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Design MA(Aalto,Delft,NYU,KISD,HDK)

楼主: imyentsen (yentsen)   2017-07-26 17:59:52
# 申请结果
### Admission
TU Delft - Design for Interaction (Partly Funded)
New York University -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 Program (Partly Funded)
Kol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Design - Integrated Design (Tuition-fre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 Child Culture Design (No Fund)
Aalto University - Collaborative and Industrial Design (Fully Funded)
### Rejection
MIT - Media Lab
### Decision
Aalto University - Collaborative and Industrial Design (Fully Funded)
### Background
BA in Desig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wan Tech)
BA in Soci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nglish score:IELTS 7.0 (L, W, S: 6.5/ R: 9)
### Recommendations
2 from NTU, 2 from NTUST, 1 from my former manager
***
# Preface
申请完到录取,现在也已经过快两个月了,一直没有时间整理过去的申请纪录。身边有些朋友也在申请,因为自己走过一轮,知道就中煎熬跟辛苦,想把大概过程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
板上申请设计相关研究所的文章仍相对少,北欧尤甚,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发了几次都有版面跑掉的问题,太不习惯 ptt 了QQQ,如果想看比较好阅读的版本请看我的部落格
http://blog.yentsenliu.com/2017/07/02/201707_notes_for_graduate_admission/
文章大概分成两个部分:(一)申请准备方式与(二)学校介绍
# 申请的准备方式
好像很多人一开始最焦虑的是不知道如何安排时程,所以首先略叙一下我的部分。我大约是在 2016 年初开始蒐集学校资料,在 6 月的时候考完雅思,而在 9 月初,进入实质准备申请资料的阶段。第一间学校申请截止是 10/1,最后一间是 1/25。实际上第一间只花了一个月准备,到最后一间经过五个月的反复修改,申请资料完成度提升不少。
## (1) 搜集学校资料
### a. 资讯整理工具
在一开始要收集资料的时候,一定会因为各个学校的要求内容跟时程不一感到难以整理吧!所以一开始的整理架构就相当重要。
共通资料的部分,我是使用 [Dropbox Paper](https://www.dropbox.com/paper) 线上编辑做了几张大表格整理共通的资讯。
个别学校的资料,我则是使用 Bear 这套轻便的笔记软件整理,同样支持 markdown,总之就是整理资料不用调整格式就像在打脸书po文一样顺畅啦。
Dropbox Paper 的好处在支援 markdown 语法,打字完全不用浪费时间在调整格式,而且亲切美观(Paper 内建简单的教学,文件编辑页面右下角有个小键盘 icon ,如下图,点下去就是),比起 Office 或是 iWork 这些套装软件轻便许多,让整理资料回归整理资料的本质。
![官方的sample](https://cfl.dropboxstatic.com/static/images/paper/landing_page/hero/organize-vflfWg1zL.png)
### b. 搜集资料内容
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什么申请资料?”**、另一种是**“学校与 program 是怎么样的?”**。
**“需要什么申请资料?”**:粗略常见的有 Motivation Letter, Portfolio, Proof of English Proficiency (IELTS, TOEFL…), Recommendation, Transcript 等等,每间学校的细节都会不太一样,在一开始就要查明。例如常见学校要求 Recommendation 要有两封,一封来自前学校老师,一封来自主管;或有的学校会要求 Motivation Letter 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譬如最感自豪的作品以及原因。这些都要尽早查明表列,特别是推荐信需要及早联络,作品集会需要提早准备。
**“学校与 program 是怎么样的?”**:建议除了官方网站 program 的介绍(一定要看完!)之外,可以从几个地方下手
1. 舆情:
网络上 Quora 或是 the grad cafe (美国为主)、the student room(英国为主)、stexx.eu 都有很多相关讨论。实体舆情就要靠人际网络了。
2. 学术声誉:
如果你有特别关注的学术领域,可以试着用 google scholar 或是你熟悉的学术期刊数据库搜寻相关著作,或是从你看过的好文章里面爬 reference,看看这些作者都从哪些学校来的。查询知名学校的相关课程 Syllabus 也是一个方便的做法。另一个作法是看看你想申请的 program 的大头,或是该 program 里面有哪些老师是比较有学术声望,或是做的方向与你有兴趣的比较接近。一个最快速的指摽是把人名丢进 google scholar 看他最近有哪些作品,引用数如何。除此之外也可以看看他有参与哪些学术活动、做过什么事、有在哪些刊物的 editorial board
中露脸……看多了大概就可以可以衡量出这间学校在你有兴趣的领域中,大概占了如何地位。
3. 课程内容:
课程安排也很值得看一下,课程内容是不是我想学的?有没有提供额外选修课程或是辅修的机会?有没有特殊的导师制度?这些内容在不同学校间差异很大,例如 NYU ITP 的课程弹性极大, TU Delft DfI的修课弹性相对少很多;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设计学院允许学生找外学院的导师;Aalto 提供学生极具弹性甚至可跨校的 Minor Study 辅修。
4. 财务方面:
* 学费,是否是自己能够/愿意负担的?
