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女子的画像:
最美的爱情在铭记,最难的爱情属遗忘
窥视与凝视
故事是这样开始被回忆的。
画家依约乘船前往小岛,在风浪中谨慎扶著木箱,他的谋生工具。在那谨慎之中隐约显现
的位阶差距,说明乘客和卖力摇桨的船伕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谋生工具转眼落海那一刻
,却使乘客骤然落于下风,无人有意伸出援手。既然是可以自行营生的女画家,理当不需
要男人帮忙。性别与阶级的反差突而显出;性别本身就是一种阶级。
拚命抓回木箱后紧紧蜷缩的身体,是不敌天候冷冽的自然反应,也是自我保护的肢体语言
。要在多数女性只能接受被决定、被安排的时代里选择与众不同,除了能力,还需要独立
,以及有时比男性更加“男性”的思维与视角。这一身气息和承袭自父亲的“专业”,决
定了画家第一幅作品的样貌。
初始,画家怀抱秘密,以同情的姿态接近被画者。那是画家企图自我证明之心,虽同情亦
仅愿做旁观之心。面对夫人关切是否能不负所托,一句自信满满“你们会去的”,换作男
画家来说,也毫无突兀感。彼时,画家对那素未谋面的小姐连同情都未萌发。插曲来自与
被画者初次见面前,女仆道出另一位小姐的悲剧,或许才让画家开始意识到画中主角即将
面临的命运。只不过,完成画作印证自身能力(既不能失了父亲的面子,也要做到前一位
男画家所不能),仍是画家最初的关切。
于是Marianne三番两次试着宽慰Héloïse对婚姻未知的忧虑与愤怒,却始终未能提供真
正的理解与安慰。如此看来Marianne对于Héloïse同为女性的处境,岂不有些冷漠无情
?亦非全然如此。那份隔阂,来自画家对描绘客体进行观察的刻意为之,也是出于心虚而
下意识保持距离。在主动表明身分与相伴目的之前,Marianne曾向Sophie抱怨Héloïse
总是走在前方、不太搭理人,难以观察其容颜。其实Marianne何尝不是有意维持着距离,
以免被Héloïse识破?太过靠近有被看穿的风险,人在伪装时难免不自觉有所防护;与
描绘对象日渐熟悉,内心罪恶感随之积累,如若不避免涉入,任务可能随时瓦解。
Marianne原先对Héloïse隐密地窥视,大可用“我是来负责完成肖像画”的理由自我说服
,将自己受Héloïse吸引赋予虚假的名义;同时对于自身引来Héloïse好感一无所悉。
只是,该瓦解的终将不堪一击。Héloïse至情至性告白:我感受到你所说的自由,却也感
觉到你不在。这是第一记敲打。夫人明白Marianne想让Héloïse先看见自己的肖像画,从
女儿不时提起这位画家可以得知,他提供了很受喜爱的陪伴。这是第二下重击。Héloïse
炽热的眼神他没有发觉;Héloïse真挚的自剖他可以故作充耳不闻;来自旁观者如实的反
映,却让Marianne的伪装摇摇欲坠。有时感情是这样的,当局者无论如何蒙蔽不察或闪躲
回避,或许尚可抑制星星之火;一旦被他人指认,经常再难阻却燎原之势。
注视与凝视
安于修道院生活,Héloïse对于姊姊的歉意不明所以——如何能预料等待在家中由其承
继的命运与习以为常的平等竟是天差地远?几乎来不及难过与怨怼,Héloïse所能感受
及表达者除愤怒无他。对于母亲的安排,Héloïse仅有的抗衡武器不过是拒绝被描摹。
破落宅邸之中,姊姊已然亡故,女仆Sophie相处数周称不上知心,母亲则是要将自己送往
未知命运的那一双手。Héloïse的哀伤、愤怒和孤单有谁能了解与分忧?也许母亲终究
是不忍,虽然夺去自由,至少费心找来Marianne陪伴,总算能步出令人窒息的空荡大宅,
至少有人可以说话、谈心。此人沉默寡言,却似乎对于外面的世界知之甚详。带来的书本
、音乐,以及陪伴,皆是Héloïse在修道院时喜爱的生活成份,且更多采而新奇。
修道院生活虽受侷限,却得以相当程度减少男性、父权的干扰,提供女子自我与灵性的养
成,是在世俗生活中女性遥不可企的空间。Héloïse的情感体会与表达不受规训和压抑
,他待Marianne以真情实意,表白心迹毫不忸捏。初次见面就关切自己是不是想死以求解
