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7/8 LSE MSc Finance and Economics

楼主: pdeking (KW)   2018-07-24 20:39:22
[2017-2018 LSE MSc Finance and Economics心得]
网志好读版:
http://matheconphd.blogspot.com/2018/07/2017-2018-lse-msc-finance-and-economics.html
我今年从LSE毕业了。对我而言,从LSE拿到硕士其实也是意义重大,除了让我对于财务经
济学有更深厚的底子,眼界也着实更为宽广,更让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目前擅长的领域何在
。本篇想要跟大家分享这一年以来的就读心得,也会简单介绍一下我就读的这个专业。(
虽然redsa12大大已经有详细的介绍,而我就是因为看到他分享的那篇文章,才会决定跑
到LSE读书,但是目前的课程安排与一些系上的制度已经有改变,还是跟大家分享XD)
目录
1. 就读LSE的动机与Program概要
2. 毕业规定与课程规划
3. 上课心得 (依课程分类)
4. 毕业出路
5. 其他
1. 就读LSE的动机与Program概要
之前有跟大家分享自己想要申请美国的财博,但是财博基本上对于申请人专业上的要求非
常严格。除了数学不能太差(最起码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高微、数统、随机过程) ,
还要会用统计软件或者会写程式(以申请RA为例子,常看到的要求有Stata, Matlab,
Python, R, SAS) ,对于财务与经济的理论也得有一定的直觉(修过个体/计量以及资产
订价/公司财务等等这些理论课程)。虽然美国博班只要大学毕业就可以申请,但以上这些
能力,在台湾的大学4年内很难一次练起来。我大学阶段的数学课是练得很足够,不过写
程式的能力(起码要会用程式处理资料)跟对于经济学理论的直觉就相对缺乏,经过了10个
月在LSE的训练后,写程式的能力有进步,也学会运用经济学理论去解释资产订价,只是
纯经济学的东西还是没有完全理解精髓(我课程名称里面有”economics”的期末考都不理
想lol,详情可参考以下)。
今年我们有1150个申请者,最后共有60人被录取(录取率约为5.2%),来了52人。班上同学一共来自24
个国家,其中有23个中国人、6个德国人、3个印度人,以及其他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
,而我是班上唯一的台湾人。同学约有70%是经济背景出身,15%是数学背景出身,其中不
乏已经有一个硕士,或者少数已经有数年工作经验者,不过这个program比较没有注重过
去的工作经验(虽然对于之后找工作还是有帮助) 。我们因为平常偶尔会一起读书或者用
餐,而且班上同学背景组成还算多元,对于像我这样想要多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的,
个人会很推荐这个program。只是稍后也会提到的是,课业压力会相当大,平常没事几乎
都把时间奉献给图书馆了,所以不太会有所谓的假日,也不会像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样有太
多校园生活。
官方网页也有对于LSE MSc Finance and Economics (F&E)的介绍:
“It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degree taught jointly by the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llowing you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in two of the most highly rated departments in their subject areas in
the world. The program draws on the School's strengths in economics, finance
and econometrics to impart a rigorous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financial
markets, grounded in financial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 methods. “
“What makes this program unique is that you are taught not only how to apply
and use various well-known models,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s underpinning these models, enabling with the highly marketable
ability to alter, amend, empirically test and adapt the models to new market
environments.”