* 奖学金,一些学校的奖学金需要额外递交申请,相关时程都要另外纪录下来以免忘记(例如 TU Delft 全额奖学金只有在十二月初递交申请才有资格)。
* 学校自己的财务是否健全?有没有财务困难的纪录或流言?例如 RCA 几年前某些 program 停招,老师集体辞职的状况。
5. 难易度评估:
* 录取率,其实很多学校录取率都很高,一些学校不难查到 acceptance rate,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注意,国际生、本国生、postgraduate/undergraduate的录取率都不一样。曾看过知名学校特定 program 高达 70%,30 % 左右算是比较常看到的数字。 MIT Media Lab 是 3% 左右。过于容易录取的学校,要谨慎是否有把国际学生当成 cash cow (摇钱树)的传言出现,毕竟欧美诸国对高教的财务紧缩已经不是新闻。或是根本就没人要念。
6. 学校之外:
* 城市跟国家的特色,是否能与我想学的东西相辅相成?
* 气候、生活费、环境、文化等等,喜不喜欢?能不能适应?
* 求职方便吗?有没有求职签?另外,如果学校在非英语系国家,你又不会该国母语,也要看一下英语的求职网站上面是些怎么样的工作(如果你想留下来的话)。
上述这些资料的搜集,对准备一份契合学校的申请资料,还有后续面试等等,是必要的功课。我觉得同时也是不断质疑自己、了解自己想要走什么路的方式。
## (2) 考英检
我想申请的学校以欧洲为主,所以要考的是雅思。
如果是要短期冲刺(准备期一个月以内)考英检,个人建议先赶快试写一次模拟考,把模拟考考出来的成绩乘以 1.3,大概就是你实际考试会取得的成绩了。因为短期冲刺磨练的是考试技巧多过实际语言实力,成绩进步幅度会相当有限。(1.3 的数字是我在别处看过的说法,虽然每个人状况不一,但它背后的思路我认为是有价值的。)
如果你试写模拟考的预期成绩乘以 1.3,还低于你的意中学校门槛,那建议拉长准备时间。一般欧洲设计类硕士的门槛是雅思平均 6.5,且单科不可低于 6。英国学校门槛可能会再更高一些。
个人是在 6 月就考完雅思,但前后考了三次,会拉到这么早也是对自己没信心。身边也有朋友花一个月一次就考到 7.5 的。
更具体的准备过程,请参考[这篇:一点雅思的准备心得](https://www.facebook.com/notes/yen-tsen-liu/一点雅思的准备心得/1031333423571070/)。
## (3) 推荐信
找老师写推荐信务必提早一个月以上开始准备,像我第一间申请的 KISD 截止在 10/1,我 9月初才向以前的老师跟主管递交推荐信邀请,就非常赶,而且没办法处理得很到位。
#### 个人认为要做到三件事:1. 礼数、 2. 补脉络、 3. 参考资料
1. 礼数
从预留足够时间到写信的措辞跟提供完整资料等等都算。以写信邀请为例,通常预留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会比较安全,从先询问推荐人是否愿意帮忙撰写到中间回信等等的往返,都需要时间,给对方足够的时间会影响意愿。
以我申请 12/1 截止的学校为例,其中一个推荐人的时程是:在 10/23 寄出推荐信邀请,11/18寄出一次提醒,11/30 收到推荐信。整个互动过程颇有余裕且愉快。
别忘了最后申请结果出来,还要让推荐人知道,并且表达感谢的心意。
2. 补脉络
一般来说推荐人不一定时时了解你的近况,第一封信件可以扼要叙明近来的发展,以及说明目前想申请的学校和动机,再请求帮忙撰写推荐信。
3. 参考资料
除了推荐信格式与递交方式必备之外,同时也要提供个人 CV 或 Portfolio 以供参考。不然他们可能会觉得很难下笔(没有材料)。
依推荐人与你的关系,也可以就你自己对申请学校的了解,请他特别凸显某些值得推荐的地方。如果推荐人请你撰写草稿(这是常见状况),再提供草稿给对方。
## (4) 动机信跟作品集
动机信的结构,推荐阅读这篇:[Statement of Objectives – MIT MEDIA LAB – Medium](https://medium.com/mit-media-lab/statement-of-objectives-1ff8dff39704)。非常动机导向的写法,我所有的动机信,除去 KISD 外,全部都是用申请 MIT Media Lab 的当作范本来改。
我自己的段落结构如下:
1. 开头:引用一个名人的屁话开场,这段话要可以贯穿你整体的动机信。我是用 Victor Papanek 的”The only important thing about design is how it relates to people.”,带出我想做blablabla 的设计,来达成我的梦想,而你们 program 就是我所要的。
2. 动机:接续前述的梦想,简述最深层的学习动机是什么?
