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丁宁 冠军的心

楼主: nittakutsp (言叶之庭)   2018-01-12 17:21:27
文长 请耐心阅读,
这篇丁宁专访写的深入并感人,
让人更了解丁宁的内心世界,
转来给PTT台球板上球友一同阅读,
看完之后的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推文表达一下,
而伊藤美诚说过的话成为最新的训练精神标语,不意外&有趣!
丁宁也提到想要继续坚持并携手刘诗雯去打东京奥运,
如成真 那与日本队女队跨世代的对决 挺有看点的!
印象深刻的内文之一(各领域小选手类似的场景):
丁宁最深的记忆就是每次母亲要走的那天都会搂着她睡午觉,然后趁她睡着偷偷溜走,“
其实我都是装睡,妈妈一走,我就会爬起来站在五楼的窗台前往下望,看着妈妈的身影一
点点变小。”
............................................................................
ZT 《人物》杂志专访丁宁:冠军的心
原载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3gSdnZ6hfUGm7L2FavSN8w
在这个中国乒乓球的多事之年,丁宁拿到2017年度世界乒乓球领域份量最重的两个冠军,
成就全满贯。在竞技体育世界的内外,展示著属于冠军的勇气与担当。
文|孟依依 编辑|张跃 摄影|黎晓亮 造型|逛逛 化妆|俞钗钗
“毕竟没有宇宙冠军”
里约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结束后,拿到女单和女团两块金牌、完成大满贯的丁宁小姐被任命
为中国代表团闭幕式旗手,她因此没有随球队回国,在奥运村停留了几日。
8月的里约日照漫长,偶有雨水。丁宁在奥运村里晃晃悠悠,坐班车去看比赛,羽毛球男
单决赛与女排夺冠她都在现场,和一群人狂欢呐喊,像一滴水淹没在沸腾的壶里,然后再
坐班车回来慢悠悠地吃饭睡觉。这几乎是她从未享受过的放松和安静,“整个人完全放下
来”,在一切都还没有到来之前,那段时光怎么看都是人生难得。
作为过来人,张怡宁大概知道丁宁接下来将会面对什么。“ 2004年完成大满贯以后我人
慢慢就松了,就是没什么意思,不像以前抠得那么细了,练得也没有那么多,也觉得奥运
金牌对我来说吸引力不像以前那么大了。”
张怡宁承认,在缺乏目标的情况下坚持到2008年,和自己作为北京人想在北京参加奥运会
有关。在家门口拿到女单和团体两枚奥运金牌后的第二年,张怡宁在打完世乒赛和全运会
后逐渐隐退,“我已经没动力了,所以我才退役,对啊,我就是觉得没有什么动力。”
“你们可以问问丁宁,她现在的目标是什么?”张怡宁对《人物》记者说。
这个问题,丁宁至今都没有想明白。这也是凡事都要想明白才能放手去做的丁宁第一次为
目标苦恼。
她10岁从大庆来到北京队打球,是球队稀缺的左手球员,被同在北京队的张怡宁、郭焱当
做“小朋友”,一路看着长大。母亲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大庆来北京看丁宁,那段时光,丁
宁最深的记忆就是每次母亲要走的那天都会搂着她睡午觉,然后趁她睡着偷偷溜走,“其
实我都是装睡,妈妈一走,我就会爬起来站在五楼的窗台前往下望,看着妈妈的身影一点
点变小。”
每次来北京,母亲都会住在丁宁宿舍对面的宾馆里。从宾馆到宿舍,会经过一个黑黢黢的
、住满流浪汉的桥洞。有一次,母亲逗丁宁,你要是不好好打球我和爸爸就只能住桥洞了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丁宁打球的目标都是“不能让爸爸妈妈住桥洞”。
2005年,丁宁进入国家一队,目标也从远离桥洞自然过渡到了奥运冠军。终于,奥运冠军
到手了,丁宁却感觉到了空虚,“毕竟没有宇宙冠军”。
从里约回国后,丁宁一直在和自己对话——接下来,你会为了什么去打球?你还会和以前
一样充满斗志吗?“就是说你爬这个山,你到了山顶,你最多只能是保持在这儿,你还能
爬到云上去吗?你爬不上去。”
那段时间,队里给了站在山顶上的丁宁很长一段时间放任期,基本不怎么训练,大量可以
自由支配的时间,偶尔打打比赛,直至放任到丁宁自己慌了,跑去找已经在北京首钢队做
了主教练的郭焱。
“ 2016年年底的乒超联赛,她打得一塌糊涂,输了很多球。输到2017年的1月的时候我记
得很清楚,她跑来跟我说,如果我再这么输下去的话,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希望了。”郭焱
说,里约奥运会后,她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看着丁宁的变化,“整个人都很散”,直
到这一次,她觉得丁宁开始有点“想要了”。
随后,丁宁回到国家队开始世乒赛的备战,那是里约奥运会后丁宁第一次进行系统训练。
她还可以像以前一样练得很狠,但心里还是打鼓——之后站在赛场上,面对已经得到过的
东西,自己还有多想要?