从官方介绍可以简单看出,LSE F&E 是个相当学术导向的硕士。尽管班上到最后会大约只
剩下20%是将来要读博士的,但平常上课内容也会教很多理论基础,我认为对于思考逻辑
以及想法上的培养还是很有帮助。
2. 毕业规定与课程规划
F&E为期10个月,从8月底到隔年的6月初。LSE本身又是3学期制,分别是9月底到12月初的
Michaelmas Term (MT) 、1月初到3月底的Lent Term (LT) ,以及4月底到6月初的Summer
Term(ST) ,其中ST就是安排各科的期末考以及让我们写论文,所有的上课时间都是在MT
与LT完成。
要从F&E毕业,我们必须要完成4 Units的课程,其中3 Units的核心课程与1 Units的选修
课程。核心课程包含Financial Economics, Financial Econometrics与
Microeconomics/Macroeconomics. 以前必修课只有经济系开设的Micro(为期MT与LT),从
去年开始我们也可以选择上MT的Micro + LT的 Macro各0.5 Units,前提是大学阶段必须
要修过总体经济学(我完全没修过)。
1 Units的选修课程其实是由两门0.5 Units的课程组成,其中一门课要考期末考,另外一
门课则是要写论文当毕业成绩。虽然现在有些课程已经不再如同redsa12所言,100%成绩
都是期末考或论文,而是包含了在MT与圣诞假期结束后的期中考或者一些课堂作业,然而
所有课程都会需要考期末考。也就是说,要毕业就一定要从其中一门选修课写6000字的论
文(正负误差允许500字) 。对于将来想要申请博士者,有了这个6000字论文除了可以当作
Writing sample,对研究经验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3. 上课心得 (依课程分类)
在LSE就读的这10个月,我原则上真的就是过著教室、图书馆、宿舍的金三角生活圈。现
在还是觉得那段日子过得相当充实。以下根据我这10个月修过的课程一一分享心得:
[EC400] Introductory Course in Math and Statistics (0 Unit)
跟大部分的财博跟经博一样,在正式上课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数学夏令营(Math camp) ,
F&E也一样要先上一些数学课程。这门课又分为4个子课程:
Revision Mathematics
Math for Microeconomics
Math for Macroeconomics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Inference
其中Math for Macro只有打算去修o,5 Units的Macro的人才需要上。这些课程为期大约10
天,上完以后会需要考试。基本上去年以前如同redsa12所言,考试成绩会决定我们是否
可以将某些必修换成博班等级的,不过从我们这届开始Research track已经取消了。考试
成绩因为不会列入毕业成绩而变成仅供参考。
Math Camp的数学内容我认为也大体反映了要能在F&E存活(即至少确保不会Fail拿不到学
位,MS F&E 每年大约会有10% Fail)的数学能力:最起码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要
非常专精。个体经济学的数学主要就是在讲微积分解优化问题,搭配一些矩阵性质;数理
统计是整年的课程浓缩到10天内复习完毕,那个Revision Math则是复习微积分跟线性代
数,最后简单教一些高等微积分。
[FM436] Financial Economics (1 Unit)
授课老师: Ian Martin, Martin Oehmke, Igor Makarov
上课时数: MT 11 Weeks, 44 Hours Lecture + 22 Hours Seminar
这门课算是这整个program的精华,而且也是唯一在MT就结束的必修课程,我认为是这10
个月以来令我见识到何谓天才的关键。这门课我们跟博士班一起修,所以透过这门课也可
以大致了解LSE PhD Finance的水准何在。财务经济学是在经济学底下,特别研究金钱如
何分配的学问分支,粗分的话又可以分成资产订价(Asset Pricing)与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 。这门课又分成离散时间订价(Discrete-Time Asset Pricing)、
公司金融与连续时间订价(Continuous-Time Asset Pricing)三大部分。
Discrete-Time Asset Pricing: Ian Martin (Week 1~5, 10堂正课+10堂习题课)
Ian Martin是世界各国经济学者们公认的当代天才,我上他的课也同样可以感受到Ian
Martin散发出一种霸气。一开始是从Mean-variance efficient frontier推导CAPM,接着
是讲在各类型风险偏好下的Portfolio choice model并且与CAPM的意涵结合,再来是带到
我认为这部分最为精华的State price与Fundamental Asset Pricing Theorem、
Stochastic Discount Factor的意义、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最后是应用于选择
权的订价。Ian Martin基本上是每年都会在经济学或财务学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我觉得他
可能在发表论文之前,都会先射飞镖决定是要发到QJE还是Econometrica上lol) ,所以他
的讲义某些内容就是他的论文内容浓缩,将之前学过的内涵应用在论文讲解上。例如这次
的讲义就有部分是浓缩他发表在QJE的 ”What is the Expected Return on the Market?
