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出国唸PhD Part 2: 给博班在学生

楼主: ignorant (积云参数化)   2020-01-03 02:32:32
[本系列三篇文章同时po在PTT studyabroad版和PhD版。如有违反版规请跟我说。]
系列文Part 2是给博士班学生的一些心得和建议。在开始之前,我想对还在奋斗的博士班
学生说几句话。如果你早上一睁开眼睛就迫不及待的想去工作,每天都乐在研究,觉得自
己是个快乐的博士生,我很为你高兴。如果你觉得工作好重快喘不过气了,觉得唸了几年
好像还是一事无成,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应该唸博士班。你不孤单,至少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我知道有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感觉。
1. 生理和心理健康最重要。唸博士班的压力很大,修课的时候被作业追着跑,研究进度
缓慢时觉得一事无成心里负荷也很大。写paper更是很折磨的过程,从开始动笔到完成,
送出后回复reviewers的意见,都很累人,直到paper被接受以后才能松口气。但是,这时
候大概又要开始写下一篇paper了,继续循环。
在压力很大的时候,生理和心理最容易出毛病。有些博士生压力大到有睡眠或肠胃方面的
生理问题,很多人更是很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有好几份报告指出1/3到1/2的博士生有忧
郁症状。即使注意到自己有压力症状,但我觉得能唸到博士班的人通常都对自己的能力蛮
有自信的,会想说自己应该能处理,像是做些运动舒压或是看些文章激励一下自己。但是
,心理压力有时候是自己无法处理的,需要去寻求外援,跟亲朋好友讲可能会让压力更大
,这时候找专业的咨商师是不错的选择,每间学校一定都有咨商中心,像是University
of Michigan (UM) 有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 (CAPS)。以前我听过一
句很好的话:‘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你,但是你要说出来,别人才知道怎么帮。’压力很大
很痛苦的时候,要说出来主动寻求帮助,很多人都会愿意帮你的。
如果博士班真的唸不下去,我觉得就放弃吧。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不代表人生就因此变得更
好,同理,放弃博士班也不代表人生因此就一蹶不振。对我来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远胜
于一张博士学位的价值。
2. 时间很重要。如果问我来美国唸博士班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会说:时间很重要
。有太多事情想做,想做研究,想唸paper,想练英文,想交朋友,想出去玩,想睡觉,
但是我一天只有24小时,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如果问教授或博士生最近过得如何,我想绝
大多数人会说好忙或时间不够用,因为他们真的有太多事情要做了。事情那么多,每个人
又只有24小时,唯一解应该只有想尽办法让自己工作有效率一点了。
要变的有效率一点,就要在某些事情上少花点时间,这样才有多出来的时间做别的事。举
个例子,我的研究主要是分析气候模式资料,要写程式去画图和分析,很花时间,画了几
十张图可能真正用上的只有几张,还有调色阶或是排图,是很繁琐的工作但又不得不做。
如果能节省一些画图和资料分析的时间,就可以有多点时间做别的事像看papers, 写文
章, 或睡觉。因此,我自己写了很多支小程式来帮助我画图, 资料分析, 和看结果,让我
更快更有效率处理这些东西,大幅减少我花在资料分析和画图的时间。
此外,做好档案管理 (ex: 把档案归纳整理, 写documentation),找到自己工作最有效率
的方式 (ex: 有些人喜欢在一早写paper),也都是善用时间,让自己工作有效率一点的好
方法。
3. 博士班的过程是学习。唸博士班的过程中,我想有时候会发现对自己的研究题目不太有兴趣,就会想这题目我不是特别有兴趣还要继续做吗?还是换个题目,但是可能
得重新学习,说不定还会晚点毕业?这问题我想也是只有自己能决定,但我可以分享一下
我的经验。
我在读博士期间知道我对我博士班的研究题目并不是非常有兴趣,我有跟我老板说,他完
全支持我自己找有兴趣的题目,同时也提出一些我觉得很不错的观点。他觉得指导教授的
责任是分享他所学的和他的经验给学生。我自己在后面多加了一句:而学生学习以后去形
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老师的学术经历都不同,他们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业,所以要
尽可能的从他们身上学些什么。比方说在博士班跟老板学了A专长,在博士后跟另个老师
