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马来西亚|海峡殖民地三城记 之三 槟城

楼主: teddy78541 (teddy78541)   2020-07-10 20:43:07
图文网志好读版:https://teddy78541.pixnet.net/blog/post/44812603
本文同步发表于个人部落格:https://teddy78541.pixnet.net/blo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6年,为了争夺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英人莱特船长在吉打苏丹国与北方暹罗王国冲突
之际,以提供军事保护的条件,迫使苏丹租借槟榔屿给英国建立海军基地与贸易港。1819
年莱佛士取得新加坡、1824年再从荷兰手中取得马六甲,1826年槟城与其他两城合并成为
海峡殖民地,先隶属于英属印度,1867年成为直属伦敦的皇家殖民地,直到二战过后的独
立风潮之下,槟城与马六甲并入马来亚联合邦,并成为日后马来西亚联邦的一州属。这三
座因贸易而生的城市因为历史因缘而合为一体,在一百多个寒暑里,开创出独特的海峡殖
民地文化,但彼此不同的境遇,却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城市性格。如果说新加坡整齐而秩序
、马六甲纯朴而温润,槟城就是座缤纷而躁动的城。
对于槟城的印象,是那旅游影片上丰富的街头小吃、沿街老旧的店屋,以及那些诉说居民
早年生活的壁画。自2018年的斋戒月前往马六甲之后、便一直心心念念著北方的槟城。终
于在2019年的圣诞节,挤出了三天半的假,原本还在思考匆匆忙忙的三天半,有便宜的机
票之下,要不要去东马的古晋吃吃砂劳越驰名的干捞面、到热带雨林看红毛猩猩,但转念
一想,挡不住那老城对我的呼唤,最后还是在12月23日早上到客户那盘点完、回公司和同
事快速吃顿饭、下午便直驱樟宜机场,搭上四点的飞机、前往北方七百公里远,那座心念
已久的槟榔屿。
#01 登高
1786年莱特船长取得的土地,是与马来半岛本土相隔狭海的槟岛。之后的数十年间,对岸
马来半岛上由吉打苏丹统治的威省,也陆续割让给英国,成为现今槟城州属的范围。而槟
城发展的滥觞“乔治市(Georgetown)”位在槟岛的东北海角、背倚槟岛中央的升旗山,
因此升旗山顶便是眺望槟城的最佳地方。旅行的第一天傍晚抵达槟城,第二天一早便直驱
升旗山看日出。原本打算搭乘第一班204路线公共汽车,到达升旗山脚转搭每日六点半发出的
第一班缆车,还来得及在山顶迎接热带地区七点出头的日出。一早摸黑出门,却没想到五
点五十的第一班公共汽车凭空消失,只得搭乘二十分钟后的第二班公共汽车达山脚下的缆车站,接
上七点发出的缆车。抵达升旗山脚时,东方的天空早已露出鱼肚白,随着缆车逐渐上升,
东方的天空已经发散出日出前如火的金光。
虽然没有来得及在山顶上完整目睹日出前天色的变幻,但缆车大约只花了十五分钟就爬上
830公尺高的升旗山顶,出了缆车站,尽管位处低纬,但清晨山上的低温还不禁令人打了
个哆嗦。缆车站出口旁,建有几个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槟榔屿的东半部、狭窄的海峡
、有如巨蛇一般蜿蜒过海的槟威大桥,以及海峡对岸威省的山峦。日出前的最后一刻,早
先光影的变化早已褪去,天空中云层的边缘泛著微微的金光,依旧沈睡在清晨薄雾中的槟
榔屿,转眼就要在朝日中苏醒。
