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萨大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61158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循着死海旁的公路我们一路往南,接续的目标是“马萨大”(Masada),被收为世界
文化遗产的它有“希律王”的城垒离宫,奋力抵抗罗马的犹太人也在那儿留下血泪斑迹,
因此尽管窗外荒瘠岩脉连绵,我仍专注寻觅著,想会否哪个瞬间,便有那座孤山与我相会
。
瞎猜了好一阵,终于一座特征挺符合的山岩冒了出来,但才盯望几秒,车便已驶进停
车场,然后领队招呼著,将我们带入游客中心。这栋建筑相当大,可能还综合了展馆与研
究部门,中央有个挑高圆厅,厅旁以诸多湛蓝海色的挂画妆点土色壁面。走到心处,那儿
置了“马萨大”所在的山丘模型,可以看到整平的丘顶、缀边般的防御环墙、以及从崖壁
三阶落降,挺鬼斧神工的“希律王”离宫。
过往要上“马萨大”,须由东面险峻狭窄的“蛇道”迂回爬登,没在运动的城市人多
半得花一小时,若在夏天还会被烈日烤得汗流浃背,幸好近年盖了缆车,观光客只要肯掏
钱,便能舒惬快速飞升。从窗口往外看,远处仍是一片苍茫,仰望山头之余,不免也朝脚
下的“蛇道”看。步道初始还算平缓,努力上爬的朝圣客们组成了一幅蜿蜒风景,渐渐便
能感觉其艰难了,坡势不但转陡,阶面又不平整,有些地方还是崩乱的碎石,一个脚残很
可能就摔成肉泥了吧。
缆车站的出口延伸为一道依附崖壁的空桥,将我们引向山顶的小小墙门,步道也在此
汇合,忍不住走下几步再回望,陡阶与窄门形成极为难攻的隘口,就算如海的敌军从这涌
上,随意一砸都成推骨牌。不过当穿入墙门,视野便瞬间辽阔了,山顶台地并没有完全利
用,望起来如一般荒原,建筑群多半集中在北端。
“希律王”当年虽接管了犹太人的土地,仍随时担忧会被推翻,再加上南方有知名的
“埃及艳后”虎视眈眈,便在诸多地形险要处盖了堡垒,“马萨大”应是他极为满意的一
座,以离宫规格加工,大有想在此终老之势。他先于远离入口的台地西边盖了一区,但可
能觉得视野不够好,又在北侧建了规模更大的。导游带着我们往那走,宫区外除了另一重
已经坍塌的环墙,还有座塔楼标的著,宫门旁另有栋房阁戍守,经过考据,应该是得到“
希律王”信任的指挥官宅邸。
宅邸内遗留了几根立柱,推测除了房间隔墙,尚有个回廊大厅。与之相连的,是指挥
官办公室,中庭扼守宫门后要道,所有入内的人员货物都得在这儿查证纪录。尽管目前已
空空如也,较高的地势让它成为面东的望台,可以俯瞰缆车起落、以及“蛇道”上人点的
缓缓挪移。除此之外还有个北宫模型,我比对着说明板,看来大半区域都是为长期防守而
设的仓库,属于宫殿的部分仍得再深入。
仓库目前所遗留的就是几道显明长墙,导游没打算花时间在它上面,直接把我们带往
“希律王”的澡堂。澡堂是罗马时代的重要文化,可聊天可商谈大事,彼此都赤裸著也不
用怕被暗杀。根据堂内的模型,一进去原是个回廊中庭,不过目前只是块略经整理的空地
,当中的六角地砖应该是当年的残余。再往屋里走,更衣间后有暖室及冷室,墙上很难得