学了B专长,然后用A,B发展出C专长。虽然我对我的研究题目并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我可
以从中以及从老板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而且之后也会用到,所以我还是把题目做完,下一
个project或是毕业后再去找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
我觉得可以把唸博士班当作一个契机,一个从老板身上学习,从其他人身上学习的契机。
即使题目不是自己最有兴趣的,即使没有做出很厉害的研究,但是在博班过程学到的东西
未来也会一直受用。
4. 知道有哪些选项。刚开始唸博士班的人,通常希望毕业后能到一流大学当教授或是去
研究单位任职。这两条的确是主要道路,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路可以走。即使是
想在美国当教授,可以选择去研究型大学当以研究为主,教学次要的教授 (Research
University, 其中研究活动最活跃的称为Research I University, R1 ),也可以去教学
型大学当以教学为主, 研究次要的教授 (Primarily Undergraduate Institute, PUI)。
想去研究单位的话,选择也很多,大气相关的研究单位有NASA, DoE, NOAA之类的,每个
单位的风气和任务都不大相同。除了学术出路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路,像是去业界上
班, 私人企业的研究单位等等。
我觉得知道拿到博士以后有哪些选项是很重要的。这让你可以设个目标,但同时也保有弹
性。比方说一个人立志去研究型大学教授,他很努力也有不错的研究成果,但就是错过各
种机缘和运气所以迟迟无法找到教职。这时他可以继续努力找教职,但也可以试着转换一
下跑道。一定得完成什么事情的心态,我觉得有时不用这么强求。这样说有点自大,但我
觉得能唸到博士班的人,运气和才智比很多人都要好,所以面前一定有很多其他的路可走
。我们是有选择权的,是能选择做什么比较快乐的,这是特权,但就因为是特权,才要善
用。
5. 学习写作。如果未来要以学术研究来养活自己的话,写papers和写proposals是逃也逃
不了的。对我们这些英文非母语人士来说,英文写作有很多让人讨厌的地方,像是想不到
该用什么字,不知道文法对不对,不知道写出来的英文读起来会不会很别扭等等。这些都
是事实,但是我在上学术英文写作的时候,老师一直强调,文章的架构是最重要的。
架构是指要怎么去排列你想说的东西,怎么写的清楚,目的是让读者不会感到困惑,或是
还得去猜你想说什么。用字遣词和文法当然很重要,但是那是等架构完成后才需要考虑的
东西。假设一篇文章有10句话,每句话的用字和文法都无懈可击,但是如果那10句话没有
好好安排,让读者看完满脸问号,就不是一篇好的文章。英文文章的架构和如何写出一篇
清楚的文章是必须学习的,不管是对英文非母语人士或是母语人士。我强烈建议多修几门
英文写作课,还有善用学校的写作资源,比方说UM有writing clinic跟学生一对一讨论文
章。
6. 学习聊天。如果问我来美国感受最大的文化冲击,我会说:跟陌生人聊天好难。在美
国常常会有跟陌生人聊天的场合,像学校办的social events, 朋友办的parties,还有参
加学术研讨会也会跟不认识的学者聊天。在这些聊天场合,如果跟别人相谈甚欢,回来心
情就会不错,如果发现自己话题很干或是句点王,就会有点沮丧。用英文聊天是不容易,
常常有些字不会讲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但我觉得跟陌生人聊天最难的是找话题,即使用
中文,没找到合适的话题聊天也会很干。
聊天如果只会影响心情好坏的话也不用太在意,但是好的聊天会让别人留下好印象,而且
会得到有用的资讯,换句话说,可能产生成功的networking。比方说在研讨会跟一个刚认
识的人相谈甚欢,你提到最近研究遇到的问题,说不定聊一聊蹦出新idea,就一起合作了
。即使对方不熟这个主题,但他可能知道某某某也在做类似的主题,于是介绍你认识,于
是也促成合作机会了,这些都是成功的networking,而成功的networking通常是从好的聊
天开始的。
好的聊天,我觉得是双方或多方都有机会说话,而且大家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会聊天
的人,会根据听众来调整自己要说的话,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身为博士生,别人最
常拿来聊天的话题是问你在做什么研究,假如对方是不同领域的人,如果你用一堆专业术
语来讲你的研究,我敢保证大概讲三句话你就会发现对方眼神开始飘移想换话题了。因为
即使他每个单字都听得懂,但领域不同的他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也很难去学到东西,
那就不是个好的聊天。我之前修写作课的英文老师专长是语言学,她说她跟一般人和同领
域的专家讲她的研究,所用的词汇和语句完全不同。
好的聊天者除了会注意听众以外,聊天话题通常也很广泛。学术方面,很多优秀的研究者
