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晚餐、大卫墓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40439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耶稣在圣经的记述大致分布在两个区域,一个是我们已经去过的“加利利海”周边,
另个就是名闻遐迩的圣城“耶路萨冷”。或许是知晓他在人世的终局,耶稣应和著关于弥
赛亚的预言,在“逾越节”的前几日,骑驴下“橄榄山”,由东方的“金门”进了“耶路
萨冷”,开始书写关于自己的最后篇章。
“逾越节”为犹太人三大节日之一,纪念上帝越过了犹太血统,以屠灭埃及所有头胎
生命展现神能,进而让摩西引领他们获得新生。那时代的人都会尽量在过节时去一趟“耶
路萨冷”,拜访圣殿。耶稣于那几天的篇章庞杂,就算挑着重点去相关地点感受,也非一
两天能完成的任务。领队应该也有自觉,早早就招了大家出发,目标是位于城南的“锡安
山”(Mount Zion)。
从山路盘转而上,谷地对处房宅密密麻麻,依照方位,很可能那块丘区便是过往的“
大卫城”,步道在其间隐微蜿蜒著,让我不禁假想,若于实地行走,会遇见怎样的挖显遗
迹。
下了车,跟昨日相同的以色列导游指着眼前城门,说是“耶路萨冷”八城门中的“锡
安门”,听着他将其余门也提了一轮,想起有些背包客会很认真绕城巡礼,当作蒐集,但
我既在旅游团也只能随缘了。至于这“锡安门”,是十六世纪由“鄂图曼帝国”的“苏莱
曼大帝”所建,名称显然来由自地缘,原先的模样应该有些缀边与周边妆点,现在密密麻
麻的弹孔却成为它给人的初印象。据导游所说,“第一次中东战争”为了争夺墙后的犹太
区,这儿发生激烈的战斗,后来的“六日战争”也将它添了更多斑痕,而未来..没人知道
目前的和平是否只为短暂的休止。
听完讲解,天真的我以为终于能从此门踏入传说中的圣城,哪知却是被领着往反方向
走,想了想,也没错,“锡安山”嘛,怎么会在城内呢。从车路转进了巷弄,两旁高墙耸
立,将视野挤压得彷若一线天,在际处现出的是个锥状的硕大教堂顶冠。“最后的晚餐”
是在里头吗?直觉冒出这样的想法,先前读过的文章又随即将其否定,尽管知道应该不是
,行走中它的形样却一直勾住我的目光,四根贴拥的伴塔、往外探伸的弧状尾翼、将巷路
切分的锐角护墙,它不仅持着堡垒的稳重,也以拱窗切雕出优雅风韵,当纤丽钟塔随我的
步伐转了出来,更将我的好奇拉到高点,事后忍不住查了一下,原来是间“圣母安息教堂
”(Abbey of Dormition)。
由于信徒们认定圣母玛丽亚在此长眠而后升天,便砌起教堂作纪念,最早的一座是“
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的“圣锡安教堂”(the Church of Hagia Sion),据说规模宏大,
但这儿几经抢夺,就算十字军也盖了一栋,都相继覆灭于历史,目前可见的是十九世纪由
德国皇帝购地后的再砌。尽管此代外观偏向“新罗曼式”,有着对罗马时代的向往,内部
装饰应有刻意保留拜占庭的风格,地面是十二星座图样的马赛克地砖,由不同国家赞助的
壁龛也以圣母子为主题,灿亮拼贴著。若往地下走,尚有个纪念性质的墓穴,棺盖雕塑了
圣母的安详面容。
根据资料,最早这儿是有着圣母墓冢,只是后来挪至“橄榄山”的“Tome of the
Virgin Mary”,一处挺幽暗的地下教堂。墓冢里真的有圣母遗骨吗?但若真的空空如也
,教会应该也有说法,毕竟对他们而言,圣母是带着肉身升天的。话说回来,圣母辞世的
地点也仍有争论,其中一处远在土耳其的“艾菲索斯”,当年我去那旅行时,还曾拜访她
最后住的小屋,那派的学者持着耶稣对约翰的交托,觉得圣母随传教的约翰漂泊至异地相
当合理,究竟哪个地点才是真实,应该就跟导游领往的“最后的晚餐”所在地一样谜吧。
当时的我还抬眼望着“圣母安息教堂”的钟塔,队伍已于窄巷旁的小门穿了进去,爬
到二楼一间空旷的厅堂。哥德式的尖拱在支柱间挑飞著,除了拱肋自带的交错线条、柱头
花藤的变换,很难再找到装饰上的亮点。搭著两旁的玻璃花窗要说它是间教堂,偏偏正中
没有祭坛,而是伊斯兰用来指向“麦加”的“米哈拉布”,这带有槽刻的龛室旁也有显明
的书法字绘,代表清真寺的存在。但无论是那种,都觉得与脑里达文西所绘的“最后的晚
餐”相去甚远。
或许大家能藉以想像的,都仅有圣经对“逾越节”前夜的那段记述吧,当天彼得跟约
翰照耶稣的指示,向进城遇见的第一个提水仆从提出需求,在他主人那儿借得过节的餐室
(Cenacle)。由于对之后的发展了然于心,用餐前,耶稣以一种别离前的温怀,弯腰低
身帮门徒一一洗了脚,希望他们以后也能用爱待人,不恃身分高下,然后分饼递酒,预言