遗留了些许色彩,为赭红、靛蓝、土黄相组的饰框,这样的风格很让我联想起早年于“庞
贝”遗址所见,罗马的影响力实在无远弗届啊。
这儿的澡堂与概念里的不同,皆属于乾式,几个简陋小池是后来反抗军的添加,用于
仪式前的净身,在“希律王”年代则是利用外头的锅炉、壁内的管线来帮房间作调温。往
旁拐,隔壁这间设定是最热的,由于地砖几乎皆已破损,刚好揭露了底下结构,原来房底
是用小矮柱架空的,随灌注蒸汽的多寡,便能改变室内温度。
逛了一圈出来,我们爬上北端高台,原本此区应是“希律王”的寝宫,但不知这些年
历经了什么,没见多少隔间残存,除了背墙,只遗下半圆形的阳台,成为游客环望周边的
休憩点。走到栏杆旁,即便今日的天空有些灰茫,仍可理解为何“希律王”要将主宫迁移
过来,这儿的视野辽阔,东边有死海的淡蓝水色往天际延伸,西边则纳入了嵚崎叠层的重
峦,根据说明板,当把目光往北抛,还能见到这片旷野的难得绿地“隐基底”(En Gedi
)。
望了一阵,我把头身往崖下探,验证模型所塑的下两阶殿阁,那两栋是宴客厅跟舞厅
,一圆一方,以环围的柱式敞窗将舞宴添入辽阔的山野景色。很可惜地,最下层的方殿只
剩平台与几许断柱残墙供人想像,中层的圆殿较幸运,还有轮廓留存,内里却未知。忍不
住问了领队“我们会下去看吗?”得回一句冷冷的“不会”,那脸色令人怀疑仍在记恨,
不过这三层的落差据说有十层楼高,阶梯看来也很陡,正常的旅行社应该都不会自找麻烦
,带一群中老年人爬上爬下。
有点想自己溜去瞄几眼,然以我这厌爬体质,下山还好,上来也不知会花多久时间。
还在满足好奇跟担忧被放生间摇摆着,领队似已看穿了我意图,她不待我脑中的小恶魔战
胜,直接把大队集结拉往西边走。
望过当年的行政区,行经宫殿的另个进出口,眼前出现一个深广的大型蓄水池。类似
“昆兰”那边的生存思路,“希律王”也在城外筑了引水道将雨水导往凿在山壁的诸多洞
穴,然后用人力驮兽将水往上运,据说此类规模的蓄水池在这山头还有好几个,足够“希
律王”撑过战时及平日的奢华挥霍。
再过去,就接上西侧的防御环墙了,这儿的墙体都附有相连厅室,其中一间本该是马
厩,但被反抗军改建为犹太会堂,两侧有略经修复的立柱与阶梯座席,里处的小室曾用来
埋藏收损的经文古卷。隔邻的物事则比较杂,除了反抗军的生活用品,也有罗马军所属,
估计是曾将搜刮之物集中在此作挑选。
平凡的楼体在某一段冒出奇特结构,墙石间隔堆出空隙,初见还以为是早年的建筑美
学,结果居然是附属于防御塔的“鸽子房”,尽管塔的上半截已经不在,照说明板所写,
穴隙原本多达数百,每个都是鸽巢。罗马时代也使用过飞鸽传书吗?我不禁狂想着,不过
若依据文字,牠们似乎只是种战备存粮,排泄物尚可拿来施肥,挺煞风景。
由此处的城墙缺隙往外望,底部丘坡有几个以土堤堆叠的大方阵,中间残砾起起伏伏
像曾有什么建物,那便是“罗马十军团”曾经的驻扎处了。虽对其能存留至今感到讶异,
但祕鲁那宛如外星人图绘的“纳斯卡线”都能撑过两千年了,同样身处荒漠的此阵应也可
以。当年中低阶层的犹太人由于不堪罗马总督的压榨剥削及祭司群的同流合污,在“奋锐
党”的带领下杀了不少贵族,占领“耶路萨冷”,还闯进圣殿把借据烧个精光。于是震怒
的罗马皇帝派出骁勇善战的“十军团”以武力镇压,顺带彻底摧毁了圣殿,根据记载,死