早晨七点二十五分,朝日有如金色火球一般由威省的山后跃出,宣告槟城的新的一天即将
开展。
槟城全景。槟岛隔着海峡与隔海的威省相望。海峡最狭窄之处,便是乔治市的老城,也是
槟城发展的滥觞。
眼见时间还不过八点,便在山顶上闲逛。虽然日头已经升起,但清晨的云雾尚未散去、空
气依旧鲜甜,气温倒也舒适宜人,云海笼罩在槟榔屿中央的山间,美如一幅画。九点出头
搭著缆车下山,缆车站的售票口早已大排长龙,排队搭车上山的队伍长的不见尽头,不禁
暗自庆幸一个早起看日出的执念,让我收藏了槟榔屿清晨最美的风景。
#02 海墘
槟城的旧名“槟榔屿”,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明朝的航海图志。在1786年槟榔屿成为英国
的殖民地前,吉打苏丹统治下的槟城,早已是马六甲海峡北端重要的贸易据点,岛上的山
泉也是来往船只补充淡水的重要基地。顺着繁忙贸易路线抵达槟城定居的华人,若不是经
商、便大多依海为生。由于地利与取材方便,人们便在海上搭出了高脚屋,并用木栈板连
接成通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突出于岸边的水上人家“姓氏桥”。
“姓氏桥”之名的由来,在于移民社会里,同姓氏的移民往往有聚居的倾向,在海边的高
脚屋也是如此。因此姓周的人聚集的木栈道,就成了“姓周桥”、姓陈的则成为了“姓陈
桥”,在姓氏桥发展的巅峰时代,乔治市东侧、紧邻渡口的海面上,总共见有九座姓氏桥
:王、林、周、陈、李、杨、郭七姓,再加上杂姓桥与平安桥。随着时代的变迁,姓郭桥
与平安桥已被拆除改建成组屋,但保留下来的七座桥,依旧有许多人家居住至今,保有了
早年港埠的纯朴样貌。
仅存的七座姓氏桥中,规模最大的姓周桥由于电影初恋红豆冰在此拍摄、名气最大,但长
度最长、个人最爱的,却是隔壁的姓陈桥。
在午后来到姓陈桥,为了躲避槟城炙热的艳阳,我坐在木栈板尾端、架高在海上的妈祖庙
前的遮荫,看着对岸的威省,还有午后的阳光在海面上投射的波光。对比姓氏桥外干道的
车水马龙,木栈道尾端的平台上很是宁静,三三两两的游客、前来钓鱼的居民,早年纯朴
的水上人家生活栩栩如生。
午后退潮后的潮水很低,高架的栈板下方还露出泥滩地,吸引鸟类觅食,低矮的水上人家
对比著对岸北海的高楼大厦,有种时空交错的错觉。
#03 朝日
在槟城的第二个早晨,再度来到姓氏桥,看日出。有别于登上升旗山需要搭乘公共汽车再转缆
车上山,姓氏桥就在老城外围,从城内老屋改建的青年旅馆走去,大约十分钟多一点的时
间。
这天的云层颇厚,但日出前的光影依旧在云层上留下了美丽的渐层。
由於姓陈桥的后段的栈道在清晨并不开放,因此只能站在栈道的中段,隔着镂空的栅门,
远远的看着木栈道的延伸至姓陈桥尽头的小庙,沈睡在夜色中的黑影逐渐在晨曦中淡去。
大清早,海面上的渔船早已开始崭新一天的作业,早起的鸟儿低空飞过泥滩地、桥上的旌
旗迎风奋力拍打着木竿,仿佛一切都在为日出的那刹那做准备。七点二十左右,艳红的火
球从北海的高楼间窜出,发散的金光瞬时间点燃天地。如果说前一早升旗山顶的日出,看
见的是天地间垂直的壮阔,姓陈桥的日出,则是水平线上令人陶醉的风景。
#04 晨光
乔治市四日,流连在我心中的乔治市极美,在于那些柔和晨光轻抚的街道。
看完了姓氏桥的日出,信步走回老城寻找道地的槟城小吃,穿过了一条又一条不知名的街
道。七点多的乔治市还很是宁静,除了偶尔驶过的机车,多的就是乌鸦的晨啼,以及街角
餐室早起的居民闲话家常。
晨光投射在街边老旧的店屋上,斑驳的雕饰仿佛更加立体些。
有些老屋看似人去楼空了,甚至墙头上也冒出青草了。那走过百年岁月而不朽的容颜,在