”。因为上课讲义内容就已经非常精华,原则上我们根本不用再买参考书就可以了解整个
财务经济学的内涵,这部分我挺佩服Ian Martin的。
只可惜我刚开始到LSE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我刚开始时有花时间去研读Ian Martin
的论文,也都一直透过Office Hour跟e-mail问他问题,到最后他干脆跟我说先花时间把
讲义内容读通比较重要,结果我的mock exam就惨不忍睹。我是在那之后了解到,在LSE读
书就应该要按部就班,让自己稳定地增加实力,才能真正掌握到该科的精髓所在。虽然我
财务经济学没有考好,但可能因为平常我很常问Ian Martin问题让他对我有一定程度的了
解,我还是有拿到Ian Martin的推荐信,只是他只能帮我写持平的推荐信。拿Ian Martin
的持平推荐信去申请美国财博,虽然Top 20以内的学校应该大部分会很危险,但足以确保
我申请不会全灭。
[FM458] Stochastic Calculus (0 Unit)
这门课是为了要衔接连续时间财务,在MT的第6周Mock Exam结束后,每天3小时为期3天的
课程。内容就是基本款的机率测度介绍,测度转换与Feynman-Kac Theorem解订价偏微分
方程,今年这3堂课是一个中国助教带的课,我因为在政大已经修过类似的课程了所以这
部分上得还算轻松愉快。
之前在政大应数所修陈隆奇老师开的随机过程就听老师说,他随机过程花了两年才真正搞
懂那在干嘛,我现在觉得如果之前完全没碰过随机过程就来LSE,我适应上可能会相当困
难,而我可以感受到很多人有那种感觉。因为衔接课程步骤相当快,加上中国助教英语口
说相当烂,班上其实有很多同学听得相当痛苦,所以之后大家听到他还要当连续时间财务
的助教时,居然有十几个人都写信去问系上可不可以换助教XDD 说真的我不知道中国助教
心里作何感想。此外,3天内就要讲完我之前在政大学了整整一年的随机过程,节奏安排
相当紧凑。
Corporate Finance: Martin Oehmke (Week 6~8, 5堂正课+4堂习题课)
这部分就是财管课的进阶版,要解读公司财务的相关理论会需要用赛局理论。我大学时对
于公司财务没啥研究,又缺乏经济学底子,所以很多讲义的内容听起来我没什么共鸣,然
而我还是尝试每次上课都举手问老师问题,或者回答老师一些有趣的问题。遇到很多不懂
的东西我也是三不五时跑去Office hour跟老师讨论。结果到了期末考的时候,考到这部
分的时候我还是看不懂题目到底在写啥lol。虽然整个FM436最后仅有及格边缘,令我感到
十分郁卒,但我想考试成绩也充分反映了我严重缺乏经济学背景,而经验需要长时间培养
累积。
Continuous-Time Finance: Igor Makarov (Week 8~11, 5堂正课+5堂习题课)
这部分算是财务工程概要。所有财务工程会讲的东西这部分会用5堂分别2小时的正课迅速
飞过去(当然也有搭配习题课)。刚开始就是说明如何将Ian Martin介绍的离散时间订带入
连续时间、介绍风险中立测度(Equivalent Martingale Measure)与风险中立订价
(Risk-Neutral Pricing),接着就是Black-Scholes模型与一些延伸及应用,还有敏感度
分析(Option Greeks) ,最后一堂课介绍固定收益证券(Fixed-Income)。因为之前已经先
去政大金融所修了两年的财务工程课,Igor讲的内容跟之前在政大教的有87%像(只是Igor
没有讲太深的数学模型与定理),也跟林士贵老师做了一年的研究,又当他整整三学期的
助教,这部分学得还算轻松愉快。只是以前我没有特别注重经济学方面的意涵,来LSE以
后除了先前的数理模型帮助了我不少,又搭配了这门课教到的一些经济意义,对于了解财
务经济学的全貌很有帮助。
[FM437] Financial Econometrics (1 Unit)
授课老师: Thummim Cho, Christian Julliard
上课时数: MT 11 Weeks, 22 Hours Lecture + 10 Hours Seminar
LT 11 Weeks, 22 Hours Lecture + 10 Hours Seminar
