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南印度游记【十二】马督赖纳亚克王宫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1-08-31 12:33:05
~※ 甘地博物馆、马督赖纳亚克王宫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991202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天明,离开了“沛绿雅国家公园”,我们持续往东,终于要进入旅程的精华区域,不
过在抵达目的地之前,照例仍是漫长的拉车。领队为了调剂,中途放我们下去逛马路边的
葡萄园、又停车给大伙拍农家女人的田间收割。她们舍去了纱丽,穿上男人衬衫,外加头
上包巾,乍看有点像电影里的早年农奴,但纵使烈日曝晒,见我们端著镜头,还是展起笑
颜,大方挥着手,感觉对这种生活已自得其乐。
小朋友们更是随意放养了,在下个歇息点,当我晃去一座露天祭坛,正觉那鲜艳神像
的五官透著诡谲,仪式后的脏污又像是血祭过的场景,一个小男孩就蹦蹦跳跳晃来我面前
,他容貌可爱,被镜头对着,还会特地咧起笑脸,颇能感染他的无忧。哪知快门才按过,
就有另个小女孩跑来,指著自己要我也拍她,她怒著脸孔,眉头紧揪,完全不讨喜,恐怕
也常因此缺乏关爱,于是犹豫几许,还是端起相机满足了她。不过人的初印象真的很吃外
貌,小女孩还插腰瞪着,想继续作模特儿,她另个姊妹便飘了过来,优雅的姿态、祥和的
表情,一副未来的气质美女,瞬间就将我的镜头转了过去,我觉得怒脸小妹应该内心又崩
溃了吧。
如此走走停停,车终于在中午驶进“泰米尔纳杜邦”的第二大城“马督赖”(
Madurai),落脚的旅馆同样走渡假村风,取名“Heritage”蕴含某种传承意味,从门厅
起,便能看到各样颇具岁月的遗物。最吸睛的是一座有三百年历史的木雕门“Mayur
Dwaar”,曾驻守过王城的它以致密藤蔓打底,不同式样的缀边切分,油灯龛室与叠层门
框将其添加了纵深,门顶的扬尾孔雀点出其身份。
院中还有一个以印度庙塔冠为发想的墨色金属器物,携著满满浮凸纹饰,这个依据传
统,由金银铜铁铅镕铸的“Panchaloham”带有神圣意义,也是这家旅馆的徽记。设计师
曾主导了旅馆前身“Madurai Club”的筑建,与自然共生。旅馆主人便是因认同他的理念
,在俱乐部将被转卖并有可能被摧毁之际,豪气接手并给予重生。
瞥望着林间点缀的古朴石雕,我在步道穿折,找到今晚的房间,房间比预想的还要大
,沙发床榻隔着可随意奔跑的距离,再往后走更令我呆愣,几乎是一般卧室尺寸的空间,
以盥洗台与镜墙虚掩著卫浴,旁侧推开落地窗,还有个私人露天小泳池。究竟是南印度物
价低廉,还是旅行社大洒币?我有点糊涂了。但这样的设计仍旧被一位大姐抱怨,她说她
的单人房卫浴跟泳池接连一起,整个就是在户外,不仅洗澡时冷飕飕,上个厕所还会被蚊
虫攻击,听了很令我啼笑皆非。
在“马督赖”的重点行程是“鱼眼女神庙”(Meenakshi Amman Temple),然为了不
打扰女神午睡,我们只能先去“甘地纪念馆”垫垫时间。纪念馆是由十七世纪“马督赖纳
亚克王国”(Madurai Nayak kingdom)的宫殿所改造,如翼扬展的雪白长楼顶着八角帽
冠,携著瓣缘的尖拱窗廊也显著穆斯林风格,“蒙兀尔”的影响力有遍及这么远吗?我不
禁思索起来。
顺着步道往前走,花园的正心立著甘地塑像,拄杖跨步的姿态象征他的奔走人生,低