光影之下仿佛老当益壮。
#05 喧嚣
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晨光熹微的街景,只存在于日出之后的一个时辰。大约九点半
过后,那些方才宁静的巷道就会摇身一变成为车水马龙的闹市。
拥挤的车辆、熙来攘往的民众、小贩叫卖的喧嚣,毫无违和融入了以老屋为背景的乔治市
老城。不禁想起新加坡保存良好的牛车水街道,虽然也如此热闹,但却好像少了一个味儿
。大概是老屋转型而成的酒吧、工作室、旅馆以及贩卖纪念品的商家,尽管是一种赋予老
屋新生、让世人看见华丽变身的手法,却好像也抽走了老城之所以为老城的精神。在马六
甲、在槟城、那些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依旧在老城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清晨的鸡
鸣、上午的闹市喧嚣、午后的片刻宁静、晚市的灯火通明,仿佛就是老城的心跳与脉搏。
若在巷弄里疾驶的摩托车太过措不及防,最棒的享受就是躲进街角的餐室,喝一杯冰拉茶
,吃盘无时无刻皆宜的槟城名产炒粿条,在旋转铁风扇吹拂的室内躲避乔治市的酷暑,隔
著遮阳的拉帘,静看着老城的生命力。
#06 时光
吃饱喝足之后,再度转进市集旁那些小巷弄,又是另一幅风景,在高高低低的五脚基通道
下,斑驳的老墙、生锈的铁制信箱和镂空的铁花窗,依旧可以听见老时光的呼唤。
作为英国殖民东南亚的第一个据点,开发最早的槟城在海峡殖民地于1826年成立之时,即
成为三城之中的首府。但由于马六甲海峡在槟城段十分宽广,掌控槟城对控制贸易路线的
效益相对有限,随着新加坡逐渐繁荣,1832年殖民地的首府便迁往海峡南端的新加坡。然
而,由于槟城依旧是由西往东航行进入东南亚时,船只所能停靠的的第一个重要港口,在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槟城的港埠迎来最繁忙的黄金年代,比起不被英国人重视的马
六甲那朴素的街场,槟城的老城范围颇大,沿街各式各样的店屋足以见当年槟榔屿之繁华

犹记在马六甲入住的青旅老板与我聊起海峡三城,当我问起向往已久的槟城时说道,槟城
很像新加坡,槟城与新加坡的老城太大,言下之意倒不如马六甲那斑驳小巧街场的温润纯
朴。但真正走在槟城街头,我却感到槟城和新加坡终究是有所不同的。又或者是三座城市
都各有各的灵魂,任何的比较似乎都过于主观了些。虽说槟城临海的市政厅与大草场、矗
立的钟楼与沿着大街四平八稳的欧风建筑,还真的有点新加坡河畔行政区的影子,但新加
坡重新整修后赋予新身份、少了点生命力的老街,或是那花木扶疏、整齐秩序的老街道,
却和槟城有着大大的不同。走过乔治市老城,目光所及,破败的店屋就这么破败了,久未
使用的铁门累积了一层厚厚铁锈,邻家的阿伯坐在骑楼的凉椅与邻居闲话家常,偶尔有一
辆三轮车咿咿呀呀的驶过,街角的清真寺广场还传来孩童追逐的笑语,妈祖庙前信众虔诚
祝祷、薰香袅袅。在这里,老时光依旧在,在诉说著那光阴的故事。
#07 圣所
与海峡殖民地其他两城的移民社会一样,槟城的老街上,也处处可见各个宗教殿堂,显见
民族的混杂以及信仰在海峡三城扮演的重要角色。
早年海峡殖民地政府对槟城的管理相对宽松、允许来自各地、信仰不同宗教、社会不同的
移民混居,乔治市的老城不像新加坡有明显依族群分居的管理模式,也不像马六甲的街场
中心以华人社群为主的发展主轴,而是真正充分展现了殖民地多元的社群文化。正因为是
这样,又或许是地缘更靠近印度文化圈的因素,槟城的街头比起马六甲和新加坡、更撮合