脱、见面第三天直问姊姊是否自我了断,这些开门见山让Marianne看起来格外率真,也使
得Héloïse期待并认为Marianne应是能够懂他的那个人。正因如此,每当Marianne送上
不着边际的安慰,Héloïse或微愠或受挫,都出于对Marianne期盼甚深却失望所致。
Héloïse是毫不迟疑表达感受与情感之人,对Marianne的好感与喜爱自始至终未曾掩藏
。独自前往弥撒返家后的愉悦,与其说来自音乐或难得的自由,都未如一进门正巧看见让
自己同时感受到自由与孤单的心上人来得精准。
二人面对感情最明显的差异体现莫过于,Marianne尝试重现L'estate第三乐章的旋律时,
并非像第一晚那样掀开布幔敲下音符,而是特意(或无意识间)将手伸入布面下弹奏。他
对Héloïse释放的吸引在潜意识里运行,音符是Marianne所认识的外在世界,亦是
Marianne内心的热情:夏,热情而躁动,不似表面那样冷淡而矜持。Héloïse将布迳自
掀起并肩而坐:把夏的美妙带到我耳中、眼前吧!除去那一方布巾,没有遮蔽、无需隐藏
,犹如我注视你的眼神,不打算、也不需要掩饰。这一幕正是二人在确立彼此情感前的互
动写照。
相视与凝视
正因为双方原先对彼此的“观看”如此不同,第一幅画作那令Héloïse恼怒、Marianne
羞愧的凝视,是以绘画技法为名,包装在男性与父权凝视下的观看:一幅即将被用于寻求
婚配的肖像画,女人本身的灵魂不重要、情感不重要,画家与被画者的关系更不重要。
即将揭露真相早已使Marianne罪疚不安,最终在Héloïse连番批判后,防线溃守。
Héloïse对画的质疑,是对Marianne的挑衅,也是挑逗。Héloïse不是画家,但他了解
自己,并且清楚感知二人间超越画家与被画者的互动。他挑战Marianne对作画的满腔自豪
,更挑弄Marianne对感情的犹疑闪躲。
“这幅画和我有距离,我可以理解;但是和你也有距离,我就觉得悲哀。”
这是我眼中的你?这就是你对我的感觉?在你我之间流转的情意,就这样被你全然隐去?
Marianne务实而Héloïse浪漫。在爱情面前,浪漫的人或许总多了点勇气。拜Héloïse
的勇敢所赐,Marianne终于不甘示弱亲手毁画。Héloïse看到第一幅画的结局,嘴角露
出几乎难以被发觉的笑意。爱情要有两颗“心”方能写就,对方终于允诺上场,无论结果
如何,都要交手一回。
你要为我完成这幅画,把你眼中的我,和那不会稍纵即逝的情感留在画中。为了使
Marianne看见真实的自己,为了由Marianne的双手为情感留下证据,Héloïse早先对于
被安排婚配的排斥此时已抛诸脑后。毕竟,对母亲而言有何差别?对人生注定要被分配至
一无所知婚姻中的自己而言更无差别。去了第二位画家,还会有下一人前来。如果这幅画
有着必须被完成且达成使命的设定,能否透过Marianne之眼、在其笔下再现,至关重要。
纵是被画成了就要进入婚姻,Héloïse也想进入画中,让心上人描绘出眼中的自己。
即使将第一幅画抹去,Marianne在进行第二幅肖像画前期,依然迟疑于是否敞开内心,不
敢回应Héloïse的情感呼唤。直到悄悄描绘著沈睡中的美丽脸庞,面对Héloïse转醒后
的回望,Marianne终于报以初次显露爱意的笑容。那一刻起,画与被画、看与被看,才终
于产生互为主体的动力。Héloïse主动借由姿态的改变,来回应Marianne的观看。那是
更直白的邀请与引诱,当下Marianne也欣然接受,同时又透过绘画驻足于观看的主动位置
中。眼神流转,凝视再不同于以往。
他们观看着彼此,在对方眼中看见爱情;也一起读著别人的爱情故事。
Marianne与Héloïse,Orpheus与Eurydice,故事线之间有平行、也有迥异之处。
Marianne或手秉烛光探寻陌生宅邸,或怀抱好奇与紧张感亦步亦趋随在Héloïse身后,
或沉浸于爱情旖旎而足下轻盈,或深知难以割舍只得快步夺门......一次次向下,如闯入
冥府寻找爱人踪迹的Orpheus。在日光、潮骚与海风映照吹拂之处,Marianne与Héloïse
交换思想、情感,谈人生、谈阅历、谈绘画、谈艺术、谈情且说爱,幸福而短暂的时光和