首望着地面的神情定静且坚毅,他被印度人称为“圣雄”(Mahatma),也是近代印度的
国父,颈上挂垂的花串缀满了人民对他的感念。尽管人物纪念馆对我的吸引力不高,然甘
地的名声显赫,我对他的认知又仅仅历史课本上的几行字,能借此多些了解也不错。
不过一进去才发现,除了门票,竟还要收摄影票,若展的是艺术品或稀有古物,尚可
说是募点文物保护费,仅仅人物照片外加文字整理图板,多削这一笔应该只是想敛财吧,
才不信印度有如此注重智慧财产。觉得划不来的我想赌气不付,又怕这地方再次沦为记忆
的黑洞,幸好才挣扎几秒,领队就开口了,说他可以负责拍照,事后再传给大家。
这举动很贴心也让我开心,哪知晚点Line叮叮咚咚响完,加分却变成扣分了,因为他
根本没认真拍啊,就像是随便交差的公务员,拍了大家认真盯着图板的背影,几张解说文
字的特写,然后就没别的了,分辨率还颇烂。是没有期待他拍得钜细靡遗,好歹每个展示
区的重点都要有吧。
记得除了叙述英国蚕食鲸吞与军事冲突的文字图板,还有不少甘地的成长照片,纪录
了他由南非起始,针对种族歧视的各种抗议活动。且他回印度后,带领的不合作运动也有
一连串相应的政治主张,像是反对英国布料、抵制英国学校及法律机构。结果传来的照片
里只大概辨析出1919年英军的“札连瓦拉园屠杀”,及1930年的“食盐进军”,前者彻底
激起印度人民的反抗怒火,也让甘地鼓吹独立的意志更加坚决,后者则是甘地为了本土制
盐权,号召民众游行,徒步了近四百公里,到海边捧盐象征生产的知名事件。
这些是甘地的生涯重点没错,但除了事件照片,没有遗物拍摄,没有手稿,没有网络
大书特书,甘地写给希特勒以“Dear friend”作称呼的信件,也没有曾经的用品、相关
的雕塑绘画。导致我现在就算努力回想,脑海顶多浮出一个被慎重其事隔出的空间,展示
著甘地被刺杀时所穿的染血布,对甘地的认识依旧停于原地,想知道更多,还得去网络找
,那到底是去纪念馆作什么呢?吹冷气兼散步?
嘀咕归嘀咕,似乎也不太能抹灭他在行程表外的加码,毕竟他趁著“鱼眼女神庙”还
未开,又带着大伙赶去见识“马督赖纳亚克王国”另个更华美的宫殿“Thirumalai
Nayak Palace”。“马督赖”早在十三世纪,便是“潘地亚王朝”(Pandya dynasty)的
首都,王朝之后虽被“德里苏丹国”倾灭,又被“毗奢耶那伽罗”(Vijayanagara)接管
,仍旧相当繁盛。但这样的繁荣自然引起各方的觊觎,“马督赖纳亚克王国”的初始也是
因着类似的争端。
所谓的“纳亚克”是那时代对于分封诸侯的称呼,王国初代统治者的父亲便是其中一
位,他藉著去“马督赖”解决争端的机会,在那边自立为王,妙的是,儿子为了平息“毗
奢耶那伽罗”的震怒,请缨讨伐,倒在将父亲绑回后,获得正式的分封。无法得知儿子持
的是忠心还是心机,反正数十年后,“毗奢耶那伽罗”的首都便被“德干苏丹国”的联军
铁骑踏成荒城,它也跟“迈索尔王国”及其余分封国一样,趁著战乱顺势独立了。
王国的独立维持了两百余年,历任统治者中,“Thirumalai Nayak”以贤明著称,不
仅挺过周遭邻国的威胁,对艺术发展与建筑也相当醉心,我们要去的王宫就是他的代表作
。下了车,远远便能望见其厚重的墙体及隐约拱顶,尽管漆色已污浊,当侧处的钟塔一现
身,楼层的叠升、柱群切出的曲折,仍如耀眼的火炬燃著当年荣光。
怀着期待穿过大门,接迎的是个被柱廊包围的广场,也就是简介提及的“天界宫”(
Swarga Vilasam)。洁白的柱身无华,所有的雕琢都在柱头之上,拱弧以藤叶缀边,往顶
