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史前中国最大石城发掘 20余块人面石块保

楼主: aaa8841 (匡国军节度使)   2013-01-27 17:07:21
史前中国最大石城发掘 20余块人面石块保存完好
http://big5.chinanews.com:89/cul/2013/01-24/4518095.shtml
2013年01月24日 15: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1929年深秋,风尘仆仆的萨尔蒙尼(Salmony)作为德国科隆远东美术馆的代表来到了
中国。他此行的目的除了参加常规的学术交流外,还想对这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度
做一次真切的探访。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旅程让他有了意外的收获。
在当时的北平,他遇到了几位来自陜西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农民。别看他们穿着普
普通通,可手里的物件却不一般。36件墨玉器和6件绿玉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萨
尔蒙尼有种预感,眼前的“宝贝”极有可能是一种珍贵的玉器。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买
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刀形端刃器(后藏于德国科隆远东美术馆)。这件长53.4厘米的墨玉
质玉器就是后来被收藏界广泛关注的石峁玉器。据悉,不仅在德国科隆远东美术馆,其
他一些机构如大英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美术馆
等都藏有出土于石峁遗址的玉器。据不完全统计,流失海内外的石峁玉器多达4000余件。
  
尽管石峁以出玉器而闻名,不过,由于当地从未开展过大规模考古挖掘,石峁玉器一
直未能得以“正本清源”。
  
2012年,石峁迎来了一次系统区域性的考古发掘,这一次的发掘虽然只开了个头,但成
果已令人十分震惊。上千件石峁玉器不仅因此得以“正名”,而且这一次发掘使一座史
前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崭露头角。
  
玉器藏于石墙中
  
在此次发掘之前,考古人员不止一次听说有关石峁玉器的传闻——流失的石峁玉器发现
于石墙之中,可他们都表示难以相信而一笑了之,“玉器怎么能承受石墙的重量?而且
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最薄只有几毫米,玉器怎么能放得进去?”可没成想,这些传闻
却真切地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在整理石墙时,考古人员惊讶地发现6件保存完好的玉
器,种类有玉铲、玉璜、石雕人头像等。这是石峁遗址考古中首次发掘出的玉器,而且
玉器就在石墙中。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说:“出土的玉器一种是在倾斜的石墙里,一种
是在倒塌的石墙堆积里,距离地面都比较低。”这使考古人员感到十分惊奇。有意埋藏
的玉器到底有什么用意?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孙周勇说:“具体原因目
前还不能解释,但可以推测,可能与祭祀、礼仪、宗教活动有关。”
  
石峁遗址首次发掘的6件完整玉器珍贵之处还在于,它证明了石峁玉器确实存在。孙周
勇说:“之前因为没有在考古发掘中发现过石峁玉器,使闻名于世的石峁玉器缺乏强有
力的证据,此次考证足以为此‘正名’。”
  
史前中国的最大石城
  
还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在新石器时代能建多大的城?神木县的石峁遗址给了我们充分的
想像空间。
  
上世纪70年代,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随着人们提供的线索开始关注石峁遗址,开
启了石峁的首次考古发掘。时隔30多年,2011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神木县
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石峁遗址进行了再一次的系统区域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
石峁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保存现状,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基本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及城
门、角楼和疑似“马面”等附属设施。调查表明,石峁石城分为外城、内城,内城墙体
残长2000米,内城城内面积约210余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外城城内面积
约190余万平方米。结合新石器时代晚期内蒙古中南部及陜北地区石城修建的传统,考
虑到城墙范围及遗址主要文化遗存分布范围的高度一致性,考古人员初步判断石墙与石
峁遗址属于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00多万平
方米)、陶寺遗址(270万平方米)等,是目前所知我国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
结合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还初步认定石峁城址当始建于龙山中期,延续至龙山晚期至
二里头早期阶段,属于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间的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
  
2012年,为了进一步了解石峁遗址的结构及主体内涵,特别是石砌城墙的年代及构筑方
式,考古队对外城东门址进行了重点发掘。结果同样令人振奋。外城东门址发掘出我国
迄今考古发掘的最早石城门,结构异常复杂,主要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
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部分组成,这些设施以宽约9米的“‘”形门道连接,总
面积约2500平方米。东门遗址属于整座城的地势最高处。石墙墙体宽约2.5米,保存最
好处高出龙山晚期地面4米。整个外城的东南角与其相连,地势开阔,位置险要,堪称
整个古城的枢纽地带。
  
孙周勇说,石峁古城打破了中国夯土筑城的传统认知,其东门遗址无疑是目前考古发掘
所见最早的石城门,其功能和结构的复杂性尚待探讨,其在黄河文明史甚至人类文明史
上的意义都是难以估量的。
  
