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111兴大附中国文科考题(选择题部分)

楼主: iamred (红小鬼)   2022-05-04 21:24:41
选择部分备份
※※
一、单一选择题(1~15 题,每题 2 分,答错不倒扣,共 30 分)
1.下列选项,没有错别字的是:
(A)幽浮是什么,迄今仍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终究难获定论
(B)林君家境优沃,个性豁达,加上急公好义,难怪大受欢迎
(C)面试时充满自信,察言观色,见招拆招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D)年关将近,才刚破晓,市场上已人声顶沸,挤满采买民众
2.下列文句“”中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A)受到疫情冲击,逢甲夜市逛街的民众锐减,呈现“万人空巷”的冷清景象
(B)浮滥地出版没有价值的书,不仅“祸枣灾梨”,浪费资源,且不尊重读者
(C)狂吃宵夜又不喜欢运动,年纪轻轻就体态丰腴,“腹笥便便”乃意料中事
(D)他因一时糊涂而犯下无心之过,委实“罪不容诛”,请媒体切勿猎巫霸凌
3.下列文句中□□□□处,依序最适合填入的是:
甲、元方季方俱盛德,祖太丘称为□□□□。(《幼学琼林》)
乙、永嘉时,贵黄老,尚虚谈。于时篇什,□□□□,淡乎寡味。(钟嵘《诗品》)
丙、《诗》云:“牂羊坟首,三星在罶,言不可久。”古人为诗,贵于□□□□,使人思
而得之。(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
(A)棠棣竞秀/变创其体/意新语工
(B)伯壎仲篪/大张其词/如在目前
(C)难兄难弟/理过其辞/意在言外
(D)玉昆金友/言过其实/得意忘言
4.《韩非子》虽属子书,但其中的“内外储说”一如经书般有“经传”,传多以寓言解释
、印证经文意义。
请问对应“郑人买履”的经文最有可能是:
(A)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则说者多棘刺,白马之说
(B)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C)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
(D)一听,则愚智分;责下,则人臣参。其说,在索郑与吹竽。其患,在申子之以赵绍、
韩沓为尝试
5.“故敌国之君王,虽说吾义,吾弗入贡而臣;关内之侯,虽非吾行,吾必使执禽而朝。
是故力多则人
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夫______________,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
之不足以止乱也”,
依照文意逻辑和韩非思想,___________最适合填入:
(A)人主不能明法以制大臣之威
(B)乘威严之势,以困奸邪之臣
(C)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形名
(D)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6.阅读下文,选出叙述最恰当的选项: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上邪〉)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
之。摧烧之,
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
肃肃晨风飔,东
方须臾高知之。(〈有所思〉)
(A)根据风格、句法观之,甲、乙均属于古诗,甲诗创作时间应略早于乙诗
(B)甲诗是爱情诗,写女子对天发誓,即使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C)乙诗则是闺怨诗,写思妇对丈夫由爱到怒,由怒到犹豫的情绪变化过程
(D)甲诗以“山无陵”等喻情,乙诗由爱转怒关键句:“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7-8 为题组
阅读下文,回答 7-8 题。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亦足王
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
籍与江东子弟八
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
于心乎!”……
乃自刎而死。
7.关于甲、乙二诗的比较,说明正确的是:
(A)依照文意脉络推论,三篇诗文写作先后顺序应是:丙→乙→甲
(B)甲乙诗都主张项羽应该卷土重来,不宜轻忽性命,自刎乌江
(C)甲诗认为卷土重来的关键在于项羽,乙诗则认为在士兵身上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是包羞忍耻的表现
8.丙文中粗体画线的字义,依序与下列“”中相同的是: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C)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D)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9-10 题为题组
阅读下文,回答 9-10 题。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
可再乎?谚所
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
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
(甲)若晋取虞,(乙)民不和,神不享矣(丙)将在德矣,(丁)神所冯依,(戊)而明德以荐馨
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及其大夫井伯,
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且言易也
。(《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
9.引文第三段反黑画线处,甲、乙、丙、丁、戊的正确顺序是:
(A)甲戊丁丙乙 (B)乙丁丙甲戊 (C)丙乙丁甲戊 (D)丁甲乙丙戊
10.下列说法,符合作者之意的是:
(A)次段“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车”比喻虞国,“唇、齿”则比喻虢国
(B)宫之奇认为国君的品德才是能否得到神明庇佑的关键,暗示虞公应努力修德
(C)晋国不只一次向虞国借用土地,宫之奇提出规劝无效后,率领族人离开虢国
(D)故书曰:“晋人执虞公”,所谓“书”系指《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
11-12 为题组
阅读下文,回答 11-12 题。

