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8339
(造访时间:2023年)
看完“伦敦塔”,接续的目标是“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会排在这天是
因为它星期五开到晚上,这样白天就可以多塞一个景点。出来的时候很奇怪,往地铁的近
路居然被封了,还有警察站岗,不知道是发生什么大事。愣了几秒也只能绕路了,可能是
天意要我近看“伦敦塔桥”吧。
想像著桥梁从中断分而后升起,看桥索抛弧随视角挪转,岸端的拱门亦有雕琢,将繁
复徽印从簷面渡向灯柱护栏。当桥身渐渺,无景可分心,饥饿感便开始主导。本来是计画
在“伦敦塔”吃午餐,偏偏某天查到博物馆有几个厅竟只开到三点,不知是否要减少游客
的浊气污染,就又只能跟昨天一样,放弃在餐厅惬意,掏出饼干边走边吃了。
坐地铁环状线到“Euston Square”,出站后经过“伦敦大学学院”,其中的“
Cruciform Building”相当吸睛,它以十字或者该说是X形立于街角,砖红色泽,哥德复
兴式的锥塔,心处出探的门楼加衬弧圆修边,没看标牌可能会以为是什么宫。不禁查了资
料,这栋曾经的大学医院与“自然历史博物馆”同位设计师,难怪有类似的贵气壮伟。
“大英博物馆”正门在南侧,由于多数游客直觉从那进,又须过安检,运气差就得浪
费不少时间,我按网络建议从后门,果然不需排队,一下就见到标志性的“伊莉莎白二世
中庭”。它以圆柱状建筑为心,玻璃天穹散射罩覆,据称是欧洲最大的室内空间。
当然最初的博物馆不是长这样,诞生于十八世纪的它,是名为“Montagu House”的
大宅,由于展品日渐满溢,便在十九世纪扩建,形构为一栋环围的新古典主义方楼。尽管
如此,空间仍不够用,只得先挪了部分至“自然历史博物馆”,而后又将藏书分离出去,
成了现在的“大英图书馆”,而眼前这座圆柱阅览室,便是早年的书区。
依计画朝会提早关的“亚述区”冲,它位处西翼,路上会经过很具惑力又万头钻动的
“埃及区”,但不可以分心。如此找到了展间Room7,入口有对神兽相当醒目,它名为“
拉玛苏”(lamassu),有时也将雄性分出来称作“舍杜”。其头部以国王脸颜雕刻,戴
冠卷须,身躯则是扬著翅翼的牛,由于位处门侧,为同时呈现正面的立姿与侧向的行走,
数起来就会多一只脚。
它也算“亚述”最知名的形象物,要看真迹除了这、“罗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
馆”,好像就得去伊拉克战区。只是这两尊状况莫名好,很让我怀疑是否为复制品,但因
此不来个到此一游照还是怪怪的,结果就耗费了大把时间,毕竟邻近“埃及区”,神兽又
醒目,总有人进进出出啊。
“拉玛苏”守护的展间主题为“尼姆鲁德”(Nimrud),是公元前十三世纪“新亚述
”(Neo-Assyrian)的其中一个王都。会冠上个“新”,是因为它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就以
“亚述城”为核心,发展出城邦,并在所谓的“中亚述时期”开始壮大。尽管西有“西台
”盘据,埃及也正处强盛的“新王国时期”,仍伺机吃掉“米坦尼”,继而雄霸了两河流
域。至于“新亚述”,国土又更广了,趁著“西台”灭亡,埃及衰弱,它征服了巴比伦、
打败以色列,一路碾至埃及的“孟菲斯”。
拥有如此国力,王都“尼姆鲁德”合理发展得荣盛,位处西北,“亚述那西尔帕二世
”(Ashurnasirpal II)的宫殿是其中代表。除了宫门的“拉玛苏”,殿墙皆布满雕刻,
国王的出现不在话下,可见悠哉的宫廷生活、使臣携著动物的纳贡。此外尚有造型相似的
带翼保护神,他们多半提着小篮子,以松果沾取圣水点洒,搭配图腾般的生命之树、嵌著
太阳神“夏玛西”(Shamash)的展翅圆盘,象征赐福和丰收。使我疑惑的是各尊的身分
,这么多带翼神都是同一位吗?顶多分鸟头跟人首两种?
