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哈迪斯瓦拉神庙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04596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在“坦杰武尔”,看过比较近代、属于“纳亚克”与“马拉塔”时期的王宫,接着是
要倒溯历史,回到公元十一世纪,“朱罗王朝”(Chola dynasty)正盛的年代。它原先
仅是个以此地为都城的东南小国,到“Raja Raja Chola I”接棒时,已统一了南印度,
之后甚至吞并了斯里兰卡,将势力伸至苏门答腊与爪哇。
很多显赫的王朝经过千年,多半只余几许石础、或些零散的雕刻艺品,史册上的叙述
仅能各自揣想,它有幸仍有完整的建物存留,最壮阔的便是我们正驱车前往的“布哈迪斯
瓦拉神庙”(Brihadisvara Temple)。中午在街头转绕时,曾匆匆一瞥,这回终能与其
正面相对。下了车、越过干涸的护城河,一弯拱门于城墙间勾出燄蛇般的缀边,以神像守
护。在其背后,是相对高耸的外塔门“Keralantakan tiruvasl”。那个年代“朱罗”、
“哲罗”(Chera)、“潘地亚”三方势力互有起落,这塔门便是为纪念打败以“喀拉拉
”为根据地的“哲罗”而建。
它的样式有点像于“鱼眼女神庙”所见,但堆叠没那么多,也未上任何漆色,尽管如
此,繁复的雕刻依旧让它显得华灿。有些地方的塔门为了追高,细部的形构流于重复,它
或许没这压力,反而能好好以各样元素在门上布局。于是帽冠与长拱顶交错著,张扬的焰
形饰轮参差缀点,燃得炽烈。大大小小的人像自然也是视觉焦点,有些带着故事性,能见
几名丰胸女性交搭簇拥,上头树冠有神祇靠倚,仿佛初绽的生命。
再往内,是第二道环墙,以另一座略矮塔门与我相对。这座“Rajarajan tiruvasl”
不知为何残旧许多,但想想千年来的风雨侵刷,或许这样才是未经修补的原貌。虽然装饰
的焰轮相对较少,不少人像也缺肢脏颜,变得模糊,侧身勾腿的巨大门神仍在两旁以舞恫
吓,信守当年缔结的盟约。
进去之前,须于贩卖纪念品的边廊寄鞋,虽然在印度已有好几回只穿着袜逛庙,要在
如此广大的室外地区这样行走,感觉仍有点怪,也幸好现在不是炎炎夏日,不然光着脚的
人应该会烫伤。
过了第二塔门下的安检,终于进入神庙的大广场,中轴线上,供奉湿婆座骑“南迪”
的祭殿阻著视野,不让人将后头主殿一眼望尽。请来的寺里导游也在这儿开讲起来,说著
跟“坦贾武尔”相关的历史,用已书写好的简表,从“朱罗”之前,一路列至英军的统治
。接着便是高耸主塔的建造推想,他翻著自己的手绘图滔滔不绝,感觉和埃及金字塔的方
式颇像,方便滚动推移的木材、随着塔身筑砌不断堆高的土丘,可怜的象儿们就这样拉着
巨大石块攀登,一日复一日。还有张图是寺殿布局与神明身躯的对应,主塔及圣堂是眼和
脑,主殿为胸腹,塔门跟脚切齐。很令人想歪的是旗竿,因为就刚好画在腹下两腿间。
或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学养与尽责,导游连讲带比,有种可以讲到深夜之势,这令我
有点不耐,并非不爱了解建筑背后的因由,而是太阳逐渐西落,我又是在和时间赛跑啊。
好不容易他下台一鞠躬,我爬上“南迪”祭殿走走看看,旅程的最初曾在“迈索尔”见过
号称印度最大的“南迪”,这只也不遑多让,他四肢屈跪、被信徒们挂上缠巾花串,遥望
著前方主人的殿堂,从正面视角,巨大的头颅有些忠诚憨直的可爱。抬头看向天花板,上
头斑剥的彩绘跟这几天见过的都不太一样,虽也仿著繁花开绽,勾边方式却不同,衬底的
色彩则像星空。会是“朱罗”时代的风格吗?我不禁这样想,可是千年过去,不可能有那