这门课是整个财金系的课程中,唯一一个需要在1月初考期中考的科目。因为期中考几乎
就像是考研究所或者大学高考,圣诞假期要出去玩我会说我挺佩服他的胆识的lol
MT的授课老师Thummim是韩国人。大学在Cornell读经济、硕士在Harvard读经济,之后曾
在某间管理顾问公司待了3年,而去年刚从Harvard PhD Economics毕业今年刚到LSE任教
。我觉得他是一个蛮可爱的人,除了偶尔会跟我们聊到他老婆以及某些在伦敦发生的一些
新闻之外,也会偶尔跟我们聊聊在业界跟在学术界的生态有哪些不同,对于我们做的生涯
规划能有一些初步的认知。MT的内容这次改成由财金系自己开(以前都是跟经济系一起上
) ,上课内容一开始是标准的计量课程,以前数理统计学或者我一些在统计系有修过的课
程(多变量分析、变异数分析)大体上都有教过,最后面几周有教实证资产订价
(Empirical Asset Pricing) 。因为之前在政大有接触过不少课程所以学起来相当愉快。
LT的老师Christian Julliard的授课范围主要就是时间数列的计量跟实证资产订价,上课
方式跟redsa12讲的差不多。刚开始的部分主要就是用一些统计方法去实证一些经典的金
融学理论,接着就是波动度模型(ARCH/GARCH, 随机波动度与衍生型) ,最后就是广义动
差法(GMM) 。我对于计量还算有兴趣,所以在这门课的Moodle上我都很常po问题要跟
Christian Julliard讨论,他也常常给我一些很有趣又很精准的回复。最后有培养到一些
研究点子,这门课期末考成绩也不错。最后要申请时Christian Julliard也有答应帮我写
推荐信。
[EC411] Microeconomics (1 Unit)
授课老师: Francesco Nava, Martin Pesendorfer
上课时数: MT 11 Weeks, 22 Hours Lecture + 10 Hours Seminar
LT 10 Weeks, 20 Hours Lecture + 10 Hours Seminar
这门课是经济系开的课程,跟Math Camp一样也是几乎所有经济系的program都要来上,所
以今年大概有200人来修。MT由Francesco Nava教个体经济理论,LT则是Martin
Pesendorfer教赛局理论课程。因为一来我大学时没什么修过经济学的课程(只有经济学原
理、经济系开的个体经济学与国际金融,以及系上必修的货币银行学、货币理论与政策)
,二来研究所/博班的个体经济学跟大学部的内容差非常多,带到了更多抽象的理论,我
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在这科上,而且1月初的期中考也要考EC411,我记得圣诞节假期每天读
大概16小时,就有大约2/3是在读EC411。最后期中考还好我有考到60分,但成绩分布图出
来后我们大家其实都吓了一跳,总共大概200人当中有17%的人不及格(及格标准是50分),而且某些接近及格
边缘的人是有被调过分数(好让被当掉的人数不要太难看)的。LSE经济系提供的训练之严
格由此可知,所以没有开玩笑的空间。
LT则是教赛局理论,由目前在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领域相当有名的大老
Martin Pesendorfer带的课程。讲的内容包括独占/寡占市场、竞标、逆选择、机制设计
(Mechanism Design)与契约理论。虽然我看上去LT的内容比MT要简单,而且往年期末考这
部分都出得还算简单,结果今年期末考出来后我就觉得出题方式大幅调整过了,难度有拉
高,所以我虽然根据我平常读书以及跟老师/助教讨论的心得去作答,也写满了整整11页
A4纸(老师只出5题简答+1题题组) ,期末考却一样只有及格边缘。我觉得其实经济学底子
还是很重要。
这门课是我修的这些课程当中,少数跟助教反而比跟老师还要熟的。因为在LSE大部分的
习题课还是助教在负责的(只有类似FM436、FM404与FM437少数这种的会由Ian Martin、
Thummim还有Christian Julliard)亲自出马,而且我刚开始还不习惯个体经济学这堆习题
