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受到许多人帮助,曾经受到版上多位老师的心得文启发,
今年有幸上岸,再次特别谢谢这些老师!
在此也分享一些准备考试的心得,希望这段过程收获和有所触发的能传承给其他考生。
一、考试经验
109学年度:
竹中、板桥、成功、新北联招通通没进复试。
110学年度:
竹中、板桥、竹北、香山、竹东通通没进复试。
台北联招未列备。
111学年度:
樟树:79/77.5
雄中:43/42
中一中:44/38
武陵:46/43
坜中:68/55
竹女:35/35
竹北:86/53
南一中:30/42
桃高:20/32
台北联招:61.5/52.5
全国联招:56/69
二、初试准备
1. 不要拿粗心当借口,能进复试的人也是有粗心,但分数还是足以进复试,想办法
让自己实力提升到前段,才能提高进复试的比例。
2. 我前年写过几回高中数学101跟几份考古题,去年写了十几、二十份考古题跟几
回徐氏数学。
我这学年度写完寸丝笔记跟几十份考古题,从去年12月开始写寸丝写到今年2月中
旬,然后开始每天写一至两份考古题(含检讨)。
写寸丝时尽量把概念弄懂,之后的每份考古题只给自己60分钟,务必要知道那些
是曾经看过,这些就是要能在考场上拿到分的题目,前面几份会比较痛苦,因为
还是会有部分题目是寸丝上没写过的,但后面几份会越来越顺。
如果是新看到的题目,60分钟练习过程中有想法的但完成不了的,对完答案后,
建议先再给自己一些时间思考,如果能想出来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剩下不会的
题目,就先看Math pro上其他老师的解法,试着内化。
我会跟另外一位老师约讨论题目,如果我讨论时能再次讲出math pro上其他老师
的作法,我就相信我有将那个方法内化了,如果没有,那就需要再花时间去理解
一次。
3. 我今年在考第一间复试的前一周都还维持每日写考古题的要求,但随着每周都有
复试之后,我重心都放在试教,几乎没有再练题目,所以后面的几场的成绩都比
较差,尤其是全国联招特别不满意。所以说,如果时间允许还是要维持手感。
4. 知道哪些东西是新课纲比旧课纲多出来的东西,比如说几何分布的期望值跟变异
数,我在雄中跟竹女初试都有遇到,合理性检定在台南一中有遇到,今年的高三
课程还有看到椭圆的旋转,我认为二次曲线的旋转应该也会常常遇到,延伸出来
的不变量也需要好好准备,简言之,要注意课本上的内容,常见的证明题最好能
知道两个以上的证明方式。
三、复试准备
1. 今年代理时,有老师跟我分享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受用,供各位考生代理时参考,
“考上代理后可以稍微喘息一下,但不要休息太久,因为教甄已经开始了。”
2. 口试的资料我只有准备三折页,我认为这部分主要是你个人特质及对于这份工作
的了解,就没有特别准备,以下分享一些今年遇到的问题给各位参考:
a.自我介绍。
b.是否做过行政/如果要请你接行政,你觉得自己适合做哪个位置。
c.数A数B的差异。
d.对于校订必修了解?是否参与过共备?
e.这么多考生(前一个考生是你的同事),你怎么说服我们,你比其他人更优秀?
f.如果学生喜欢上你,你要怎么办?
3. 试教:
a.我主要看南一跟龙腾两个版本的教师手册,一定要认真看教师手册,避免自己
搞错重点,也能发现自己教学上的盲区。
b.个人觉得引入很重要,例如今天要学的概念跟之前所学有什么关系,或是为什
么我们需要学这个概念。
c.讲解例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哪边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依据教师手册跟教学
经验),主要是让评审知道你有注意到这个。
d.对今天的课程下一个总结,或是今天所学的概念跟之后所学会有什么关联,
简单来说,这点跟上述b点就是承先跟启后。(我今年有几次,因为前面突然灵
机一动有更好的想法稍微脱稿,反而没有做到这点QQ)
e.合理性检定、几何分布都是我今年有抽到的试教题目,这些新课纲的内容就是
试教的重点,还有微积分基本定理也是常见的大魔王了。
f.我认为自己教学的逻辑脉络很重要。我今年有被问一题:“你为什么这样教?
你不觉得怎样怎样比较自然吗?”(是对于整个讲法的质疑,不是细节的调整)
我当时是回答,没有耶,我觉得从_____出发(我的教法),这样比较自然。
我相信每个人对于教学都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就诚实跟评审说你的逻辑,不要
说一些违心之论,违心的部分还是留给问,“愿不愿意当行政”那时候回答吧!
最后想分享当初实习时,无意间从一位老师那里听来令我很有感触的一段话触发给大家:
“复试就是一个缘分,能进复试的老师都是很有水准的老师。有的人第一次进复试,缘分
就到了,有的人迟迟没遇到自己的伯乐。我知道心很累,但在缘分到之前,我们只能继
续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好,当你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时,那就只是让自己离岸更远。”
这段话支撑着我即使心累,也继续相信自己做得到、能撑到上岸的时候。
文有点长,感谢看到这里的大家,祝福各位考生能早日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