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世青赛中国包揽七金 小花陈幸同荣膺三冠

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14-12-08 23:28:40
乒球世青赛中国包揽七金 小花陈幸同荣膺三冠王
昨晚,2014年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闵行体育馆内落幕。在经过为期8天的角逐
后,中国队将7枚金牌悉数收入囊中,实现”包场”。作为国际 乒联旗下仅次于成年世乒
赛的第二大重要赛事,本届世青赛共吸引到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选手参与,而在
赛事落幕之际,除了关乎东道主与乒乓强国的自 豪外,更多的关注还是被投到了对于青
少年乒乓国际格局的思考上。
  17岁的三金王陈幸同
  不算太意外,中国队又一次在世青赛上实现丰收,而在决赛日接连夺金的捷报中,有
一个小姑娘尤为引人关注——凭借三枚金牌的入帐,17岁的陈幸同成为了本届世青赛上名
副其实的多金王。
  其实,陈幸同的身上早被寄予厚望。2007年进入辽宁省队,2013年正式成为国乒二队
的队员,自王楠、郭跃之后,陈幸同已被视为辽宁女子乒乓的接班人。而在本届世青赛上
,她则是在女子团体、混合双打、女子双打三个单项中接连夺冠。
  昨天下午的女子双打决赛进行得一波三折,日本组合伊藤美诚/平野美宇先声夺人,
令这场比赛的悬念陡增。“这两名队员是日本队近些年重点培养的选 手,相比起单打,
她们在双打上的实力更加出色,所以比赛一开始,她们占了一点上风。而且因为我们经常
在青少年赛中会遇到,所以对彼此也比较熟悉。”昨天赛 后,陈幸同在接受采访时告诉
记者,日本队的赛前战术布置也是令她们开场后没能马上打开局面的原因。“她们一上来
就针对我和刘高阳的正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我们的发挥,让我们打起来觉得有点别扭
。”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两个中国姑娘扭转了局面,并一赢到底。结束女子双打决赛后,
陈幸同感慨总算能歇口气了。“今天还好,周六最累了,女单、女双、混双一起上,从睁
眼起一直打到天黑。”
  陈幸同出生于沈阳的一个教师家庭,而父亲陈俊佼便是她的启蒙教练。虽非体育教师
,但陈俊佼却是个执著的乒乓爱好者,在热心地为所任职学校组建校 队的过程,他本没
有把彼时才4岁半的女儿纳入考虑。但天算不如人算,陈俊佼找来的几个大孩子都不如人
意,而陈幸同却表现出了不错的接球能力,于是这出“无 心插柳”便成了。
  2007年,陈幸同被当时的辽宁省队总教练谷振江挑选入队,自此正式成为了一名专业
队员,也终于见到了自儿时起的偶像王楠和郭跃。而等到 2013年,她则正式成为了国乒
二队的队员。在去年举行的第十九届亚洲青少年锦标赛青年组女子单打比赛中,陈幸同一
路过关斩将,赢得冠军。今年2月,国乒 二队进行队内大循环赛,陈幸同再次拔得头筹。
正是通过之前连番的出色表现,她才为自己赢得了世青赛入场券。对这个17岁的小女孩来
说,充满著更多可能性的 未来正在她的面前徐徐展开。
  走进校园 播种希望
  看台上,学生们加油助威,赛场外,选手们走进校园——除了竞技层面的比拼外,本
届世青赛在以赛事助推乒乓氛围上也有亮眼表现。
  上周六上午,5位参加世青赛的国外选手走进了位于闵行区的七宝明强小学,与这所
乒乓特色学校的师生们互动交流。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交流时需翻译在旁支援一二,但这
并不妨碍中外青少年在乒乓桌上的对话。
  上场挥拍,你来我往。面对参加世青赛的大哥哥、大姐姐,七宝明强小学的小队员们
可是既兴奋又跃跃欲试——之前只能在看台上遥望的物件,一下子来到了身边,怎不令这
些平日里就爱好乒乓的孩子们激动呢?