除了是自身领域的专家,通常对其他领域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他们可以聊很多不同的研
究话题。生活经验也是很好的聊天话题,像是聊电影, 聊运动, 聊兴趣嗜好之类的。通常
兴趣越广泛的人,越容易找到适合的聊天话题,所以可以多去尝试不同的东西,多去学习
不同的知识。但是,我觉得不要为了找话题而去做自己没兴趣的事。美国很疯美式足球,
有些人会建议多看些足球比赛,这样跟美国人才有话题,我自己不大支持这种做法。不熟
美式足球的人硬要聊美式足球,讲不到几句话就破功了,只会让大家都尴尬而已。更何况
,不看美式足球的美国人也很多,你跟他们聊足球也不会是好话题。我觉得不要为了有聊
天话题而强迫自己去做没兴趣的事,工作以外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想做才去做的,这样才会
开心才能持续,不值得也不应该有别的目的,有别的目的的话就是工作了。
做个小结。我想有些人会觉得只要专业能力够强,研究上的合作机会就源源不决了。如果
你有强到逆天的专业能力,当然是没问题,但大部分人通常没有到逆天的程度,所以要自
己去主动寻找机会,做成功的networking,成功的networking通常由好的聊天开始。一个
好的聊天者通常会倾听, 会表达, 和尊重每个人的意见,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软实力。想成
为好的聊天者需要练习,跟陌生人聊天是个不错的方式 (陌生人我不是指路人,我是指彼
此不认识但有些共同东西的人,比方说同样是博士生或是相关的研究领域),因为必须很
快找到共通话题让双方都有机会说话,而且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跟陌生人讲话很累,
很难, 有时候也不大自在,但真的是很好的练习。跟越多陌生人讲话,有越多机会产生好
的聊天,会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跟其他陌生人聊天时也会变的越自在。
7. 接受自己不厉害的事实。来唸博士班会遇到很多聪明, 厉害的人,有些朋友跟我说他
们唸博班以后才知道世界上原来有这么聪明的人。感觉有点像老生常谈,但我觉得‘知道
’有聪明的人跟聪明的人‘相处’是完全不一样的。比方说爱因斯坦, 费曼, 霍金都是很
聪明的人,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承认自己没有像他们那么聪明,但是那些人都离自己太遥
远了。要实际上和聪明的人相处,我想才会真正认识, 体会到世界真的有很多聪明厉害的
人,而自己一点都不厉害。这其实不是个很简单的过程,尤其对能唸到博士班的人,一路
上求学过程通常都很顺遂,像是高中第一志愿, 大学唸台大, 出国也是到名校,对这些人
来说,在求学路上没有受到太大的挫折,如果在国外发现自己跟别人比起来就是个小嫩逼
的时候,那种落差感有时候是蛮难调适的。理性上知道自己一点都不厉害,但感性上很难
接受,调适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打了长长一篇,最后我用16个字总结对博士生的建议。
认真工作,认真生活,注意健康,保持弹性。
作者: patchiang13 (脑包江)   2020-01-03 10:43:00
给个赞,有时候放弃博士也是一条路
作者: patchiang13 (脑包江)   2020-01-03 18:43:00
给个赞,有时候放弃博士也是一条路
作者: jasontang (Yankee Hotel Foxtrot)   2020-01-03 19:01:00
很棒的分享!同为美国博班生,第七点跟我感受到的不太相同。同侪间的气氛我看到的通常是:你很厉害,我也可以很厉害。大家都可以有自信也都有特长能被彼此认可,不用什么都要分个高低。
作者: KirimaSyaro (桐间纱路)   2020-01-03 19:39:00
在台大就知道自己不是聪明的人了 呜呜呜呜呜
作者: jasontang (Yankee Hotel Foxtrot)   2020-01-03 11:01:00
很棒的分享!同为美国博班生,第七点跟我感受到的不太相同。同侪间的气氛我看到的通常是:你很厉害,我也可以很厉害。大家都可以有自信也都有特长能被彼此认可,不用什么都要分个高低。
作者: KirimaSyaro (桐间纱路)   2020-01-03 11:39:00
在台大就知道自己不是聪明的人了 呜呜呜呜呜
作者: michelle604 (michelle)   2020-01-04 01:54:00
推networking的见解!
作者: aaaaajack (丁丁是个人才)   2020-01-04 09:50:00
我是申请全挂了以后觉得我超弱,出去以后反而觉得自己好像没这么差 XD
作者: sb710031 (@@)   2020-01-08 05:45:00
推楼上XD
作者: s82911tu (0000)   2020-01-08 19:38:00
推推
作者: rclu (Roger)   2020-01-10 07:04:00
Go Blue!
作者: ivise (ivise)   2020-01-13 11:50:00
详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