么鲜亮的蓝,那会是晚期的添加吗?我盯着花团旁的带翼天使与鹰鸟,感觉跟上一站的王
宫会议厅装饰有点像。
思索中,领队将我们带至邻近的偏殿,它门面低调,仅以旋叶图腾、几许神兽跃立的
饰柱接迎访客,地图上简单将其标注为“女神殿”(Amman Shrine)。我读著门口的长篇
字板,内容多在对某大君歌功颂德,完全没提供奉的神祇及典故,难道所谓的女神在这儿
肯定是“帕尔瓦蒂”,所以不用多作解释?印象中,照明昏暗的殿内是有些女性雕像和残
褪壁绘,但在无法拍照的景况下,不仅记忆飞快消逝,也没资料去进一步佐证了。
再次整队后,我们循着中轴线,望着远方高塔继续往前,相对于外塔门的精雕细琢,
主殿的门面朴素许多,仅弧簷下几根略带切凿的立柱,外加一道长阶,根据资料,“
Raja Raja Chola I”在完成主体后的数年便逝世了,导致此区及殿里的刻饰无法完工。
不过当爬上阶梯,门廊下仍隐著昂跃神兽,一些柱梁间的折曲形构出视觉的华美,再加上
池水鲜花陪衬的小神像,若不是过多信徒在此挤拥著,也是种值得伫望的风景。
可惜在经过怒眼瞪视的威武门神后,殿内就是禁止拍照的区域了。即便努力用眼睛刻
印着,那些在两侧墙面耸立的各样神祇,现在都已模糊了轮廓,仍鲜明的,只有人群被男
女左右分流,缓慢往内推进,当穿过幽长殿身,以为下一秒望见的便是内圣堂,却还有另
一殿。当时的我仅能抛除自己是在排队等待的想法,将视线放在周遭神像,原地驻留,是
因为不小心走入了古老时空,与旧时低微祷声共鸣著,不舍离去。
中殿与内圣堂相接之处是道狭门,也是它造成了朝圣之路的阻塞,原本还安心等候的
男女信徒开始焦躁推挤,团员们得努力相互保护着,才不会被切分冲散。怎料当好不容易
穿过这道门,望见的不是装饰华丽、五官动作雕凿精微的湿婆,只是根以彩布花串团围的
巨大黑柱,也就是代表他的“林伽”。信徒们似乎习以为常,很虔诚地低首快速祷唸,而
我在傻眼之际,已被祭司以不耐烦的表情朝旁边出口挥赶。
愣愣地走下阶梯然后回过头,纵使耗费时间换来的不如预期,高耸的主塔在近处傲立
,仍令我望之兴叹。相较于正立面的朴素,这儿的装饰丰沛许多,胖胖的小神兽们簇列著
,瞪眼咧嘴,仿佛正努力驮负著主塔重量。再往上是与立柱相间的巨大龛室,镶嵌著神祇
的变幻模样,很凑巧地,又遇见湿婆化身而成的乞者“Bhikshatana”,他肩著行囊、手
中托钵,旁侧不知是否为被他迷倒的圣者妻子。
据说墙的背后是挑高的环道,高阶祭司们会在那儿绕着圣堂,祷唸并进行仪式,只是
不知“林伽”之上是否也这么架空至塔顶呢?我顺着一层又一层的雕刻列柱朝上望,看“
南迪”悠闲坐倚,看焰轮以张扬之势蔓延飞燃。
此时刚好太阳西落至墙外林线,以炫亮的光炎辉耀着,视野的一切都被染上一袭暖红
,它映着西南角的“象头神”小殿,将牌额上的大耳脸颜逼得只存模糊轮廓,倒是后方的
塔冠被勾出跃动剪影,若仔细望着,仍有诸多长鼻弧曲,多头的他、摆舞的他、携著恋人
的他,在矮胖侏儒侍从的环围下,像在等待入夜后的欢宴。
走进小殿,厅里只有壁龛还留存祭奉过的痕迹,断鼻也令象神略失风范,壁画褪得难
以辨析主题,仅能由朱红颜彩揣想当年的满室繁花。相形之下,环绕广场的廊墙图绘就清
晰得多,可以找到毗湿奴的妻子“吉祥天”(Lakshmi),她在大象的护守下,形构为“
Gajalakshmi”。自然也有许多关于湿婆的,多才多艺的他弹琴、扬舞,衬上各种极富个
性的故事,难怪奉祭他的庙宇似乎比梵天与毗湿奴还要多。
缤纷的长廊被后来的王朝添上无数“林伽”,感觉每到祭典,都会被敬以鲜花及供物
,一路走着浏览著,也回过身往主塔望,这样的距离,刚好能看到塔顶帽冠,又不失细节
。两两成对共八只的“南迪”于顶座角落驻守,在超过六十公尺的高度还能那样清晰,应
该都比人身更大。至于他们簇拥的帽冠,则是由重达二十五吨的原石打造,撇去搬运的困
难度,经过千年还能稳固栖伏于塔顶,也是极为高超的建筑技术。据说原本塔冠是金亮的
