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以色列约旦游记【三七】杰拉什-商街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2-05-24 12:18:33
~※ 杰拉什-商街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78845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在“椭圆广场”待了一阵,大伙走入“杰拉什古城”的“南北大道”(Cardo)。这
样的规划很多罗马辖城都有,前几天我们也在“耶路萨冷”见识过,然而由于一边是山坡
,一边为长河,这条大道被迫有些歪斜,略朝东偏。这无损其气势,长达八百公尺的它接
往另端的“北门”,两侧皆是列柱,列柱随时代作了几次变更,不仅柱头由典雅的“艾奥
尼克”式换成翻卷繁复的“科林斯”式,也旁移扩增了路幅,顺势加添了下水道。在某些
还原图中,列柱还成为骑楼的一部分,有人众在簷下熙来攘往。
可惜街边房阁几乎无存了,只剩被修复的列柱仍勉力勾勒著。循着残断的横梁我一路
瞥望,它在某处特别抬升,像形构著门面,根据导游的提点,这名为“Macellum”的地方
当年正是个室内商场。走了进去,方整庭院中有着八边形墙础,环立的柱身暗示某座亭阁
的存在,唔,商场盖成这样还满特别的,卖的应该也是奢华商品吧。无法得知原本的隔间
,但盯着遗留的结构看了几许,总觉得中心像座十字水池,边缘凹折切转,莫非聚焦视线
的这些是中庭造景,店家其实在周边环绕?另种想法冒了出来。不禁再拿了地图比对,外
侧还真有虚线标示的隔间,我不禁哑然失笑,赶紧把方才脑中形构的画面抹去,替成环绕
水泉的四面双层商楼,再添上柱廊。
尽管城市的繁荣是在罗马与拜占庭时期,伊斯兰的“伍麦亚”在接管后仍略有经营,
他容许居民继续信仰基督教,只于需求增加时,在商场隔壁加盖清真寺,以列柱环围中庭
,庭南是设有“米哈拉布”的祈祷大厅。然当走了进去,就仅见一片空地,虽有几根柱础
标记着,也难勾勒其原本样貌,与其邻居的命运天差地远。
清真寺位处街边转角,城区靠南的“东西大道”(South Decumanus)在此交会,交
会处特别设计成弧圆的小广场,并以罗马爱用的“Tetrapylon”聚焦视线。“Tetrapylon
”通常是个立方建物,四面以门开敞,墙簷是艺匠的创意洋洒处。这儿由于以广场拉展,
便采用了另种变体“Tetrakionion”,分裂为四,不再是具有覆顶的门,而是高窜的柱台

遗憾的是,经过天灾摧残,现今可见的,也仅剩底座和侧面以扇贝为顶的弧龛,来自
埃及的粉红大理石、曾经竖立的人像都消失于岁月,座上四根细柱擎举华盖的身姿,只存
在还原图里了。从图上的描绘,这儿当年应为黄金地段,环廊后皆是人客如织的店家,且
目前仍能辨出隔间。不过这样的视觉设计到了伊斯兰人手里,似乎变了调,为了赚钱,商
摊并吞了人行道,也往圆环蚕食,挤拥著龙蛇杂处的哄闹感。
身为城区的第二轴线,“东西大道”原本会攀至丘上神殿区,直抵那侧的城墙,另端
则以桥跨越长河,连通对岸的“大浴场”,再继续延伸。但古老商道南北走向,商机自也
如此,加上地形干扰,“东西大道”最后铺设的短很多。我转头往东望,没多远就是园区
门栅,再过去为“杰拉什”新城,有现代房阁密集堆叠。是河道自然划分所致吗?还是早
年有人刻意主导?幸好这儿没有跟其他古城一样,为了居住就恣意乱盖,鲁莽占领这片历
史见证。相较之下“大浴场”命就没那么好,据说它原有好几个高阔的长拱顶大厅,增建
时又添了环绕中庭的诸多小室,不过由资料照片看,只剩几道墙拱勾勒曾经的规模,有半
数已成了碎砾,深埋民宅之下。
穿过“东西大道”往北走,没多远左手边出现另个显眼门面,支著拼凑回去的缀边山
簷。望了进去,里头是两列立柱划出的长阶道,感觉应是栋重要建筑,偏偏阶顶长墙横挡
,仅有孤单的弧顶龛室在那俯瞰,让人窥不出究竟。导游目不斜视,显然是没打算带进解
此疑惑,迫得我赶紧去读说明板。它被称为“Cathedral”,似乎挖掘之初因其格局以“
教堂”称之,之后就没作进一步更新了。而在更早的罗马时代,这里本是敬奉酒神“戴奥
尼索斯”的神殿,以壮伟立面勾人从街仰望。合理地推想,将其替代的教堂也该有着类似
概念,然教堂多是坐东朝西,若要按规制砌建,就得以背侧与众人相见,猜测当年的设计
师应很伤脑筋。
不禁仔细研究了板上的复原图剖面,果然其中的设计颇具巧思,它在坡底设了满大的
前厅,以门楼、双层侧廊包绕着主阶,这样就能有气派门面了,信徒们由长阶仰望登上,
再从两边绕到另一端的主殿大门,也难怪目前我抬起头只能看见横阻墙面,因为主殿在墙
的背侧,至于那个弧顶小龛室,说明板将其称为“圣玛莉祭坛”,或许当年曾立有圣洁塑
像。
“Cathedral”的隔壁是城内挺重要的设施“Nymphaeum”,也就是兼具装饰的饮用水
泉,这类建物在“凯萨利亚”与“佩特拉”虽也有,却只见池缘,剩余立面有限,“安曼
”那座则与我无缘,能在此城见到相对完整的“Nymphaeum”,很令人开心。它高筑的背
墙以方柱隔分为三区,两侧平展,中处内凹,方整或弧顶的龛室交互接并,尽管右端崩塌
严重,让其失了匀称,仍有诸多细节值得端赏。龛室柱头使用了“科林斯”式,层层翻卷
的叶纹自显繁丽,横楣的团花以不同样式拼组、堆叠,仿佛在荒岩中仍要持续开绽。
根据说明板,池壁某些边缘凸起的孔洞,其实曾是狮头模样的出水口,双层结构的立
墙原本亦布满妆点。其下段贴了大理石板,有着流云纹路,上段换替为彩绘,覆于龛室的
小山簷也特意裂分,增添视觉的丰富。比较需要想像力的是已完全无存的簷顶,山形的它
内嵌著半穹,成了与中处凹弧的搭衬连接。
除此之外,将龛室都放入姿态各异的雕像相当合理,池外断柱很可能也是塑像座台,
在某些还原图中,它已几乎是座华美殿阁,与街边列柱结合一起。这应该就是古老遗迹的
迷人之处吧,有着残缺的荒凉遗憾,又能激发人的万般想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