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SSE-CEMS

楼主: deanne (deanne)   2019-10-10 21:53:59
前言
有些人会发“迟到两年的录取文”,这篇应该也会被归类在该分类。还没出国唸书之前,特别喜欢看这些迟到文,得到一些关于前人毕业后就读某学位的心得感想。
录取文是孕妇生产文,路途崎岖坎坷小心翼翼,最后众人祝贺喜获麟儿,但分享这个通常得怀胎超过十月的孩子,一年或是两年后是否长成头好壮壮心灵健康,是个快乐的孩子常常就不得而知。一篇毕业文,或许能够帮助后人更好判断要不要砸这一笔投资下去。所以我的录取文也许迟到两年,但于我而言它只是刚好赶上。
两年过去,顺利完学位真的谢天谢地。在SSE的这两年有跟我当初预期相符的部分,当然也有失算的部分。鉴于这个学校跟学位可能大家比较不熟悉,这篇文章会略长,各位可以对有兴趣的部分各自参酌。
本校现已开放明年秋季班申请,early application于11/15截止。
背景资料
台大经济双修哲学 学士
外商银行PM一年
台大研究助理一年 一边准备GMAT
TOFLE 102
GMAT 730
大学期间:
-中研院研究助理2年四个月
-两份银行实习
-两个社团干部
-一个暑假在法国当台劳
-一个创业竞赛获奖
-一个海外服务队
-从大二开始当家教(但我申请完全没有提到这点过)
申请及学校
Decision:
SSE - MS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MS)
申请:
RSM - MScBA Master in Management
Duke University - Master in Management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 MS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MS)
录取:
RSM - MScBA Master in Management
RSM - MSc Finance & Investments programme
SSE - MS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MS)
补充: RSM 有点猎奇,我申请的是管理硕士,但他们第一封寄信通知我有三个学位我符合资格,我选了MSc Finance & Investments “Advanced” programme后,他们说这个Program 要当年五月飞鹿特丹面试,如果没有进我可以任选Master in Management 或是 MSc Finance & Investments programme。后来我选了SSE就没有飞过去了。
申请流程
详细的准备时间表我已经不太记得,但记得SSE是申请流程最人性化的,动机信要求的字数很低,也不像杜克连你的薪水爸妈职业都少都要问(然后我就被刷掉了)。我满早就有出国留学的念头,也观望学校很久,动机信跟履历没有花我太多时间,那时候准备GMAT准备得很辛苦,12月底一考到成绩有告知学校我在等正式成绩单并告知考完当天的成绩,因为1/15就截止申请。考完大概一周后就送出全部资料。托福倒是满早就考到了。
1/30通知面试,2/27面试,3/17收到录取信。
由上可知我申请的大魔王是GMAT,准备的过程真的是痛苦万分,如果你也GMAT卡关的话,可以到我部落格或是GMAT搜寻我的ID参考心得文,文内也附上我当时准备的材料。
学校介绍
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SSE)成立于西元1909年,是欧洲顶尖商学院之一,长居Financial Times商学院排名北欧地区第一,也是瑞典三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中最古老的一间。
这间学校当时是应呼快速工业化时代下,企业对于受过良好商学教育的经理人强烈需求而设,在设立之初即被命名为handelshögskola,即是商学院(college of commerce)之意,也因此奠定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跟业界长久维系的深远关系(目前有超过110间的企业伙伴)。
作为瑞典最好的经济学研究机构,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SSE)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机构之一,目前有三名教授被任命为评选委员,而每年获奖的经济学家亦会在12月访问SSE,并和SSE学生进行座谈。
在蒐集这间学校资料时,有几个重点特色分享给大家:
1. 国际化程度高:
国际学生占比:根据SSE 2016年公布的资料,整体硕士学生中,非瑞典籍者约占50%,MS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学生则占57%。(update: 2017/19 我们班 MIB共录取53位学生,国际学生39位,占73%)。2018年学校学士班开始全英文授课,国际化的企图心是很强的。
