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土耳其伊斯坦堡 蓝色清真寺是美丽的误会

楼主: adpeggy (兰淇)   2018-10-13 19:25:44
图文版游记:http://adpeggy.pixnet.net/blog/post/67278018
若说到回教(伊斯兰教),你会想到什么?
穆罕默德、麦加、阿拉、中东、不吃猪肉、包头巾的女子...
但我相信,清真寺也会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
在土耳其旅游,一路上看到不少清真寺,各种规模各种颜色都有,
唯一不变的便是圆形屋顶及细长高耸的唤拜塔了。
而我真心的喜欢土耳其的清真寺,它们的多种面貌各具特色,无不让我叹为观止,
走过路过开车经过都忍不住要拍个几张。
就像到西班牙要去圣家堂、到巴黎要去圣母院、
到西藏要上布达拉宫、到大甲要去镇澜宫一样,
来到伊斯坦堡怎能不来土耳其的国家级清真寺 - 蓝色清真寺呢?
蓝色清真寺原名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造于苏丹 艾哈迈德一世统治的17世纪初。
而会被称为蓝色清真寺则是因为建筑内部使用蓝、白两色的伊兹尼克磁砖做装饰而得名。
但蓝色清真寺最著名的地方,则是它的6座唤拜塔(又称宣礼塔)。
有6座唤拜塔很稀奇吗?
在过去,只有圣城麦加大清真寺(禁寺)才能拥有6座唤拜塔,
它象征著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清真寺。
当时鄂图曼帝国的苏丹为了想要一座“处处都超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清真寺,
便请人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对面,设计并建造了蓝色清真寺。
苏丹的原意,是希望拥有黄金(altin)唤拜塔,但设计师却听成了6个(alti)唤拜塔。
而这个美丽的误会在当时几乎让穆斯林们跳脚,直指苏丹傲慢无礼大不敬啊!
后来为了平息众怒,苏丹便出资为麦加大清真寺盖了第7座唤拜塔,
让它依然独一无二,这场纷争也就此落幕。
不过呢~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好运(?,我又遇到知名地标在维修的囧境了...
蓝色清真寺其中的1座唤拜塔搭满了鹰架在维修啊~
(目前已蒐集:有吊车相伴的姬路城、不喷水的鱼尾狮、重建中的熊本城...
想拍点“不同面貌”的地标,跟我出门就对了...)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的地方,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因此在蓝色清真寺内部广场的墙边,便可以看到一整排水龙头跟石凳,
以便穆斯林们将脸及手脚洗净后再入内参拜。
而我们观光客要进到清真寺里,也当然要入境随俗。
虽不用洗脸洗脚的,但装扮上则有特别的要求:裤子或裙子要过膝;
女性要用布巾将头及脖子包起来,且不可穿无袖。
但若不小心穿了短裤来或没带包头的布巾怎么办?
别担心,现场也是有公用的围裙跟布巾可以借用。
(但N人用过的,你敢用吗?最好还是自己准备比较卫生啦~)
蓝色清真寺的外观色调非常一致,整体走灰蓝色调,有蓝天白云的衬托,
更能凸显整个沉静的蓝色感。
不过我们去的时候,有部分走廊搭起了鹰架及布幕在维修,
但为了不破坏整体的美感,连布幕都画成了走廊圆拱及柱子的样子,
不禁钦佩土耳其人对国家古蹟的用心经营。
而观光客要进入清真寺内部,则不是随便一个入口都能进的,
需要依循特定的动线进入到内部,且必须要脱鞋才能入内。
而我们当时要进入室内区前,有一段较不通风的走廊,观光客都要在那开始脱鞋,
因此那一段的味道真的是各国的咸鱼味都在此发酵啊 Orz
进入这区要有心理准备,尽速通过XD
进入蓝色清真寺后,会看到大厅被栅栏隔成了两区;
一区是充满了观光客的区域,大家都不停地拿着手机相机在拍照;
而另一区呢,则是空空荡荡只有寥寥数人正在虔诚地进行礼拜。
蓝色清真寺虽然是观光客必访之地,但它毕竟还是清真寺,
所以仍将大部分区域划在礼拜区,
让穆斯林们可以在这些区域里进行礼拜而不被观光客打扰。
不过呢?有没有发现大厅里的柱子怪怪的?!
怎么都像大图输出的,而且上方还充满了铁架?
原来我们也遇到了内部整修.这些柱子是用来支撑上方铁架的,
但为了不影响整个清真寺的样貌,外观特别模拟石雕柱的模样,用输出的图纸包覆起来。
也因为整修的缘故,观光客看不到整个清真寺圆顶的模样,
所以寺方就制作了整座建筑天花板的示意图,让观光客可以想像内部的全貌。
虽然只能看到图片,但上面的花纹还是绘制得很细致,
只能说他们真的很有诚意在处理古蹟维护及观光之间的平衡。
而内部整修并不是整个天花板都看不到,
旁边仍有一区域是可以看到清真寺圆顶的结构及装饰。
这里可以看到满满华丽的花纹及图腾,就连窗户也都精心用彩绘玻璃做装饰,
足见回教国家对清真寺的重视,连每个细节都非常地讲究。
而离开蓝色清真寺的室内后,就来到了出口处。
出口对面就遥望着圣索菲亚大教堂,走到这里,
可别忘了拍一张从蓝色清真寺拱门往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照片喔!
(不过技术要很好,否则就会像我拍到一堆人头了~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