Orpheus与Eurydice在人间昙花一现的美满几无二致。前来取画的男子可比冥界差使,
Marianne倏忽撞见,转瞬苍白而乏力。
Eurydice不幸被毒蛇咬伤致亡,在神话中是被动的待救者;Héloïse不幸生在父权漫天
盖地的18世纪,却是自身意志与情感的主宰者。Marianne虽过著尚称独立的生涯,面对爱
人受婚配决定的命运,却无力如Orpheus一样撼之以情理,将Héloïse自桎梏中解放。
Marianne原先主张Orpheus回头是诗人的抉择,Héloïse诠释却道也许是Eurydice主动唤
Orpheus转过身;Marianne闻之表情旋即蒙上一层忧虑。他怎会不明白,若投身与
Héloïse的情感,神话将不再只是神话,而会是恋情精确的预言。只是他早已被
Héloïse的凝视捕捉。篝火的另一端,Héloïse眼中燃烧的爱意比焰火更恣意、更热烈
。终于,Marianne向仆跌于地的Héloïse伸出手,他不再停留于远处凝望Héloïse。自
此,那一双手不再只是画家的手,更是情人之手。当他们携手走过危崖直抵岩洞,这份情
感让Héloïse的自由有了答案:自由是随心之所欲,自由是有你相伴。Héloïse不必效
仿姊姊用死亡换取自由,他已在爱中拥有自由。
本片最为人乐道的创作特色之一在 "Female Gaze"。最终完成的作品,无论Marianne的画
作或Céline Sciamma的电影,之所以呈现动人的美,在于创作者的进与出。创作者包括
画家、导演,也包括被画者以及观众。
画家要看进被画者的灵魂,前提是卸除自身心防。笔尖倾泻而出的赞美、颂叹,不仅仅因
为被画者本身的美丽,也来自画者的观看,映照出被描绘者的质地。在观看中持续不歇地
交换看与被看、凝视与受凝视,主客来回异位。第二幅画创作过程中,观看是双向的、互
为主体的。动人的爱情不正是如此?
Héloïse一瞬明白,是Eurydice要Orpheus转头。Héloïse也知道自己的命运,最后一
次彼此凝视,他要Marianne好好记住自己的容颜,记得生命中这不过短短十余日。从这一
声呼唤起,往前延伸至无尽的岁月中,Héloïse都在做着Eurydice的选择、都在实践
Marianne那晚在耳畔的叮咛:要记住。
于是Héloïse不再抗拒被描绘。他渴求被看见。
即使无法在相同的空间,即使执笔之人不再是Marianne,Héloïse如同当时渴望着被恋
人的双眸注视。P.28 是密码,直启Marianne心扉,也直启观看观看之人──观影者对爱
恋的记忆。Héloïse召唤恋人Marianne来到画前,昭示此情不移:“我依照约定,记得
你的形影,记得我眼中的你。”Héloïse亦召唤所有恋人的观看,观看自身内心那长驻
的身影。
自相识相恋至分离,Héloïse给出两个Marianne难以言喻的问题,都关乎经验(而非知
识、技法):其一是韦瓦第的夏(及交响乐)听起来是什么样?再者,爱是什么感觉?本
片最终,恋人凝视所见,二者融合为一。Héloïse揉杂思念和幸福的笑颜与泪水,向
Marianne揭示他的领会。Héloïse教会Marianne重新开启女性的观看视角:不是只有描
摹男性才称得上重要作品;Héloïse教会Marianne对感觉真诚的重要,真正的勇敢是敢
于去爱、去渴求、甚至敢于失去;在音乐厅中被远远注视的一刻,Héloïse更教会哀伤
的Marianne无需后悔,而是要牢记。如同Marianne最后一夜与Héloïse相约、亦是自我
提醒,努力在心中留下爱的感受与记忆。回头,是应许恋人的呼唤;回忆,是铭记爱与恋
人的模样,以及在爱恋中的自己。
那日,当Héloïse踏入米兰不知名的宅院,等待于该处者不仅是他自己,更是昔日在岛
上与恋人相互凝望的女子。使Héloïse在思念中哀喜交加、让Marianne不再哀伤的,或
许正是那一幅二人共同完成的画作。恋人的目光始终都在,终其一生回望且相伴左右。
你,永驻于我的凝视之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c1bg6Om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