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 哥伦比亚大学╳华顿商学院联手 揭开合作

楼主: cradredtade (☆☆☆☆☆☆☆)   2017-04-03 17:38:43
哥伦比亚大学╳华顿商学院联手 揭开合作与竞争的成功祕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1731
不论是同事、朋友、配偶、手足,我们在每一段关系中同时扮演敌友两种角色。要在最复
杂的人类互动中胜出,我们不能将竞争与合作视为二择一的问题,必须抓到这两股力量的
平衡,才能对外培养长期关系,又达到个人目标。美国哥大和华顿商学院教授联手揭开合
作与竞争的成功祕诀,《金融时报》说,两位作者提供新鲜有趣又经常违反直觉的例子,
协助读者同时成为有力盟友与难缠对手。若是无法依据情势游走于竞争与合作之间,注定
会失败。
落于人后的感觉让多数人不舒服,不只运动员如此。落后会激发不可思议的士气,只为迎
头赶上,二战过后,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太空竞赛正是如此。当时美国与苏联不论是军事或
民生领域都处于激烈竞赛,不过双方的太空竞赛更是轰轰烈烈。太空探索代表着国家的科
学与军事力量都前进到新的无人之地。
两强相争之下,1955年7月29日,艾森豪总统自信满满地宣布,美国将发射绕行地球的人
造卫星,缔造人类史上的创举,因此各位可以想像,当苏联1957年10月4日抢先发射全球
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号”时,艾森豪总统心中的滋味。
艾森豪没有气馁,史普尼克号发射后,他宣布美国遇上“史普尼克危机”,整个政府动员
起来,没多久就通过《国防教育法案》,提供数亿美元奖学金、学生贷款与设备,进一步
赞助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高等研究计画署”与“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两个
新单位。
艾森豪表示,新法案是为了强化美国教育体系的紧急应变措施,然而他的最终目标不只是
为了教育而投资教育,真正的目标其实是“改善美国的教育体系,以求打败苏联”。接下
来几年,美国持续增加太空计画的联邦预算,从1958年占总预算0.1%,1966 年增加到破
纪录的4.41%,实际金额接近60 亿美元(大约是今天的320亿美元)。
输给苏联带给美国太大刺激,这件事甚至成为1960年美国总统大战的主轴。参议员约翰.
甘迺迪(John F. Kennedy)竞选时表示,要是自己当选,将尽全力带领美国在每一个领
域打败苏联。
甘迺迪成功当上总统后,更是进一步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将送人类上月球。1962年时,他
在休士顿莱斯大学发表演说,解释美国在太空竞赛中的地位,以及他预备对太空计画做出
的努力:我们目前的确落后于人,而且送人上太空还会持续落后一段时间,但我们不打算
永远落后,在这十年间,我们将迎头赶上……
落于人后的感觉,让美国砸下惊人预算执行太空计画。要不是出于“向上比较”的心理,
花这么多钱,国内大概会吵个不停。老实讲,甘迺迪总统的愿景不只是送人上月球,他想
做的,其实是赶在苏联之前送人上月球。
“社会比较”可以让团队与国家动起来,那个人呢?纽约大学的盖文.基尔杜夫(Gavin
Kilduff)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竞争可以带来激发斗志的好处。如果是靠努力可以达成的
事,相较于与其他对手竞争,我们和亲密对手竞争时,表现会更好,不论大小事都一样。
基尔杜夫分析跑步社团的数据,发现跑步时光是有对手─背景相近、比赛常碰到的人、实
力差不多的人──就会让人们跑得更快。对手越多,跑者也会跑得越快。
换句话说,不想落于人后的心态,让我们跑得更快、打球更卖力,甚至登上月球。然而太
有动力呢?害怕落后会不会让我们过于冒险,甚至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竞争意识过了头
花式溜冰一向是充满美学与艺术的华丽运动,的确相当竞争,却是很有气质的竞争,然而
,1994年1月6日那天,一切都变了。当时美国的奥运花式溜冰代表队,正准备替挪威利勒
哈默尔冬季奥运选出两名女性代表,其中最热门的人选是南茜.克里根(Nancy Kerrigan
)与谭雅.哈定(Tonya Harding),两人一向是死对头。
平日注意美国花式溜冰新闻的人都知道,南茜与谭雅这次铁定会抢破头,但没人料到某个
练习的午后,有人拿着金属棍攻击南茜的右膝。更令人震惊的是,背后的主使者就是谭雅

谭雅怎么会采取如此激烈的举动?从媒体的后续报导可以一窥端倪。举例来说,谭雅一直
觉得大家比较敬重南茜,虽然两个人都不是富裕家庭出身,但谭雅不论是举手投足、穿衣
打扮与风格方面,都不如南茜优雅。花式溜冰专家说谭雅是“丑小鸭”,谭雅自己也说:
“南茜是公主,我什么都不是。”
谭雅与南茜是死对头,但两个人其实很多地方都很像,例如她们都已经取得花式溜冰的重
大成就:南茜得过奥运奖牌,谭雅是美国唯一在比赛中成功做出三周半跳的女性选手。
1994年时,两人都非常有希望进入美国奥运代表队,然而谭雅觉得自己不如南茜。前文提
过,觉得自己不如人会带来强大动力,谭雅的确很努力,每天花无数小时练习溜冰,但她
依旧觉得自己的成功之路被堵住─只要有南茜在的一天,自己就无法成功。谭雅担心光是
加紧练习还不够,于是做出“闻名世界”的攻击事件。