中国的侠,或者是中国的侠义也是基于一个共享、共有的背景、价值观,以及思想传统
而形成的。在
春秋战国养士、用士之风盛行的催化下,成就了刺客这类人物的出现。刺客注重的是感情
,强调有恩必报,
都有政治意图,不见得有固守的原则和遵循的理念,却肯为了伯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刺
客没有独立的地
位,常依附于权贵门下,成为专为恩主行刺之人,也因此刺客的作为经常惊天动地,所谓
“不鸣则已,一
鸣惊人”就是刺客的最佳写照。游侠则居无定所,常以“行侠仗义”为己任。在浪迹天涯
之际,路见不平
即拔刀相助,多为锄强扶弱、劫富济贫之辈。他们不论是依附权贵或是独力行走江湖,皆
可依照自己的原
则和理念行事,有些行为虽不免遭人非议,但能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理想。侠的人格特质,
第一个是言必信,
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在最深刻的动机上,侠没有儒家进
取俗世的精神,
不论在表现上如何仗义守信、济弱扶倾,侠的根本信仰和他的身世、行脚一样,都有一点
飘忽、有一点萍
踪不定;是以他不能等同于救苦救难的英雄,不能有神通、不能有法力,他最卓越的神通
法力应该是远离
人群、远离功名、远离世俗的洞见。(改写自张大春《効忠与任侠──七侠五义》)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
宰相卿大夫,
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
子之德,义不茍
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
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
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司马迁〈游侠列传〉)
11.关于甲文,叙述正确的是:
(A)刺客重视忠,游侠标榜义
(B)刺客的出现与儒家积极用世的思维有关
(C)刺客与游侠都依固守的理念与原则行事
(D)刺客与游侠皆居无定所,行踪飘忽不定
12.关于甲、乙二文,叙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肯定儒家而否定游侠,司马迁肯定游侠而否定儒家
(B)儒者或在世或已留名青史,如“季次、原宪”;或死后颇受弟子怀念,如“宰相卿大
夫”者
(C)乙文“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表现近于甲文的“却肯为了伯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D)甲文的“路见不平即拔刀相助”与乙文的“行侠仗义”,都表现出救苦救难的神通法

13-15 为题组
请阅读下列三篇短文,回答 13-15 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
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
乎?以臣弑君,
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
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史记.伯夷列
传第一》)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
天下之诸侯,
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
二子乃独耻食其
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今世之所谓士者,一
凡人誉之,则自
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
也。余故曰若伯
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韩愈〈伯夷颂〉)

伯夷一颂,大致与太史公同工而异曲。史公传伯夷,患己之无传,故思及孔子表彰伯夷
,伤知音之无
人也。昌黎颂伯夷,信己之必传,故语及豪杰,不因毁誉而易操。曰:“今世之所谓士者
,一凡人誉之,
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见得伯夷不是凡人,敢为人之不能为,而
名仍存于天壤。
而己身自问,并特立独行者。千秋之名,己身已定,特借伯夷,以发挥耳。盖公不遇于贞
、元之朝,故有
托而泄其愤。不知者,谓为专指伯夷而言。夫伯夷之名,孰则弗知。方知古人之文,非无
为而作也。(林
纾〈韩文研究法〉)
13.乙文韩愈〈伯夷颂〉:“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伯夷叔齐以为不可的是甲
文中的何者:
(A)左右欲兵之
(B)国人立其中子
(C)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D)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14.丙文林纾〈韩文研究〉以为“(韩愈)伯夷一颂,大致与太史公同工而异曲。”乃是

(A)韩愈与太史公都主张伯夷、叔齐是特立独行的豪杰之士
(B)韩愈与太史公表面上记颂伯夷、叔齐,实则为己之际遇而发
(C)韩愈与太史公都称颂伯夷、叔齐乃独耻食周粟,饿死而不顾
(D)韩愈与太史公都称颂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攻伐暴政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文韩愈〈伯夷颂〉:“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中的“非”与“是”都是动词
(B)甲文《史记.伯夷列传》云:“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可知列传记载诸侯
事蹟
(C)甲文《史记.伯夷列传》云:“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句中之“太公
”即是“太史公”
(D)丙文林纾〈韩文研究〉:“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
”意近于庄子所云: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二、多重选择题(16~20 题,每题 3 分,多、漏、错一个选项扣 1.2 分,扣到该题 0
分为止。共 15 分)
16.以下四段文字,分别节录自四部史书,判断后选择说明正确的选项:

三月,曹平公卒。夏五月,火始昏见。丙子,风。……数日皆来告火。裨灶曰:“不用
吾言,郑又将
火。”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子大叔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
子何爱焉?”子产
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
遂不与,亦不复火。

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
曰:“亡一姬
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
之,赐都金百斤,
由此重郅都。

鲁仲连谓孟尝:“君好士也!雍门养椒亦,阳得子养,饮食、衣裘与之同之,皆得其死。
今君之家富于
二公,而士未有为君尽游者也。”君曰:“文不得是二人故也,使文得二人者,岂独不得
尽?”