的解法与经济意涵,所以我几乎每周都会跑去个经助教的Office hour问她问题。她会负
责带一整年的课,所以我这样每周去问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后来就不太点我名了,因
为她看到我就知道我是谁了lol (在LSE出席率跟上课发言都不会算分数,但他们还是会简
单确认学生出席状况) 。到后来我是除了跟助教问习题之外,也有开始从她身为博士生的
角度来讲的博士班情况如何。借由在LSE同时接受财金系与经济系的学术训练下我可以了
解两个系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因为自己是比较想走理论路线的,加上自己以前在政大金融
系,看到有不少老师也是经济博士出身的,我认为就算是经济系一样能做财金研究,因而
这次也决定把经济博士放进考虑名单当中。
[FM404] Forecasting Financial Time Series (0.5 Unit)
授课老师: Christian Julliard
上课时数: LT 11 Weeks, 22 Hours Lecture + 4 Hours Seminar + 4 Hours Workshop
这门课是LSE PhD Finance第一年必修课FM481 (Financial Econometrics for MRes
Student)在LT上的部份,所以我们是跟博士生一起上,但是硕士生的课号是FM404。今年
Christian Julliard是最后一次教这门课,之后这门课只开给博士生上了,所以我觉得很
幸运自己可以赶上末班车XD
刚开始是教一些时间数列的基本,接下来是以最大概似法(MLE)为基本的三大假设检定
(Wald, LM, LR)、贝氏统计概要、模型筛选(Model Selection) 、马可夫蒙地卡罗
(MCMC) ,介绍如何利用向量自我回归(VAR)分析资本成长模型,最后教广义动差法(GMM)
与资产订价模型检定还有一些GMM的延伸。除了有习题课以外还另外有4小时的课程教我们
一些R语言。基本上这门课虽然是博士班的等级,个人却觉得难度没有很高(也可能是因为
之前已经修过很多数学/统计课程的缘故XD)。
[FM408] Financial Engineering (0.5 Unit)
授课老师: Jean-Pierre Zigrand
上课时数: LT 10 Weeks, 30 Hours Lecture
这门课原本跟FM436是一起的,简单来讲就是Igor那部分更深入的讲解,也会介绍更多数
理模型,但后来系上觉得我们可能无法负担太多数理模型,这门课就独立出来而且变成选
修。这门课教的东西刚开始跟Igor的东西很像(只是有更深入的讲解) ,后半段则几乎都
在讲波动度模型。虽然因为之前在政大我研究的东西主要是股权跟利率模型,后半段我花
了一些时间跟老师的思考模式,但后来有渐渐了解波动度模型大概在讲什么(Stochastic
volatility, Local Volatility, Implied Volatility surface) 。后半段的课程JP主要
参考的是Jim Gatheral的The Volatility Surface: A Practitioner’s Guide,用浅显
易懂的方式说明波动度模型以及一些数学推导。
JP的上课方式我认为蛮有趣的。虽然他的讲义里面有很多数理模型,JP每次上课时问我们
问题,却都觉得我们实在太聪明,为什么不想简单一些,想想看那些数学有没有一些经济
意义可以对照,而且偶尔还会请我们回想一些经济学原理或财务管理的一些概要。深入浅
出地一步步带领我们了解资产订价理论以及一些实务运用。
我的硕士论文就是用这门课的期末考代替的,做的主题是波动度选择权订价。在LSE做硕
士论文跟在台湾做硕士论文有很多不同点,例如老师从来不会找学生讨论论文(而且也规
定老师不可以看到学生论文)、论文题目是根据上课内容去延伸(简单来讲,如果讲义没有
讲债券,主题就不可以做债券) ,自己找一个有兴趣的主题、最后没有论文口试(论文是
其他老师匿名批改,而且因为我们上传档案时也已经匿名了,老师也不知道是改到谁的论
文)。我认为这样的匿名制,某种程度上保障了我们的论文不会因为老师个人对于学生的
好恶,而影响了学生能否毕业的权利;同时,老师也可以更客观地批改我们的论文,最后