著一股淡淡的印度风情。在老城东北角的小印度区,虽然比不上新加坡小印度区的规模,
与实龙岗路沿途的热闹,短短的街道上,印度寺庙缭绕的诵经声与点燃蜡烛的香油、广场
成群的鸽子、小贩贩售的鲜花,走过一条又一条街,仿佛就像看见一个又一个好似连续又
却迥异的世界。神奇的是,离著印度寺庙不远的路底,就是潮州会馆以及韩江家庙。闽南
传统建筑的稳重对比上印度教寺庙华丽的神像雕塑,倒有种意想不到的和谐。
#08 壁画
槟城在2012年开始兴起了一阵壁画风潮。这些在散发著老时光氛围的古城内、以古早时候
充满童趣的生活为主题的壁画,知名的如姐弟共骑、荡秋千等作品,搭上了申遗成功之后
的旅游热潮。许多年之后,当年第一批壁画都已经有点褪色,在街角则有许多新创作的铁
铸的装置艺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处老城过往的生活。
和槟城其他景点一样,探访壁画的最佳时刻,便是在日出之后那短暂的晨光时分。唯有此
时,壁画前没有大批的人潮,而可以全心享受壁画描绘的童年记趣。
然而,在申遗成功以及壁画风潮的卷席之下迎来的旅游风潮,让槟城也陷入了保存袭产与
发展观光的难题。创作姐弟共骑壁画的立陶宛艺术家曾经表示,壁画所在的亚美尼亚街道
,曾经是条贩售古董、居民生活的宁静街道,但如今却充斥着迎合游客、却脱离当地历史
脉络的纪念品商店,犹如蜻蜓点水般的游客,甚至连壁画旁都一度有了违法扩建咖啡馆的
争议。艺术家担心乔治市因此失去世界遗产的头衔,而考虑毁掉壁画。这次来到槟城,追
寻那乔治市老城的老时光是旅行的主要目标,没有刻意寻找那些出名的壁画,不过在小巷
间流连之际,倒也发现了不少壁画作品。有趣的是,某个早晨在褪色的水泥墙上,发现了
一幅与其说是壁画,倒不如说是喷漆艺术的作品“I hate streetart photos(我讨厌街
头壁画的照片!)”,大概道尽了期望保存文化袭产人们的心声吧?
#09 晚霞
在离开槟城的前一天,来到了乔治市西北的峇都丁宜(Batu Ferrenghi)海滩,一处离市
区10公里远的度假胜地。在看似萧条无人的大街上下了公共汽车,穿过傍晚才会开始营业的美
食街,来到了树林和高级渡假饭店后方那绵延的白色沙滩。当天正值圣诞节,虽然在信仰
伊斯兰教的国度,圣诞节依然是公共假期,海滩上聚集了许多全家出游的人们,虽然午后
艳阳高照,但四周笑语晏晏,看看海,心情倒也轻松不少。
隔着波光粼粼的海湾,远方绵延的山丘便是槟岛西北角的槟城国家公园。原本在行程里也
想安排到国家公园走走,但无奈前一天在升旗山看日出时在溼滑的阶梯上摔痛了腰,乔治
市的老时光又如此吸引人,最后只来到一半路程的峇都丁宜。午后的太阳很炎热,于是就
躲在星巴克里喝着芒果冰沙,度过了一个下午。
#10 餐室
槟城之于马来西亚就相当于台南之于台湾,两者都是美食天堂。街角那一间间餐室、汕头
街上那夜晚热闹的美食街,多得是令人眼花撩乱的美食小吃。
虽说网络上关于槟城美食的指南如数家珍,但这次旅程没有什么时间计画,只有登机前稍
微看了一下槟城盛行的小吃种类,到了槟城就随意而行,走着走着饿了,只要看得顺眼,
便走进街角任意的餐室吃小吃。虽说一个人独自旅行,无法和邻桌大部分的顾客一样,点
一桌满满的各式小吃一行人一起享用,但好在槟城美食物美价廉、份量适中,且大多以餐
室的模式营运:街角的三角窗大概会有五六间贩售不同美食的摊贩进驻、再加上一摊专门
贩售饮料的档口,就算一个人,也可以向餐室里不同的摊贩点不同的菜色一起尝试,四日
下来倒也吃了不少小吃。
炒粿条、蠔煎、猪肠粉、煎蕊、虾面、沙爹、咖椰吐司、亚参叻沙、白咖啡、拉茶。这些
槟城街头常见的小吃,尽管在新加坡也常见,但槟城美食受到更强烈的印度文化圈和北方
