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张家界游记【四】凤凰-故居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4-08-14 12:27:20
~※ 凤凰-故居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226172948
行了遥远大段路返回旅店,盥洗、倒床,再睁眼时,窗外已转为淡灰街景,
凤凰古城外围的房舍素墙墨瓦,堆叠得紧密。领队带着大伙,从我昨晚半途行过
却没踏入的巷口转进。当时夜色昏暗,这会儿才知一旁是县政府楼阁整路串至末
端的政府宾馆。站定望了望,不远处还有小亭,背后是道坡径,风雅地以带簷回
廊攀绕,虽古旧失修些,但很别致。
有了领队的团体票,我们大爷般晃入闸口,几番弯拐来到另个广场,南方是
古城西门,北面层叠盘踞的依地图标示该为“朝阳宫”,但匾额上那龙飞凤舞的
三字却不似。广场中央应和地名立了座舞翼凤凰,凤凰飞羽翩然,自惹得大伙聚
拢留影。而由此往东,便是古城核心区域。
主街两侧房舍有着相似风格,分隔栋与栋间的马头墙呈阶梯曲折,这是安徽
那儿的特色,早年黄山之行也曾见过,不过这里飞翘的边角不似骏马扬首,更像
凤凰引吭啼吟,搭衬饰带上之飞翼舞姿,显得精致华美。
尝著领队推荐商家出产的姜糖,往前深入,纷杂的巷弄叉口又有个小广场,
当中竖立带簷单墙,嵌上“凤凰城”字样。这么一个地标,又是游人必定驻足、
不停按响快门之处。耐著性子等待眼前清爽至适合取景的当口,一阵鼓譟响起,
伴随着的,是细碎的环珮轻击连串传来。转头望去,两位华装苗家少女婀娜移步
行近。彩袍外,银色项环复杂垂挂层叠饰坠,帽身精镶着花叶,然后化作月牙指
天。
观望一会儿,才知并非啥公主出巡,当然也不是哪家女儿吃饱撑著,搞了一
身累赘,故意风骚走街,一切只为游人荷包内的银两,哪位大爷有钱,就可指使
著姿势,独照合影皆行。想当然耳,气运不好便避不了咸猪手,不过总有拿着宣
传照拉客的老妇阻止莽汉揩油。那景象彷若青楼内红颜唱起奴家卖艺不卖身,然
后一旁风骚徐娘便堆上满脸笑容,鼓动舌簧退兵。想着想着,便忍俊不住窃笑。
而隔壁窄巷不远处,就是“沈从文故居”。对我们而言,恐怕此人听来陌生
,不过他实是近代极受推崇的小说家,文采斐然,跟徐志摩、鲁迅等人齐名。其
中一本著作“边城”,在深刻的爱情故事中,带出苗族背景文化元素,虽我未有
闲余拜读,但据说故事迂回辗转,至今还留给无数读者难以平息的心底回荡。
不过由于他非大户人家,故屋内倒也没啥令人惊艳的雕琢,主厅灰扑扑石泥
地上有简朴细木桌几,墙板悬挂其人之素描勾边,以及数幅飘逸草书。往内转去
,或许是当年书房的小室只存空寂书架,其上由后人点缀黑白照,记印沈先生高
龄时之样貌,卧房倒还有座支架顶栏稍作雕镂的睡床。不知是否真长年清苦若此
,若是,或许正由这份清苦,将其字里行间添上更贴近人心之感触。
绕回小广场,另个巷口是“古城博物馆”,同时也称作“陈宝箴世家”。此
人曾任凤凰厅道台及湖南巡抚,属于光绪时期变法维新一派,但也在戊戌政变之
时,因事败而被革职。其三代皆为俊杰,儿子陈三立是历史学家,长孙陈衡恪则
精于艺术。诡异的是后者若不以名而以字称之,“陈师曾”这号人物却似在我脑
里留过印象,也不知是否真于何时见过其作品。
这老宅也包含道台衙门的组成部分,不过当踏进大门,倒也很难辨其布局。
一侧是只有单层的“凤竹厅”,可看到陈宝箴的官帽、遗物与家族成员照片。墙
上猜测该是陈师曾的水墨晕彩,几幅挂卷,快意挥洒笔触,嶙峋岭岩、苍劲枝枒
便跃然纸上。
另一边是两三层高的复合建筑,称作“听雨楼”。楼体砌石堆叠极富层次,
衬上弧顶、角簷,便勾出山棱林梢。一道附墙雕栏木梯,宛若攀崖栈道领游人登
高眺看。我爬了上去,外廊曲曲折折在对面外探成一座戏台,顶上的山形楣以蝙
蝠咬含钱币凝聚视觉,也代表福气与财富。据说眼前这些木造构体都运用巧妙工
法搭接,不用一根钉子。
而这栋楼阁内里改建成小博物馆,展示老祖宗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饰板凤
舞、雕柱龙蟠、横楣深刻出福禄寿三仙。再往内还有虽已褪色、但仍可见细致人
物叙事的老橱柜,以及几张框板镂刻细腻、以金漆贵气点描之卧床。
不过快速穿绕一番,最惹我停驻的还是于露台外望的景色,老旧木栏墙石、
屋簷堆叠板片,它们交互牵携著、靠倚著,深深浅浅涂抹出一幅虽然斑驳、却陈
酿了历史的图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