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申请季节,所以藉著原文来分享一下来美国念硕士,特别是专业硕士的心理建设
不过要先说以下只是我自己的体验(UW MHCI+D)和我所认识的一些人们一起讨论出来的想法
不一定正确也无法代表全体,只是告诉大家“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首先,虽然名校硕士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对于大多数研究型大学来说
非硕博连读的硕士,特别是专业硕士,很多是用来赚钱的,用来养博士的
你可以看到每年各大学都会开不少新的硕班,有的甚至只是名字不同内容几乎一样
就算是名校也相同,当然学校为了赚钱不代表品质一定差,但是很现实的是
有太多太年轻,连课程内容都还没有定型的硕班,每年内容都在变
很多Program甚至没有学校自己的faculty愿意接,只能对外招聘program director
这些外聘的faculty很多虽然有不少业界经验但对如何经营一个program多是一窍不通
结果就是每年进来学生都在跟他一起"学习"如何host一个program
这也导致program有时和department的协调不完善,导致能选的课程和拿到的资源受限
我自己的program几乎每一年,每一届的director都不同,连课程内容也一直在变
再来,如果你看到专业硕班不断的promote说讲师都来自业界也要小心
业界的讲师确实比学界能够给予你更多就业上的insight
但这些讲师常常都是兼职,一下课就基本找不到人,基本只能仰赖助教
学校教授你至少大致知道每年的繁忙期在何时,业界讲师跟着公司周期根本无法预测
有时后一忙就会出现各种作业批改拖欠,或寄信问问题没人回的状况
我自己program就有遇到明明一个礼拜作业就要回来却拖了3-4周......
除此之外,如果你的program是属于跨领域的program也要特别注意
跨领域的program通常代表会收各种领域背景的学生
为了让大家有着共同的基础,通常第一学期or第一二学季几乎都会是各种基础课程
这种课程为了顾及非本科的学生通常都不会太难,导致对本科学生来说太浅而学不到东西
但偏偏可能占据整个program接近1/3的时间
而美国的教学风格又比较偏向自己要把东西念好再来上课,老师只挑重点讲
实际上作业的部分可能才是精华,透过做作业来学习与熟悉远比上课时用
所以真的不要太期待你在这种专业硕士课程里可以学到多少东西,可能还不比自学多
不过由于美国硕班有很多学生是工作过再回来念的,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和同学好好相处
你能够从你的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可能远远比上课学到的还多
最后,不要被就业率这个数字蒙蔽了
美国和台湾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是,台湾很多是大硕连读,而美国由于硕班很贵
不少人是大学毕业工作后,因为有需要才回去读,所以学生们的起跑点基本就不相同
很多人在来这个Program前就已经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个硕士就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我当年同学中有一个在毕业后就拿到Amazon Senior (L6)的工作
但你说是Program的功劳吗?人家在来唸之前已经有另一个硕士+10年NASA研究经验
另有一个公司同事,她在职念硕毕业之后直接跳Meta senior level
不过她在这之前已经是nursing BS + MS + PHD,你说这真的能全归功于这个这个硕士吗?
所以就业率这个数字真的看看就好,你应该去看那些和你学经历相近的学生的就业状况
结论是,不要轻易的相信官方网站上的资料与宣传
只要该Program不是第一届,Linkedin上一般都可以找到现役或毕业生
直接跟他们约个时间聊聊最准
如果是第一届,查查program director和其他核心教师资讯
看这些教师是否和其他老program的教师重叠,至少可以保障一定的教学品质
如果一堆都是兼职的或明显没有学务经验的就......自己斟酌
对于能选哪些课与课程细节也要问清楚才能知道program是否能帮助自己未来要走的领域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