他将捐舍自身骨血,为世人做最后一次的救赎。也因为这样的话语,后来各教派都以此衍
伸出一套圣餐礼,给信徒们于重要节日领受。而在用餐时,就是众所皆知的“你们之间将
有人出卖我”,无从知晓耶稣是装无事的语声淡浅,还是带有深意的目光灼灼,但在门徒
接续的猜测争问中,想必他心里也是极度苦涩吧,毕竟每一位都是用信任与爱挑出的啊,
在最初的对眼之刻,便已有了交付。
然这样一间位于民宅的餐室是如何考据寻址的呢?就算它有个“马可楼”的另称,说
曾是“马可福音”作者母亲的宅邸,很有可能马可就是在这几日受到感召,进而随使徒们
传教记录,要确认一位平民的家也非易事吧。不过宗教好像都挺一厢情愿的,早年人这么
认定了便一直流传至今,当然也曾盖了纪念教堂,只是正如眼前所见及导游所讲,伊斯兰
势力占领后,把旧有妆点彻底清除,替换成清真寺样貌,而现今政府为了避免争纷,禁止
任何改建与仪式,它就成了仅能将一切摆心里默想的空间了。
这栋屋子让人觉得扑朔迷离的还有另一桩,因为犹太人坚称楼下是“大卫王”的埋骨
处,不同宗教的历史地点居然落于同个位置,真有那么刚好?从出口阶梯绕下到中庭,再
钻回此楼的拱门,里头是跟楼上类似的风格,哥德式拱肋交错,只是厅中被屏风隔成男女
分行的走道。
导游指著一旁桌台,说男生必须拿顶“Kippa”小帽戴上,虽是种来自传统的对神敬
重,不能让头顶对天,但小到风一吹甚至头一歪就会掉下,感觉很不实用啊,不可能变出
发夹固定的我们只好不时摸著头,用端正步姿往里走。屏风上的以色列文听说是“大卫王
”创作的诗歌,而步道末处像个小会堂一样,不少信徒在那坐着读经。他们面向的壁柜有
著藤叶缠绕的饰柱与边框,冠拱下以攀满金色纹绣的黑幕垂掩,感觉是个“妥拉柜”,奉
置对犹太人很重要的“妥拉”经卷。
而由旁侧的门再转往里,就是“大卫王”的墓室了。墓室同样以屏风切分,棺椁也因
这样的男女分流只能见到一半,即使里头并没有任何残留身骨,信徒们仍持着敬意,将棺
椁以深色披巾覆蓋,金色藤叶纹饰,进来的犹太人也在棺旁或默祷或低语,表达对他们远
古之王的追思。
话说以色列人在摩西和约书亚之后由于缺乏强力领袖,改由“士师”(Biblical
judges)这样的神选角色在需要时主掌大事,因头发被剪而失去力量的“参孙”(Samson
)便是知名的一位。另外,就是最后一任的“撒母耳”(Samuel),由于当时犹太人如散
沙般被他族欺凌,他便因应民众呼声,选了“扫罗”(Saul)成立“以色列王国”,怎料
“扫罗”却渐渐背离神,迫使神决定以“大卫”取而代之。“大卫”除了琴艺精湛,武技
也出色,更在击杀敌国“非利士”(Philistines)派出的巨人“歌利亚”(Goliath)后
,成为民众心里的英雄,米开朗基罗也曾以之为题,留下凝神远望,正准备投石击杀的英
伟雕像。然已尝权力滋味的“扫罗”才不会轻易交棒,无数回的迫害、追杀,使“大卫”
到“扫罗”死后才得以即位。
圣经在这儿有段挺值得玩味的轶事,初开始是“扫罗”儿子“约拿单”(Jonathan)
与“大卫”的惺惺相惜,后来却写了“约拿单”爱“大卫”就像爱自己一样,把腰带、战
衣、武器都给了他,父子也因这份情感反目,被“扫罗”说是种羞辱。而当调解不成,与
“大卫”被迫分离时,两人跪地三拜、亲吻、痛哭。甚至在“约拿单”战死后,“大卫”
还哀伤作了挽歌,说他们间的这份爱,超越男女。感觉就跟古希腊一样,爱情与性别并没
有那么多的框架、禁忌或罪恶,然在教会眼里,圣经出现这段就等于打脸他们的论述了,
所以便可看到各种牵强的反向诠释,很有意思。
可能随权力而来的必有腐化吧,尽管“大卫”即位后的确是位贤君,晚年的操守却也
出现瑕疵,先是因杀伐过多,就算材料都备齐了,神却不允许他建圣殿,之后又惑于沐浴
中的“拔示巴”身颜,进而通奸、害死其夫再娶进门,据说子嗣们的相互争斗就是种神罚
。即便如此,犹太人仍挺敬爱“大卫王”,由于记载上他被葬于“锡安山”,而圣城周边
最高的就我此刻所在的这座了,于是当朝圣者如此认定,这个地点就成为犹太人心中的第
二圣地。在“耶路萨冷”还未收复的日子,他们会上到楼顶,遥望“圣殿山”,伤痛曾经
的诸多失去。
不过山丘如此广阔,陵墓与“最后的晚餐”所在地合于同处依旧离奇,想了想,既说
拜占庭时期的“圣锡安教堂”占地广大,搞不好在以诸多礼拜堂纪念圣母升天、耶稣晚餐
之余,便也顺道为“大卫王”设了一处。就算因战事而倾毁,经十字军的重点改建,几番
产权交替,物换星移后,反倒令其更加相亲相爱。只是现在确定了“大卫城”其实在此区
以东的那块丘地,也挖掘到符合那年代的陪葬品及墓室,会不会届时“锡安山”跟“大卫
墓”的名号都将转移过去?
还是宗教归宗教,如同信仰不该因外物而动摇,现代考古的发现对某些人而言,也仅
是邪魔的惑语,传承千年的认定需要牢牢守着,纵使些微的搬迁,也是种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