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考题] 111文华高中国文考题

楼主: sigridhsu (sigrid)   2022-05-03 23:26:05
从书中找到第四题,资料三曾昭旭的文字,仅凭印象找到段落。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文选.序〉中,曾提出他选文的两项标准:“事出于沉
思”与“义归乎翰藻”。换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一篇精彩动人的文学作品,一定
是一方面出自于真诚的创作冲动,一方面又曾经过艺术手法的成熟处理。简言之:好
作品的两大指标就是真诚与精美。
但什么是真诚的创作冲动呢?(什么才是沉思而非浮思呢?)这立刻关联到作者对自我生
命的存在省察。他必须能穿透生命浮面的假象(如感官的短暂刺激),过滤情绪流荡的杂
质(如顺势而下的过度兴奋或忧惧),而碰触到人性深处的跃动:这样他才能了解并掌握
人性的普遍真实,他的作品也才可能感动各种不同(虽表象不同而底层相通)的人,而这
即属于生命存在与体验的课题。
其次,再谈到什么是艺术手法的成熟处理,这首先要确定是否成熟(或成功)处理的唯一
标准(或诉求),乃是在于这作品(或语言)能否准确而充分地将作者的沉思(亦即生命
存在感)表现出来,并传达给读者。在此最要警惕的是不能买还珠,错把文辞的精美雕琢
看作主体而忘了它所要表现传达的生命讯息。于是,处理手法是否配称为“艺术”便很重
要了。要言之,何谓艺术手法,一定具有一种吊诡辩证的性质,以引导读者、暗示读者,
要在作品的语言引导中适时放下对语言引导的执著,去领略到语言所无法充分传达的生命
存在讯息。所谓余音袅袅,意在言外,生命存在的真切体验与感动就在读者自己身上,作
品顶多只是扮演了引领者、提示者、启发者的角色罢了!
而这两点有关文学艺术的奥义或者妙义,就在庄子书中有最准确圆熟的捕捉,与最淋漓尽
致的诠表。说庄子是中国生命美学之母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因此,也就难怪中国历代的诗
人艺术家,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庄子了。所以,就让我们翻开《庄子》,好好去搜寻这两项
妙义的踪迹吧!
※ 引述《smilepapa (跳跳)》之铭言:
: 时间太赶来不及背题背完整,
: 希望大家合力完成
: ㄧ、名词解释 10%
: 1.辟人之士
: 2.拔葵去织
: 3.唐传奇
: 4.四端
: 5.新月派
: 二、简答 10%
: 1. 司马迁史传散文的特色
: 2.先秦寓言的特色
: 三、根据三民版1-5册选文,(有附上五册全部的篇目),设计三份学习单,要求两册

: 学年为一组选文,帮,助学生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历程,以高三完成自传为目标。30%
: 四、命题(从三则资料中任选,出一题单选、一题多选、一题混合,必须有答案跟详解

: 非选题要有评分标准)20%
: 资料一:庄子人间世
: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

: 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

: 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

: 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

: 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

: 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

: 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

: 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

: 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

: 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

: 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誉之,不亦远乎!

: 资料二:庄子逍遥游
: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

: ,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

: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

: 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 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

: 苦哉!”
: 资料三:曾昭旭“论庄子文学的两大奥妙—生命存在与语言辩证”
: 曾昭旭对庄子的评析。文章开头先提昭明文选的选录标准,进而提到文章动人的
: 指标为真诚、美学(?),并一一分析何谓真诚,何谓美学,真诚就是关于人性的普遍

: 实,美学就是“吊诡辩证”,能让读者思考生命。最后提到对庄子的评价。
: 五、赏析痖弦“赫鲁雪夫”,并说明痖弦在台湾诗坛的地位。10%
: 六、请以“未来教师”为题作文一篇,文长不限,需抄题。(引导文字大意是说,教师

: 教育变革之下,必须跟以往传统方式有所区隔,在这样的趋势下,教师应该怎么调整自

: 的心态)。20%
作者: nainhasfish   2022-05-04 02:18:00
谢谢!
作者: paww (吼)   2022-05-04 09:12:00
感谢分享!
作者: naiadeve (sayyeah)   2022-05-04 12:32:00
谢谢分享
作者: smilepapa (跳跳)   2022-05-04 17:16:00
谢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