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 Social Work PhD 录取心得

楼主: ntuco7323 (大稻埕边的帅某强)   2023-04-08 12:52:14
[申请结果]
Admission:
Ph.D. in Social Work,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23
Ph.D. in Social Work,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1/31 (1/11 interview)
Ph.D. in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2/16 (2/04 interview)
Ph.D. in Social Policy, Brandeis University 2/18
Joint Ph.D. in Social Work and Sociolog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3/28 (2/23 waitlisted)
Ph.D. in Computational and Data Science,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2/7
Ph.D. in Disability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3/8
(without funding)
Rejection:
Ph.D. in Social Welfare,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14
Ph.D. in Social Welfa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3/8
Decision:
Ph.D. in Social Work,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学历]
台大社工所硕士 (4.05/4.3)
台大财金系学士 (3.79/4.3)
英文检定
TOEFL IBT101 (R:30 L:25 W:24 S:22)
[工作与研究经验]
硕班时期:
硕一担任系上老师的研究助理,发了一篇小型研讨会论文
硕二到硕三分别接了政大老师与卫福部、家扶共同合作的案子,以及到国教院担任兼任研
究助理做数据分析。
在研究所时期也当了两次社统助教、一次社研法助教
研究所毕业后(工作大约一年半):
先在北大担任北大人社标竿计画的研究助理,主要协助进行次级资料分析,后转至国教院
做研究助理,做教育行政资料分析。
同时也因缘际会参与政大老师的研究、UIC disability studies 研究团队的研究,以及
台大老师的研究,主要都是协助处理量化研究资料、以及数据分析。
[实习经验]
1. NTU-UIUC International Student Summer Practicum (1.5 month)
2. 新北市新店区职业重建服务中心 (一年)
[发表经验]
1 篇 SSCI Journal 第一作者 under review (硕论改写)
1 篇 专书章节 (第一作者)
1 篇 SSWR 第三作者*
1 篇 SRCD 第二作者*
国内小型研讨会、工作坊与未发表技术报告数篇
*这两篇会议论文是部分申请学校申请截止后才确定有被accepted
[推荐信]
国教院研究中心主任 *1
政大老师*1
UIC 研究团队PI*1
[相关活动]
2022 SICSS Taiwan的参与者
111年教育部公费留学考试(身心障碍学生)
心得:
整个2022年是鸡飞狗跳的一年,下半年同时有一份正职、三个额外的研究案、公费留考与
学校申请,每天都在追死线,建议大家还是要稍微安排一下申请的时程,看一下各个考试
、奖学金与学校申请的截止期限,提早做安排,才不会身心状况出问题。
虽然从研究所时期就有出国念书的打算,但本来没有预计要今年申请,在老师们的鼓励下
,选择今年试试水温,没想到结果比预期的还要好上许多,也感谢从研究所时期一直就在
默默关注的留学版前辈们留下的资讯,所以还是希望可以把自己的申请和选校经验做个纪
录并和大家分享。
[选校]
我的研究领域基本上有两条路线,一是身心障碍研究,二是数据分析与量化方法的应用,
身心障碍研究在美国的社工系所属于小众领域,不是每个学校都有,就算有,也可能只有
1-2个老师在做(而且大部分都还是偏向Autism and IDD),所以实际上也没有几间学校可
以选。
WashU的DCDS很特别,是少数学校中Data science program 有特别设立social work &
public health track的program,所以当时也选择申请看看,作为给自己另外一条生涯发
展方向的可能选择。
选校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打开U.S. News 的网站,依照排名一个一个点进学校看他们社工学
院(系)的老师组成,有没有适合自己领域的老师,那些老师最近在做什么?以前做过什么
?学校有没有相关的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是有一整个完整的团队经营,还是一人lab
?整体的师资组成特性(偏政策?偏临床?…)?