国际机会:以硕士生而言,可以参与的国际计划相当多,包括欧洲双学位计划(合作学校有意大利Bocconi University、法国Sciences Po、瑞士St. Gallen)、K-A Bonnier International Fellows Program(跟新加坡大学合开的双学位计划,含实习)、Wallenberg International Fellows Program(跟美国乔治亚大学合开的计划,含实习)、Global Village(与美国Iacocca Institute的合作计划)、全球CEMS 管理学位计划。
众多国际组织成员学校:含Partnership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PIM)、the Global Allianc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CEMS)、NOREK、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Schools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APSIA)、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Executive Development Research(ICEDR)、UN The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Management Education(UN PRME)
2.规模小:全校学生仅有1800人,以我申请的MS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为例,全班约有45人。全校教职员/学生比例约为1:8,师生关系相当紧密。
3.学费:一年学费为SEK 150,000,折合新台币约为520,000元,相对英美学校的商学硕士学费而言,较可负担。且EU/EEA地区学生就读SSE不需要学费,所以拿到奖学金的机率相当高(2017年就我所知仅有颁发半奖,没有全奖的名额)
4.就业机会(数据资料来自校方):
* 92%的硕士生在毕业后三个月内找到工作(2015)
* 约40%硕士生在瑞典以外地区就业(2015)
* 约26%的国际生毕业后留在瑞典就业(2015)
* 针对The OMX30 stock index(斯德哥尔摩30指数,有点类似台湾50的概念)的调查中,这三十间公司18%高阶主管、27%的董事会成员以及41%的女性董事会成员均毕业于SSE(2016)
学程介绍
我就读是MSc International Business,MSc International Business 是学校的重点学位,学校砸了非常多资源跟金钱,2018年的FT全球MIM排名已经位居12。是和CEMS 绑在一起的双学位(CEMS 的排名是全球9)。换言之,如果你是念IB,前面提到的双学位计画或是什么校级交换跟你就没有关系,但如果你是SSE其他硕士学位,可以在入学后申请CEMS。
大家对CEMS可能比较不熟悉,CEMS为The Global Allianc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颁予的学位,以下主要依据2012年当时联盟执行主席Roland Siegers针对该学位的访谈,以及其他资讯整理而成之简短Q&A:
Q1:什么是CEMS MIM?
A1:CEMS于1988由四间商学院(ESADE, HEC Paris, Bocconi University 及 the University of Cologne)共同成立,目前已成长为有30间成员学校(一国家仅有一间商学院得参加该联盟,通常为该国最佳商学院)、73间跨国企业及7间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之联盟。
CEMS MIM 为CEMS Maste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EMS 国际管理学硕士的缩写,由任一成员学校的硕士学位和CEMS MIM共同组成双联学位(joint program),学生在毕业时会被授予双学位。
Q2:CEMS MIM的学制为何?
A2:申请者可透过30间成员学校申请CEMS MIM,申请学校则为申请者母校(home school)。所有CEMS学位至少在学生母校有一学期课程、在另一成员学校交换一学期,以及完成8周以上实习,且实习得在非母校国之外的国家进行。大部分的CEMS学位为期1年制,以2年制的学位为例,第一年(2学期)会是母校的学位课程,第二年则是CEMS学位课程,但实际情况还是依各成员学校的学位设计而定。
Q3:CEMS MIM 和MBA有什么差异?
A3:时间。MBA一般需要至少有2-5年的工作经验者申请,CEMS MIM的申请者比较年轻,大多是大学毕业后接续就读。
Q4:CEMS MIM 和其他商学院的管理硕士(Master in Management)有什么差异?
A4:CEMS MIM更重视国际经验。有超过100个机构的协作此学位,深切地影响了CEMS MIM的运作核心。学生在就读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国际机会,并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以世界为家”的理念在这个学位中随处可见。
Q5:强制实习(Internship Term)是怎么运作的?得在除了母校国、交换学校国之外的国家进行吗?