每届世乒赛,国家队都会通过打队内直通赛来确定参赛名额。2017年直通赛,第一轮队内
循环时丁宁打了第二名。那天晚上,丁宁躺在床上,感觉到了某种微妙的变化,她告诉郭
焱,自己特别想在最后一轮的血战到底中打出来。郭焱笑了:“既然想了,你就去做。”
3天后,丁宁拿到了世乒赛的门票。那天,《乒乓世界》的记者陈偲婧在医疗室看到了刚
打完比赛的丁宁,之前崴过的脚肿得不行,拿冰袋敷著,身上全是汗,脸红彤彤的,窝在
沙发上累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我当时觉得,一个大满贯,还是得这么辛苦。”
6月初,德国杜塞尔多夫,丁宁第三次拿到世乒赛女单冠军。4个月后,她代表北京队打进
全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对阵刘诗雯。进场前,丁宁和郭焱走过球馆长长的走廊,长叹了
一口气,郭焱说,“就这一趟了,最后一趟了。”
丁宁走入球场,用56分钟战胜刘诗雯拿到全运会冠军,实现了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的全
满贯。打完最后一个球,她仰面坐在场边的椅子上,试着让自己好好感受一下赛场的氛围
,看台上观众的掌声和欢呼、主持人的收尾词、背景音乐、教练和裁判开始收拾东西…
… “就是想多感受一下,我跟自己说,丁宁,珍惜你在乒乓球运动生涯的一切吧。”
在内心不断的犹疑中拿下2017年度乒乓球领域份量最重的两个冠军,丁宁将其中一个重要
原因归结为——奥运会之后,“气”还是比较好的。
对于这种“气”,队友盛丹丹的感觉最直接。奥运会后,她和丁宁一起打球时的感觉就是
“打不赢”,“你会感觉她的气场很强大。打球其实是一种磁场,她现在的磁场一定是比
一般人要大很多的。”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中,盛丹丹所说的这种磁场非常常见,曾经得过重大赛事冠军的经历通
常会被看做一种优势,正如每逢大赛前常会被人提及的那句—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
的心。
固执
说起丁宁,张怡宁的言语中透著一种“亲”。她说自己从北京队到国家队一路带着丁宁长
大,甚至有时会觉得“就跟自己的孩子似的”。每次去央视解说大赛,说到丁宁的球,隔
著电视屏幕,球迷都能感受到张怡宁操碎了心,“这孩子怎么又犯毛病了”、“这孩子打
球就是太老实了” ……
打球太老实了——这是丁宁被诟病最久的问题。女子打法男子化,这是很多竞技体育项目
的发展趋势,乒乓球也不例外,但丁宁的打法却是“女孩中还特别偏女孩的”,重守轻攻
,攻击力不足到刘国梁曾在接受采访时吐槽:“丁宁的胜负取决于对方的发挥好坏。”
“郭焱老开玩笑说丁宁是左手中的右手。”张怡宁说。即便拿了世界冠军,还有媒体这样
评价丁宁:以落后打法封王。之所以打法落后还能封王,在知乎回答的“如何评价丁宁”
提问的所有网友都提到了一个词:坚韧,“丁宁是那种你不打她到4比0,她就绝对不会放
弃,能磨能缠,总能把盘翻回来。”
