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南印度游记【二三】象岛、坎赫里石窟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1-09-15 11:38:06
~※ 象岛、坎赫里石窟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26577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来“孟买”的重头戏,是位于海湾里的“象岛”,由于游客众多,船程耗时,领队特
别叮嘱要早起且集合不能迟到,怎样都得赶上首发的船班。于是用完早餐离开旅馆,街头
仍是一片寂静,太阳也才刚升起,在天海际线柔和湛著光芒。橙红霞色映烙至轻荡微浪,
早起的船家丛聚簇点,大伙都不禁放慢原本急促的脚步,以镜头捕捉。
比船家更为勤奋的是海鸥,牠们盘旋、飞降,将缓流的时光添了生气与活力。但也是
有几只转了几圈就在岸边停歇犯著懒,令没捕捉到画面的大姐出言抱怨,于是便见某团员
往堤外倒了水,登时惊起一阵羽声狂乱。众人就这样在笑望中往前推移,堤岸末处的景观
也慢慢起了变化,先是一座高伟门楼屹于港口,然后一栋戴着赭红帽冠,串著密集拱窗的
建物出现在路旁。
原先我只当它是家豪华旅馆,不自觉拍下它的拼叠石色、浮凸阳台、弧圆翼塔,后来
才知是大名鼎鼎的“泰姬玛哈饭店”,这座有百年历史、宫殿华妆的五星级旅馆曾住过不
少各国权贵与知名艺人,有些高价奢华团会标榜入住于此。然树大招风,它亦因着这样的
名气,在十多年前被巴基斯坦恐怖份子锁定,一场连同于“贾特拉帕蒂.希瓦吉车站”的
大屠杀,造成近五百人的死伤,我也曾看过翻拍的电影,相当怵目惊心。
而远远就望见的方楼是“印度门”,往“象岛”的船家便在门外港口,刚好能顺路走
走看看。从资料得知,似乎是英皇“乔治五世”造访时,港口只用简约背板相迎,便有奉
承的官员以纪念之名,提出砌建计画。它一如“孟买”城内的老建物,显著混血风格,由
于此地不少人来自北边深受伊斯兰影响的“古吉拉特邦”,所以除了双塔发想于英式哥德
,其余倒满“蒙兀尔”,拉尖的门拱、花绽般的网窗、短簷下的流弧撑架,对去过北印度
的我都挺熟悉。
广场位处门西,背光不适宜拍照,门东又临海,仅有狭道可以仰望,因此简单拍完,
我便随大伙上船,望着远方,期待将要去的“象岛”。根据考据,这座岛在西元前,就有
佛教徒过去居住了,于岛东留下两座目前只剩土堆的半球状佛塔“窣堵坡”(Stupa)。
岛西的印度教石窟开凿较晚,但由于没留下明确线索,导致确切年代众说纷纭,只能概括
推论是在五到八世纪间,由记载较少的“Kalachuri”或是后来壮大的“遮娄其王朝”所
建。之所以会变成大伙口中的“象岛”,是因为殖民时代葡萄牙人登岛发现一块形似大象
的岩雕,留下了这样的称呼。
最大的石窟主墙很特别,雕的是被称为“Sadashiva”的巨型胸像,以三头形貌融合
了毗湿奴、梵天与湿婆的神性,正面详和,有着护佑之义,右侧手捻莲花代表生命的创造
,左侧蓄胡怒眼,是创生前的毁灭。不仅每个面相的神情都相当传神,帽冠缀饰也细腻。
此外,窟里的其他刻绘也如曼荼罗般,将湿婆的故事四方展列。若顺时针环走,能看到他
以自身接引恒河流坠、与帕尔瓦蒂的婚礼,也能见其以凶恶相挥斩,持杯承接恶魔血。于
