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游记] 台南 开基天后宫里的马甲线黑人猛男

楼主: kobayashi98 (林嘎逼)   2018-10-02 15:57:25
※ [本文转录自 Tai-travel 看板 #1RioJBXa ]
作者: kobayashi98 (伊卡纳米乡长) 看板: Tai-travel
标题: [游记] 台南 开基天后宫里的马甲线黑人猛男
时间: Tue Oct 2 15:56:55 2018
图文好读版:https://bit.ly/2xUYYgv
旅游日期:2018.08.04 / 记录日期:2018.10.02
台南走走 开基天后宫里的明代龙柱与马甲线黑人猛男
[ 文:jflin98 / 图:jflin98 ]
在老店菜粽吃完早餐后,沿途散步途经这座“开基天后宫”。这座妈祖庙又
被称做“小妈祖庙”为的是跟位于台南市中西区的大天后宫做为区别,亦因
其座落位置而被称为“水仔尾妈祖庙”。现在的相对位置就在台南市北区户
政事务所后方巷内,在西元 1985 年时已经被列为二级古蹟。建筑基本上是
传统的街屋形式,隐藏在巷弄之中并不减损这座古蹟的可看性,许多明清时
期保存至今的庙宇装饰与龙柱相当值得到此一游细细品味。
[图] 台南北区“开基天后宫”
根据台南市政府在庙内所立的介绍匾额,开基天后宫创建于中国明朝永历年
间,查询维基百科则指出切确是在永历十七年(1662年)时,郑成功攻下普
罗民遮城 ( 关于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的介绍与游记可以参阅这篇文章 )
后改建德庆溪口的“妈祖寮仔”而成。主要祀奉的是天上圣母,是台南府城
最早兴建的妈祖庙。虽是狭长型的街屋形式,但是庙藏文物珍贵丰富。例如
:明朝崇祯年间的妈祖像,清朝乾隆年间的观世音像。其中,最值得到此一
看的文物,莫过于在庙门口那两根明代样式的三爪龙柱了。
[图] 开基天后宫
若非我们到这些古蹟庙宇时,有稍微注意一下旁边的解说牌,否则还真容易
走马看花而错过门口这两根朴实的明代三爪龙柱。它与其他现代庙宇粗大且
雕刻华丽还用铁柱包围起来的龙柱不同,这样的古文物反而没有特别的保护
,少掉过分雕饰后更可以感受到其刻划的温润。我想这样更能显得妈祖庙的
敦厚吧。只是解说牌上朝代标示不一,柱前说的是“清代”而另一处庙方的
告示牌上说的是“明代”。是说当时时值改朝换代,建庙的永历 17 年
(1662年) 是南明最后一任皇帝的年号,郑成功为显示其为尊王正统政权,来
台后仍继续沿用永历年号,直到 1683 年清朝占领台湾为止。实际上,永历
17 年若换成清朝的年号,实为康熙元年。而永历帝也在此年遭到缢死。所
以这对龙柱,说是建于清代也好,说是建于明代也好,似乎也都没有错误。
端看从哪个政治视角认定纪年而已。
[图] 开基天后宫的明代龙柱
除了龙柱以外。我们在入口处的屋簷下发现了“憨番扛庙角”的烧陶装饰。
这个庙宇装饰不是此处特有,其实在很多早期传统庙宇都可以发现。“憨番
”的角色塑造各个庙宇大不相同,不过大多迥异于汉人形象。开基天后宫这
个“憨番”赤裸上身,皮肤黝黑有着精实马甲线,看起来就是能够承担“重
任”的可靠模样。
“憨番扛庙角”其实不具有任何的建筑上乘载重量的物理功能,其装饰意义
较大。这样的人物承重造型,若是摆在墀头与簷枋之间的话,就是俗称的憨
番扛庙角。只是为何要呈现黑人样貌,或是称之为番呢?原本心想,或许是
因为早期荷兰时期在建筑庙宇时,带来了黑奴所以才以此样貌呈现。不过,
这样的说法细想之后,漏洞百出。一来此庙并非明郑时期所建,工程人员中
应该不太会有黑人的出现。而且,若是荷治时期就已有这样建筑样式产生且
随时代留传下来。假若是荷治时期之初,所爆发的郭怀一事件当时,根据维
基百科郭怀一事件条目中间一段所述:
“... 郭怀一为首的反抗军南下进攻赤崁市,并烧毁荷兰人的住处,荷兰人
遂逃往公司的马厩避难(约在今赤崁楼北方)。有8位来不及逃跑的荷兰人被
杀,头颅被砍下来挂在竹竿上;郭军也虐杀荷兰人的仆人,一些黑人的鼻子
、眼睛、耳朵甚至生殖器官都被割掉,一名黑人妇女更惨遭活生生剖腹 ...