的成绩更可以表示我们真正的实力。不过我会觉得比起论文,这个制度更像是上课的作业

我必须坦白讲,FM408比我当初预想的还要付出更多心力。除了论文(占了80%的上课成绩)
,FM408还有一门分组作业(占20%的上课成绩)让我们分析各种波动度交易产生的获利。在
正式上课以前我们其实还有另外4堂的先修课程,分别是2堂复习微积分跟随机过程,另外
2堂教我们一些R语言的基本。我当初听到要教R就想到FM408是不是要会写程式,结果这次
的课堂作业就真的要我们写程式去分析获利。我刚开始看到题目根本一个头两个大,因为
我虽然有写过程式(在政大时我比较常用C++, Matlab跟Python) ,我却比较不擅长设计演
算法,让程式可以顺利跑出来,而写程式最难的地方却往往是这个。但跟我同组的希腊人
还有土耳其人都比我要会写程式(顺带一提,班上一共52人,就只有我们这3人选修课是修
FM404+FM408,系上秘书还表示我的选课算是班上最硬的之一) ,我则是比较擅长出数学模型的点子。合作起来还算愉快,透过这次团体
报告也学到了不少R语言的技术。
[FM457B] Applied Computational Finance (0 Unit)
除了以上提到的系上开设的必选修,LSE还有许多类似写作训练课等等的补充课程可以让
我们去选。FM457B就是其中一门补充课程,是一个日本助教带的课程。10个星期一共10堂
课,前7堂教Matlab,最后3堂教R,并且搭配一些财务上的应用(例如:GARCH, 投资组合管
理等等) 。只是他的程式语法教得我认为太基本了,应该就是一种师父领进门的概念罢了
。如果是程式0基础的人想要借由这门课练程式,课后得要花更多时间去补充背景,所以
更倾向是一种复习课XD。
附带一提,就财博而言也会建议学一些程式语言。虽然先头提到的个经助教跟我说经博最
重要的不是程式语言很厉害,同时却也跟我说要处理一些专案时要分析资料,会程式语言
能让资料量比较大时(我写论文处理的VIX选择权资料就大概100万笔,尽管跟大数据还有
一大段距离)处理上比较顺手。以经济/财金研究助理或者财博而言,程式语言或统计软件
通常是SAS, Stata, R, Matlab最常被列出来,尽管这些用来处理一般性的功能也通用,
但如果会一些诸如Python的一般性程式语言也会有用(例如:利用爬虫技术去搜寻某些文件
当中的关键字)。
4. 毕业出路
LSE MSc Finance and Economics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财博先修班,实际上每年刚入学时
大约只有40%将来是想要攻读博士的(而且随着课程进行,这当中还会有将近一半放弃XD)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想要就业(又以管顾业为大宗) ,所以在9月正式开学以前,系上
有给我们安排不少Case study的讲座与咨询活动,也有安排不少履历与cover letter的撰
写技巧教学。在program的严密训练下,无论是去业界还是去学术界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就我所知道截至6月整个硕士结束为止,班上已经有希腊、意大利、巴西、德国同学各1个
拿到了伦敦管顾业的实习,一个葡萄牙同学要去伦敦某个政府机构做研究职位(没有要读
博) 、马来西亚同学要去某个银行工作,不少中国同学则是似乎想要回国工作(但个人跟
中国同学没有很熟,情况没有特别了解) 。欧盟的居民要留在欧盟工作所遇到的阻力会比
我们还要小很多。
今年应届申请博士班的,跟我同一个读书会,跟我还算要好的韩裔澳洲同学申请到了
Northwestern PhD Finance;一个德国同学申请到了某间德国的PhD Finance;一个中国同
学则是申请上了Imperial College London PhD Finance。澳洲同学是来自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财金系,中国同学先在Wisconsin-Madison拿了经济学硕士以后又来LSE。虽然这个结果很不错,但是我会觉得在
还没拿到LSE的毕业证书以前,影响自己能否拿到财博录取的因素会是之前的学历。