北京既陷,福王立江左,改元弘光,封芝龙南安伯,鸿逵靖西伯。二年,唐王即位福京
,改元隆武,
晋芝龙平西侯,鸿逵定西侯,俱加太师。已而成功陛见,帝奇之,抚其背曰:“惜无一女
配卿。卿当尽忠
吾家,毋相忘也。”因赐姓朱,改名成功,字明俨,封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剑,仪同驸
马。自是中外皆
称“国姓”云。
(A)甲书编年记载春秋史事,作者孔子,列四库全书经部
(B)乙书作者系汉史官,曾为李陵辩护而下狱,忍辱著述
(C)丙、丁均属于纪传体通史,同样被列在二十五史之内
(D)四本书中,记载起迄年代最长和最短的分别是乙和丁
(E)四本史书作者所处的朝代,由先而后顺序是甲丙乙丁
17.汉语中有所谓“反训”的情形,也就是对于同一个词语,可解释为正反两种意义,例
如《战国策.冯
谖客孟尝君》:“窃以为君市义也”/宋.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同一个“市”字,
前者解释为“买”,后者却解释为相反意义的“卖”。下列“”中的字义前后相反的是:
(A)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B)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县帜甚高,然而不“售”
(C)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武王曰: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E)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酰焉,乞诸其邻而与之/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

18.下列关于国学常识的介绍,说法正确的是:
(A)编导全方位的作家关汉卿,毕生精力都投注在杂剧而不作散曲,《窦娥冤》尤其是其
剧作亮点
(B)《西厢记》是王实甫的小说代表作,因为那句“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被奉
为爱情宝典
(C)张岱说:“古人记山水能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袁中郎也
就是袁中道
(D)《水浒传》中的宋江起义,《宋史》有相关记载。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已稍具水浒
故事规模
(E)洛夫为超现实主义诗人,新奇的语言,多变的手法,晦涩的诗意近于魔幻,素有“诗
魔”之称
19.下列“”中文句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是:
(A)“牛骥同一皁,鸡栖凤凰食”/“娉娉嬝嬝十三余,荳蔻梢头二月初”/“松柏后凋
于岁寒,鸡鸣不
已于风雨”都使用借喻修辞
(B)“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牙齿刚咬住的真理,用舌头否认”/“臣
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均运用借代修辞
(C)“那就折一片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你不妨摇曳著一头的蓬草,不妨纵
容你满腮的苔癣”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都用到转化中的形象化修辞
(D)“夜长春梦短,人远天涯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俱运用映衬中的对衬修辞
(E)“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
可言”/“第二
天一早,我便搭平快车‘空洞’、‘空洞’坐了一整天,才算晃到台北”皆运用谐音双关
修辞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
,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
欲传与公,公毋
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
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外)一方人。以此视病
,尽见五藏症结,
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出自《史记.卷一百五.扁鹊
仓公列传第四十
五》)

郑国名医,姓秦名缓,字越人,寓于齐之卢村,因号卢医。少时开邸舍,有长桑君来寓
,秦缓知其异
人,厚待之,不责其直。长桑君感之,授以神药,以上池水服之,眼目如镜,暗中能见鬼
物,虽人在隔墙,
亦能见之,以此视人病症,五脏六腑,无不洞烛,特以诊脉为名耳。古时有个扁鹊,与轩
辕黄帝同时,精
于医药。人见卢医手段高强,遂比之古人,亦号为扁鹊。(《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
根据上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甲文说法,长桑君其实就是乙文中的“鬼物”
(B)根据甲、乙文说法,秦越人其实未必擅长于诊脉
(C)根据甲、乙文推断,秦越人可称扁鹊,又称卢医
(D)扁鹊医术高明,主因是饮用长桑君神奇疗效的水
(E)长桑君能见人五脏六腑,医术可与秦越人相抗衡
一、 单一选择题(1~15 题,每题 2 分,答错不倒扣,共 30 分)
题号 答案
1~5 C、B、C、B、D
6~10 B、C、A、B、B
11~15 A、C、C、B、A
二、 多重选择题(16~20 题,每题 3 分,多、漏、错一个选项扣 1.2 分,扣到该题
0 分为止。共 15 分)
16 题:BE
17 题:ACD
18 题:DE
19 题:BD
20 题:BC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