,只是岁月如刀,早已不复存,尽管如此,遗留的刻凿依旧华美,它披着鳞叶、狮面啣守
,燄心致密的纹路似乎都是些小人偶,仍烁著耀光的顶尖昂扬指天,仿佛凝缩了当年的辉
煌盛世。
既有祭殿奉著“帕尔瓦蒂”、“象头神”,家族的另一份子“室建陀”自然不会缺席
,“坦贾武尔纳亚克”时代在广场西北帮他盖了一座相当大的厅殿。它应是庙里仅次于主
殿的华美建筑吧,若觉得主塔过于高耸,上头雕饰看不清晰,这儿的相当亲民,走近几步
、稍稍抬首,便能将其瞧个仔细。不论是柱身槽沟由直线转为流曲、图腾弧簷下拉出的悬
缀,都很别出心裁,一尊尊人像的秀丽眉目,自然也是视觉焦点,他们或坐或舞、合掌拈
印,以致密的花藤托往阳炎遍洒的帽冠。
一路转至殿侧,看了片刻人像的簇密列饰,发觉入口的阶梯颇具巧思,乍看为波曲状
边栏,其实上段是威猛异兽,牠反首张嘴,利牙间长舌如蛇。下段为小象的长鼻延伸,搭
配小胖人一个舞剑骑乘、另个被卷勾倒悬。一旁还有只残缺战马,马后空置的部份本该有
著车轮,是将殿阁仿作战车,朝旭日奔驰的概念。记得我在请人帮拍之后,有抓着时间进
殿转了一趟,但在不能拍照的困境下,望过的自然皆成烟尘,就连网络所提,前段是“坦
贾武尔马拉塔”补建的多柱厅,有诸王肖像,也没半点印象留存,只能由厅外的廊柱去想
像。
集合时间将届,我将视线转回主殿,移动脚步往殿口方向走,这儿底层都是蚯蚓般的
文字铭刻,记述当时君王的丰功伟业,最多的当然是建造者“Raja Raja Chola I”,将
势力远拓至爪哇的儿子“ Rajendra Chola I”居次,连更后期的朝代,也暗自添了几笔
。但也因有着这样的记述,我们才能知晓当年的仪典、寺庙人员组成、以及部份的民生百
态。
望着望着,我不禁莞尔一笑,一般祭祀时会将牛奶、蜂蜜之类的液体由“林伽”淋下
,而这儿墙侧的液体排出口,居然是由矮胖小侏儒顶着,他怀抱圆形容器,握含着不明物
品,很像我们近年爱说的“吓到吃手手”。也不知是哪位设计师的发想,还是寄托了对谁
的怨念,要这么千年万年顶着重重石板,根本是种灾罚啊。
一路走至“女神殿”旁,看了几眼最早未能瞥见的繁复塔冠,我又转过身望向主殿,
殿身在与塔相接之处朝上堆叠,壁面有着只具轮廓的饰柱和冠体,感觉跟殿前一样,仍停
留在未完成的那一刻。然将目光继续上攀,楼顶已砌起了“凯拉萨山”(Mount Kailash
),据说此山就是西藏的“冈仁波齐峰”,为湿婆一家的修行住所。而在这山形立板上,
可见诸神簇拥,龛洞内湿婆、帕尔瓦蒂、象头神、室建陀舒惬坐望,视野里是仅如一瞬的
万物流转。
不禁好奇起,若整座神庙能彻底完工会是何种模样,当年“ Rajendra Chola I”不
愿承继父业,持续雕琢,选择迁去新都,将一生战功转建至另间同名大庙,这两座与更晚
期的“Airavatesvara Temple”都被收录在世界文化遗产的“Great Living Chola
Temples”,假使不是跟了旅行社,真的很想都去瞧瞧。
由网络图片而观,它们的规模虽不及“坦贾武尔”这座,且似乎为了彰显对前王的尊
敬,刻意矮了几许,仍各有风姿。前者的塔身不再是笔直的斜线,而是因着快速收拢后的
拔尖,呈现微微的凹弧,后者的塔冠则更低矮,将对塔身着墨的心思,转移至主殿环墙。
隐隐之中,仿佛成了演化,于是数百年后,主塔只存冠顶,一座座带着优雅曲线的塔门争
高砌起,拼组为“马督赖”里的庙城。
比较可惜的是由于位在新都,便成了邻国势力屠灭的目标,当年繁盛的城市现在仅为
荒凉乡镇,宫殿消失了,满是刻饰的庙宇塔门不是仅剩光秃墙体,就是崩成地面散落的石
块。主殿还能留存,应该是奉祭诸神的庇佑吧。这么一想,被留在废都“坦贾武尔”的眼
前寺庙,反而是因祸得福,能以参天的巍峨殿塔,撩目的人像堆叠,展现原本的万般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