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清迈游记【十七】素帖寺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3-06-13 11:47:09
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4916
(耽搁许久才写完,请见谅)
逛了一圈“帕辛寺”,可能是还太早,走出后在街口环望,是有多些车子贴了去“素
帖寺”的广告,却不见司机驻守捕捉人客。我跟旅伴面面相觑,只好先用觅食来垫档了,
毕竟肚子仍饿著,也不知为什么,明明旅馆有气氛浪漫的咖啡厅,竟没在早上彻底利用,
找不到主厨吗?
逛著逛著,瞄到一家走丛林风的,敞厅内绿意满满,真假难辨的如帘气根随枝叶飘垂
,就决定是它了。翻了翻菜单,上头有认真摆盘的芒果、椰子冰淇淋,堆叠后再添妆点的
圣代,连蝶豆花饮品也颇具设计,可自选添加不同花草,让人想每种都点个实品来瞧瞧。
但盯了片刻,最后还是算了,努力以“华而不实”的字牌驱走小恶魔,选了比较实际的早
餐组合。
用生菜、柳橙汁配佐火腿面包将自己喂饱,本期待出来就能往“素帖寺”出发,哪知
还是落空,这边的司机到底有多懒,于是只能仰赖第二方案了,也就是去城区外的“清迈
大学”门口找,那边为往“素帖山”观光的必经之地,同样会有一批司机在那等,虽免不
了得花一小笔钱藉GRAB把自己运送过去,仍旧比直进山里省。
该不会还要再想出第三方案吧,我在忐忑中随车前行,幸好一到大学附近,就看到几
辆“双条车”于路边守候,询问之后,的确能到“素帖寺”,价钱也OK,等凑满了人,就
开心往山上出发。山寺总免不了爬阶,“素帖寺”也不例外,若要走正路参拜,得先挑战
一道超过三百阶的好汉坡,感谢寺方有钱也体谅老弱妇孺,在其中一侧设了缆车,瞄向旅
伴,眼神确认同为懒惰一族,就掏钱买单程票上去了。
缆车的出口,有院里钟楼相迎,它呈多边亭阁,每面皆以叠簷华缀,将访客导向硕伟
如重岭的殿区门面。根据资料,这间是泰国人一生必来参拜的圣地,地位远在“清迈”城
里的“帕辛寺”、“柴迪隆寺”、“清曼寺”之上。视野也因此充斥着来去男女,耳边是
避不了的吵杂,得帮脑袋装上外挂,努力滤去众多斑影喧声,才能静心端详其轮廓。
主立面跟前几天望见的有些不同,拥有六座主副山簷错落切划,中处也非直进殿内的
入口,灿金雕板框著巨大龛室,主奉一位面容清瞿的老僧。他是“Kruba Srivichai”,
即稍早于“帕辛寺”殿前遇过那位,会被敬在醒目之处当然因着他在此地的贡献。据说早
年想来参拜可是得从山脚开始爬的,若非经过他的统筹募捐,以其影响力号召信徒挥汗辟
出车路,恐怕现刻我还在山腰腿酸喘气,仰高兴叹。
主殿入口既不在此,显然得再往更深处找,见大伙都从两侧山簷下的阶路来去,就学
著脱了鞋,朝里穿进。犹如柳暗花明,几步之后,视野顿时炫亮,在殿廊绕围中,是座灿
金的多角佛塔,顶梢伞锥指天,接引著日光。它看起来应是被裹上镀金铜片,除了浮凸纹
印,其实刻缀不多,却莫名有种华丽感,可能是多了旁物的烘托吧。翻挑殿脊簷角簇拥著
,精致锐塔瓶花散缀著,高擎轮伞的细密镂雕更是画龙点睛,将其织连为一幅异色山林。
这样的景色让每个初入中庭的人都停了步,或抬望,或快门频按,还有大家族带了摄
影师来拍纪念照,等了许久,才好不容易有个稍微净空的瞬间,赶紧帮彼此截下合影。应
著招引走近塔座,似是信徒的奉献过于热烈,廊下龛坛已饱和,泛溢至露天环道的佛像华
乱撩目,各样姿态手印,金妆中夹杂通透玉色,到处都有信徒虔诚祷语问卜。此外,廊壁
也绘满人物故事,若想将每幅都辨分清楚,肯定是件高难度任务。
就算下大雨,也是让群佛自然承受吗?有可能会视天况收进推出?我瞥著雕像的辉净
,绕至中庭后方的大殿,那里坛案同样金佛叠层,色彩新亮的壁画描绘著此寺来由。据说
十四世纪时,僧人“Sumanathera”梦到“Pang Cha”这地方藏有佛之圣物,他好奇前往
,还真找到佛陀肩骨。由于此物会发光、飞行、可隐形、分身,便引得兰纳王“Kuena”
想亲眼一观,怎料好不容易运送到了,佛骨却裂为两半。从左边图绘看不出这令人震慑的
当下,当视线往右,已是将小的一截奉在“松德寺”,大的放于白象背上,送往山林。难
以知晓这样处理的因由,只见墙面丰沛著丛林景貌、鸟兽伴随,而后白象于“素帖山”哀
鸣三声,倒地死去,落定了大佛骨的归处,它至今仍被奉于塔顶,接受信徒的香火膜拜。
研究过壁画,出来又仰望了一会儿佛塔,此时才发现内院布局并非如先前所想,以“
Kruba Srivichai”龛室拉展出门墙,再包绕至主殿,它是个对称结构,两侧各有一小敞
殿,而门墙龛室其实是另个大殿的背侧,与我刚进去的那间遥相望。
赏著环道的缤纷花饰与坛座精致雕镶,我绕至那座大殿,其簷线轮廓和山墙纹板跟对
面真的是双胞兄弟,不过当走了进去,内里便有显著不同。主视觉的佛像背墙替成了拼贴
彩镜,有星状菱格的光华散射,占幅较小的侧面壁绘则勾描著佛陀的前世之一“
Vessantara”,他守着言出必行、施比受有福的义理,不但舍了王子身分及财物,竟连妻
儿都让给了别人。
以相机记录过殿景,见刚好有僧人在主持祈福仪式,我们便跟着一起跪坐听聆,照道
理应该陷入鸭子听雷,偏偏偶尔会接收到英文,仿佛是他知道此寺观光客多,额外研修。
更妙的是,当仪式结束,僧人往大伙头上洒著水,祝祷声中透著肃穆,接续却转为闲聊,
不时穿插著玩笑,是想让佛法轻松与生活化吗?还是泰国僧侣都这么逗趣?