确实在荷治时期有黑人出现在台湾。不过此处的“黑人”泛指皮肤棕色的东
南亚人种,包含台湾原住民等等。和我们今日所讲的非洲黑人不太相同。即
便如此,当时人数不多的黑人我想也不太可能为台湾人所用而来建造庙宇吧

以上虽是毫无查证的胡乱推论,还是觉得黑奴之说应不为真。为了确定究竟
“憨番扛庙脚”来源为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还是请估狗大神帮我们
搜查了一下资料。根据李坚萍、朱素贞在《台湾工艺》第 37 期,第 54-59
页,所著的“憨番扛庙角之后 - 看庙宇工艺师傅的现代幽默”一文中指出

依据温知礼、李坚萍 (2004)所汇整的文献,略有下面三种说法:
庙宇工艺师傅为报复那些老是在施工现场,不停唠叨絮念、批评作工的“番
癫”,便偷偷模仿其容貌,形塑成“永远扛着庙角”的泥人以为泄恨。
荷兰据台期间引进黑奴,粗壮有力气;而闽南人蔑称外籍人士为“番”或 “
阿三”,故借由泥塑壮硕黑奴番人模样,“稳固”撑持庙宇。
为突显汉民族优越感,乃运用泥塑技法,制作洋人、番人等模样,装饰墀头
梁隅,压制异族傲气。
[图] 憨番扛庙角
根据他们文中所引述的文献,对于“憨番扛庙角”的由来,理出三个可能的
脉络。我自己认为或许是这些原因混合而成,不只是单一原因而造成憨番几
乎形塑成外国人的模样。但是我比较不相信第二点。除非尔后有人提供荷兰
时期台湾的黑人人口数量以及从事劳力类型的资料,在这边就暂时打住,懒
得再继续追究了。不过,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些泥塑师傅在这屋簷装饰上的
巧思,真的相当令人感到玩味也很让人惊奇。深感他们身怀绝技,竟能将泥
土形塑的如此惟妙惟肖。仔细看看这开基天后宫屋簷下的憨番,身材真是不
错还有六块腹肌马甲线。倘若是真人在今日肯定是位外国猛男。若是工艺师
傅是为了报复在施工现场的“番癫”,岂会将他们的身材刻划的这样勇猛,
那倒不反叫人称羡吗?
[图] 开基天后宫的六角形贡品盒,与后殿发现的绣花鞋。
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有法师与民众正在举行法会。虽然法师表示可以自由参观
,可是还是觉得会打扰到他们,所以正殿就草草看过。后殿祀奉的是在清朝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时,台湾府知府蒋元枢赠与的一尊“倾听观音”。
配祀为十八罗汉与月老,左右两侧神坛则主祀福德正神与注生娘娘。其中这
尊观音乃蒋元枢所献的“府城三大观音”之一,另外两尊则在祀典武庙与大
天后宫中。之后历代亦有所修建。除此之外,还在后殿地板上发现了这只袖
珍的绣花鞋,绣的应该是龙的图样,不过一旁没有看见说明牌子,所以不清
楚这是在什么场合会用到的道具。
[图] 庙旁两侧的朱红墙面与拱门
我想古都台南会让人想一来再来的原因,除了美食之外,更大的因素是这满
街的古蹟文物吧!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而庙门上的匾额好像随便一块都
会是乾隆时期至今。不少庙宇冠上开基二字,更显得历史久远以及对于宗教
发展根源的骄傲感。即便是庙旁的朱红墙面与巷弄,都让人觉得十分有味道
。只是如果当地民众与政府能够更加用心地维护就更好了。离开开基天后宫
前,回头往整座庙补一张全景照片,赫然发现这上面的铁皮屋顶。当然我们
知道这是为了要减缓古蹟风化的速度,或是之后有维修工事要进行。铁皮屋
顶的中央特地开了一道透明遮罩,为的就是在保护之余也能不失采光性。
只不过我觉得,即便是为了减缓风化。难道没有比这丑陋的铁皮屋顶还要更
好的做法吗?在看过日本他们在维护大型古蹟屋顶时,在外层仍会兼顾美观
地,可能在鹰架上铺上与原本相同样貌的等比例照片。如果有去过日本看古
蹟杠龟的人大概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古蹟维护整理固然重要,只是我想如
果有比直接用铁皮遮挡还要好的做法就好了。
[图] 开基天后宫与上方的铁皮屋顶
顺带一提,开基天后宫对面有一间百年老店的饼舖。他们最有名的产品就是
“黑糖香饼”(椪饼) 店里还有很多古早制作糕点所用的模具,和其他主要用
来拜拜用的糕点。可是!我们很不巧的看见店门口老早就挂著“已售完”这
三个绝望的大字。只好下次来台南再来尝尝了。
[图] 旧来发饼舖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开基天后宫
2. 维基百科:永历帝
3. 台湾民俗文物辞典:憨番扛庙角
4. 李坚萍、朱素贞 (2010),“憨番扛庙角之后 - 看庙宇工艺师傅的现代幽
默”《台湾工艺》第 37 期,第 54-59 页
交通资讯概述:
地址:704台南市北区自强街12号
GPS:22.999661, 120.202525
Google Map: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