A5:世界各处都在进行各种商业活动,我们希望实习提供给学生了解商业实务的机会。实习地不得在母校国家进行,也不能是学期中实习,并至少为期八周。
Q6:CEMS MIM 会录取什么样的申请者?
A6:聪明并且学术表现优良的人,对国际活动有兴趣。我们也希望CEMS MIM的学生能具备一定成熟度、企图心、道德感,对是非有判断能力,并且乐于接受挑战。
建议申请者多旅行,我们乐于看到申请者有国际经验。
亦鼓励申请者多学习语言。所有申请者在申请时皆需具备英文及第二语言能力,录取后得开始学习第三语言,并得在毕业时通过检定。
Q7:如何申请CEMS MIM?需要GMAT/GRE吗?
A7:所有成员学校的独立招生,各校拥有制定申请标准的权利。是否采计GMAT/GRE也依各校规定。
Q8:CEMS MIM的毕业生,通常会进入什么产业?从事什么工作?
A8:因为CEMS MIM相当重视国际经验,大部份的学生会进入跨国企业工作,顾问产业是相当多人选择的产业,近期选择新创公司的人数也正在增加。
依据2015年的调查,毕业生约有30%进入顾问业,15%科技业,13%消费性产品。主要负责的领域约40%为顾问,11%为行销公关,11%为商业发展。
而历年调查结果得知,过去CEMS MIM校友约有50%在非国籍国的地区工作,82%曾经在国外工作且平均五年在2-3个国家工作过。50%的毕业生曾经在CEMS的伙伴企业就职。
其他数字:
1. 每届CEMS毕业生都会齐聚某一国举行毕业典礼,2015年在莫斯科圣彼得堡,2016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2017年在澳洲雪梨,2018在马耳他,今年(也就是我毕业)则在维也纳。
2. 2016-2017毕业人数为1,245,共有69个国籍,男女比为51:49。
3. 累计至今,全球已有12,033位校友,涵括85个国籍,在75个不同国家工作。
为什么选瑞典?
大概了解了我选择念怎么样的一个学位后,大概就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问题直到毕业两年后我还是很常被问到,都回答到有点心累。总不能说当时是被台湾各种过度渲染北欧美好的想像骗过来的吧。认真回答,我的想法大概是这样:
我自己的起心动念,一来是自身条件不完全符合英美目标学校的标准,二来是英美Master in Management的学位选择相当有限,于是很快就开始看其他国家的硕士学位。在真正开始开始搜集学校资料前,我有订下两个理想学位设置的条件:
1. 两年的课程设置
2. 学校须在大都市(Metropolis)
其实这两个条件,说穿了就是为了工作机会和资源。这并不是说,到乡村唸书就没机会没资源,而只是单纯考量机率和成本而已。另外,对我而言,校内学习并不会是未来的唯一重心,毕竟管理学作为一门实务导向的学科,把课本嚼烂了也不见得能得到太多真正实用的知识。我对商管的态度建立在经验累积上,所以比较长的学期时间事实上是换取经验的必要条件,而身处在大都市,无非也是为了参与强度更强的商业活动。
如果有稍微研究MIM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要达到这两个条件的学位非常稀有,伦敦最好的LBS只有一年制MIM,连年蝉居FT MIM Ranking第一名的St. Gallen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所以我最后的School List其实多数都不符合这两个条件(RSM跟Duke也都不符合)。
最后收到录取信后,决定去SSE的原因很大是他符合这两个条件(虽然斯德哥摩不是真的是一个Mega City,但看在它是首都勉强让他过关)。但另外还有几个主要原因让我决定去瑞典:职涯发展机会、国际机会以及差异化。
‘职涯发展’