要读博但没有要应届申请的,班上有两个德国人录取了University of Chicago的RA,唯
一的美国人要回波士顿Fed工作,巴基斯坦人要回巴基斯坦某间研究机构任职(什么职位我
不清楚) ,土耳其人则是要回土耳其任职于管顾业。我自己美国跟台湾的RA都有申请,主
要就是想要利用这段时间再充实自己的研究能力,从进展来看是留在台湾的机率比较高。
RA申请我是直到6月考完期末考跟交出论文以后才认真着手申请,有时候NBER的网站或者其他学校的网站就会跳出职缺
,从人力银行上找职缺也是个方法。这些我平常都有在注意只是没有真的动手去认真申请
就是。而LSE有许多世界级的师资我认为也能有效地帮忙建立跟欧美各学校的连结。LSE是
经济期刊Economica的发行地点,也有不少经济系与财金系的教授是顶级期刊的编辑群
(Editorial board),在期刊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例如Ian Martin是Economica的主编
以及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RES)的编辑群;Martin Oehmke是RES, Journal of
Finance (JF)以及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的副主编;Martin
Pesendorfer是RES的编辑群;Christian Julliard则是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的
副主编。跟着这些大师一起学习,不但能让自己在学识上成长不少,拿得到LSE的推荐信
对于将来要申请财博/经博也会有不小的助益。
记得之前去过Christian Julliard的Office hour,有跟他讨论过我将来想申请博士班的
打算,他很直接地跟我说不要在期末考结束之前弄RA申请的事情(事后发现是真的会让我
忙到无暇处理RA申请的事情),并且推荐信内容如果要有可信度,他必须要把我跟其他被
推荐人的表现加以比较(每年大约会帮3个人写推荐信,有时更多) ,劝我上课时要表现够
积极。当我期末成绩刚出来后不久要请Christian Julliard写推荐信时,因为期末考刚结
束是6月,毕业典礼是7月,当时我人还在伦敦,我就有问他能不能跟他当面聊一些事情。
考虑到LSE这些老师每年帮同学写推荐信申请欧美各地的学校这么多年,有非常大的样本
足以确定我的背景能落在哪些区间。我列了31间学校给他看,其中有21间财博+10间经博
,上至芝加哥财博+经博、普林斯顿经博、柏克莱经博、哥大财博、西北大学财博,下至
Baruch College, Tulane, Rutgers跟UMass Amherst的财博,初始名单全都在美国(大约
Top 5到Top 50,具体来讲第几名我不知道)。结果因为我最后成绩只有Merit(虽然FM437
跟论文有Distinction、FM404只有Merit但也在Distinction边缘,主因是EC411跟FM436不
理想) ,再加上他整体而言对我的印象,就让我芝加哥财博、哥大财博跟普林斯顿经博得
要直接拿掉,然后一些保底校可以多排一些。不过我很庆幸他跟我说我的选校选得算正确
,没有让我把更多的学校拿掉lol
5. 其他
最后这些跟财博或者课业都无关,不过还是跟各位分享我在伦敦的生活。平常我的一些比
较休闲或者放松的方式,就是有时班上某些同学邀约去酒吧庆生时会去参一脚。先前有提
过我们班上有一共来自24个国家的人,我觉得平常偶尔跟他们聊天就可以稍微增广见闻,
而且有些部分跟我原本想像中的不一样。例如某个印度同学之前跟我一起在个经助教
Office hour问问题时,我问她说问题问完了没有,就跟我点头,我还问她这样是代表“
对”还是“不对”,结果我得到的答案是她是住新德里那边的,所以跟全世界各地一样代
表“对”,在印度南部才比较是反过来;而且印度非常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可以
让人感觉好像到了另一个国家一样。
伦敦政经学院有不少德国人,班上52人当中也有6个,他们也让我打破了一些既定印象。