部延伸的撑架则化为各样神兽,神兽基本都有张龇牙怒目狮脸,身躯昂立,但那些被填充
在窄挤处的,便显得圆胖逗趣,与抬手托举的小侏儒们串成令人莞尔的风景。
或许是为了晚上的灯光秀,广场被座椅占据,很难由中轴笔直穿进大殿,于是导游带
着我们从侧廊逛起。侧廊由好几道立柱支撑,本就有着无限叠加的延伸感,不过更值得伫
望的是其间的拱顶,随着穹瓣的层层开绽,致密的缀边在隙处爬漫,镂雕的藤蔓织成环带
也攀满窗柱,龇牙的神兽则于拱尖撑架卫守着,将花叶的柔美添加些许英武。
往前走,暗红的缀纹在窗拱延续著,但于梯形罩覆的天篷注入了靛蓝色彩,图腾像是
被搬挪方位的地毯,有着勾花框边与垂散流苏。而这样的花毯在正殿前,又变得更加绚丽
,不仅流苏的交织复杂了一阶,团花之间还穿插了羽扇、以金炫飞鸟团围。
不过当来到侧廊正殿交界的侧拱顶,才发现这些元素在打散合融之后,尚能转为另种
炫目,虽仍是先前那样的花瓣叠覆,但随着一路色彩的添增,它由暗红缀边的素白,绽放
出明艳。花瓣有了橙红渐层,隙处的藤叶则多了绿意,几许的宝蓝再为其加深缤纷感,我
不禁瞠目结舌,仰头呆望许久。
相较之下,正中的大拱顶就有点逊色了,瓣蕾仅于心处红绿簇生,其余的拱面柱框几
乎留白。这挺违反设计的思路,一般来说,经过两侧的酝酿烘托,主殿不是应该有个更凝
聚视线的高潮吗?何况这座宫殿字面的“Swarga”,是印度教义七重天中的一重,也是诸
善等待飞升的地方,很合理在此添入更多对天界的想像。还是最初的版本早就崩损了,只
能以简化的构体还原基本的空间?
没等到导游对此多加解释的我,只能看看被孤单展示于此的金炫王座,研究上头雕饰
的象鼻狮嘴鱼鳞鸟,然后在邻近处荡晃,探查这所谓的天界,是否还隐有什么缀于天穹的
奇花异草,抑或斑斓云彩。
与此殿相邻的是王家的歌舞表演厅,随导游穿了进去,方才遗落的期待又捡了回来,
或许是空间浓缩的关系,整体望起来便更显精致。它仅让长拱形的天花板有视觉上的留白
,环围的窗台则将外头见过的装饰元素拼组一起,因此可以看到暗红衬底的卷叶框边、藤
纹条带,也能见到成排的龇牙神兽扬翼扭身,于柱顶俯望。若仔细端详,门拱上那些细密
缀饰的,其实都是一个个小动物,或是姿态各异的小人像。
这样繁复的细节让我一时之间不知该从何处研究起,才在某些单脚屈跪的人偶盯了几
许,又被旁处的奇兽挑引过去,它的长鼻垂落,与下方小象的昂扬鼻尖交勾一起,串连起
不同楼段的柱构。此外,当环望着,也总能在那些切面棱线的曲折处,找到趣致。比较需
要叨唸的,应该是厅里的展品吧,是有放了不少颇具历史的石雕,中央立板也陈列了修复
前的老照片,但大多缺乏维护与注解,外加能在这里驻留的时间又短,几眼的瞥瞄,很难
对其多所了解。
逛了出来,殿外粗陋的铁皮棚架下还置了许多残石,有的是带着纹刻的柱础,有的附
著石像,只是都已经相当模糊了,毕竟精致的早被挑拣进室内,它们之所以未被丢弃,仅
因着历史价值。据说王宫原本是目前可见的四倍大,有着华美的寝殿、广阔的花园、神庙
、库房及游乐厅间,在一些欧洲学者的游记里,留下赞叹的文字。可惜“Thirumalai
Nayak”的孙子在迁都时,竟把宫殿分解,将精华的装饰搬移走,后期东印度公司又将残
余的部份改建为仓库跟监狱。若非近代有心人士接棒修复,我们应只能从纸上、藉眼前这
些石块,揣想它当年的荣光吧。
所以该归结人就是个矛盾生物,兼具创造与毁灭?还是万物本就在生灭间循环,跟王
朝的荣枯一样是种轮回,我们只能回顾,而后感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