将佛塔这区都逛过之后,我从中庭出来,朝更外围探去,先遇上的是“根纳王殿”,
名称来自下令立塔建寺的兰纳六代王“Kuena”。由于选择了沉稳的褐木色,阶前的蜥形
神兽“Mom”也不像纳迦昂扬,很容易就让人在瞥望间略过,但从细密攀缠的雕花门柱,
便能感觉其匠心。往上望,山墙格框延续门柱繁丽,是一系列以象为主角的叙事浮雕,颇
令我联想砌寺的因由,也的确,当一幅幅辨去,就能找到与情节的对应。有趣的是,其中
一格有人摀了嘴,满脸惊吓,地面两簇耀光,满像是哪个仆人在上呈时摔了一跤,望着断
骨,心想“死定了”。
几步登阶,内门金纹勾绕,顶着已跪趴在地的负塔圣象,而在这乍炫之后,殿内又降
为木色,只把光灿聚于尽头佛龛。应是设计者的巧思,将龛后开窗,绽射的耀华便有种降
世威凛,令人无法直视,龛塔流纹间也镶了碎镜,就算入了夜,仍烁眨如星。坛前另配衬
了以象牙勾框的纳迦,降低的明度掩不了繁缠自显的华丽,先前仅瞧过双蛇缠尾,这儿的
竟多到无法计数,然这样的荣盛却成了“Kirtimukha”的食粮,牠在顶部大快朵颐,仿佛
喻著虚华终究一场空。
走过“根纳王殿”,便是一处望台广场,侧边一尊戴冠立佛拈印远眺,左右有黑白菩
萨拉展声势,菩萨的花藤背板雕镂得相当绚美,后方还有成列偏向中式的雕像,可见我们
熟悉的观音弥勒。在这儿又出现纳迦群缠了,它把“Kirtimukha”替成了孔雀镇伏,不晓
得有着什么意象转换。
旅伴大概已看腻这些,当我还在“根纳王殿”打量研究时,他早飘去广场边栏,迎风
外望。依据先前读过的文章,这方向面对“清迈”古城,天气若好,能将其清晰勾勒,可
惜今日虽晴,天地之间仍掺了些雾茫,是能见山下屋房碎点,以无际之势漫展,古城可能
的位置却朦朦胧胧,把一切留予想像。
望了片刻这泛著淡蓝的无垠,我们绕着塔区环墙往回走,此侧有另个小殿,周边立了
几块以菩提叶形包绕法轮的结界石,意指其身份是座戒殿。戒殿通常谢客,它也同样亮出
了合拢门神,这倒无差,反正还有从门扬散的纹花炫亮可供赏望,看过门前挂满心意的金
银铜菩提树,令我意外地,殿后雕像居然不是佛陀,而是位女性,她把长发往前拉抚,婀
娜身姿透著媚意,难道是泰国血统的观音?
这疑惑后来才得到了解答,原来,她是东南亚的大地女神“Phra Mae Thorani”,据
说佛陀于菩提树下修行时,“Mara”率魔军来扰,无神敢撄其锋,只有大地女神从长发拧
出洪水,将大军冲散,终助其悟道。
如此将庙里逛过一圈,便是功德圆满,来时搭了缆车,下山当然不能再偷懒。找到参
道主阶,装模作样拍了张爬登照,才发现这儿不愧是正式入口,阶门上有山簷小殿高筑,
两旁饰以龛塔,之间尚有雕花细柱像仿著长幡。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在阶栏起伏的遥长鳞
背了,难怪很多人宁可称其“双龙寺”,毕竟易懂好记,不像“素帖寺”这种音译容易搞
混,且严格来说,它应该叫“素帖山上的佛骨寺”(Wat Phra That Doi Suthep),更挑
战人的懒性。
当我们开始以轻松步伐下行时,有批中学生正巧上来,可能是校外教学的经费不含缆
车票,只见他们一脸要死不活,互相勾拉,拖着脚步,搞不好见了佛祖,便会倾倒一箩筐
埋怨。小时候我应该也差不多吧,总是不解市区明明就有方便的庙宇,为何要自找苦吃,
去那种距离远又要爬山爬阶的,好在后来对建筑艺术起了兴趣,多少能换得些乐趣。
一路下至阶底,鳞脊之首自然是纳迦,它由“Makara”嘴里分生为七,镶饰得缤纷。
不禁从这儿再往回望,曾在网络瞄到几张黑白老照片,留印的景貌残旧也朴实许多,不晓
得若将时年再往初建时推,是更加荣盛,还是简简约约,一塔一殿,只敬奉著初心。
而当这么望着,好像也有点明了为何当年会被领着舍近求远,毕竟若有所求,总是得
先付出些什么,何况远行入山也是种修体炼心,当健实了通透了,对那些得不到的舍不了
的,便更有了悟。
作者: windsson (小威)   2023-06-13 14:27:00
可以请教清迈双条车上去双龙寺单人价格多少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