但是,任何一个优点都有可能同时是缺点,比如坚韧的另一面—— “固执”,在用了一
串诸如“阳光”这样的词形容丁宁后,张怡宁说出了这个词。固执在丁宁身上有两处特别
明显的体现,一个是她在北京生活了17年后仍然没有被改变的东北口音,另一个是在技术
上,对于自己相信的东西,她很难被改变。
下蹲式发球曾是丁宁的技术特色,这种发球会增强球的旋转,令对手极不适应,但同时,
由于每次发球都要完成一个深蹲,运动员的膝盖会承受极大的负担。为了让丁宁注意保护
膝盖,张怡宁曾多次劝丁宁站着发球,一劝就是好几年。
“我就说能不能别总发下蹲球,能不能练点儿站着发的,因为她的膝盖有一段也不好。我
说你跟人打比赛蹲7局,到时候你再配一个双打,又得发下蹲,你怎么坚持得了?她表面
上是同意,但又听不进脑子你知道吗?我说了3年,还是下蹲发。后来终于站着发了,站
著发完了又忘了下蹲发了,我说你怎么那么逗呢?”
当年劝丁宁时,张怡宁就考虑到了裁判的问题,“你发球万一被裁判判的话,你得练一套
站着发球。但她就是很相信下蹲,我说相信没关系,但是你得有一个配套的。”
多年后,张怡宁的担心真的变成了现实。
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丁宁对阵队友李晓霞,如果夺冠,22岁的丁宁将
用444天的时间完成大满贯,创造世界乒坛奇蹟。但是,裁判先后3次判罚丁宁发球违例,
这场比赛,丁宁一共被罚掉4分,完全没有准备的她无助地望向观众席,忍不住要哭,最
终以1比4输掉了比赛。
这场比赛至今都是乒乓球奥运赛史中备受争议的一场,大多数人认为裁判毁掉了一场“巅
峰对决”,让赢的人不够痛快,输的人难以服气。赛后,丁宁崩溃大哭,“我打过的重要
比赛每一个球我都记得,但这场球,我至今想起都是一片空白。” 5年之后再谈起这场球
,丁宁仍觉得那是“血的教训”。
比赛结束差不多10天时,张怡宁给丁宁打了个电话,“让她稍微平复了一点心情,但跟她
聊的时候,其实我心里还有一点忐忑。就是我希望她记住这一次的比赛,但又不希望她记
在心里。因为如果要真是完全记住的话,你真是心里得熬4年才下一届奥运会。这个孩子
天真无邪,在心里埋四年熬得住吗?我怕她熬得太苦了,就是有点担心这个。”
电话里,张怡宁问丁宁,这一次认输吗?“因为我是觉得你要是认的话,说明你还能踏踏
实实往后练,但是你要是不认的话,就会熬得非常非常苦。如果我的话我肯定属于第二种
,我就不认这个,我这4年一天好觉都睡不了,就属于这种性格的。但是我问她的时候,
她说我认,认这次输。”放下电话,张怡宁稍稍放心,但也有点担心,“我不知道她是嘴
上跟我说她认,但真正的骨子里到底了解不了解自己?”
事实证明,当时的丁宁的确不够了解自己。“没想到这事儿反弹的劲儿这么大。”在那之
后的两年多,丁宁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天天都很崩溃,“就是一直想不明白,我觉得
我也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挺阳光、正直的人对吧,这事怎么就摊我身上了呢?”