在注意faculty fit的时候,还要注意他们Ph.D. Program的申请限制、截止期限跟一些要
求(例如: UMich 就是经典的Joint program),我把这些资讯蒐集起来,做成一个Google
表单,然后有事没事就去更新一下当消遣。
以下是自己有用到的资料蒐集方法:
1. 可以点开博班学生的资讯,有些学校的博班学生资讯会写的满清楚的,这样就可以
知道,博班学生的数量、大概在做哪方面的研究。如果有博班学长姐跟自己的研究领域很
合,请务必reach out,如果幸运的得到回应,就可以开始蒐集相关的资讯(例如:
potential advisor 最近的研究?指导风格?有没有想收学生?学校整体的课程规划?生
活?…),通常博班学生讲的都满实际的,而且这些资讯可以整理进statement,精准打击
(如果要直接reach out to faculty 也可以,但比较常收到罐头信)。
2. 创个Twitter帐号追踪这些老师、学校(院系)的Twitter,不少老师会用Twitter分
享最近在做的研究、对于研究的一些思考、以及与其他学术人交流,学校也会用官方帐号
分享近期的活动和各种news,这样不只可以更清楚知道老师的近期研究方向,更可以清楚
知道学校系所近期的研究和领域发展重点为何?身心障碍研究是不是学校/系所的发展重
点?
[申请资料]
1. SOP/Personal Statement
第一次写SOP很容易觉得超卡,所以个人建议以最早的申请截止期限为准,提早至少3个月
开始准备,尽早写完后,给越多人看越好,会越修越完整,SOP内容其他心得分享有很多
建议,就不再赘述,不过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SOP里写到的东西尽量跟CV和推荐信相互呼应,例如:在SOP里描述参加SICSS的经验,在
CV的最后就可以放上参加证明。换言之,如果SOP里写的东西,在其他申请文件中没有看
到相关的证据的话,会让这份SOP的力道大幅下降。
另外,也可以把想找老师们的名字全部打在一起上网搜寻,基本上这种小众领域的老师们
彼此都互相认识,或有合作发表,可以去看看他们合作的研究内容,藉以了解他们在意甚
么?他们的论点是什么?然后把他们的观点整理进自己的SOP,会更有说服力。
2. CV
大部分学校对SOP有字数或页数限制,CV就不一定有,所以有一些特别的文件可以放在CV
后面(但还是要注意长度),例如:SOP里提的研究或研究案的abstract、针对TA/RA也可以
用2-3行的文字简短说明扮演的角色和执行的任务。
我的发表中有两篇发表是后来才确定有被接受,所以是后来才寄信给学校更新资讯,会不
会收到罐头回应就只能碰运气了(只有一间有认真回应)。
3. 推荐信
因为发表的期刊文章不多,从我的CV里面可能无法清楚的看出我的研究潜力和贡献,所以
在选择写推荐信的老师时,我选择直接请当时参与研究的研究案PI 和研究中心主任帮我
写推荐信,借由他们推荐信来佐证我在SOP里提到的研究案、我的贡献和研究发现。
[录取后的选校策略]
1. Reach out to potential advisors, the program director, and current
students
这件事情无敌重要,透过跟这些老师、学生的对话和交流,可以知道目前的系上发展状况
、老师的未来研究方向,生活水准,以及各种大大小小想到的事情,都可以透过这些交流
来更理解学校的运作、规定以及风气,以及学校是不是足够supportive,能够为学生着想
,和他们是不是真心希望你去,有时候更可以推敲出学校收你的原因(通常跟他们接下来
几年的发展有关,但这样的录取原因是不是自己想念Ph.D.的初衷,就要稍微考虑一下)。
2. 整体学校资源
博班一定不会只在系上修课,整体学校的学习资源、其他系所的师资、发展、以及跨校间
的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环,例如Brandeis虽然学校小,但他们的social policy跟波士顿其
他强校有满密切的合作关系。
3. Cohort
一届有几人?是我常问学校的问题,因为博班人数有时会影响系上的资源分配。
4. 想在哪里生活
这点是自己在评估学校的重点,在选学校的时候很实际的问题就是气候、交通、生活,尤
其对身体不是太好的人来说,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考量,也是需要问current students的
重要问题。如果选到一个不太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很有可能在博班的课业压力下,还要
适应生活环境带来的压力,会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公费]
还是记录下公费在整个申请中扮演的角色,和一些想法:
1. 有公费学校录取意愿比较高?