于镇压的犹太人多达百万,起义军节节败退,最后剩不到千人退守至“马萨大”。
一开始罗马军觉得拿下此地很简单,不须浪费兵力上山硬攻,围个几星期就可迫使他
们因断粮而投降。哪知“希律王”的仓储设计实在太好,好几间长屋的存粮,数个早已储
满的大水池,估计山上的人还没饿死渴死,军团的人都要先倒了,所以军团改换了策略,
选了坡势较缓的山西,拉了众多犹太俘虏往上盖起土堤。反抗军若心狠些,其实是可射死
这些奴隶,但看着手无寸铁的同胞,勾拉的弓弦又松放了,他们怔怔盯着堤道堆砌成形,
攻城塔随之就位,心里有了觉悟。由于犹太教义禁止自杀,投降去受折辱也不是好选择,
他们便相互约定着,先回家各自杀了妻小,再抽签选出一人负责终结剩余的人。于是当罗
马军团攻破城墙,城里没有半点抵抗声响,只有满地的血红与不屈尸身。
据说是几名妇孺因家人下不了手,在躲匿后生存下来,才让这样的血泪故事被后世知
晓,考古学家也在某间屋子找到几块破碎字牌,很可能是当年的签条,但仍有一派觉得这
只是说书者一厢情愿的杜撰。尽管如此,曾有段时间以色列志愿军会在天明前由“蛇道”
爬上,对着旭日呐喊“‘马萨大’永不覆灭”,是种自我期许的宣誓。
听着导游讲述故事细节,我的视线也抛向远处的阵地方垒,再循这之间拉高的脊线缓
缓收回。这条脊线应该就是当年奴隶所筑,也代表我身前的崩塌缺隙便是城破之处,有些
观光客选择此道登坡,或许是相对好走,也或许是想感受这儿曾经的血汗堆砌、箭矢相向
、以及攻城槌响后的死寂。
午后的阳光刺目,将参差崩跌的墙垣楼塔烙得更加鲜明,原以为接续的大把时光会往
南绕,再寻些与革命相关的故事,也把“希律王”心中的蓝图看个透彻,怎料导游就招呼
著说要离开了。给的理由是缆车的收班时间本就早,且为了避免挤不进最后一班,要提前
搭倒数第二班比较安心。这话乍听挺合理,但思绪稍转便觉不对劲。游客消化不完应该会
加开班次吧,难道管理单位会就这样把人关在山上?况且现在离太阳下山还早,就此结束
行程不就又要在旅馆放空,这便是领队所说的今天很赶,所以不得已得压缩“耶路萨冷”
?
不甘心的我偷偷落队跑去不远处的“希律王”西宫前,快速瞄过小模型,对着房阁轮
廓盯望几秒。似乎是双层结构的它占地也算广,北宫若扣除仓储及澡堂,或许还比它小,
根据资料里头含有王座厅跟浴室,地上残余的马赛克地砖亦比北宫那儿的华丽,有浪纹圈
绕的花绽,不懂为何就不肯多花几分钟带大家走一趟。在追上队伍的途中,我四面环望,
地图将近处几间标注为“希律王”的小殿,有一栋则是拜占庭时期的教堂,隐隐可见其尾
墙的拱窗。印象中没见过有人提及这儿有圣经的相关典故,可能只是取其遗世僻静吧。
以山外的死海淡蓝为背衬,我望着无法走访的台地南侧走回墙门,然后对周遭的断壁
残垣作最后的回望,毕竟这儿的传说虽令人黯然,苦难实未休止,数十年后,“哈德良”
皇帝重新规划“耶路萨冷”、建神殿、禁读圣经,再次引爆了犹太人的起义,而这回不但
又是数十万计的屠杀,接续的驱逐也落定了犹太人漂泊异乡的命运。
那现刻的宁静真的是故事的尾声吗?还是只要人性的贪婪斗争存在着,和平就只是间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