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大大晚上好
今年111北市国中国文有两题想请教有无增设达案的可能性
分别为第51题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本诗为一首押东韵的近体诗
(B)以“三分国”讽刺朝廷偏安处境
(C)以禽鸟之乐对比渔客漂泊无依之悲
(D)寄托向现实控诉、郁郁寡欢之懊丧
原答案为A
与第65题
“他要细心地体会他的同伴,对于羞怯的人他要温柔,对于疏远的人他要和蔼,蠢
陋的人他要宽厚。他要能知道和他对谈的是什么样的人,他要避免不合理的引证,
或可以恼人的问题。他很少在谈话中显露锋芒,永远不令人厌弃。有惠于人,他必
行若无事。”根据文意,下列何者最符合作者对于“他”的要求?
(A)多替他人设想,使周围的人舒适而自在
(B)忠于自己的感觉,而不计算他人的反应
(C)常怀感恩之心,并乐于分享自己的一切
(D)能明察秋毫,即使旁人讽刺也彬彬有礼
原答案为A
其中第51题A选项没有问题(但考这个实在是^^?
想询问的是D选项为何不正确?
个人从“最羡”一词可推知作者并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
对照前面先人那些功业,才会兴起此叹不是吗?
另外第65题
文本中利用“细心地体会”、“要能知道”等词汇建构出“他”对于行为的审慎
如果不是明察秋毫,要怎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想询问两题的D选项有无增设答案的可能性以及这种阅读理解的题目要怎么附佐证资料QWQ
感谢各位大大的拨冗阅读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