SSE 是Target School,即是各企业HR在招募季会较为注意的学校。用台湾来比喻,科技业可能会锁定台成清交的毕业生,商业界则可能是台政(当然这只是机率,不是绝对)。SSE 作为瑞典最好的商学院,自然也就是Target School的成员之一了。但在我找工作的过程中,我极少参加公司的招聘活动,原因是他们来学校寻求的是曝光度,多数他们提供的资讯跟网上差不多。招聘会于我最高的价值在于认识公司内部的人,如果没有特别想进哪些公司,多余价值大概就是免费的三明治跟饮料。
第二点是,学生签证可以在就学期间工作且没有工作时间上限,这是欧盟比较少见的政策。且毕业后可以找工作六个月(这是我没去英国的主因之一,但他们现在找工作有两年了),瑞典议院正在讨论找工作是否延长为一年,关心的人可以稍微查一下资讯。
第三点是,SSE知名度出了瑞典知名度低是事实,我因此把HEC Paris跟CEMS当作补偿。两年下来他们的确发挥很强的作用。我的暑期实习是透过CEMS network找到的,而我刚找到的工作,老板也是CEMS校友。至于HEC Paris,如果在法国找工作据说十分好用,法国商界其实也是学历至上,有些公司甚至会讲白了非三大高商不雇用,我问过我法国朋友但我只是交换诶,他说雇主通常不在乎,你把这校名放上履历表就对了。
大家最关心的就业数据也提供给各位:我们班非欧盟生有12位,4位确定离开欧盟区,6位确定留在瑞典,1位到欧盟其他国家工作,1位还在找工作的样子。
‘国际发展’
至于国际机会,是最最符合,甚至超越我预期的部分。这两年我到法国HEC Paris交换半年,期间去了一趟布达佩斯每年都会举办的CEMS Career Forum;有两趟各自为期两周的Class trip。一趟去拉脱维亚做公司专案,一趟去乌干达Immersion Trip,学校包机票、住宿及部分餐饮。去年暑假我则到新加坡做暑假实习。在瑞典的台湾朋友表示,你这根本是唸观光系吧。 换句话说,我几乎没有在旅游,因为光是个学程本身带我们到处跑就够累的了。
‘差异化’
这是比较不能量化的考量点,奠基点是“作为台湾人,比起英美较少人来瑞典念商学”这个事实。两年过去,这个特色大概给我两个机会,一个是别人一直问你为什么要选瑞典,于是你能掌握这题的话语权,决定要说哪个笑话xD 另外就是我的部落格,如果用google搜寻瑞典商学院,应该会出现在第一个搜寻页。这是一个很无聊但人生也没想像过的成就。
结语
虽然我给SSE非常正面的评价,但我并不会推荐所有人来SSE就读。
如果你跟我一样对职涯发展放了加权数,我会建议你仍要有一个毕业后的方向,而且最好已经有相关经验。我在就读硕士前很迷惘人生道路,但并没有因为念了硕士更确定,以为自己两年内会有时间摸索,但事实上你会被课业跟各种毕业门槛推著走,一转眼就毕业了。
再来就是我找工作过程中,当地学历并不是无敌,瑞典人倾向不说坏话的国家,喜欢维持表面的和平,这在他们打成绩的方式中表露无遗。如果你想要学习扎实知识,SSE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我们的教授跟同学实力强得像怪兽不在少数,逻辑清晰表达俐落的人比比皆是。但他们的鼓励文化,让你就算不用太强,也可以得到还不错的成绩。所以职场上我自己推断他们重视经验远胜于学历。
我也会建议你不要只看学校,更要看毕业后想要住哪一个国家,或是向往哪个文化。读硕士这两年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两年过去你会对这个城市愈加熟捻。我其实是很喜欢巴黎的,也可以想像自己在新加坡生活,他们都比斯德哥尔摩好玩太多。但我从交换回来那一天,有同班同学在这里帮我接风,经过了颠沛流离的搬家人生,斯德哥尔摩也就这样渐渐成为了第二个家。
讲到这个,就要提一下我们系很适合热爱交朋友的人,如果你的个性很闭俗很需要自己的空间不想一直看到人,你可能不太想享受我们系。我们系最不缺的就是派对喝酒出去玩,我自认为已经是很爱交朋友的人了,但跟我们班的同学比起来根本小巫见大巫。一开始还有适应不良的问题,但感谢天地最后还是有几个并肩作战,在商学院这个浮华世界可以换帖的朋友。
