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9021
(造访时间:2023年)
“格林威治”对我而言,算是伦敦景点里顺位较低的,但它毕竟是世界文化遗产,车
程又不长,就还是努力找空档塞。本来是把它放在周日下午,回程可以用游船消磨过黄昏
,哪晓得周六来个铁路罢工搅局。两天行程大搬风后,就变成今天早上搭游船过去了。
搭游船之前,先在观光客热爱的“柯芬园”(Covent Garden)出地铁。它古早前是
某修道院的领地,被没收后沦为菜市场,甚至还有红灯区,应该没人能预料到会演变成如
今的商家必争之地。它就在“SOHO区”、“剧院区”东侧,前几天若多走几步便能见识,
但那里人潮汹涌,连地铁也广播要大家避开,就没去凑热闹。“大英博物馆”那天是最接
近的时候,偏偏太晚,便只是在邻近吃饭。
这回一大早过去,沿途几乎没游客,走着望着其实感受不出什么强于人之处。较特别
的是那栋设于广场的室内商场吧,山墙柱廊轮廓,店列以透明天篷搭接,当中不乏精心妆
点的门面。虽只见正在备料打扫的店员,可以想像若入了夜,灯火点起,将会是另番风貌
,当然前题是人不能太多。
由于岔去看了“柯芬园”,时间就变得有点赶,往“Millbank Millennium”码头的
路上一度以为会错过首班船还用跑的,结果提早到。要搭的船家名为“Uber boat”,“
London Pass”虽有包含其一日票,偏偏要先在四个大站的窗口启用,而窗口十点后才营
业,所以我也只能含泪浪费这一日票了。若再算上去不成的“碎片塔”,买Pass根本亏。
“Uber boat”标榜快速,我原以为是烂烂的交通船,哪知外型跟内装都满新,舱里
有冷气还有饮料吧台,相当舒适。可惜我没有享受的命,为了拍照,只能出舱待在船尾。
特别在“Millbank Millennium”上船,为的就是能拍到“西敏宫议会”的全景,老
天赏脸给了好天气,晴空下的它很令我着迷,似缩小版的叠岭,也如河岸的嶙峋石林,即
使看不清细节,见那簇密的缀边在蓝色画布挑扬,高塔擎指,仍能感觉到那份繁丽。然快
船的缺点这时就显现出来,才对了眼,便见其身姿挪转,才按了快门几响,就得送别。
跟“西敏宫议会”相辉映的自然是“伦敦眼”,曾也想过是不是要洒钱,后来还是算
了,自己一个人坐好凄凉。怔怔望着逐渐缩渺的“大笨钟”,“亨格福德桥”从头顶掠过
,它串接着“查令十字”跟“滑铁卢”这两个火车站,两侧添附的行人桥很别致,是由许
多扇形钢索悬吊。当回望着,也能瞥见位处“白厅”那区的五星级饭店,山墙锥冠错落,
窗拱饰柱连绵,没查可能会误以为是哪座宫。再过去是挺奇特的火车站“黑衣修士”,站
体居然就这么从河横跨,旁边还留有旧时的桥墩。
接续的重点便是“千禧桥”与“圣保罗座堂”了。现代感的骨架撑起简约线条的桥身
,串抵的却是经过妆点的古典帽冠,可说是缩影了如今的伦敦风貌。隔壁的区域也复制了
这种错乱,明明河畔的“伦敦塔”以城垒令人望之思古,视线再往远抛,便是各样的奇形
建筑,有的呈不规则多面体,有的带了弧边被人戏称为对讲机“Walkie talkie”。而当
仰望完“伦敦塔桥”的窗框勾尖、饰塔挑窜,“泰晤士河”的精华段就过去了,后半几乎
是摩天大厦,不然便是堆叠得如乐高的同色房楼。
加减四望中,游船抵达了“格林威治”码头,岸上有艘巨大的帆船“卡蒂萨克号”,
桅杆高窜。它曾用做茶叶运输,风光好一阵,退休后变成博物馆。照计画必须直冲“格林
威治天文馆”,看大家都往岸边建筑群拐,就被诱引进去了,跟自己说应该也通。
这地方早年砌有“普拉森舍宫”(Palace of Placentia),周边是王家狩猎林野。