我们与纽约大学基尔杜夫所做的实验证实,过度的竞争意识会带来暴力行为,例如我们分
析2002年至2009年意大利甲组足球联赛(Serie A,该国最高等级的赛事)两千七百八十
八场球赛,发现同一个城市的队伍互相厮杀时,比赛特别激烈,球员因为违反运动精神与
不道德行为而吃黄、红牌的次数也比较多。
“社会比较”带来的压力,不仅让运动员昏头,就连公司也会为了击败对手而耍小手段。
举例来说,维珍大西洋航空开始抢占英国航空市占率时,英国航空的对策是打电话给维珍
的乘客,告诉他们班机取消了(其实没有这回事)。英国航空到后面不择手段,甚至散布
不实谣言,说维珍执行长理查.布兰森(Richard Branson)验出HIV阳性。
“社会比较”的压力,甚至引发学术界象牙塔的欺骗行为。
哈佛大学班.艾德曼(Ben Edelman)做过一项聪明的研究,调查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
)的欺骗行为。SSRN 是一个网站,学者可以在自己的研究发现尚未出版之前,就放在网
站上宣传。网站有一个功能是看论文被下载多少次,从下载次数可以看出大家有多感兴趣
、多期待那篇论文。经常被下载的论文特别有地位,有的大学甚至用SSRN下载次数来判断
研究品质。
然而有一个问题:下载次数其实很容易动手脚。学者可以下载自己的文章,甚至写程式自
动下载,以拉抬自己的相对排名。
艾德曼分析可疑的下载次数(例如一段时间内密集下载),找出几个明显模式,例如希望
在顶尖学校取得终身职的人,比其他教授更可能出现启人疑窦的下载次数。更值得注意、
与本章讨论的“社会比较”更相关的是,自己的同仁下载次数高的时候,教授们更可能出
现可疑的下载次数。
结论很明显,身边的人胜过我们时,我们会想办法增加表面上的绩效,有时甚至愿意做出
一些偷偷摸摸的手段。
“社会比较”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排挤他人。
三十四岁的朗达是一家中型法律事务所的祕书。老板觉得她有潜力,鼓励她去上电脑课,
还配合上课时间调整工作安排,条件是她学成之后,至少要在公司多待一年。这样的安排
是员工与公司都受惠的最佳合作范例。
故事有趣的地方,则是朗达的同事对于新工作安排的反应。
一开始,大家恭喜朗达,然而时间一久,如同雪柔.达勒塞加(Cheryl Dellasega)所述
:“办公室气氛明显变冷,朗达才去上课一个月,其他女同事就不找她去吃午饭,而且还
常常‘不小心忘记’告诉她,在她上课的时候,公司交代了什么重要的事。”
老板虽然与朗达合作,却引发“社会比较”,造成朗达的同事不合作。同事就跟溜冰选手
谭雅一样,选择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找到正确平衡:如何利用比较心理
人天生就爱比较,我们靠着比较理解这个世界,深受比较影响。有时比较让我们舒坦,有
时让我们不舒服。比较可以送人类上月球,但也能让人抛弃事业,或是为了领先而作弊。
如何能让“社会比较”变成一桩美事,而不是坏事?我们可以思考以下两个结果相反的例
子。
约翰.甘迺迪1960年竞选美国总统时,弟弟罗伯特.甘迺迪(Robert Kennedy)放下自己
的政治野心,站在哥哥身旁,还成为竞选总干事,送约翰进白宫。
为什么约翰和罗伯特这对兄弟档能有效合作,曾是英国首相热门人选的ˊ大卫.米勒班却
因为受不了和弟弟艾德做比较,最后黯然离开,远走他乡?
原因当然有很多,不过有一个关键差异:罗伯特帮助“哥哥”赢得总统大选,然而艾德这
个做“弟弟”的却挑战哥哥,而且还赢了。为什么这点很重要?因为后者挑战了长幼有序
的道理─人们预期哥哥会比弟弟先成功,要是弟弟倒过来先成功,将引发不满心态。
此外,罗伯特因为哥哥胜选,声望跟着提高,接下来甚至还准备进军白宫。大卫却因为被
弟弟一对一直接打败,地位大挫。
或是再回到威廉丝姊妹的例子。这对姊妹在网球界崭露头角时,也是依照年龄顺序,姊姊
大威先出名,再来才轮到妹妹。妹妹小威回想早期岁月时,坦然接受姊姊是众人瞩目的焦
点:“大家都在谈大威,这是应该的。”大威比小威先变成网坛第一,两人第一次交手时
,姊姊击败妹妹。几年后,妹妹的锋头超越姊姊,但由于姊妹依照顺序成功,两人依旧合
作无间,依旧是全世界最强的双打组合。
因此,如果要利用“社会比较”的好处,首先要评估“符不符合顺序”。如果我们期待同
侪会赢,同侪也真的赢了,虽然和对方一比,我们会不舒服,但不至于做出过度激烈的行
为。然而,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会赢,结果却是同侪赢了,情绪激动是一定的。
抓到正确平衡的第二个原则,则是提供再次竞争的机会,化不满为动力。换句话说,我们
是否有机会以具建设性的方法化解懊恼?
奥运拿第二的运动员,或许这辈子再也没机会摘金,不过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不论是抢
工作、抢升迁,或是希望进入社区委员会,总有第二次机会(甚至是第三次、第四次机会
),因此,与其舔被对手打败的旧伤口,不如振作起来,再试一遍。
第三个“社会比较”的关键则是要记住,就算身边的人没说出口,我们的成功可能让别人
沮丧。买了新车,或是装潢家里之后,我们常兴奋地告诉别人自己买了什么、装修了什么
,但不要忘了“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换句话说,我们在脸书上贴出新买的东西、新
装潢、到国外度假的照片时,最好三思而后行。
其他人或许会恭喜我们,然而不要忘了,人类一般不会承认自己嫉妒,也因此我们很容易
没发现自己触发了“社会比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