自上周在斯德哥尔摩找到一份各方面都符合我期待的工作,我也许可以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决定之一。
如果你对我在瑞典的求学过程有兴趣,包括典型的一天是什么样子,怎么找实习、留学花费、找房子的建议,欢迎你来我的部落格瞧瞧。
穷尽部落格资讯后,如果你还有未解的疑问,欢迎你联络我,我会尽我所能帮你,如同在这求学求职路上,无数的人愿意伸手帮我一把一样。并谢谢你读到这里。
瑞典时序
https://swedentime.wordpress.com
作者: BellaWang (啦啦啦)   2019-10-10 22:20:00
推!另外想问原po,cems的毕业证书上会列出交换学校的校名吗?
作者: shanlingliu (听说明天是晴天)   2019-10-10 23:47:00
推超热心分享北欧求学的学妹~
作者: richuncle97 (富叔叔)   2019-10-11 01:13:00
作者: kurahee   2019-10-11 02:50:00
作者: superfish07 (coolfish)   2019-10-11 03:13:00
推,好棒的分享!
作者: grace0407 (Ann)   2019-10-11 06:11:00
个性活不活泼并不是决定是否适合出国的因素,西方人相对尊重个别差异,不论是否享受社交,都是个人的选择喜欢保有自己的空间并不等于不爱交朋友,交朋友也不是只有去玩乐这样的管道而已就算去图书馆也是能够认识一堆人的不是只有喝酒在国外即使是包头巾的穆斯林学生也会受到尊重,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西方人本来表达方式就相对直接,一开始也会很容易交朋友,这是文化的不同
作者: oppi (toto)   2019-10-11 10:04:00
推 也喜欢看似迟到的分享文XD再推一个楼上,确实或许旁人以为鱼不开心,但鱼其实用自己的方式,觉得过得挺好的,毕竟看出去的世界标准都不一样嘛,某部分上真的蛮喜欢西方这点的
作者: victor831009 (SC肥炎)   2019-10-11 10:19:00
我也很想交朋友 但是苦于英文太破 哎
作者: grace0407 (Ann)   2019-10-11 10:31:00
我想说的是,根据作者提到的享受系上交朋友的部分,我觉得即使不是喜欢喝酒趴踢的人,其实还是可以被外国人接纳
作者: smile5858 (Laurennnnn)   2019-10-11 10:49:00
推 谢谢分享!
作者: ericrobin   2019-10-11 11:18:00
不会有什么人去管你能否喝酒还是有没有参加什么活动吧但在欧洲没参与这些认识人的机会自然就少很多
作者: greenteeth (Wenling)   2019-10-11 14:54:00
感谢分享!!
作者: loudnut (方丈)   2019-10-11 16:24:00
朝圣推!! 恭喜恭喜
作者: F1orance   2019-10-11 16:32:00
推详细又稀少的北欧心得!
作者: threemore (船到桥头至楠梓)   2019-10-12 01:59:00
很励志 感谢分享
作者: Hodgins (霍金斯)   2019-10-12 17:54:00
作者: a031405 (a031405)   2019-10-13 00:34:00
PUSH
作者: bajifox (啧)   2019-10-14 02:32:00
看数据真的好国际化阿
作者: deikhalil422   2019-10-15 08:57:00
推!! 有在考虑往欧洲去, 感谢分享!!!
作者: anandyy2003 (andy)   2019-10-20 01:2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