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京都枫火【七】胜林院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11-29 11:40:18
~※ 胜林院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1759191
在“宝泉院”饮用完抹茶后,我又怔望了廊外五叶松好一阵子,待心里另个
声音再次响起,提醒还有许多寺社待访,才起了身,依依不舍地离开。
走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访院前就引我端赏许久的彩枫,从这角度看去,刚
好有长墙后的“胜林院”与之同景。院的全名其实冠有“鱼山大原寺”,上堂是
比较偏远的“来迎院”,下堂才是我现在所望的“胜林院”,为“鱼山声明”的
钻研之地。“声明”这词初看很容易误解,但换作我们熟悉的语汇其实便是梵唱
,而“鱼山”为它在中国的发祥地。“天台宗”传承的“鱼山声明”据说影响了
日本的世俗音乐,很令我好奇当僧侣齐聚,经语随曲节颂扬,会是如何令人叹慑
的场面。
我踏上墙边堆石让自己站高一点,窥望里面“本堂”的侧身,其山墙棱线切
划粗豪,末端藉簷尾飞挑而起,柱椼不带颜彩,却突显了枫叶的绚丽,该不会院
内其余地方都这样引人入胜吧?我的心里微微骚动。
好奇地走回正门入口,毕竟那儿围墙低矮,院门开敞,相当一览无遗。不过
当再往里望了望,原本期待的兴致却随目光的扫射而熄冷,因为放眼过去,院里
色彩最鲜丽的就是方才那簇彩枫了,其余之处,仿佛欲衬和“本堂”的古朴,尽
皆透著暗郁的灰褐。
“该买票进去看看吗?”我很犹豫。虽然在一些人的游记照片里,“本堂”
旁的枫叶橙亮瑰丽,但我来的时间点晚,早有仅见枯枝的打算,且现在于院门望
进,更确定没有任何侥幸,然这时“宝泉院”大叔的一番话又在我耳边浮现:“
有时间一定要去‘胜林院’喔,这样才算完满。”这声音提醒着我,此院是“宝
泉院”的主体,假使过门不入好像真有点说不过去。好吧,为了大叔口中的“完
满”,就去走一遭吧,我掏出钱包买了门票,坚定踏了进去。
穿过大门,院子的右侧有座钟楼矗立,褐木支起简约的柱架、灰簷张覆,簷
下为历史相当久远的梵钟,惊喜的是楼后竟还隐了株尚在变色的枫树,以橙绿的
斑叶勾显钟楼古朴轮廓。这令我心情挑扬了起来,想着或许再往里走,在某个角
落也会寻见炫美景致。
端望过钟楼在枫色下的形姿,我循着参道行往面对大门的“本堂”,一如方
才从墙外窥见的,其正面形貌也是一色朴褐,桧皮葺工法拼叠出的广簷覆在细瘦
柱廊之上,像个清瞿老者一身粗袍,在阶台望着年复一年的枫落雪临。
走到了殿前,本是该上阶参拜的,但一个转念,又踏向堂外的步道,想先寻
寻是否还有动人的枫景。根据先前翻过的游记照片,“本堂”两侧是枫树最茂密
之处,不过这时仅剩满地的落叶,而且是完全失了血色,亁亁枯枯的那种,使得
我只能打量起身旁的殿墙。或许少了些雨雪的浸渗,墙色偏向灰白,在窗框外的
空余处能窥见木纹自然的绘染。
走到了殿后,一道石阶延续步径,划往堂阁背倚的丘坡,带着碰运气的心情
我爬了上去,果然,在幽静茂林间还残有尚未凋萎的枫树,有的黄绿得轻扬,有
的橙艳得炫目,连地上落叶都还未褪去被灼吻过的痕迹。我看了看静立一旁的地
藏菩萨,其嘴角轻扬,仿佛这儿是他特意留下的一片景,尽管访者稀寥,依旧候
著有缘人与之相会。
步阶并未允许游人往深处探去,因此我原路下丘,继续环殿而行,来到殿的
另侧。此侧同样有残枝从山坡探展,洒落了满地的枫褐,使行走时沙沙作响。然
