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t324 (())
2015-07-21 16:47:01大家好:
在准备考试的这段时间,受到实习教师板非常多帮助,
所以在考上的当下,也想分享一下我准备考试的心得,希望能够回馈板友。
背景:大学中文系毕业,工作两年半,进入”传播所”就读,硕士毕业后实习,
应届考上南区(嘉义县)
因为我的历程比较迂回,年纪又比较大XD
所以我在实习期间就一直抱着“我现在念的书不只为了应付教检,
而是为了通过教甄”的心态。
(如果实习学校同意,真的建议实习期间一定就要开始念书,
我的实习学校非常照顾实习生,教务主任还建议我们可以组读书会,
所以我们每周有三节课的时间,实习生会聚集一起念书或是讨论教育议题,
但是一定要先确定处室这段时间没有业务,并事先知会各处室主任。)
今年国中大旱,许多区域没有开缺,只能好好把握每一场考试
我考的有
全国高中职联招→未过初试
新北高中职联招(其实是独招)→通过初试
台北市国中联招→未过初试
新北市国中联招→通过初试,备取
新北十校联招(其实是独招)→通过初试
中区→通过初试,备取
南区→通过初试,正取
在实习直到闭关的时间,我念的书单有:
【教育科目】
专书
张春兴 教育心理学
黄德祥 青少年发展与辅导
Corey 心理咨商与辅导实务
谢文全 教育行政学
陈奎熹 教育社会学
林玉体 西洋教育思想史
(很好念,对于教育史跟教哲都可以有大略的了解。
而且可以知道哲学家的一些小八卦,像当时我就很讨厌柏拉图XD
但现在我也忘了原因…)
考用书
戴帅 教育专业科目
(实习期间念的,按照主题整理得很清楚,我的笔记都是按照他的脉络去做。
但是缺点是太粗略,要打底的话,真的还是建议专书)
陈嘉扬 教育概论(朋友给的书,但我不太习惯他的行文,所以我比较推下面高明的书)
高明 教育综合专业科目
(我觉得整理得很好,是精华中的精华,也会将历年教甄题目容纳进去)
考古题
我从103年往回写 大概写到95年
先写中教,行有余力再写小教,小教的题目我觉得比中教刁钻,
而且出的教测都比较难,但我还是会尽量把问题都搞懂,
请善用阿摩,如果连阿摩也不会,
我就会去一个叫做”教育专业科目讨论坊”的FB社团发问,那里有很多强者!
很感谢阿摩,我有两个月买VIP,搭公共汽车时就会狂做,而且我很病态的是,
我在难度上都选择”困难”,所以往往考出来只有40或50,有一次教哲只有16分…
因为简单或中等难度的题目,一定人人都会,
所以虽然这样的设定会打击我的信心,却也提醒我还有许多不足。
不过考前一个月我就没这样了,是以写历年考古题为主。
【国文】
大学修课的课本(不过没念完,一边念还一边懊悔当时没有认真上课)
抢救国文大作战 (虽然是中文系,很多文学史还是忘光光,所以我很认命的打底)
古文三十篇
翰林版备课用书
(听说备课用书很容易成为考题,所以当我教育科目念累的时候,
我就会拿一本备课用书来看看,也可以顺便想想这一课的亮点在哪)
陈益泰 高中国文真实力大PK
(这一本我很推 教甄爱考的改错、注音、成语或是字词比较,
在这一本都找的到,很适合像我这样对国文生疏的人@@)
陈铁君 高中国文常识暨阅读精选
(他有分古文篇跟韵文篇,我通通写完了,觉得功力有变好XD)
杨昕 新主题式国语文解题(一样大推!!!)
朱武 国语文提要荟萃(以前考上的朋友送我的,我会翻一下里面的国学常识)
国学常识(一样是考上的朋友送的,其实是高中生的课本)
古文观止(没有念完,挑有名的篇章看)
教甄的国文虽然考得比高中更难一点,但是我觉得方向很类似,
所以我的书单里很多都是高中生准备指考的书籍,我觉得也适合教甄,
甚至今年双北、中区的国文,考题都算友善,反而是南区的国文蛮难的…
(新北十校不考国文)
考古题
一样从103年写回去
我还写了学测跟指考的考题(94~103)
其实阿摩在考题这一块真的非常完善(超感谢阿摩),
不过我实在不太喜欢在电脑前做考题,因为写完考题需要检讨时,
就已经需要窝在电脑前…所以还是会忍痛花钱买纸本,
说真的蛮伤荷包的,而且重点是,虽然他帮我收录了各年度各区域的考题,
但很多时候详解是错的,或者是为详解而详解,看了就会很生气XD
其实我在准备考试时,也查了板友们分享的书单,说真的大同小异,
我想分享的是我自己做笔记的方式,可能未必适合每个人,但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我会把笔记写在活页纸上,按照人名去编排,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我是一个人名,就写在一张活页纸上,
这样的好处是,日后如果又读到他们的其他理论,
就可以补充在原本的笔记纸上,同时又可以复习原本读过的内容,一层层的堆叠记忆。
我觉得这样的笔记方式对我很有用,
因为不管是教心、教哲、咨商…都会有很多学者,提出很多理论,
但有时候会分属在不同的领域中。
(譬如教心学过布鲁纳,在念课程时又会遇见他,我就会直接给布鲁纳一张活页纸)
(缺点是很浪费活页纸)
当然有些较难用人物区分,譬如教测、教统、教育行政等科目,
我就会按照脉络去做笔记,但每换一个小子题,我就会换一张纸,
因为我知道教育博大精深,可能之后我又会读到关于这个子题的其他东西。
这就是用活页纸的好处,可以随时补充。
这是教育的部分,国文的话,
我会把子题分成国字注音、成语、典故出处、经史子集…等等,
一样按照书中的脉络去整理。
所以在这半年,我总共写了十本活页本(教育+国文)。
教育史、教哲在同一本
教心、青心、辅导在同一本…
自己分门别类,日后要找的时候,也不至于手足无措,忘记自己写在哪,
因为教育科目真的太~~~广~~~了~~~~~~而国文也毫无范围可言。
关于时间分配,实习结束之后,我就开始闭关,
把整天时间切成三部分:
早上八点半~十二点
下午一点~五点半
晚上七点~十一点
时间并不完全准确,但差不多是这样,
早上跟晚上念教育,下午唸国文,
其实我的念书时间不算长,因为我真的非常依赖睡眠
有一度我还为了要早点起床,把闹钟往后调了一小时,想说骗骗自己
结果也是没有用…
后来我就放弃了,觉得就给自己充足的睡眠吧…
中午吃饭时,我也会看电视(这段时间看了出境事务所跟春梅XD)
每隔两天的下午,我会固定到公园去慢跑,
对我而言,跑步可以健身,更重要的是可以放空,那是唯一我觉得放松的时间…
六月之后因为开始面临到各区复试,作息就不如前几个月规律,
(还因为准备复试压力很大,常常不愿意起床@@)
我的运气很好,因为之前工作有存钱,加上家中没有一定要我工作的压力,
所以我可以全心准备考试,当然全职考生也有他的压力,
整天与书为伍真的很容易忧郁…
但是能够心无旁鹜的准备考试,我还是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
我想有在代理的老师一定更辛苦,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