北门两侧用破坏之舞和瑜珈姿态展现动与静,在东门则镇守着企图抬起“凯拉萨山”的魔
王,跟妻子欢谈掷骰。最后回归至“Sadashiva”旁,以半男半女的形象,阐述阴阳两元
素的调和。
若对建筑考古有兴趣,也能由厅里布局窥出奥妙,毕竟北门入口正对“Sadashiva”
,看似整殿的中轴,殿西却又设了圣堂,有诸多门神环列守护“林伽”,仿似东门才是参
拜正道。只是不晓得人是否天生就具有破坏与贪婪的劣根性,明明每幅作品都刻凿得细腻
繁复,取得“象岛”的这群葡萄牙人却拿它们当枪靶练习,导致已被“蒙兀尔”重伤的雕
刻更加崩毁。石象也很可怜,被整座搬走,幸好牠有印度神加持,由船坠海,后来被英国
人捞起安置到“孟买”的一处花园,不然不晓得要流落何方。
遥想等待之际,由于曾帮某大姐在难走路上提她重重的相机配件箱,她便凑来说要用
高档相机跟得过奖的技术作回报,接续就以“印度门”和“泰姬玛哈饭店”当背景,帮我
拍了几张。“把你拍得很棒吧。”尽管她递来萤幕得意地说,照片看来也克服了逆光,色
彩却有些过艳,但若开口说想略加调整,应该会被怒眼怨恨,只能笑笑表达感谢。而当可
以拍的角度都轮过一回,我人也坐到从期待变放空,船却一直没开,不是从出门就催着我
们吗,难道提早过头?然看着周遭游客都面露狐疑,东张西望,事情又不似这样。
导游是仍四处游晃,像这种等待是种日常,但他本来就漫不经心,说不得准,领队倒
有些面色紧张,跟旁人窃窃私语,令我开始心忧。果然没多久他过来跟大家讲,由于印度
总理要去邻近海军基地看研发好的潜舰,为了维安,一切船班禁航。这很晴天霹雳,禁航
?这个禁会是多久?我的心忧立刻升级为焦急,毕竟下午我们还有飞机要搭,船若很晚才
开,等于在“象岛”的时间会被极度压缩,变成是纯打卡了啊。
怎料当时间分分秒秒过去,我这打算以急行军外加光速拍照的应对想法也被捏熄,因
为领队又说总理连港口都还没到,未知的等待再加上来回船程,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极
度沮丧的我跟着大伙下了船,默默走回街区,沿途还被大队警力东挡西指的,仿佛我们是
以观光客包装的恐怖份子。走了一阵,忽见警察们齐同绷紧了神经,没多久也真有车队飞
速驶过,看样子里头就是那位害我跟“象岛”错身的可恶家伙,很想冲出去咒骂,但应该
跑没几步话还没说就被射成蜂窝吧......
上了车,车里是浓重的低气压,幸好我们领队够积极,不知是从哪打听的,说市区另
有个老石窟,也满值得一看,车子便这么由建筑杂挤的街区驶入缀着绿意的山丘里。我瞄
了路旁的标牌,是“桑贾伊.甘地国家公园”(Sanjay Gandhi National Park),在这
人口爆炸的城市竟然存著广袤山林没被蚕食成居地,实在神奇。尽管如此,折曲阶道旁仍
有几栋民居,几个长相都算清秀的小孩在门外玩着,最小的婴儿咿咿啊啊于平台边爬滚,
很令人担心下一秒会不会就摔了下去。
如此循路折转,便看见我们来公园的目标“坎赫里石窟”(Kanheri Caves),墨黑
岩山下现出几个开凿过的立面,应和著“Kanheri”的字义。它同样没留下明确的年代纪
录,仅能推估是十世纪前的僧侣修行地,有着由“小乘佛教”转至“大乘佛教”的雕刻演
变。“一号窟”为双层结构,但除了浑圆厚重的门柱,其余门窗都只有简单切凿,里头空
空如也,不晓得是发生了什么被迫中止。
