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里的传承/噶玛兰族找回香蕉丝编织 老技师严玉英抓紧传承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0-10-04 22:39:06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010040025.aspx
山里的传承/噶玛兰族找回香蕉丝编织 老技师严玉英抓紧传承
最新更新:2020/10/04 10:07
https://i.imgur.com/W5VRKTL.jpg
花莲噶玛兰族香蕉丝编织工艺师严玉英62岁才跟着老艺师开始学习香蕉丝编织,一做就没
想过要停下,就怕好不容易找回的传统技艺会再度流失。中央社记者张祈摄 109年10月4

山里的传承专题1
(中央社记者张祈花莲县4日电)花莲丰滨乡新社部落保留完整噶玛兰族文化,其中失传已
久的香蕉丝编织,就是靠着族人一点一点拼凑记忆找回的,高龄82岁的严玉英现在每天舍
不得放下工具,最怕又不小心失传了。
严玉英说,小时候有看过妈妈织布,用香蕉丝作成务农用的袋子,很耐用但布面摸起来很
刺,不适合穿在身上,当时妈妈跟她说,“做香蕉丝很辛苦,也没人要用,不要学”,早
年生活穷苦,张开眼就要工作、赚钱,根本没时间思考文化。
严玉英虽只有国小毕业,但精通噶玛兰语、阿美语、日语、闽南语及中文,不过早年为了
赚钱养家,长年埋首工作,即便从小生活在噶玛兰部落,真正重视文化议题,则是受到先
生阶万来推动噶玛兰族正名运动影响。
https://i.imgur.com/XuZITfa.jpg
花莲噶玛兰族香蕉丝编织工艺师严玉英今年已82岁,与5名工艺师共同登录为花莲县政府文
化资产,登录的工艺师中,目前只剩她还在持续织布。中央社记者张祈摄 109年10月4日
严玉英在文献资料中看到香蕉丝做成的衣服,种下来香蕉丝工艺复苏的种子,62岁终于如
愿跟着老艺师学习香蕉丝编织。
严玉英说,香蕉丝选用约14个月大的香蕉树,按照树干的不同部位,可分为3种不同用途,
砍下来要反复刨削、泡水,直到削成棉线的粗度,历经约2周时间,才能捆成线球,进到编
织程序。
严玉英说,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辛苦,制成线材耗费体力,织布过程考验技巧,晒干的
香蕉丝很脆弱,力道拿捏不好就会断裂。
严玉英说,那时学的是传统地织机,要坐在地上双脚伸直,久了容易抽筋,记得第1天上课
还有20多人,到结训时只剩8人,连制成线材的前置作业都没开始,人都“吓跑了”,这才
了解妈妈当年说的话。
2015年连同严玉英在内,共有6名噶玛兰族香蕉丝编织工艺师登录为花莲县政府文化资产,
随时著长辈逐渐凋零,目前只剩3名还在世,不过朱阿菊、许来富年迈生病,只剩严玉英还
在持续织布。
https://i.imgur.com/4fAO3FE.jpg
花莲噶玛兰族香蕉丝编织工艺师严玉英已经82岁,视力逐渐退化,仍戴着老花眼睛,凭著
手感进行香蕉丝编织前置作业。中央社记者张祈摄 109年10月4日
https://i.imgur.com/8AbCJ7u.jpg
花莲噶玛兰族香蕉丝编织工艺师严玉英每天准时到工作坊报到,连细微的前置工作都难不
倒她,熟练地完成线材修补。中央社记者张祈摄 109年10月4日
地方人士目前正积极为3名仍在世的香蕉丝耆老保存者向中央申请国定“重要传统工艺”保
存者的身分,希望能有更多经费、资源挹注,举办更多传习课程。
目前新社部落已培育11名族人,按古法编织香蕉丝,目前部落也正依程序向花莲县文化局
提报登录为花莲县政府文化资产。
香蕉丝编织成为严玉英的生活重心,找回了噶玛兰族传统服饰,工坊也不断推陈出新研发
新产品,严玉英很好学,就怕跟不上年经工艺师的脚步,带着老花眼镜从旁学习。她说,
看不清楚,就用手感觉,“还好香蕉丝认识我”摸一摸就做得出来。
除了在工坊创作外,严玉英现在也接下传承工作,固定在花莲丰滨乡新社国小及宜兰乡开
班教学香蕉丝编织,她说,从没想过自己只有国小毕业又不识字,有一天也能成为老师,
即便交通往返再累,“只要有人愿意学,哪怕是只有一个,也要教”。(编辑:孙承武)
1091004
https://i.imgur.com/RXHi0jA.jpg
噶玛兰族特有的香蕉丝编织,选用约14个月大的香蕉树,砍下来要反复刨削、泡水,直到
削成棉线的粗度,历经约2周时间,才能捆成线球开始编织。中央社记者张祈摄 109年10
月4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