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南印度游记【八】科钦-圣方济教堂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1-08-25 10:33:41
~※ 科钦-圣方济教堂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977876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由于“阿勒皮”的回水黄昏太令人惊喜,睡前自然是调好了闹钟,第二天窗外还暗灰
著,就逼自己睁开惺忪眼,披上外套打算去捕捉日升之景。
爬到船舱二楼,一时不太能分辨东西,估量著昨天落日位置,再转了个大角度望向船
尾,那儿的天空是较明亮些,不幸的是,厚厚的云层堆叠在那,让我有很不祥的预感。果
然当忍过了蚊阵的叮袭,一小抹艳红是从云隙透了出来,却又很快隐没,一如我急升又坠
的心情。
不死心的我继续站着,催眠自己就把地平线拉高吧,只要太阳从云端露脸,勉强也可
算是种日出。谁知老天很小气,大概觉得赏过我绚丽的晚霞便已足够,恶意地将云层高峰
挪至日升的行轨,即使顶端因而绽出佛光般的芒线,期待之心还是持续被扼著,不管云朵
怎样摊散变形游移,就是有一处浓密地将太阳掩著,逼我很想口出恶言。因此当鸟儿在船
舱旁开始飞绕觅食,鸣叫都如同讥嘲,川水的拍击声也让心益发焦躁,许久许久,才终于
等到了日轮蹦出云梢,只是河上已是舟艇划驶、渔人来去工作,早没了黎明时分那种划开
夜昼的气氛了。
吃完早餐,任船家载着回到了渡口,我们上车继续往北,尽管“特拉凡德伦”是“喀
拉拉邦”的都城,身为主要港口的“科钦”(Kochi)才是这儿的最大城,且因曾经历了
殖民时代的多重角力,留存的建物有颇多值得品味。不太知晓若昨夜船家继续荡驶著,是
否便能由“阿勒皮”的水道直抵“科钦”。从地图上看,蓝色的水域是就如此曲折地划越
陆地,然后将港口切割为岛块,车行的途中,窗外也经常是一片水色,不时还能看见张悬
著吊架的渔台,弯勾的姿态像舟只一样颇具风味,只惜皆从视野一闪而过。
一路开至了出海口,先拜访的是“圣方济教堂”(St. Francis Church),初见面的
印象令我相当疑惑,虽说立面在塔楼之下弯流成弧,自有其美感,但墙面极度朴素,一个
小小钟面,几个木头拱窗,完全没有任何装饰性雕凿,仅仅由立柱切割出简单的线条,看
不出特别下车造访的理由。
不过经导游一解说,便有点理解了。当年“达伽马”在这个西岸地区初次造访印度,
引了后续葡萄牙势力的进袭,先是取得了经商权,又慢慢建起堡垒,宗教自然也随之跟进
,一座敬著“St. Bartholomew”的木制教堂筑砌,然后在“方济会”接手后,改造成眼
前这座献给葡萄牙圣人“St. Anthony”的砖石建物。
然这教堂的命运也挺多舛,由于葡萄牙在势力争斗输给了后来的荷兰,宗教主权跟着
易手,从天主教转为新教,当时的教堂几乎全被摧毁,只有这座因被挪为公家所用而逃过
一劫。尽管如此,当英国的势力窜起、取代,它又在“圣公会”的手中变成奉祭“亚西西
的方济各”的“圣方济教堂”,所以,即使建物还是同一座,外装、内涵已不知是几代融
合再融合的产物了。
走了进去,教堂前厅跟外头一样清简,墙面没有圣经故事彩绘,柱身也没任何刻凿,
仅是下灰上白的粉刷,天花板则为木造框格。再往内,空间随斜簷拉高,挂垂著几许勉强
算有些造型的吊灯,而一般该是最为华美的圣坛与唱诗班席,就是以一片顶上略有雕花的
背板衬著,板面书刻密密麻麻的文字,若非白净桌巾饰了十字架,乍看应也难明作用吧。
所以究竟是这儿的教义就是如此扬弃奢靡、奉行简约呢?还是只因曾经雕琢过的,皆在不
断易手改装中湮灭了?
无从得到解答的我静静步至大殿右侧,跟着人众往墙边望,因为这儿留有“达伽马”
的墓冢。他在第三次走访印度的时候,去世于“科钦”,遗体便这么埋骨异乡,十四年后
才被迎回故土“里斯本”。墓冢之处现在只余简单的矮栅栏了,墓志铭则被挪镶至墙面,
若仔细观察,南墙北墙也各自留有葡萄牙人与荷兰人的墓碑,记印着这地方的坎坷历史。
不晓得该如何定义这些造成“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尽管让我们对世界更为了解,
却也将人类的贪婪如瘟疫一样带往各处。后续欧洲列强对印度的垂涎,对中南美洲的侵略
,想到他们将阿兹特克、印加文化的全面性摧毁,造成建筑、宗教、文字记述几近丧佚,
就高兴不起来,为什么总有人自诩文明,作的却尽是破坏之事呢?
离开了透著陈伤的教堂,我们被带去卖店解放兼转换心情。贩售物以木雕为主,除了
常见的那几位神祇,也有颇多逗趣走向的人偶,两撇翘胡、杂技般的动作,看了便很令人
莞尔,连荡椅在叶纹精雕之外,也以木偶隔出座位,只是那带点脏污的面孔,莫名透着惊
悚感。而常被在地化的西洋棋,这儿融入了印度元素,带有冲撞性质的城堡化为大象可以
理解,但主教变成骆驼究竟是什么思路呢?而且竟然没有皇后,仅见两个翘胡男子并立一
起,难道工匠藏了某种暗示?
从商店一路往海边走,经过了将大片裂纹转为幻丽星云的墙上涂鸦,我们来到热闹的
小市集。有小贩卖著齿轮般嵌合的环圆画具,在满地白纸转出各样的红蓝图腾,小时候这
类的东西也曾在台湾风靡一阵,现在似乎已成了时代的眼泪。而另种不晓得是挤奶油还是
做面条的工具,便是没见过的了,一盘又一盘转绕如缠绳也似麻花的展示物,不晓得后续
能拿来干麻,直接丢下锅吗?
原本海边应有些旧时堡垒遗迹可看,但随着时年,已不具吸引力,反倒是列于岸边的
渔网架台勾去观光客的目光。方才车行时望见,觉得颇像一艘艘张了帆翼的小艇,很想近
距离细观,怎料当导游指著将我们带去,大家都在路边迟疑了,因为放眼所见的水岸全是
垃圾啊。也不知是飘游沉积而来的,还是渔民生活习惯差,总觉得瓶罐布网碎屑间,暗藏
了不少排泄物,不然怎会满满的恶臭。难道人真的这么容易向下沉沦,当对一些事物开始
麻木,最后只要填饱了肚子,其他都可以不在乎?
盯着脏乱的海滨片刻,我努力帮自己做好心理建设,然后慢慢找较为干净的地方一步
步踏入,在近处看渔民工作。看似被绳索绑缠得交错的架杆分析起来其实不算复杂,前方
十字张扬开来的部份缚著渔网,后方以锐角相接的是拉杆,有诸多绳索缠于杆顶,放松即
可落网。拉网就比较费力了,得数个渔民吆喝着,牵动绳索将拉杆后扳,有几个大姐还特
地付了小费上去一同凑热闹。
渔民们将网架拉上又放下,看起来收获似乎不怎么样,偶尔有老者划著小舟驶来,努
力将船拖上岸,船内也多半空空,感觉真的是个辛苦又不见得有多少回报的工作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