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幼儿游泳课程中,如何有技巧地引导“怕水

楼主: o9o9o (宇辰)   2022-06-05 16:09:32
幼儿游泳课中,如何有技巧地引导“怕水孩子”呢?
在3-6岁的幼儿游泳课中,时常会看见怕水的孩子。如果此时爸爸妈妈却选择了较多人的团体班,或是有进度压力的课程时,通常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面对这样的孩子,除了小班制与不盲从进度以外,教练与家长须要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技巧性地让孩子在课程中感受到被理解与获得适当的协助,提升孩子对泳池环境的安全感(缓解害怕、紧张的情绪),才能诱发孩子主动探索与尝试的学习游泳技能。
下面我们会先简单介绍“害怕”、“紧张”的情绪是什么? 在了解这样的情绪的由来之后,接着我们会介绍五个缓解害怕、紧张情绪的技巧工具给您参考。
在谈论怕水这个状况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害怕”、“紧张”的情绪是什么?
任何会让人感受到威胁的刺激,同时会诱发大脑内边缘系统的杏仁核活化,因此杏仁核也被称作“威胁侦测中心”,在紧张、害怕、焦虑、恐惧时等的感受都与杏仁核活化有关。这些资讯同时也会储存在海马回(记忆中心)中,以便下一次相同刺激来时,个体可以快速地做出反应。
举例来说,有些孩子对于新环境跃跃欲试,可能看到水池觉得好玩就跳下水,但此时呛水的过程,身体不舒服的感受也会刺激杏仁核,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并将此经验与情绪感受储存到海马回,于是下一次在同个情境下,孩子会因为储存在海马回的经验,在看到水池时而停下来,而不再是一下子就跳下水了。
因此单就“害怕”、“紧张”的情绪来看,其实是生物体所必须也具有其功能的情绪感受,驱使我们能观察环境,避免让自己受伤。
当刺激强度过大,杏仁核呈现过度刺激的情境下,进一步会更阻断大脑前额叶皮质(注)思考,驱使孩子“战(权力斗争)”、“逃(退缩、不沟通)”、“僵”的行为反应:崩溃大哭、拒绝尝试任何简单的活动、无法思考、离开现场、整个人躲在家长的怀中、甚至呆住无法有任何回应,都是在杏仁核过度活化所出现的行为表现。
接着我们从以上的大脑神经结构与功能来看幼儿游泳课:
当孩子对于泳池非常紧张、害怕时,该怎么办呢?
技巧1: 家长从“中性的角度”看待紧张与害怕的情绪,可以提升孩子的“关系的安全感”
理解紧张与害怕的情绪是生物的本能,且有存在的必要。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纳孩子紧张与害怕的情绪。
当周遭大人呈现理解与接纳后,更容易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不仅仅来自环境,也来自“关系的安全感”─ 被无条件接纳的安全感,需要让孩子知道: 爸爸妈妈或大人不会因为我的紧张与害怕觉得我不好。
在“依附”-“探索”的平衡杆中,当孩子越感到紧张、危险与焦虑时,会寻求依附对象的安慰、靠近依附对象,反之当孩子感到安全、好玩、且有趣时,则会渐渐地尝试探索的行为。有了这个概念后,当孩子在紧张与害怕时,提供给孩子安全感才有机会让孩子出现探索、主动学习新的动作技巧。
技巧2: 帮助孩子标记情绪、觉察情绪
当面对孩子紧张与害怕的情绪时,若持续恐吓、威胁甚至批评孩子,都会持续增加杏仁核活化,进一步让孩子更容易出现“战、逃、僵”的反应,并将此经验储存到海马回,让孩子未来在听到游泳课时,直接联想到此负面经验,甚至在还没有到泳池时,就直接由海马回的经验去刺激杏仁核活化,所以孩子可能在课前就开始紧张、焦虑甚至哭闹崩溃。