“二号窟”则像是由天然的横向裂隙进一步挖深,左半空广处为起居间,右边隔出三
个小祭奉厅,各砌了一座“窣堵坡”。最右的已有基本形构,以方形的“Harmika”连结
穴顶与主体半球,中间的比较惨,被破坏得只剩地面上一小截。而左边的“窣堵坡”尽管
未完工,周边墙上却有大小佛像列阵,为当年流行留下宝贵的纪录。
紧邻的“三号窟”是此地精华,先有一道矮墙密刻着圆形图腾、驮兽与撑抬小人,门
廊的支柱虽未作雕工,廊内已上了丰富装饰,两侧为巨大的佛像,壁面则以交错男女呈现
那时代的独特衣着,不论是头顶缠巾的花纹、悬垂的耳饰、厚重的脚环,都给了考古学家
重要的资讯。
往内走,是个末端呈凹弧的深长空间,于厅底奉著半球型的“窣堵坡”,这种特色结
构被称为“支提窟”(Chaitya),是佛教徒们举行仪式的处所。两侧列柱后有环行念祷
的廊道,天花板残著肋拱的条状痕迹。细腻刻雕的柱头似是后来年代的加工,浮透著姿态
各异的昂立大象与攀拥小人。
隔壁的“四号窟”相形之下相当迷你,没有容信徒聚集的空间,只为了当中的“窣堵
坡”而存在。这个半球佛塔也是一路走来最完整的,不仅存在支顶的“Harmika”,柱座
环带下还刻了一尊佛像。
领队带过这几窟,大概觉得功德已圆满,就将剩余区域放我们自行去逛。而还未见景
致,便先看到一艳妆美女于边阶立著,她肤色略白,分不清是当地或是哪国艺人来拍宣传
照,灿金额饰耳坠衬著桃红纱丽显得贵气,我按下快门时,她还瞥了过来,给了浅浅一笑

带着她的笑意行往后头更密集的石窟区,折转处的崖边为很多文章会特别介绍的“十
一号窟”。它是间“毗诃罗”(Vihara),也就是僧侣起居的精舍,横长空广的厅内有两
道低矮石凳,不晓得当年是否大伙便是如此大眼瞪小眼地生活一起,还是曾有着木制隔间
。朝里走,除了正中的佛陀龛座,左右环廊另有往内挖出几间小室,门外透进的微弱阳光
映着墙上佛雕,每幅两侧都有菩萨模样的人物跟天女,可惜残凋得严重。
走回至主步道,干涸河谷将石窟群两岸切分,由于是临时性的拜访,没做过功课,只
能凭借兴致跟运气挑着逛,河对岸的窟数看来较少,就先过去瞧瞧。但可能真的不是主要
开凿区,这侧不仅穴里雕刻少,坍毁也相对严重,望着原先路线一个个的方整切口,不少
人往内钻去,就放弃自我探险,回归跟大部队同行。
秉持着宁可错杀不能纵放的精神,只要是视野所及的门洞,我都好奇绕了过去。有些
里头是真藏了人物刻凿,也有的耗了时间步伐,却是一场空。不过当忙了一阵,在步道望
著崎岖山岩于弯折间自带的美感,顿觉这很像人生的写照,各路终点有得亦会有失,沿途
景色反倒更具意境,何况根据资料,丘区窟数超过一百,要在短时间一一寻遍根本是个不
可能任务。
放宽了心情,见集合时间已慢慢逼近,便转向回头,爬上通往丘顶的岔路。石阶能通
抵的不仅是近处的丘顶,它继续往林树荒岩分生,感觉还有更多的秘窟隐于其间。这种未
知是又引来了好奇,但也因为未知,能在转瞬间斩断放下,而那些已知就不同了,很容易
便成为遗憾,堆聚在心难以排解。当回望河谷,看向往天际堆叠的远山,又不由自主想到
早上与我错身的“象岛”。行程的最后两天会去“阿姜塔”与“艾罗拉”,是占地更为广
阔也更精采的石窟群,我的运势会继续往低处坠去,将一切逼成一种心性的修练吗?我不
禁开始担忧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