  作为国际乒联旗下仅次于成年世乒赛的第二大重要赛事,世青赛自2003年创办至今已
走过了12个年头。不过在赛事历史中,这却是它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上海。而通过这具
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我们这座城市也期冀着能让自己与乒乓的缘分更深一层。
  乒乓是中国的国球,而在上海版图上,乒乓特色学校的数量已达百余所。无论是将专
业的乒乓训练带入普通学校,还是把优质的文化教育植入体校,上海在乒乓后备人才的培
养上正朝着“体教结合、全面成才”的目标摸索前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王励勤、王仪涵、许昕之后,上海正播种著下一个乒乓
收获季的希望。
  于子洋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16岁的于子洋第一次站上了世青赛的舞台,仅以年龄论,他这登场的年纪确实有点“
高龄”。“以前是因为队内选拔赛的成绩一般,所以没机会参加世 青赛,最近半年进步
了,所以我才能来这里。”虽然入门的年龄不算早,但于子洋却做到了一击即中——在个
人第一届世青赛上,他就拿到了赛事的男单冠军。
  就是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于子洋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而转折的起点得从今年6月
的日本公开赛说起。当时,非种子选手身份的他从资格赛打起,最终以4比2力克东道主头
号选手水谷隼力夺冠。
  于子洋以16岁零30天的年纪,成为最年轻的乒联巡回赛男单冠军。此前的纪录是由樊
振东创造的,后者在去年波兰公开赛上夺得男单冠军时的年纪,仅为16岁零292天。同时
,于子洋还取代了日本选手三部航平,成为国际乒联最年轻的男单冠军。
  “在日本公开赛拿完冠军之后,我整个人在自信心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感觉人不一样
了,也经历过大场面了,再跟谁打都有底气多了。”今年11月,于子洋再接再厉,又在竞
争异常激烈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杀入男单八强,之后则是如愿得到了升入国乒男子一队
的名额。
  在拿到世青赛的男单冠军后,自然而然的,于子洋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展望。“明年
世锦赛肯定还是希望能参加,无论什么项目,都想参加。奥运会的话,两年后的里约奥运
会有难度,应该还是6年后更有戏吧。”
  扛住日韩 拿下男单
  对于青少年阶段的乒乓球,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的官方说法大致一直是“格局较开
放,中国队优势不明显”。落实到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以下简 称世青赛)层面,男
单的历年冠军榜似乎就是明证——君不见那一个个梅花间竹般出现的日韩选手的名字?世
青赛创办至今12载,日本和韩国各“捡漏”了两个男 单冠军——去年令中国队饮恨男单
的便是韩国球员张宇镇。
  不过一年之后,这个遗憾终于被弥补上了,于子洋以4比0战胜日本球员村松雄斗,帮
助中国队在本届世青赛上实现“包场”。
  男团、女团、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在经过为期8天的角逐后,中国队将
本届世青赛的7枚金牌悉数收入囊中。考虑到上届丢失男单金牌的 “前债”,以及日本球
员村松雄斗在今年南京青奥会的一战成名,男单决赛无疑便成了最受关注的一场比赛。正
如国乒队总教练刘国梁在上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 “未来乒乓世界中日对抗将是主流”
,对于这场发生在中日间的男单决赛,中国队非常重视。
  “前面的男双决赛我没怎么看,都在忙着帮于子洋做准备了。”从国乒男二队主教练
刘国正的这句话里不难看出,他们对这场是何等重视。“其实像日本 和韩国,他们整个
的青少年水准还是不错的,得到了各自国家的大力支持,拥有了很多像一级公开赛那样锻
炼的机会。”刘国正表示,他们赛前将这场比赛设想为一 场苦战,但从最后的场上走势
来看,于子洋还是比较好地扼制住了对手的发挥,比预想中更顺利地赢下比赛。
  在上周的世青赛上,于子洋和村松雄斗的交手从赛程前半段的团体赛一路延续到最后
的男单决赛。“男团时,于子洋和村松打过,当时赢得比较轻松,一 方面是因为对手对
他还不太了解,再加上他战术运用成功,所以才能轻松拿下。这次男单决赛,场上局面明
显就比男团时要紧张一些,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于子洋 顶了下来。”在刘国正看来,
青少年阶段的中国乒乓确实不像成年队那般优势明显,能不能压对手一头,往往就取决于
小队员的心理调控是否到位。“青少年主要还 是看心理调控的能力,因为从技战术来说
,我们是有优势的,主要就看怎么让他们在场上去正常发挥。这是我们接下来要继续研究
的。另外,我们的正手能力也要加 强。”(本报记者章丽倩)
http://sports.sina.com.cn/o/2014-12-08/09417439116.s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