个经助教是个德国金发美女(我不是因为她真的很正才每周跑她的Office hour喔) ,她每
次上课都会晚到5分钟,而且写的字都会让我看得很痛苦,但她不会给我一种非常严肃的
感觉,为人也还算幽默,上课的时候也都能有条理地解释个经理论,引导我们回答问题。
她最后有获得最佳教学奖。我是觉得他们虽然可能不会非常一板一眼,也不一定十分勤劳
,但是做事非常有逻辑也很聪明。
这10个月下来过得非常充实,不过我相信我以后能过得更充实。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18-07-24 21:12:00
推推口语很烂的中国助教可是CJ口中LSE十年才收得到一个的天才
作者: px37521 (.....)   2018-07-24 22:04:00
神人推推
作者: tloveb (L)   2018-07-24 22:33:00
好精彩!
作者: yayagogo109 (圆个外商梦)   2018-07-24 22:39:00
推详细
作者: bboy0720 (D3理财周报)   2018-07-24 23:12:00
推个
作者: ccvc (DukeEconomist)   2018-07-24 23:40:00
推~预祝申请顺利
作者: fos0419ter (蔡祁阿)   2018-07-25 09:02:00
详细又具体的好文,必须全力推!申请顺利!
作者: oneshoe   2018-07-25 12:04:00
一楼多说点嘛(扭)
作者: Organizer (睡觉啦)   2018-07-25 12:08:00
推 加油
作者: i3koala (鲁)   2018-07-25 12:34:00
精实! 很棒的分享
作者: tloveb (L)   2018-07-25 13:24:00
想请问你大概是什么时候申请博士班呢?一边念书,一边申请,会不会很累啊? 感谢
作者: Abuse999 (Abuse)   2018-07-25 14:51:00
推推
作者: conniiie (康妮)   2018-07-25 22:31:00
推详细分享~
作者: hsupeiwei (rita)   2018-07-25 23:18:00
管顾业指的是麦肯锡这种企业管理顾问吗?还是偏向金融经济研究的顾问公司?念这个去麦肯锡好像有点怪
作者: chpinga (乐天翼)   2018-07-26 07:05:00
很精采!
作者: hsupeiwei (rita)   2018-07-26 11:51:00
感谢说明。管顾偏向行销供应链生产人资策略等跟这么计量跟金融经济为主的方向好像没有很切合蛮有趣的。看你的文我以为多数人想去交易室、基金公司
作者: erictaur (嘎兽好棒)   2018-07-27 22:52:00
推推优质文章,好想知道原po大学背景:3a到文了~~感谢
作者: ron0908 (荣恩)   2018-07-28 11:29:00
谢谢详细分享!
作者: despairF (オタクペンギン)   2018-07-28 11:59:00
谢谢详细分享,希望以后也有机会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18-07-28 12:54:00
台大前版主如果想走会计 LSE也有MSc Accounting&Finance然后回oneshoe 中国助教明年应该会上job market超级天才 拿过IMO金牌 但他英文很烂 LSE还特别出钱帮他请英文家教 但看来三年来他英文还是没进步吧XD
作者: Zuces (Filtration)   2018-07-28 20:10:00
加油~!
作者: yulin0324 (野芳)   2018-07-29 17:29:00
谢谢KW超级详尽的分享!你的认真有股热血的感染力!祝未来攻博顺利囉~
作者: shyc701   2018-08-06 02:03:00
推 说明超详细
作者: despairF (オタクペンギン)   2018-08-08 18:46:00
同届的同学现在有在念那个program的X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