从伦敦回来后,国家队加速了对丁宁的技术改造,国家队教练陈彬开始了和丁宁的互相折
磨。他们的合作始于2011年,当时,丁宁作为主力在前一年的莫斯科世乒赛团体决赛中输
球,导致中国队最终败给新加坡队,失去了保有19年的考比伦杯。从莫斯科回来后,队内
决定为丁宁更换教练,从进国家队时就一直带她的任国强被下调二队,陈彬开始担任丁宁
的教练。
给丁宁提速——这是国家队让陈彬来带丁宁的重要意图。“丁宁当时就像一块钢,属于稳
定的风格,我是属于进攻型的风格。如果按照我的思路来做,比如我们做一台车,它的马
力要很快,百公里6秒就起来了。但是她呢,因为重啊,所以她慢,百公里需要10秒。”
两人刚开始合作不久,丁宁就连夺世界杯和世乒赛的冠军,改造看上去并没有那么迫切。
但奥运会后,丁宁陷入自己情绪的黑洞,她和陈彬在性格上也存在巨大差异。丁宁是北方
人,爱说,直接,喜欢凡事掰扯清楚,陈彬是南方人,内向、含蓄,觉得凡事要给彼此留
面子。陈彬用“吵吵闹闹”来形容自己和丁宁当时的相处。丁宁的固执折磨得他几乎抑郁
,“很多时候都不过脑子就说不对,不听。”
伦敦奥运会结束后的两年,丁宁一个冠军都没拿,各种输球,一边改一边输,越输越崩溃
,越崩溃越抗拒改。2014年4月,丁宁终于在乒超联赛上赢了一场关键比赛,陈彬挺高兴
,喝了两杯红酒,第二天一早就心脏不舒服住院了。丁宁对此没什么反应,陈彬表示很理
解,“这就是优秀运动员,比较专注,她不会考虑太多、顾及别人的感受。”但在别人眼
中的丁宁,却是另外一个人。
作为《乒乓世界》的记者,陈偲婧跟随采访国乒多年,她承认自己有点被丁宁“圈粉”,
因为“这孩子太有良心了”。
自我怀疑到最崩溃的时候,丁宁曾和北京队总教练张雷发生了冲突,“我长这么大发脾气
的次数手指可以数得过来,而且还是一只手,那次算是最歇斯底里的一次,因为对自己失
望至极。”丁宁说。发过脾气后,她叫陈偲婧一起去给张雷买礼物赔罪,“一定要买一个
好一点的。”
3年后,丁宁对《人物》说出了当年和陈彬吵闹的原因,“那会儿二十出头吧,挺冲的,
任指导带了我5年,因为我做得不好被调去二队。他替我承担了很多,我心里觉得亏欠他
,所以一开始我内心不愿意接受陈指导,就不愿意去听他的,说得对我也不愿意听。”
2014年底,眼看着奥运会越来越近,陈彬决定和丁宁谈一谈,他们花了两天,谈了好几次
。那是陈彬第一次坦白自己的感受,“丁宁,我觉得带你好难啊,真的是太难了。”丁宁
至今记得那个陈彬说“难”的瞬间,“当时一下子觉得,陈指导好像老了很多。”
第二年世乒赛,丁宁终于复苏拿到女单冠军,她理应与陈彬拥抱一下,但由于脚伤被立马
送去了医院。陈彬说,“那就下次吧,你奥运会拿金牌了,送我一个拥抱好了。”
里约奥运会决赛场上,丁宁宿命般地再次遇到李晓霞,奥运史上第一次有两位选手连续两
届在乒乓球女单决赛相遇。陈彬没去找大部队,他坐在属于自己的“幸运座位”上,丁宁
赢得半决赛的那天,他就坐在那个位置上。陈彬说,他有时会相信一些“说不清的力量”
,里约奥运会前,他坚持写了8个月的训练日记,只是希望这能帮丁宁攒到一些“水到渠
成”的能量。
那场决赛前,丁宁和自己进行了长久的关于“你在怕什么”的对话,并把答案一个个在心
里删除,“站在球台前,我的心里干净到纯粹。” 7盘苦战后,她战胜李晓霞。赛后,丁
宁绕了一大圈才找到陈彬,伸出双臂拥抱时,身上还蒸腾著比赛的热气。
被需要的人
“我觉得我不认识那个人。”穿着黑色V领毛衣的丁宁指著对面电脑显示屏上的自己说。
她刚刚完成一组肖像拍摄,两块反光板围着她。此时的她头发已经长及脖子,里约奥运会
后,她27年来第一次尝试留长发,“以前大概只有这么点吧。”丁宁伸出左手比划了5厘
米左右的长度。她的手指颀长,左手掌指关节处结著一层茧,由于常年打乒乓球握拍,每
隔一段时间就要剪一次。
那个被她指著的自己,已经被至少不下3个人夸赞“好看”,但丁宁还是一脸怀疑,“我
觉得特别陌生。每次参加活动化妆,我都觉得自己好像戴了面具一样,老觉得她不是我。

这种陌生感第一次出现是从里约回来的那个晚上。
2016年8月23日,回到北京的丁宁被机场聚集的人群惊到了,自发来接机的人们拉着横幅