3. 深入讨论动机:更深入叙述动机的原因、问题意识,这边如果有需要可以拆两段。
4. 学习目标:有这样的学习动机(梦想),我想学习什么、以什么手段来达成它?
5. 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他与我的学习目标有何关联?
6. 说明自己为何足够优秀且适合这个学校?丰功伟业可以放在这边,如果太多了可以按性质分两段。
7. 反面叙述:接近结尾,说一下即使自己有这些丰功伟业,但仍然感到什么不足?因此仍然想学习。
8. 结尾:再度强调动机,以及就你认知的最佳行动为何,再带出该学校是你的上上之选,命中唯一。
动机信一般来说长度不用太长,1页半A4差不多,我的大约在 1100 字上下。
作品集部分,现在大多学校都接受网上作品集了,我是使用 Adobe Portfolio 来架(需要买 CC 授权),我知道设计师会忍不住想让自己的网站看起来独一无二,但除非你前端超强,不然建议用现成的服务就好了。除非你申请的是 UI/ New Media/ Interaction 相关,否则专注在陈述作品本身,远比网站重要。同理,如果学校要求 PDF 作品集,也建议不用把版面弄得太花俏,重点在作品本身,要思考如何迎合学校的走向,但又不失去自己的特色(如果整合不起来的那也不适合你)。
别忘了尽量找朋友收集回馈,特别是找有申请经验的朋友。
## (5) 面试
我申请的六间,有正式面试的两间:KISD, Aalto;有面试但不强制参加:NYU;非正式面试:MIT;无面试:TU Delft, U. of Gothenburg。
以下略叙面试经验与准备心得。
### 1. KISD:
* 面试内容:
会在面试之前出一个作业,据说每年都有但内容不一样。今年的作业要你提供两张照片,一张是你觉得最好的设计,一张是你觉得最烂的设计,分别用三四句话(书面)解释为什么。须于面试前一周左右先缴交。
面试本身大约花了 15 分钟。题目包括:
1. 请你简单自我介绍
2. 为何想念 KISD
3. 请你简单介绍你的作业
4. 请你询问面试官有什么想问校方的问题
整体来说很快就结束了。
* 面试准备:
其实 KISD 的准备时间太短,面试本身也没有准备得很好,所以不算说准备得充分。但也没有问很刁钻的问题,基本上是照 Motivation Letter 的内容讲过。
### 2. Aalto:
* 面试内容:
没有预置作业,但面试官面试时会拿着你的作品集翻来翻去传阅。
表定15分钟,实际面试大约25分钟左右。题目都是基本题:
1. 你为何要来申请aalto?
2. 你对我们教育内容的了解有多少?
3. 你觉得自己最好的作品是?(翻阅作品集)
4. 你毕业之后想干嘛?
5. 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学校?
6. 你对我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我问:
1. 学习参与式设计很需要与外界合作,你们的课程有提供怎么样的机会?
2. 承上题,我知道一个学期的时间很短,通常干不了什么事,你们怎么面对?
3. 硕士班学生与教授的关系如何?硕士班学生有没有选择自己主题的自由,还是要跟教授的题目?