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标记情绪、觉察情绪,都是有助于大脑皮质的前额叶活化的方式。面对紧张怕水的孩子,我们可以试试看告知孩子:“和陆地上的感觉不太一样,你有点不习惯,也有点害怕吗?”、“你有一点紧张吗?”。让孩子练习觉察此时自己的情绪状态,增加由大脑皮质的前额叶到杏仁核的路径,由大脑来告知杏仁核,“水是很好玩的、没有这么危险、不需要把水当作生存危险的刺激看待喔!”。
技巧3: 为孩子设定最适切的挑战
最适切的挑战,意指现阶段做不到,但在练习数次后有机会可以成功的难易度。当活动的难度设定在最适切的挑战时,最容易增加孩子愿意主动尝试的内在动机(注),并增加孩子的发展表现。于是课程中,因应每个孩子的状态,设计活动难度,让孩子因为好奇、有趣,进而想要去尝试。
技巧: 善用“心流经验”让孩子感受到趣味
心流经验=意指把注意力全神贯注在执行活动,没有多余的浪费在担忧任何事物的过程。(引用:米哈里. (2019). 心流 (Vol. 11). 读书共和国╱行路)
除了结合上述的“最适切挑战”,让孩子感受到目标明确且可立即回馈的活动,也能大大的提升心流经验,例如在泳池玩简单的捞鱼游戏,就是目标明确(要捞到鱼),回馈立即(是否有成功捞到鱼)。
在孩子学游泳的初期,借由孩子喜欢的玩具、游戏让孩子有机会在课程中全心投入而激发出心流经验。在此过程中,孩子会投入在此时此刻的当下而忘却其他的担忧与烦恼。于此同时,因为孩子能控制注意力在执行想要的目标,更能增加孩子的自信与掌控感。拥有自信与掌控感,便能大大的降低孩子紧张与焦虑的比例。
而随着课程进展,当孩子在水中逐渐感到安全感之后,在游泳课的过程中也能慢慢地感受到因为各种动作技巧的挑战,而感受到的“身体心流”,让孩子借由将专注力毫不余力的放在身体动作上,除了提升孩子动作技巧的表现,更也有机会让孩子由“怕水”进阶到“在水中能感到有自信的安全感”。
例如: 课程中攀附岸边的练习,孩子会全神贯注的思考与不断的练习控制自己手脚的位置,此过程即是身体心流的简单例子。
技巧4: 赋能给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
除了上述的情境外,结合正向教养提倡的赋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加孩子愿意主动尝试的动机也相当重要。
因此,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与思考活动难度是否符合孩子的最适切挑战,并综合考量孩子的情绪状态,赋能给孩子也是家长与教练也很重要的技巧之一。
此时正向教养的工具:鼓励孩子、鼓励取代赞美、和孩子眼神相对、将任务拆解成小步骤、给予充分关注、与孩子建立无声暗号、启发式问句、专注地注意孩子、避免给予特殊待遇与服务等等,都是赋能给孩子的适合的工具。
面对怕水且紧张的孩子,单纯地传达“不要怕”,是无法让孩子接收到的。只有在无声的氛围以及正向的鼓励之下,搭配以上技巧,并在过程中不断的赋能给孩子,才能真的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不用怕”。
结语: 提升孩子的整体安全感
童趣悠游的幼儿泳课采小班制,让教练更容易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不盲目追求进度,让孩子在课程中感受到被理解与获得适当的协助。
越是怕水的孩子,越需要和教练建立安全的关系,让孩子可以信任教练,并进而提升孩子整体的安全感,并诱发孩子主动探索与尝试的学习游泳技能。
期待,让孩子能享受水中悠游自在,并在未来,让海岛国家的我们,都有机会能更安全地走向大自然。
图文好读版参考:
https://www.babyswim.com.tw/how-to-guide-a-child-afraid-of-water-in-swimming-class/
作者: NaTaO3 (放开那个女孩)   2022-06-09 08:07:00
从洗澡开始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