,一起唱着《歌唱祖国》。接机大巴发车前,球迷们跑到丁宁乘坐的那一侧有节奏地喊著
:“丁宁/大满贯!”时间将近凌晨,声音在整个停车场回响。
22天后,在成都举行的国际乒联巡回赛中国公开赛第一场,丁宁再一次看到了类似的场景
—— “一大早全场爆满,你能想像吗?就是一进馆都傻了,什么情况这是?”丁宁当时
的感受是,“就像有的明星一夜暴红,你知道吧,”然后,她用一种弱下来有点怯怯的声
音说,“有点害怕,感觉有点不适应。”
那时的她终于理解了中国乒乓球队前总教练蔡振华4年前说的那句话。当时在伦敦,输掉
女单决赛后的第二天一早,一夜未眠的丁宁被带去了蔡振华的房间,蔡振华对她说,“丁
宁,其实老天爷是厚爱你,没有让你拿是希望延续你的运动生涯。”
5年之后,丁宁对《人物》记者设想了当初如果是自己登顶成功,“我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2016年你都看不见我了。当时我如果赢,就是最快成为大满贯的人,可能每天就想着逛
街、遛弯儿、吃、玩儿,反正我已经完成了梦想了。那会儿那么年轻,外界再给你点荣誉
,你可能还真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再想从那个阶段走回来,先不说要花费多长的时间,
能不能走回来都是一回事。”
里约奥运会后,那些曾经设想中该来的还是来了。陈彬说:丁宁现在是被需要的人。丁宁
能感受到这种需要。
2012年,输了球的她大哭着给母亲打电话。时隔5年,她依旧清晰记得电话那头的声音“
没有一丝颤抖”,“宁宁,你现在给我把眼泪擦干,挺起你的胸膛去面对,没什么可哭的
。你后面还有团体赛,你必须完成好你应该做的事情。”那通电话之后,丁宁忽然觉得自
己被震住了,“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就不哭了。”之后,她迅速冷冻了自己的情绪,“封
闭掉,就是不去想,不去,然后去打团体赛。”
2016年,拿到冠军的丁宁给母亲打电话,刚一接通,电话那边没说上一句话就哭了,“我
当时本来很想哭,可她一哭我就笑了。我觉得那一刻妈妈哭得像个孩子,那一刻我有种很
想抱着她的感觉,是我把她抱在怀里,而不是说她把我抱在怀里的那种感觉。”
除了在父母面前变成更多承担的人,丁宁还要成为球队中承担最多的人。2017年2月,丁
宁当选为中国乒乓球队女队队长。新队长刚刚上任,最先面对的事就是——输球。
她在亚锦赛女单四分之一决赛中被日本球员平野美宇逆转,淘汰出局。输球后,丁宁给郭
焱发微信,说了一堆输球的理由:低烧、训练不系统、刚改了球、对方打得太凶……郭焱
当时什么都没说。
第二天,剩下的两个中国球员先后输球,每输一场,郭焱就会收到丁宁通报赛况的微信,
直到平野美宇最终夺冠。晚上,思忖了很久的郭焱给丁宁回了一条:“中国队输了这次比
赛,你应该承担最大责任。”
信息发出去后,丁宁一直没有回复。“她越来越棒了以后,大家其实捧她的比较多,基本
上没有什么人敢说她,天天听到的都是表扬的话。但我在适当的时候,来刺激她。”但郭
焱心里也在打鼓:是不是话说重了?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很难受。”丁宁这样描述收到那条微信时的感受,“这个‘
咯噔’不是说我都这样了你还说我,而是说,就是自己没有做好。”那是她第一次觉得,
作为队长,整支球队都在自己的肩上。
除了扛起一支球队,在这个中国乒乓球的多事之年,各种活动现场,丁宁几乎成了代表国
球的唯一人选。
“累。”她说,“比训练比赛累。”在那些场合,她必须一边提醒自己“穿着裙子呢,不
能像穿裤子时那样走路”,一边提防著不要说错话。“你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你的一
言一行又特别重要,如果是乒乓球,咱咋说都行,但别的领域,你咋说啊,你没有那么多
,不够。”
她一边享受着这些活动带来的开阔世界,一边消化著其中的累,丁宁说,她发现自己越来
越喜欢一个人呆著,哪儿也不去,在独处中,把那些让自己焦虑的东西一个一个过一遍。