不过从解说看,有可能就是同主题的重复出现,如刻在饰板中下段的楔形文字。我一
度好奇著,当时人是以怎样的文采写出满墙的长篇大论,结果居然是作弊啊。它们被称为
标准铭文,光是王的称号就洋洋洒洒串了一整面,接续交代著血统,夸耀战功跟疆界,讲
述是如何建立都城及宫殿,然后反复再反复。
除了左墙的保护神赐福,右墙展现了战争的杀伐,虽分为上下两层,人物小了许多,
却收入更多场景。战车御者、骏马骑士,或列阵前行,或呼啸奔驰,画面切转,便能见他
们张满了弓,敌人中箭伏倒。亦有以搭云梯、挖地道演示的攻城战,兵士摔落间,攻城车
如坦克般,甲盾护身、撞槌前探。妙的是,居然还有抱着充气囊的裸泳渡河啊,连第三点
都画出来了。一路盯瞧器具的纹理、背景的勾描,不禁赞叹那么早便有如此的雕刻工艺。
穿出到另侧的Room6,这儿除了一对狮身“拉玛苏”,亦有一座巨大的“Balawat
Gate”,是“亚述那西尔帕二世”儿子在王都外围另建的宫殿大门。原物为木质,理所当
然早风化,留存的是钉镶在上头的青铜带扣。这些带扣被玻璃遮护起来,远望残破,趋近
却能见列阵的小人儿进军、破城、献祭,以雕铸展现此王战功。馆方挺用心,怕大家看残
片没感觉,还复刻了一座完整大门,搭配“拉玛苏”颇具气势。
转过身,这儿有与“拉玛苏”相似功能,阻止邪恶进门的巨大雄狮,卫守的是“尼姆
鲁德”的“战争女神Ishtar神殿”。相对的大块雕板,则来自“Ninurta神殿”,这神除
了掌管战争、农耕,也是“尼姆鲁德”的城市保护神。尽管雕版已斑驳,仍可辨出右边的
“Ninurta”,他拥有两对翅膀,手持闪电,正在追杀逃跑的凶猛翼兽。
瞥过带有叙事图刻的黑白方尖柱,我原路折返,穿进北侧的Room9。此厅的主题转换
为“尼尼微”(Nineveh),即“新亚述”在“尼姆鲁德”后的新都城。这之间的一百多
年,其国力曾因地方割据而衰微,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强势主导下才再兴。继
任的“萨尔贡二世”亦雄才大略,于击败以色列后擘划了新都“Dur-Sharrukin”,据说
占地广袤,殿庙塔阁接连,但由于意外阵亡,被接替的“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
认为不祥,就又将其废弃,迁至目前为人所知的“尼尼微”。
此城规模也相当宏大,城墙达十公里,从山区修筑运河,饲养珍稀动植物,让四季皆
显绿意。这些水道在果园间蜿蜒,由某些图刻看,会串至位处阁顶的花园。因此某些学者
主张,古代七大奇蹟的“空中花园”搞不好根本不在巴比伦,而是在“尼尼微”,要不,
也是受到后者的启发。
这样的都城,位处西南的王宫不免精心装饰,墙侧同样布满雕板。可惜的是,相较“
尼姆鲁德”那间,此厅所展的状况不太好,几乎都有大幅缺损。即便刻描的人事物更精致
,得近距离细辨,再加上自行补完的能力,才能建构起全貌。
左列的主题比较杂,先是以长河为景,缀点涡卷与鱼虾,舟只间有对逃匿巴比伦人的
抓捕。再过去的队列为清点战利,物品之外,竟还有人头堆。但也似掺杂当时对战败国的
强迫移民,避免屠城积累民怨,又可让俘虏失根,在与他族通婚后淡去仇恨。
右列则是连环图画,叙述“拉玛苏”的制作及运送,前端的制作已经很模糊了,只能
隐约看到丘上一群工人揹著篓子、倾倒碎石,将神兽弄上船的部分也大幅磨损。后段相对
好辨析,能见国王带官员来视察,河边数队人牵拉着绳子,拖船前进。最终“拉玛苏”上
了岸,另群带着一车车滚木的人马开始准备后续。
“尼尼微”的雕作自然不止于此,这厅仅是道前菜,精华在更大间的Room10,偏偏根
据官网的轮休表,这星期刚好有它。曾想着要不要跟下周的行程对调,一查,下周中奖的
是更知名的“帕德嫩”,两相权衡,也只能牺牲前者了。不死心的我走去展厅前,果真一
道遮板高高筑起,只露了些许来自“萨尔贡二世”新都“Dur-Sharrukin”的“拉玛苏”
。
从网络图看,里头主题有二,“辛那赫里布”的“Lachish”攻城战,以及“亚述巴
尼拔”的猎狮。前者攻打的是当时“犹大王国”仅次于“耶路萨冷”的第二大城,城池设
计固若金汤,然到处攻掠的亚述战力跟经验都强多了,于箭矢的掩护下,他们筑坡接近城
墙,躲在柳条盾牌后施以攻城槌。
图刻叙事如流水,杀伐间便转换至城破。接续可见士兵端著战利品、居民携家带眷被
迫迁徙、城中高官被活活剥皮。“辛那赫里布”自不会缺席,他带着侍卫坐于高丘,傲望
俘虏的跪伏。这段纪录在旧约也有,仅视角不同,文中叙述“辛那赫里布”在那之后剑指
“耶路萨冷”,令当时的犹大王“希西家”惊惧不已。幸好亚述人在城下出言不逊,惹得
耶和华以神威击杀军兵十八万,才免于此难。
至于另一部分的猎狮,主角换替成孙子“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其任内建
了西亚第一座系统性图书馆,收集诸多泥板文献,包括知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规模
要到数世纪后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才被超越。艺术上也颇具经营,从厅内展示的雕板可
以窥知。当年的国王不是只把猎狮当娱乐,除了展现武艺,也是种为保护人民而战的象征
。呈现的场景挺多样,战车上的远射、面对扑击的近战刺杀,对狮子的刻描是其中精华,
从出笼的咆啸迈步、愤怒奔跃,到身中乱箭后的渐渐瘫倒,垂死的形样栩栩如生。
但这样的仪式显然对国祚毫无加持,因为当“亚述巴尼拔”忙着稳定刚收入国土的埃
及,他那掌理巴比伦的哥哥反叛了,虽勉强镇压住,却彷若挖西墙补东墙。于是在他死后
,外敌趁著继承政争见缝插针,骨牌倒散,只不过十余年,“尼尼微”就被攻陷,广大的
国土分裂、易手,曾经华美的欢闹的,都沉寂于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