也要感谢枫树似乎不是合群的生物,有几株像被转慢了生理时钟,枝头的繁叶色
泽渐层得相当绚美,望着望着便忍不住起了妄念,幻想若整片山坡都抹染著这样
的色阶该有多好。
绕殿转了一圈出来,我踏阶走上“本堂”的外廊,之前在远处由于墨簷披垂
,仅见墙色,以为殿体便是真的质朴无华。但当在外廊一抬首,才发现梁架皆刻
著云纹,架间的额板浮雕出松樱,有鹰鹤昂首展翅,极度繁丽。此类的花鸟雕饰
延伸至间斗束及斗栱,让我尚未入殿,便瞠目盯瞧许久。
或许这样的设计也蕴著禅理吧,初见的印象可能是种错诡,表相的郁濛背后
可能隐著耀彩,就连堂外枫林不也是这样吗?倘若不行近一探,不会知晓枯枝之
后仍残有动人的炫色。
走入殿内,坛上奉的是“阿弥陀如来”,其低眉结印一脸慈蔼,让人望之心
境平和。我端详著灿烁的光背雕板,勾循其间的流云与盘绕小佛,然后看向右方
的“不动明王”。他怒颜持剑,环身的飞燄灵动飞扬,仿佛正盯着俗尘间的罪孽
恶念,准备降下净世之炎。但很可惜地,或许时段不对,殿内并无僧侣读经行仪
,没法见识“鱼山声明”蕴含了怎样的曲节。会是清流般的让人心澈净呢?还是
彷若暮鼓晨钟令人有所感悟?我不由得编想了起来。
在“本堂”静望并默祷之后,我退出殿门走回至参道。道旁与钟楼间的坡地
被辟成小庭园,园里种了些矮枫,但就如我在大门外望见的,仅剩几片焦叶还不
舍离开枝头,旁树也同样枯枒高划,把庭院渲染成一片寂寥。晃了进去,苔原间
溪涧呜咽,引人觅其源头,我循着径路往前拐,原来,涓溪来由自一道小水瀑,
正轻声由坡岩滑坠作响。
往坡上望了望,那儿林色幽阒,隐著几栋塔舍,比对了地图,开敞的小屋是
“日吉山王社”,闭锁的方阁为“观音堂”,顶着尖冠的应就是“石造宝筐印塔
”了。很奇妙地,不知是否这些建物引了灵气驻留,瀑顶的矮枫仍持着缤纷色泽
,金橙间带了些绯艳,宛如一把彩伞张于瀑流坠击的池畔。水瀑激起涟漪,推晃
著在池面散聚的落枫,我盯着这些星叶的飘游,思绪也被牵着往回忆深处回旋,
不知不觉便在这儿愣望了许久。
园里静寂,耳畔只有水声的低吟,或许是少了大量枫红的缀点吧,游客多半
不愿破费来此,反而保持寺院的清幽,然这也导致找不到人帮我与园景合影,当
抬头寻望,望了半天才有个年轻男子从“本堂”晃下,像要往这儿来。
或许是念力的推波助澜,青年真的走进小园。我认真观察了一下,他面貌清
秀,眉间带了些郁色,眼睛虽四面瞥望,但更多的是低头盯着自己步伐,仿佛仅
是想藉寺里平宁逐去心底的杂沓与愁绪,这倒令我犹豫该不该拿拍照这种事打扰
他了。
不过若错过了,要再等到有人逛来此园,难保不会便蹉跎了一小时,于是就
大起胆子,以笑颜跟他边说边比划。好在他并没有烦厌地挥手拒绝,表情虽依旧
清冷,仍帮我在园里的几个角度都拍了照。
“谢谢。”我刻意将笑容扬得开朗,换回他嘴角浅浅的一勾,同时不由自主
想着,这样的交会或许提转了他心情也说不定,搞不好便起了蝴蝶效应,改变之
后的某个抉择。应该是往好的方向吧,我偷偷吐了舌。
看着他的背影缓缓绕回“本堂”,在那儿抬望须臾后踱出了大门,我也开始
对“胜林院”做着最后的回顾。水瀑的一旁有个以木竹搭建的简亭,置了靠椅让
人往院的对处眺看,从这儿,能见“本堂”如岭于侧方伟立,带展出秋末冬始的
悽怆林原。
所以,现在的我有得到所谓的完满吗?我思索了一下依旧不太清楚。不过至
少这样行走也算是种参拜之旅,穿过彷若前园的“宝泉院”松枝苍劲,再至“胜
林院”堂殿感受佛前的静定空明。况且枫艳之色不过是四季流转的一瞬,入冬的
苍茫不也是古寺的其一样貌吗?它洗去游人繁杂,衬和著殿舍的质朴,让人更能
窥见内心,或许,这也是大叔想让我明了的一种完满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