《人物》记者让丁宁用3个词来形容自己,丁宁给出的一个答案是:孩子气。但在现实中
,她似乎正在离这个词越来越远。谈及丁宁在2017年的变化,郭焱和陈彬都说:变成熟了
。2017年6月,丁宁作为北京团年龄最小的*河蟹*表参加了十九大,看到丁宁穿着那身制
服,陈彬觉得,“好像是长大了一些。”
“爱哭”曾经是丁宁身上的一大标签,陈彬早已对此习以为常,“她比较感性,动不动就
眼泪汪汪的。”但据陈偲婧观察,现在的丁宁越来越不愿意被人提起“哭”这件事。全运
会夺冠后,坐在椅子上感受现场的丁宁曾双手掩面,所有人都默认她在哭,丁宁否定了这
种默认:“没有,那是汗。”
回来的路
丢掉亚锦赛女单冠军后,国家队在湖北黄石进行了一个月的封闭训练。那一个月里,训练
馆墙上的电视循环播放著平野美宇亚锦赛夺冠后欢呼、领奖的画面,再配上颁奖时的音乐
,陈彬现在一想起那画面仍会觉得心脏受不了,“听不了那音乐。”
永远不要原谅自己,永远没有放松的那一刻。对于不允许失败的中国乒乓,这是所有人都
要面对的压力。
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的第二天一早,丁宁和4年前一样去见了蔡振华,见面第一句
话,蔡振华问:“怎么样?2020年准备好了吗?”丁宁当时就懵了。谈起2020年,在采访
中以极高频率“哈哈哈哈”的丁宁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不想听到,到现在也不想听到。

过去,陈彬常说丁宁是“言语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嘴上总说不行不行,不想不想
,但练起来比谁都狠,“一般的球员练发球都不出汗,但她能出一身汗。”但这次,对于
丁宁是否能打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陈彬也没有答案。经过几年的调整,丁宁已经变成了
一台百公里加速达到6秒的车,“还有潜力,还可以到4秒、5秒,”陈彬说,但对于现在
的丁宁,“技术是最后一位的。”
张怡宁理解这种不确定,“乒乓球看着体力消耗不大,但是它精力消耗特大,主要是思想
上的、精神上的苦要能吃得了,体力上的大家基本上都能忍得了。反正我们练出来的,能
走到最后、长盛不衰的,那基本上肯定得是钢铁人,钢铁侠。”
丁宁在过去的这一年说过很多次“不想打了”。被问到“哪一次最不想打”,丁宁答:“
每一次都不想打。” 2017年,运动员天生的胜负心曾帮她短暂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大
多数时间,她仍然找不到答案。全运会后,拿到全满贯的丁宁在家里想了好几天,然后和
身边的各种人聊,大家都告诉她:别想这么多,享受乒乓球就好了。丁宁更晕了,“什么
叫享受?没有目标怎么享受?”
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来了。虽然缺乏目标,但丁宁依旧很在意“赢”,“一个运动员
如果对胜负不在意,就不是运动员了,那你就是全民健身。”但长期无法进行系统训练,
让她担心自己失去对“赢”的控制。“当你跳出来做另外一件事之后,你还要回去,你跳
出来的时间越长,你回去越难。我害怕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各种担忧彼此叠加的时候,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年龄。
丁宁今年27岁,在这个年龄,刘国梁已经退役,张怡宁也进入了运动生涯的最后一年。如
今,丁宁是女队年龄最大的球员,比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大10岁。和年轻时候的自己相比
,她的恢复时间越来越长,“原来再累睡一觉就没事儿了,现在是睡一觉也没啥用。”更
大的刺激来自训练,“你知道我在那儿呼哧呼哧,她们打得面不改色,我是啥想法吗?”