“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都出生于此,可惜经历“内战”那报复性的卷掠,就此
荒废,目前所见的“老皇家海军学院”,是由再建的“皇家海军医院”所转型,出自设计
“圣保罗座堂”的那位“Christopher Wren”。
不由得走至中轴,这角度远望有“王后宫”,两边屋阁绕拥,在端处挑升为孪生塔楼
。塔楼以柱廊支起山簷,再擎举拱冠,左侧是“圣保罗与圣彼得礼拜堂”,右边为“彩绘
厅”(Painted Hall),如此勾画的匀称与气势,难怪曾被《雷神索尔》及诸多电影取景
,
悲剧的是,当在环望中朝“王后宫”步去,才发现它旁边还横生了“海事博物馆”,
要到天文馆,仍得原路绕出。且天文馆可是盖于山丘的,为了赶时间得用急速爬上,快喘
死。此外,由于门票包在“London Pass”里,原先会进去大致浏览,改计画就没空了,
又多赔一笔…
站在馆外加减望,它于“查理二世”时期砌建,入口有座可以开合的球顶建筑,照资
料,里头藏有英国最大的折射望远镜“Great Equatorial Telescope”,它安装在赤道仪
上,因此能自动调整角度,将镜头持续对准某天体。
围篱内尚能见到由“Christopher Wren”设计的八角观测厅,上头风向标装了颇吸睛
的红球,初时不明就里,后来才知是早年的报时球,会在下午一点落下,给远方船只校正
航海钟。至于里面收藏的天文海事仪器,就只能放水流了,把目标放在寻找“本初子午线
”。它就在篱内中庭,从一栋小屋放射,但若仅拍线其实不用付钱,由外头另个小篱门穿
进,也能看到它的延伸。
好不容易爬上来,当然不能快闪,浏览过建筑,还是花点时间在望台远眺,或许是有
经过设计,丘坡林树在这方向让出了视野,透显草坪末处的“王后宫”。方整的它建于十
七世纪,据称是英国第一座以纯正新古典打造的建筑,曾被两代王后作为画廊,目前展着
海洋相关的图绘。于其背后以双塔标志的,就是“老皇家海军学院”了,再朝远望,有灰
濛天色下的“泰晤士河”与高楼群。
这趟之所以如此赶,是因为“圣保罗与圣彼得礼拜堂”十点开十一点弥撒,得在这之
间进去看,于是在丘上了瞰过,又得折回学院了。快步穿进教堂,里头色调很别致,奶茶
色为底,淡蓝在其间反衬。微拱的天花板切出条带,嵌入花蕾的诸多八角框在中列团绕着
,如芒绽放。由使徒带出的侧廊也类似,但添加了更多流动感,近窗的半球拱、弧浪般的
撑臂,兼著刻凿于表面的叶藤,每个角度望去都成景致。
讲道坛外观亦有搭衬,抬升的环状坛体显著叙事浮雕。盯瞧过,我朝主祭坛走,那儿
以展翼天使撑起金灿祭桌,画作暗晦诡谲。辨认了一下,主角是在马耳他岛遭逢海难的圣
保罗,当时一条蛇从篝火窜出,攀缠欲噬,彷如撒旦的蛊惑。保罗却将其甩回火中,坚定
不移。
欣赏完,折返纪录入口上方的管风琴。怕被骂,进教堂我就有问工作人员,她说仪式
没开始没关系,哪知在这却被老人碎念,他指著“弥撒禁止拍照”的标牌,任凭我说已取
得许可还不听。好在我已经拍完了,可以弃战不理,赶快转往隔壁的“彩绘厅”。
一般对医院的感觉多是苍白灰冷,会有这样的厅间满神奇,读过解说板才知是为了募
款,当时资金短缺,以彩绘激起人民爱国心进而捐献的计画就冒了出来。目的既是生钱,
自不会请太知名的画家,被推荐的是尚未有代表作的“James Thornhill”。虽像种不抱
高期待的投资,事后却证明赌对了,光是门厅的圆穹,就有繁复的王室徽印在藤叶边框衬
著,当中为以灰濛笔触画出的四风神。而这样的铺陈,在过了隔门后,转为满空的色彩扬
漫。
馆方很贴心,在这“下厅”并了满多软凳如床,供人仰躺欣赏。我随着语音导览望向
各处,听起来里头的两百余人都各有意涵。接案之时正值“光荣革命”后,医院亦为“威
廉三世”、“玛丽二世”所盖,居中的不意外是他们,上头有阿波罗驾车驱赶晨露,带来