发现人面石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地村民在遗址的石墙里还零星发现有类似人面的石块。这些石块
起先并没有人注意,贵贱没人要,一直到近年才受到关注,逐渐进入收藏领域。据不完
全统计,遗址内共发现20余块。在该遗址出土的石雕像中,有一件石雕人头应是当时的
祖先崇拜物。砂石料、黄褐色、单面高浮雕、品相完好。高50厘米、宽60厘米、厚25厘
米。人头的脸部形象上至眉骨,下巴齐平,隆鼻、半张口,呈微笑状,两颊颧骨稍凸出
,扁方脸和大眼睛较为夸张。其雕刻手法简单、朴拙,体现出陜北先民对自身力量的初
步认识和对祖先的敬畏、祈求祖先神灵护佑的原始朴素观念,以及当时雕塑技术已有的
一定基础。这件难得的高浮雕艺术品,在我国石雕艺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2009
年被征集到榆林学院陜北历史文化博物馆。
  
“石峁遗址的边缘,周围有非常多的由碎石堆砌而成的石人,这是典型的山地草原民族
文化,追求死后灵魂不灭。”有研究者称,碎石堆砌而成的石人与新疆的阿勒泰草原、
伊犁昭苏草原分布著的200多尊草原石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仅是新疆,在整个欧亚
草原,都可以见到草原石人的踪迹。这些石人都是用整块的岩石雕凿而成的,大小不等,
从几十厘米到几米。从外形来看,大都是直立的全身像,造型非常粗砺、简练、稚拙。
  
虽然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只刚刚开始,但后续工作还应提前规划。为此,专家建议,应尽
快制定遗址长期的考古规划,像殷墟、二里头等重要遗址一样建立工作站,成立长期的
工作机构,三年规划,十年设想,百年谋略。同时,加强对石峁玉器的研究,对流散在
社会上的石峁遗址出土文物进行调查、整理及建档。
  
奇特发现
  
城墙:石头里有夯土、木头
  
据考古专家介绍,在目前我国的考古发现中,城墙要么是石头建造,要么是夯土建造。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该石城的城墙竟然是夯土与石头相结合而建造的,石头里面有夯土
,还有木头,如同今天水泥里的钢筋,使得城墙坚固无比。这种结构还是首次发现。
  
皇城台:城墙20余米高
  
“皇城台”是当地人的称呼,也是该石城的核心区,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大致呈
方形。与内、外两城不同的是,“皇城台”没有明显石墙,均系斩山砌筑的护坡墙体,
斜收趋势明显,有层阶。有的高达20余米,令人吃惊。
  
壁画:绘几何形图案
  
这4000多年前的壁画上都画些什么?在城墙墙根底部的地面上,发现了成层、成片分布
的壁画残块100余块,部分壁画还附着在晚期石墙的墙面上,这也是目前发现该时期最
多的壁画。这些壁画以白灰面为底,用红、黄、黑、橙等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颜料来
自当时的铁矿材料。
  
头骨:摆放似乎有规律
  
最令人吃惊的是,在东门遗址的下层地面的两处遗迹。分别在外瓮城外侧和东门门道入
口处,发现集中埋置人头骨,两处均为24个人头骨。摆放上似乎也有一定规律,但没有
明显的挖坑放置迹象。外瓮城外侧的呈南北向椭圆形,门道入口处的遗迹略呈南北向长
方形,缘何摆成此造型,令人不解。经初步鉴定,这些头骨以年轻女性居多,部分有明
显砍斫、灼烧迹象。专家推测,可能与奠基或祭祀有关。
  
玉器:缘何藏在墙体内
  
此次考古人员发现的玉器均出土于墙体内,有的在倒塌的墙体内。玉器在墙内起著何作
用?还是个谜。
图//
石峁城址外城东门正射影像(上为东)
http://www.chinanews.com/cr/2013/0124/1203949934.jpg
石峁遗址发现的人面石块
http://www.chinanews.com/cr/2013/0124/3726724780.jpg
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现场清理人头骨
http://www.chinanews.com/cr/2013/0124/3111695082.jpg
作者: IamNotyet (非也)   2013-01-27 17:35:00
忏罪之墙?
作者: vijay (Kiss from a rose)   2013-01-28 21:21:00
玉器置于墙内可能与巫术有关,商代中晚期遗址墙面常出骨器
作者: C2C (西土西)   2013-01-29 00:26:00
石鬼面!
作者: MJdavid (我刚出社会)   2013-01-30 20:54:00
用汉代的大铜鼎炒汉代的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