中南半岛的影响,和新加坡的料理方式不太相同。以叻沙来说,新加坡和南马常见的口味
主要以咖哩汤头为主,但在槟城,却是以碎鱼肉、亚参膏、亚参果、虾膏、香茅与红葱头
为基底,再加上薄荷叶和莴苣等蔬果点缀而成,倒有点泰式料理的影子。
虽说没有仔细研究推荐小吃,但美食之都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全凭感觉走进的餐室,贩售
的小吃也都如此丰富味蕾。若要说最怀念的小摊,大概是光大附近巷子内的餐室里,那一
碗鲜红汤底、可以自行选择加料的虾面。小小的一碗,略带辣劲、用虾壳虾头精华熬出来
生猛的鲜甜,再加上事先炒过再放入汤底、比一般虾米略大的虾干。满满一碗,完整体现
了槟城美食之味的精华。
文章写着写着,好像又回到那在嘈杂的餐室里、人们熙来攘往、店家吆喝着、来回奔走上
菜,我在不同的档口之间犹疑不决,因为时间太短,但想吃的美食却太多。还有某一天的
午后艳阳下,为了躲避酷暑,钻近市政厅附近的小贩中心点的一碗煎蕊。刨冰加上班兰叶
染色的粉条和红豆,再淋上椰浆和椰糖,暑气全消。煎蕊不愧是爱好甜份的国度盛行的甜
点,沁凉的每一口都有着无比的糖分,但却有很多层次:令人忍不住咬几口含在嘴里、让
那股清凉从舌尖扩散至全身的碎冰、软绵的红豆、有嚼劲的班兰叶粉条,香气扑鼻的椰浆
,再加上浓厚的椰糖,就有如海峡殖民地两百多载年岁遗留下来的老城,色彩缤纷、充满
故事、令人流连忘返。
(系列完)
本系列其他文章
海峡殖民地三城记 之一 新加坡 https://teddy78541.pixnet.net/blog/post/44812606
海峡殖民地三城记 之二 马六甲 https://teddy78541.pixnet.net/blog/post/444203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拜访时间:2019/12/23-2019/12/26
> 由新加坡前往槟城
槟城位于北马,由新加坡前往的最佳方式是搭乘飞机。疫情前胜安航空、亚洲航空、捷星
航空和酷航每日均有频繁班机前往槟城,飞行时间大约一小时半。槟城机场位于槟岛南端
,大约离乔治市20公里,可以搭乘Rapid Penang 401E路线公共汽车前往市区,但由于槟城交
通较为壅塞,Grab还是最方便舒适的伙伴,由机场前往市区约在RM20-30左右(因尖峰/离
峰不同,2019年末)。除此之外,新加坡至槟城也有每日运行的长途巴士,唯搭乘时间上
看十小时,较不建议搭乘。槟城的火车站位于槟岛对岸的北海(Butterworth),搭乘渡
轮就可抵达,每日有数班ETS列车前往吉隆坡,搭乘时间约四个钟头。
> 槟城交通
。乔治市:列为世界遗产的乔治市,在老城范围内各个景点(壁画、关仔角钟楼、姓氏桥
、汕头街)都相距不远,步行均可抵达。槟城也有导入类似台北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但老
城区路幅狭小、车辆众多,骑乘需注意来车。
。升旗山:从老城中心出发前往升旗山,需搭乘204路线公共汽车至终点站(单趟约30-40分钟
),再转搭缆车上山。缆车班次和座位有限,建议趁早上山。
。峇都丁宜(Batu Ferringhi)、槟城国家公园:位在槟岛西北,可以利用101路线公共汽车
由乔治市前往。101路班次较多,至峇都丁宜单趟车资为RM2.7,车程约40分钟至一小时,
但行经新关仔角路段因沿途有许多购物中心,假日易塞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