* 面试准备:
我大概花了三四天时间准备。基本上是上网找一些考古题,列答题大纲练习。另外我有针对潜在的考官做搜寻,最后猜中一个面试官(Tuuli Mattelmäki),而准备的考古题在实际面试问到的六题中,命中四题。
![笔记大概长这样](image.png)
MIT 的部分比较特殊,后面再补。
### 3. 整体面试心得:
网络上都可以查到一些面试常出现的基本题,用 “interview” “tips” “graduate admission”之类的可以查到很多。这些都很有帮助,基本题真是反复出现啊,拿这些准备准没错。另外虽然网络上的教学没提,但个人建议**别忘了准备二到三题问面试官的题目**,这种反问题很容易在面试最后出现。
有的学校好像不强制面试,例如 NYU,团体面试通知在上海。我考虑旅程预算,还有它过高的录取率,就不参加了,最后还是录取。不过录取率很低的学校,例如 MIT,就蛮努力争取的,为此还飞了一趟美国。
- - - -
# 学校介绍
## Aalto University
* 三间学校于2010年合并(赫尔辛基理工、赫尔辛基艺大、赫尔辛基商学院)的结果。很强调跨领域创新教学,但据在校学长表示,似乎还在努力推动中。2018年设计学院会搬迁到理工大学的主校区,预计会有一番大爆炸。新校区的建筑似乎会极美,可以 google Aalto New Campus 欣赏一番。
![logo](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0/Aalto_University_logo.svg)
![New Campus of Aalto U.](https://aaltocre.fi/wp-content/uploads/2014/09/Havainnekuva-pimeällä-ID-151574.jpg)
* 硕士生有相当的修课弹性,有 1/4 的学分可以修外院/校(主要是赫尔辛基大学)课程,或是辅修五花八门的 Minor Study。由不同学院开设([课程连结](http://studyguides.aalto.fi/minors-guide/2017/en/)),光设计学院部分,就有 18 种 minor,从 aalto 知名的创意永续(Creative Sustainability),使用者经验学校(Uschool)、包装时代(Pack-Age)、游戏设计与产制(Game Design and Production)、国际设计商管(International Design Business Management )、音声视觉创业(Audiovisual Entrepreneurship)、时尚管理(Fashion
Management)、与赫尔辛基大学合开的都市研究与计画(Urban Studies & Planning)、当代艺术、电影学.......等。其他各学院也都有开给全校硕士生修习的 Minor,这是我在其他学校比较没有看到的弹性。
* 各个 Program 也会有自己的跨领域课程实验,例如服装设计与化学系合作的 chemart。
* 学校 QS 排名在艺术设计领域世界第 13,虽然 QS 采用的指标对实际衡量该学校的好坏多所争议,例如英语优势(个人觉得如果你外语只会英语,这就不是问题)、无法反映教学品质、过度仰赖 return rate 过低的学者互评等......。
但就已经就读的朋友表示,Aalto 在芬兰的校友网络十分强大,在当地是有很好的声誉的。其也北欧五国规模最大,建制最完整的设计与建筑学院(从建筑、都市计画、视觉设计、游戏、多媒体、服装织品、设计管理、使用者研究、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永续设计、设计教育、摄影,要什么有什么)。
* 北欧是参与式设计的重要发源地,在我做学校搜寻的过程中,发现北欧学校或多或少都会有参与式设计的研究,一般参与式设计分成两种,一种是在使用者经验研究脉络下的,与利益相关者的 co-creation;另外一种是在北欧的工厂民主、社会民主体制下的参与式民主,在题材上比较强调的是参与式设计用以解决公共问题,做服务、系统、环境层次的设计。而在方法的讨论上,比较重视权力关系,甚至跟后实证主义的公共政策形塑过程,可以有所对话。这两块都是我很有兴趣的。
* 最后说一下 Aalto 最大的缺点:芬兰在欧洲算是偏远国家,人文不那么荟萃,对外国学生来讲工作不算好找,这是个硬伤。目前欧陆非英语系最好找工作,最不排外的国家听说是荷兰、德国。再来,气候对南岛子民如我们,堪称严寒(最热月均温摄氏 18 度,最冷月近负 10 度)。最后,学校本身名声在台湾不是很有名(我自己的感觉啦),毕竟留学芬兰的人本来就不多。
## TU Delft/ NYU/ Gothenburg/ KISD/ MIT
* TU Delft (Design for Interaction)
