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纪念楚浮逝世三十年 金马推出八部经典回顾

楼主: betsy314314 (老毛 廖)   2014-08-22 15:46:28
新闻来源:
http://www.goldenhorse.org.tw/ui/index.php?class=funcnav&func=news&work=detail&subwork&news_id=443&lang=ch&switch_lang=1
为纪念法国新浪潮大师楚浮(François Truffaut,1932-1984)逝世三十周年,金马影
展特别策划专题致敬,除了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日以作夜》,数位版本的《野孩
子》、《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巫山云》、《邻家女》,还有新近修复完成的《四百
击》、《夏日之恋》与《最后地下铁》等共八部经典。新旧影迷不仅能重温他历久弥新的
电影风格,也得以回味珍妮摩露、凯萨琳丹妮芙、伊莎贝艾珍妮、芬妮亚当四位法国影后
的魅力演技。
早慧的楚浮,十九岁起就为《电影笔记》撰写文章,他的笔锋犀利大胆,爱恨分明,虽然
得罪当时不少名家,却也挖掘出更多被忽视埋没的电影作者。从影评人变为电影导演,楚
浮堪称一鸣惊人,长片处女作《四百击》(The 400 Blows,1959)便获得坎城影展最佳
导演,正式宣告了“法国新浪潮”席卷影坛。而当时年仅十五岁的男主角尚皮耶李奥(
Jean-Pierre Léaud)也自此成为楚浮的银幕代言人。十一年后,楚浮亲自粉墨登场、自
导自演《野孩子》(The Wild Child,1970)的文明医生教导在森林被发现的野蛮孩童,
有人认为这部片在影射楚浮的精神导师巴赞(André Bazin)带领他进入电影世界的经历
,但他却把本片献给深受他影响的演员尚皮耶李奥,在文明与野蛮的辩证外,充满感人的
孺慕之情。
楚浮不只热爱电影,也景仰文学,他二度改编自法国作家亨利皮耶侯歇的自传体小说《夏
日之恋》(Jules and Jim,1962)与《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Two English Girls,
1971)。前者讲述两男一女的三角恋,展现青春狂野的年轻气息,无论友情爱情都入木三
分,更成功打造出珍妮摩露迷人多变的银幕形象,成为法国新浪潮的谬思女神。后者则将
一对性格回异的英国姊妹,先后爱上玉树临风的尚皮耶李奥,编织成复杂纠葛的情爱地图
。两相对照,余韵无穷。
楚浮是许多女星心目中最完美的导演,因为他总能挖掘出每个女人独特的个性与面貌。当
年未满二十岁的伊莎贝艾珍妮(Isabelle Adjani)就是在《巫山云》(The Story of
Adele H,1975)演出法国文豪雨果之女,为爱走天涯、终至疯狂的痴迷行径,感动了无
数观众,也让她一举成名。有“世界第一美人”之誉的长青影后凯萨琳丹妮芙(
Catherine Deneuve)和楚浮合作的电影中,《最后地下铁》(The Last Metro,1980)
最为经典,不但赢得十座法国凯萨奖,还被选为八0年代最佳法国片,凯萨琳丹妮芙饰演
聪慧勇敢的剧团女团长,在德军占领下,依然演绎出艺术、时代与人生的冲击。而楚浮生
命中最后的爱人芬妮亚当(Fanny Ardant)在《邻家女》(The Woman Next Door,1981
)风情万种,却选择以玉石俱焚,面对旧情复燃的煎熬,完全教那些虚情假意的爱情片自
惭形秽。这些被楚浮用心打造的杰出女星,不仅被激发出精彩的演技,更在银幕留下永恒
的倩影。
一生奉献给电影的楚浮,在《日以作夜》(Day for Night,1973)以戏中戏的方式,描
写电影剧组在拍摄过程遭遇种种难以预料的挑战,除了让影迷一睹造梦之外的真实困境,
更透过幕前幕后的细节,传达出不悔的热爱。无论是“顽童”、“情圣”、或者“电影狂
”,楚浮的每一个面向,都教影迷念念不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