这件事情是个罗生门,但以自己的经验来说,因为公费年底才放榜,很多学校早就截止申
请,进入审查程序了,所以寄信给学校更新这个资讯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回应,或是收到
罐头信。换句话说,大部分的学校是在不知道我有公费的情况下寄来offer letter。个人
认为,公费对于学校端而言比较是一个qualification的认定,确认申请者确实有不错的
学术/学业表现,而非在意钱的问题。(但这只是个人经验,因为身旁确实有人因为有带公
费,学校就不给钱,或少给钱)
2. 公费在选校时带来的谈判筹码。
诚如前几篇心得文说的,公费10年来没涨过价(应该啦),所以如果学校愿意给full
funding,公费的吸引力超低,但是公费在过程中有起到一些重要的作用:
1. 收到Umich 的 waitlist 通知:
寄信给他们的program director说明一次我的研究领域、他们的东西跟我想做的东西很
match之类的,并且跟他说明我有带公费,金额为多少。他们很认真地再帮我评估了一次
,最后有稍微回复为什么他们没有直接录取的原因,这让我更能掌握自己的申请状况,以
及对方的program状况,有这样的互动,也可能是最后能够成功收到录取通知的原因。
2. 和学校谈funding package:
有些学校会因为有公费直接把给的钱减少,但我有遇到学校愿意坐下来和我谈公费可以怎
么用,例如:公立学校的funding通常绑的是RA/TA position + fellowship,利用帮他们
当廉价劳工来赚取生活费跟tuition remission,他们愿意减少我的每周工时,虽然会减
少他们给的钱,但能让我有更多自由时间自己运用,只是需要用公费负担部分的学费和健
康保险费。以我的经验来说,公费虽然有一堆缺点,但是可以让我在funding的部分有更
多的选择和谈判空间,其实也不完全是弊大于利。
总结:
感谢一路上帮忙的老师、学长姐、同学和同事,今年能够拿到这样的申请结果真的很意外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后续想念Ph.D.的人勇于追梦。
申请过程就是一场配对游戏,找到自己研究兴趣和学校发展overlap的地方加以包装,就
能增加配对成功的机率。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学校,虽然无法预测未来发展,
但在蒐集足够资讯后,就相信自己的选校直觉吧!
如果有问题,也欢迎站内信!
作者: pigletchu (朱叉布)   2023-04-08 19:57:00
恭喜!
作者: woojc6430 (大众韦汪喵)   2023-04-08 21:40:00
社工推一个,可惜最后不是去WashU,不然可以认识一下虽然我是要去附近SLU的MFT program XD
作者: mengjertsai   2023-04-08 22:56:00
恭喜
作者: Dukedream (相信自己的方向感)   2023-04-08 23:50:00
恭喜~
作者: velaro (下路双组合)   2023-04-09 01:04:00
推,我前室友也是social work 的
作者: ivy0705 (Ivy)   2023-04-09 02:21:00
NTUSW推~
作者: unmolk (UJ)   2023-04-09 02:39:00
恭喜!
作者: zzzz8931 (肥宅)   2023-04-09 02:51:00
恭喜
作者: YASUKOHUANG (键盘阿姨好难瘦)   2023-04-09 06:09:00
欢迎来UT
作者: musiccisum (musiccisum)   2023-04-09 15:30:00
Brown School 是好学校,但DCDS这个program听起来很潮,不过设计很有问题。恭喜恭喜
作者: forgiveme31 (原谅我吧!)   2023-04-09 20:24:00
Congrats!
作者: astoriany (ILoveNY)   2023-04-09 21:44:00
优秀的学妹!还是学弟?anyway,恭喜恭喜
作者: magicicada06   2023-04-11 00:44:00
推!大学部好朋友也是NTUSW!
作者: crystal0329   2023-04-11 08:04:00
强者我学弟!
作者: MIKEmike07 (加油!)   2023-04-11 23:46:00
对推
作者: yeete (contradictory)   2023-04-14 01:39:00
恭喜~祝未来顺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