在《人物》采访丁宁期间,马龙做了爸爸,早些时候李晓霞与相恋多年的男友结婚,被问
及感受,丁宁答得很快,“羡慕。”
陈彬理解丁宁的“不想听”和“不想打”,“一个27岁的女孩子,她也想享受生活,你以
为她真是钢铁强人啊?”但陈彬依旧要扮演那个“忽悠”丁宁继续打下去的人,因为“责
任”,“你说乒乓队现在这个样子,需要丁宁来稳定军心。”
联赛间隙,丁宁要去哈萨克斯坦斯坦领国际乒联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奖,她有点担心自己的状态
,“又要走远了。”
“没关系,走得再远,还能找到回来的路就可以了。”陈彬答。
回来的路上前景未知,孤独却变得越来越清晰。
从5岁到27岁,丁宁22年的乒乓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告别。2009年张怡宁结婚,婚礼上,
丁宁抱着她哭。“她说你走了我怎么办。你就这么把我放这儿了怎么办呢?”张怡宁说,
“她说完了我也得走啊。”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由于拿到当年的世乒赛女单冠军,丁宁取代郭焱获得了奥运会的入场
券。得知消息后,丁宁在回住处的大巴上哭了一路,觉得对不起郭焱。郭焱反倒很平静,
“对前辈最好的致敬就是超越他。”这位拿过两次世界杯女单冠军的球员,在自己15年的
国家队生涯中,经历了三次奥运会,三次无缘。
曾经,拿到大满贯的张怡宁跟丁宁说,高处不胜寒,你越站在上面,你会觉得越孤独,当
时的丁宁并不能理解。现在,她正在经历和张怡宁一样的孤独,“朋友少、懂你的人少。
就像我现在这样,你都是自己跟自己斗,没有人能理解你。”
2017年初,一位与丁宁年龄相仿的球员离开国家队,和她同龄的球员几乎只剩下了刘诗雯
。丁宁10岁时和刘诗雯第一次搭档双打,后来两个姑娘先后进入国家二队,又打到一队,
成为主力。
不久前,丁宁难得地主动提起2020,她对陈彬说,如果真的要打到东京,她特别希望刘诗
雯能陪她一起,“这样还能有个人相依为伴。”
“ 20年,你们俩在一起又并肩作战过,又竞争得非常激烈。有的时候你也会想,如果有
一天她先离开这儿了,或者说我先离开这儿了,突然间你是不是也觉得挺孤单的。好像走
了一个以后,你会觉得说,哎呦,”丁宁顿了顿,“好像就没劲儿了。”
2017年12月的一个下午,国家训练总局乒乓球馆五楼,围挡把28张球桌分成4个区域,顶
灯开了一半,快要结束训练的丁宁正在一个人练发球。那是整个场馆里唯一一张拱形桌腿
的球桌,桌面的蓝色像一汪水,桌沿上写着“ LONDON 2012 ”。丁宁把球抛起来一个一
个打过去,对面墙上张贴著一则被放大了数倍的新闻,蓝底黑字,标题是——《日本乒乓
球员伊藤美诚:希望东京奥运会中国队也站在领奖台矮的那边》。
作者: Mariobrother (马力欧兄弟)   2018-01-12 18:22:00
好文推,16年拿了就变继科了
作者: supercha (洽洽)   2018-01-12 18:45:00
作者: edcrfv732 (iamiris_0123)   2018-01-12 20:56:00
只能推
作者: qwasedrf456 (RxLaw)   2018-01-13 00:48:00
推个
作者: thirstyguys (向前行)   2018-01-13 19:48:00
好文推。把个性上固执与坚持的一体两面,冠军之路教练与之磨合的不易,写得挺深入,很有意思的报导角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