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南印度游记【十七】彭地茄丽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1-09-07 10:26:52
~※ 彭地茄丽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07482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离开“坦杰武尔”,下个在期待列表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方三百公里之外,若是自
由行,大可直接搭交通工具过去,但旅游团才不会这样搞,然后等著被客诉一整天无重点
,我便只能面对现实,跟着大部队在“彭地茄丽”下车,开始缓慢步调的一日。
在旅馆搁放了行李,顺道吃了顿自助餐,虽是冬季,印度阳光依旧灿烈,没人愿意在
外曝晒的午间庭园因而显得静谧,我散步著,也瞥望着参差其间的屋阁设计。经过诱人跃
入的湛蓝游泳池,穿进周边茂林,几栋略显残破的小屋在矮篱外散置著,应是当地人民的
居处。不晓得每天望着隔邻与自己反差极大的环境与阶级,他们是怎样的想法,还是早已
平常心了呢?反正天微明便把船荡出去捕鱼,不与人争、顺天意而行,也是种悠闲。
“彭地茄丽”过往曾是法国的殖民地,但应是城市内的建筑特色不足,旅行社反而将
我们领至郊外,拜访因宗教而凝聚的“曙光之城”(Auroville)。这个新兴宗教的核心
思想由“圣奥罗宾多”(Sri Aurobindo)所提出,似乎是经由某种特殊的心灵修行,便
能将自身进化,引向更璀璨的未来。随着信众的增多,以及与一位被他尊称为“母亲”的
女人相遇,这个宗教有了更进阶的计画,于是一群持着良善、无国界之分的人们辟筑了一
块地,规划各样自给自足机能,在生活温饱之余,修行着、冥想着,和融地孵化他们构想
中的世界。
游客中心的影片叙述相当玄,很难意会出是怎样的修行,倒是外头环境相当雅致,带
了点现代线条的展览室、以花草妆点的咖啡厅、书店,感觉在这儿长住也挺不错。花店的
小孩相当可爱,可能看大伙都朝他拍照所以心情大好,蓦地一脚踏石,以带点霸气的表情
与我们对望。所以若经过修行,将来还会进阶为果敢积极的领导者吗?
顺着园径朝深处走,路旁设了不少彩绘碑牌,“母亲”以如虹般的色阶花瓣浓缩了十
二项美德,每项也对应着一个花种,将这些美德像花语一般,阐述给每位经过的有缘行众
。走着走着,还有个以榕树枝枒开展而成的林地,主干就彷若信仰中心,随着气根一圈圈
的散生、茁壮,让人也不禁驻足而后满怀敬意仰望。
走过或许蕴含着某种寓意的散岩绿地,景貌慢慢开阔起来,而在远方的碧野中心,一
颗硕大金球正辉烁著午后的日光。这就是整座城的核心“黄金球”(Matrimandir)了,
在梵文里代表圣母殿,象征神对人类渴望完美的回应。似是只有经过申请并住上一晚,证
明有基本修行之心的人才能进去,我们这些带着观光意图的便只许在此远望,看着表面那
些太阳能拼板,连结其循环化生之意。而由边缘翘昂的一片片块体,应就是简介上说的十
二静心室吧,若有个俯瞰视角,望见的便该是如路上碑牌所示的十二花瓣,花瓣里是不同
设计、不同打光的静室,曾在网络图片看到泛著蓝光的空间,空间净洁没有装饰,只有正
前龛室置了难明其意的雕塑,仿佛在其内冥想、凝望雕塑,便能得到相关领悟。
根据文案,大金球又是另个更开阔的静修空间,一切声音禁止,只容球顶的日光透射
,藉室内的巨大玻璃球舞出光影,让修行人的思想飞越。可惜在找不到任何网络照片,又
无法亲眼一窥的景况下,只能任想像无限展延了。
跟大金球合影过后,我们回到市区的“圣奥罗宾多纪念馆”(Sri Aurobindo Ashram
),其外观素净、不甚张扬,门上代表十二美德的花瓣徽印是其唯一装饰。馆内同样禁止
交谈、不准摄影,因此脑内能留下的印象也不多,除了几间起居空间的展示、放满书籍、
照片的资料室,最显著的应就是中庭的墓冢了。由于“母亲”与“圣奥罗宾多”都葬在这
儿,有许多信徒在墓旁闭眼默祷,然后献上一束鲜花。
看过纪念馆,今日行程表上的项目便已了结,于是导游带我们在市区闲逛著,路上经
过一处浅蓝色调,被漆得五彩缤纷的庙宇,目光很自然便被门楼那些丛聚如峰的龛室勾住
,将相机对上其间的繁密神像。我大略扫了一下,尽管多数的男男女女很难分得出是谁,
但由那被簇拥的象头人身,轻易便能猜出这座敬的是“象头神”。也的确,当再走入将巷
道加盖而成的前廊,天花板也有他的显明模样,若努力辨识,左边手持法螺神环的该为毗
湿奴,右手边那位颈挂长蛇、身穿虎皮裙、拿着三叉戟的,则是他的父亲湿婆。
看到大伙不由自主往门内张望,导游干脆给了我们一段时间进去逛晃,妙的是,尽管
厅里挂著禁止摄影,多数的印度人却拍得很开心,于是我便也重点式地留下此厅的大致轮
廓。这座“Manakula Vinayagar Temple”名称结合了沙与海边水塘,有种将“象头神”
当成这个海滨城市的守护者之意。厅里结构跟“鱼眼女神庙”近似,以花卉装饰的多彩柱
,神兽护守的柱头,天花板诸神整齐列阵,梁上有的是添了雕像的饰框,有的是有看没有
懂的人物故事。妆点是颇为丰富撩目,但过于灿新少了历史感,就令我有点意兴阑珊。
事后查了网络,寺里尚有个满是雕凿的黄金战车,除了节日之日会驶出,平日则可捐
点小钱藉触碰来祈福,可是却没有瞄见的印象,不晓得藏在哪。至于象神的寝殿更不是我
这种观光客能见识的地方,据说每晚象神的脚会被特别搬去与其伴侣相处一起,只有脚感
觉好微妙啊。
懒懒逛了出来,大队继续往闹街开拔,四处张望有点落队的我,没听到导游对一处树
篱高耸、大门雕花繁复的在解说什么,只见一堆人纷纷凑去合影,问了才知是总督府,不
太清楚是办公处,还是纯住所,若是后者,未免也太豪华了,规模可媲美大君离宫。
闲晃之途一路往东,飘至海边,然后有了在夜幕落降前的自由活动时间。海岸面东,
因此在这时刻没什么霞色,阴阴灰灰地,随着海风的阵阵袭来,显得沁寒。不远处被高瘦
石柱环围的净白塔亭相当醒目,好奇走了过去,里头奉了一尊拄杖前行、表情坚毅的老人
雕像,这形象很显然是甘地。将他的塑像立于此风吹雨打,是意指他为了本土制盐权,带
领众人至海边抗议的事件吗?
有个同团大姐很热心想帮我拍照,但海风太强,多半时间头发都被吹得像疯子,因此
两人努力了一番还是放弃了,就单纯随意走走,看小狗开心逐浪、黑瘦少年迎风装忧郁,
不小心还瞄到一位老奶奶尝试深入,却被忽来的大浪吓得惊叫逃回。虽都是些平凡小事,
在这异国海岸望着望着都多了几分趣味。
就像当集合后,我们在灯火初上的夜晚街头前行,彩绘菩提下的盘坐佛陀、温黄橱窗
内的摆舞神祇,都接棒说著古老故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