很好的学校,就算在台湾,也很有名。资源相当丰富,目前也是荷兰工科最好的大学。学校一年预算约 220亿新台币。地理环境优越,且荷兰是欧陆最大商埠,文化开放刺激多,工作机会也多。小缺点是该 program 的选课弹性相对来说并不大。
重视和认知心理领域结合的使用者经验研究。学费合理(约八十万新台币)。
* NYU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 Program)
重视各种实作、创作的 Program。课程主要是 Project-based。不限定学生背景,所以非设计背景去申请应该也有机会录取。有很强大的技术向业界老师团队。反面来说,如果想读书、做学术研究、探讨理论,这边就不合适。
学费极贵,一个学期一般要九十万(USD$29,513),念完光学费大概就要近 400 万,如果录取时没有拿到全额奖学金,还会再释放另一种奖学金的资格,但最高似乎只能给到一半。
看网络上的传言,毕业之后工作应该很好找。不过因为学校本身选课极度自由,很容易就变成艺术家,如果是求职导向的留学生,自己要有职涯意识选相关的课程。
* Univ. of Gothenburg (Child Culture Design)
是瑞典很好的设计学院,地理环境也相当好。因为我对儿童与教育题材相关的设计有兴趣,所以也申请这间。这个 Program 的特色在于有相当比例的课程是儿童发展、教育相关的社会学、教育学内容。教师组成也相当跨领域。另外,所在城市哥特堡是瑞典工业大城,瑞典近年创业风气兴盛,在北欧五国中,经济发展状况很好,工作机会应该不少。
但是看过往学生作品的完成度似乎偏向视觉设计,我比较喜欢产品与互动接口相关,故偏好顺序比较后面。
* KISD(Integrated Design)
该校特色在师资都相当大咖且跨领域,且是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的发源地兼重镇。此外,免学费。缺点在学校本身扣掉师资外,硬件资源并不算特别好。课程是各种时间长短不一的实作课程跟 Workshop,据说硕士班课程都是指定好的,没有选课弹性。
* MIT (Lifelong Kindergarten Group @ Media Lab)
Media Lab 是各种不同研究群的集合,申请者与其说是申请 Media Lab,不如说是申请里面的 Groups ,进去跟他们一起做各种有趣的 Project。Groups 希望进去的人不是去上课当学生,而是类似 co-worker,跟着他们的研究旨趣,与他们一起学习与创造。
作者: qitisland (qu-island)   2017-07-26 18:16:00
推 Aalto超猛的学校! 恭喜!而且以后想回芬兰也可以 http://goo.gl/xK1ZMh
作者: rb0522 (rb0522)   2017-07-26 21:02:00
作者: deepdows (Beginner's Spirit)   2017-07-26 21:08:00
推!
作者: islandqoo (You Don't Know Me )   2017-07-26 21:09:00
感谢这篇非常详细的分享!
作者: goroundround (走圈圈)   2017-07-26 21:48:00
超清楚!推
作者: lolowowing (Debby)   2017-07-26 22:23:00
推这篇!
作者: mythingwade (wade)   2017-07-26 22:24:00
面试是线上还是到校?
作者: aron010515 (栀子花开)   2017-07-26 22:30:00
推推!真的很喜欢芬兰
作者: zala226 (zala226)   2017-07-26 23:06:00
互动设计的一定要推一下!
作者: jasontang (Yankee Hotel Foxtrot)   2017-07-27 01:53:00
恭喜!
作者: qqqasd600 (Han Chen)   2017-07-27 08:00:00
推!
作者: Mariobrother (马力欧兄弟)   2017-07-27 20:02:00
推欧洲
作者: ron0908 (荣恩)   2017-07-27 22:49:00
恭喜!谢谢你的详细分享!
作者: whiteable (欢欢)   2017-07-29 03:08:00
超详细分享推!
作者: uglyleyton (koalaleyton)   2017-07-31 01:03:00
推~~~
作者: ivanjeter (火星男恰恰)   2017-08-06 06:44:00
推欧洲 及 分析
作者: LeonDiCaprio (里昂˙皮卡丘)   2017-08-22 12:04:00
好文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