光明,诸多美德女神环围,“和平”递了橄榄枝给国王,后者则将代表自由的披风交给“
欧洲”。有趣的是,还画了“路易十四”拿着断剑被踩在脚底,将其贬为穷兵黩武。
这样的一幅“和平战胜暴政”往下延伸,除了“建筑之灵”指著此楼的图像,能见雅
典娜跟海克力斯英武作战,将包括梅杜莎、九头龙的一众罪人恶兽击倒。椭圆边框衬上黄
道十二宫,他们与四季的化形互动着,于是双子跟花神嘻玩、处女同谷神竞美、持秤少年
和酒神成了暧昧伴侣。
此外,为增加立体感,厅两端绘出了拱弧,在与主图切出的四角,填上宙斯、天后、
海神、大地女神的守望,拱内则带出船舰驶近的冲击。入口端虽绘了竞争对手西班牙,却
是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掳获的战利品,船旁月神飞临,象征对潮汐的掌握,女河神们
在前清点货物,代表贸易的兴盛。周边另点缀了天文相关人物,最易辨的是哥白尼,手指
顶着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模型。相似构图的另端画了英国战舰,能见胜利女神于空欢舞,
在下撑托的,是伦敦大小河川的化形,若仔细瞧,会在边角找到使用望远镜的伽利略。
如此的巨幅洋洒,加上厅间柱框的虚实交错,很令人耽溺,躺着听完了,理解了架构
,又忍不住起身踱晃,靠近研究细节,感受其笔触及营造的磅礡。从资料看,这作品可是
让“James Thornhill”花了七年才完成啊,但辛劳也是有收获,打响的名号令他接到“
圣保罗座堂”穹顶的新案,方完工,又是续画此院“上厅”的委托。
所谓的“上”应只是些许高低差而已,位置与“下厅”一拱门相切,跟门厅遥呼应。
虽仅隔了十余年,王位已几度易手,双王早辞世,之后的“安妮”也病故,因此与其夫婿
被置于这儿的天花板,像种精神照抚。由于海军规模日增,特别绘了海神献上财宝的臣服
。形塑立体的四窗框内各方来朝,“欧洲”戎装白马,旁边有小天使研究地球仪,“亚洲
”扬著香炉和骆驼相依傍,“美洲”头戴羽毛冠,脚边隐著鳄鱼,跟狮子一起的“非洲”
小黑人满有趣,戴的居然是象头帽。
然跟“下厅”不同,“上厅”的主戏在正墙,手绘的大型柱拱由天使掀了帘,诸神飞
临,象征黄金年代的男女洒落金币。作为背景的是“Thornhill”才经手的“圣保罗座堂
”,他也把自己置于底部阶角,转头跟访者介绍。而在阶台被簇拥的是当政的“乔治一世
”,因上几代王室凋零,这儿特别让家族们粉墨登场。座位略高的老妇是他母亲,王位继
承也来由自此,站姿威武的是未来的“乔治二世”,小弟弟本为更下一代的继承人,早逝
便只能交给其儿子“乔治三世”。另侧尚有打扮成美德的两女儿,以及一众孙辈。
端望了一阵往他处瞧,两侧墙亦有大幅壁绘,不过是以灰阶表示其陪衬地位。语音导
览没交代主题,我后来去官网挖宝,才知是被神幻化的历史事件。一幅是被从荷兰迎入的
“威廉三世”,有诸神的观礼,另幅为由德国过来接位的“乔治一世”,加衬屠龙中的圣
乔治。应是想借此强调继承的正统,毕竟他俩都是来自远嫁海外的母系血缘。
时间不许我多加伫留,然这样倾注心血的杰作,仍使我在离开中不断回望,有时盯瞧
壁炉以假乱真的外扩饰缀,有时被藏于角落的小心思留了步,当然最主要还是那用整厅营
造的奢华与戏剧性。有文章将其比拟为英国的“西斯汀礼拜堂”,即便后者那于初见给予
的冲击仍无法匹敌,米开朗基罗极富力度的线条亦是王者,有个偌大空间能自由挥洒又被
收于世界遗产,对艺术家而言已是肯定。
何况,还有不菲收入呢,当初合约以尺寸计费,总价数字看似少,换算成现值,可是
惊人的五十七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