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lesbian 看板 #1Ocq1qXZ ]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看板: lesbian
标题: [旧文] 《因为爱你》与台湾:1950年代的性叛逆
时间: Wed Feb 8 23:59:44 2017
纪大伟老师近日出版《同志文学史:台湾的发明》,在搜寻相关资料时看到去年电影"Carol"上映期间纪老师的这篇文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理解这部电影,以及50年代以后台湾社会看待同性恋的历史脉络。
纪大伟 《因为爱你》与台湾:1950年代的性叛逆
自由时报副刊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965273
天后凯特.布兰琪主演的女同志电影《因为爱你》(CAROL)广获好评。一般认为,这部
电影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女同志电影之一,布兰琪的演出也达到演艺生涯的巅峰,超
越她在《蓝色茉莉》的表现。中外文媒体早就津津乐道《因为爱你》的导演、音乐、美术
以及原著小说(1952年初版,台湾已有中译版上市),我在这里不重复别人说过的消息,
改而分享另一个想法:《因为爱你》和台湾享有共同的命运。《因为爱你》故事发生在
1950年代的美国;当今台湾对于同性恋的认知,主要也是由1950年代的美国催生。
“输不起”的全球警察
卡萝.艾尔德一方面深爱自己的亲生女儿,另一方面爱上年轻的女摄影师。因为她跟女摄
影师的同性恋爱被当时社会认定为“道德败坏”,所以她被剥夺养育亲生女儿的权利。法
律人士斥责她,精神科医生诊疗她。卡萝在片中的主要敌手,与其说是某个特定的坏人,
还不如说是当时美国的主流风气:同时猎杀共产党和同性恋的肃杀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全世界的霸主,却也因此变成“输不起”的全球警察。
1950年代,美国忙着扛起反共大业。1950年代初,韩战发生,韩国(被美国支持)和北韩
(被苏俄、中共力挺)发生拉锯战,从此朝鲜半岛南北分裂至今。美国曾经想要放弃从中
国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政权,一直到了韩战爆发之后,美国才改变心意,藉著支持蒋介石
政权,来维持反共阵营的布局。美国派出著名的第七舰队守卫台湾海峡,从此蒋家父子就
放心在台湾进行高压统治几十年。
1950年代,在二二八之后,蒋家政权只要打出反共的口号,只要祭出共谍的罪名,就可以
理直气壮剥夺台湾民众的自由与尊严。在同一时间,美国民众也深受美国反共政策毒害。
美国政客麦卡锡宣称“同性恋者容易变成共谍”,提出“同性恋者私生活隐祕,因而容易
遭受共产党勒索,进而叛国投共”之说。从此,美国一方面翦除国内同情共产党的各界人
士(包含不少好莱坞的左派良心人士),另一方面扫荡同性恋者。活在这种时代的卡萝,
当然要送去看精神科医生,要被法律人士谴责──她几乎等于共谍,可能叛国呢。
重现性压抑的美国
台湾早在20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日本统治时期)就已经零零星星接触到“同性爱”(从欧
洲语文翻译而来的日文词汇)和“同性恋”(从日文翻译而来的中文词汇)等等概念。但
是一直要到1950年代,在美国确定援助蒋政权之后,关于同性恋的(伪)知识才开始以“
前所未见”的频率、规模、恐吓口吻,席卷台湾民众。台湾各大报纸从1950年代开始刊载
“同性恋新闻”:一方面,来自美国的外电一再揭露美国公务员涉嫌同性恋而被开除、拘
禁、治疗的消息;另一方面,台湾本地的新闻似乎要呼应美国似的,也经常披露岛内民众
涉及同性恋情杀的祕辛。我说“前所未见”,是因为在1950年代之前,日本时期的报刊并
没有向台湾民众频繁报导同性恋生态、没有将同性恋视为国家的威胁、没有将同性恋送去
看医生。我们目前对于同性恋的理解和误解,主要来自冷战时期的美国,而不是更早的日
本帝国。一直到现在,许多父母一发现小孩疑似同性恋,就想要找精神科医生──这是
1950年代美国的遗风。
1950年代的台湾长得怎样?就是《因为爱你》这部电影描述的模样。各国资深影评人都将
《因为爱你》跟艺术片《远离天堂》(影后茱莉安.摩尔主演,她演男同志的人妻)相提
并论:两者都是男同志导演陶德.海恩斯的杰作、都走复古风(“retro”,都重现了性
压抑的美国)、都包含同性恋情节、都铺陈了绝望的爱。我发现这两部片在美术的表现却
形成强烈对比:《远离天堂》大量采用过度鲜艳的色彩(饱和度高),然而《因为爱你》
却非常刻意选用过度灰暗的色调(饱和度低)。我猜测,《因为爱你》的用色就是要暗示
当时环境的(性)苦闷。但是,卡萝这样的角色却能够坚持“性的叛逆”(偏偏要在恐同
的社会氛围中坚持同性恋)。在一片幽暗的世界,只有凯特.布兰琪的华服是火焰色的风
景。在冰原烧成一片的热情才特别让人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