和弥兰王的对话,杂阿含中的阴根经
这本经典对于阿特曼思想的批判,以及佛教将轮回比喻为火焰在诸多蜡烛
上的传递,以及部派众佛教派系对主张“有着跨越轮回的不变自我”的犊子部
的批判等都可以看得出来。
: 所以如果在你的想像上,
: 这个“我”是一种精妙的想或意识的话,
: 你当然会觉得安立一个这样的我是一种妄念。
: 但其实这个“我”只是一个假名而已,用以说明永恒不坏的性质,
: 这个“我”并不属于五阴的聚合相,而是离五阴仍能独自存在的,
: 你所谓的“妄念”,只是又把我定义成五阴的一种,再加以批评而已。
: 佛教不只讲轮回而已,同时也宣说因果报应,
: 五阴会随着业力而不断产生、消灭,
: 虽然从脱离五阴相的“我”来看,
: 生灭的五阴不管怎么延续前后的因果而生灭,
: 都不会影响到这个“我”,
不好意思,你这种思想是佛教所排斥的,也是佛陀在尚未悟道前所加入的
两位师父,阿罗逻伽蓝和郁陀罗摩子的数论派思想。他们正好就认为,
世人痛苦的原因就是把不是自我的事物(五蕴)看成自我。解脱就是要透过修行,
体验和了解真正的自我。这正好就是佛陀认为错误的想法。
: 但是因为众生常以五阴为我,
: 所以随着五阴的生灭,就会产生痛苦。
: 如果你否定这个“我”的存在,
: 第一个你会遇到的逻辑上难题就是:你要如何说明因果报应?
: 如果没有这个“我”,那你今生的五阴相在死时就全部消灭,
: 后来因为业力而生起的来生的五阴相,是一个全新的众生,
: 如此一来,一方面说前后两个五阴相没有同一性,
: 另一方面却又认为后面的五阴相是在承受前面所造业的果报,
: 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啧啧,你这质疑正好可以包含到耆那教的几个挑战之一。
他们的挑战如下:
1:如果一切皆为无常,是五蕴的聚合,那么佛教要怎么解释记忆
和感受的跨时间性?以及要如何解释人格同一性质?可见必须要认为说,
有着阿特曼的存在。佛教错了。
2:如果无我,则解脱毫无意义,追求解脱就是最为愚蠢的行为和想法了。
就算后面的那个由我所形成的下一个人解脱了,现在的我早就不存在了。
我为何要为了之后的我的业障所苦恼,又为何要为了它的幸福而追求解脱?
3:如果没有阿特曼,则道德生活无法实行。因为没有阿特曼的话,人根本
无法追求和成就任何事情,因为他们在下个瞬间就成为了别人。努力行善的人
所遭受的感谢是被别人承受,行恶事的罪人的惩罚和业障也是被别人所受。
4:因此,不存在道德法则。任何人的任何行为的后果,都是被别人所承受。
而任何人所承受的,也皆是他人行为的后果。
5:如果无我的话,就无法构成连续的个体:单条轮回的连续变化要能够一直
持续下去,而不会崩坏、分叉或者聚和,就必须默认这些变化是附着在某个
永恒的事物上。故阿特曼存在。
你看,如果耆那教对于佛教的挑战如上,那么,很难不认为佛教正好就是主张
“阿特曼/自我就是五蕴的聚合”。而佛教对于这些批评的回应,也必须默认如此。
先这样。有空的话,会进一步补充为何无我观以你的理解,会让如来藏派系的主张和
它对其他派系的理解及批评毫无道理的进一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