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 Brown, Department of History, PhD

楼主: Siddhartha94 (曾经‧疯)   2017-07-05 18:40:14
准备留学期间,无论是留学资讯或者低落讨拍,都受惠于留学版甚多。
正好看到前面几位布朗同梯强大的文章,因此也趁机分享自己微薄的经验。
一方面是留学版申请人文科系的文章似乎比较少,希望本文有抛砖引玉之效。
二方面,也希望能多少帮助到同样正在准备的朋友们: )
Research Interest
History of East Asia
Program
17 Fall PhD in History
Admissions
Brown PhD in History with 5 years fellowship
Rejections
Harvard, Columbia (东亚系)
Cornell, UBC, Johns Hopkins (历史系)
Background
NTU, Department of History, BA, MA
(GPA: 3.95, 4.15)
Work Experience
工作经历基本上就是在学校跟中研院当TA与RA,内容大同小异,可略过不提。
真要说的话,除了指导老师与口委之外,我尽量找不同单位与领域的老师工作。
其中有两次是国外客座教授的RA,并曾担任法国在台研究单位的助理。
Research Experience
Visiting Scholar in Hitotsubashi University(一桥大学), Japan, July, 2015/16
Field research in China, Taiwan, and Japan for 5 times
3 conference papers
Language Ability
Mandarin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Taiwanese Hokkien
Hakka
后两种(闽南、客家)各位版友看了可能会觉得奇怪XD
其实我的领域常常需要跑田野,不管在福建、台湾,甚至未来在东南亚的华人社会,
这些方言能力,可是能否打入在地社群的关键。
我在美国找的老师,几乎都有过在东亚跑田野的经验。
因此超过一种的地域性方言能力,将会很有价值。
这说明技能树点对很重要(大误)
喔不,我要说的是,如何在履历中凸显你的特质,并强化与申请校系的关联,很重要。
详见后文。
Test Scores
TOEFL 106 (R:28, L:27, S:22, W:29), 2016/11/19
GRE V:154 Q:170 A:3.5, 2016/11/20
因为完全自学没补习,加上准备时间只有七个月,相当紧迫,
最后TOEFL算是勉强达标,但GRE的verbal并不理想。
好在学校最后还是愿意给我offer。
有关GRE与TOEFL的短时间自学技巧,以后有机会会在别的板分享。
这边想说的是,即使觉得考试成绩不佳,也请各位不要放弃。
仅提供给所有正挣扎于英文考试地狱的朋友们,加油!
心得分享
1.研究方向
其实我在母校已经读到博士班三年级,但因为种种的因素,拖到去年才开始准备出国。
在母校一读就是12年,连新生杯都打了3次,都要变成地缚灵了(默)
但正因为我在研究所时期有比较长的学习过程,我很清楚出国要学的是什么。
事实上,我去日本访学、去中国累积田野经验,甚至成为外国访问学人的助理,
这些可能在申请时帮我加分的选项,也几乎都是在博士班的时期达成的。
走过的路不会白走,如果有朋友也是高龄出国,请不必灰心XD
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目标何在,知道自己出国为的是什么。
2.校系选填
出国留学其实就是情报战,所谓知己知彼,情报收集完全才能拟出好的战略。
首先是系所的评估。
一般来说,历史系与中文系的学生,出国都是读东亚系、或者亚洲系居多。
不过我自己想研究的是近代东亚史,主要是19世纪到战后,跟东亚系的方向显然有别,
所以我申请的主要都是历史系。
像是Cornell与UBC其实都有亚洲系,但我填的则都是历史系。
至于Columbia与Harvard的东亚系,因为都有专门研究历史的老师,因此我也有申请。
顺带一提,Brown其实也有东亚系,但主要是发展语言教学与文学,
所以我在Brown依然是填历史系。
选择历史系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可以跟研究世界各地历史的学者对话。
传统上东亚系的师资与研究社群,在研究领域上主要仍以中日韩为主,
亚洲系的话可能还有东南亚、南亚与俄罗斯等,但不容易吸收到欧美历史研究的资源。
以Brown历史系为例,尽管亚洲方面的研究阵容或许不算完整(没有韩国研究),
但是Brown可是有号称全美最顶尖的美洲史研究,也有颇负盛名的非洲与欧洲program。
这让研究生得以与各个不同领域的社群对话。
举例来说,三月我确定录取,Brown招待我去visiting campus的时候,
研究拉丁美洲的老师与研究生,都表示他们未来很想与我合作,
因为他们很希望在亚洲地区可以找到同样历经后殖民与转型正义的地区,
来与拉丁美洲的研究对话。
这就是我出国留学想要获得的训练。
其次是学校的选择。
我想这主要牵涉到教授领域与研究资源这两点。
像是Brown、Harvard、Cornell与JHS,都有我认识的教授,也曾与他们商谈。
所以我确定他们的研究方向跟自己相当吻合,或者可以互相帮助,对他们会有贡献。
至于UBC、Columbia,则是有着强大的亚洲研究资源。(当然康大与哈大也是)
而且UBC距离西雅图不算远,可以去U Washington馆藏极丰富的亚洲图书馆查资料,
这对于非Ivy League的学校来说,算是我们这个领域相当重要的考量。
简单来说,跟我类似背景的文学院学生,如果想去美国深造,
我会建议先摸清楚每个学校的强项,以及不同校系的发展方向,与教授的领域。
切记不要被名校迷思绑架,没有什么地表最强的学校,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3.申请文件
有关申请文件,前人已经有很多的经验分享,
像是格式、段落铺陈等,相信大家都可以找到比我更有参考价值的说法,所以就不提了。
不过,针对历史或相关人文科系背景的文章,可能还不算太多。
以下就当作是我的杂谈,姑妄言之姑妄听,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1.找native speaker润稿
我的申请文件有请专业的英文编辑帮忙修改,相关心得我已经分享在translator版。
但这边想再三强调的是,即使已经花钱修改过,
请还是一定要让native speaker的朋友或老师扫盲!
语言学习最困难的就是写作,何况还是母语写作,很多东西非母语人士就是看不出来。
另一方面,请native speaker侦错之后,其实也会学到很多写作的技巧。
极力推荐各位务必尝试!
2.凸显特质,而非强调自己的好
我一直觉得出国读博与国内就学的差异之一,是前者几乎就是在国外找工作,
一纸录取就是让你在国外有3-6年的工作合约。
就这点而言,CV与SOP等,无非就是找工作时投的履历。
用这种概念去想,就会明白,关键不是凸显你有多优秀,而是要明确表达你的特质。
美国学校的评审委员要找的,是未来数年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闭门造车的优等生。
所以,是否合乎院系的研究方向、研究主题明确而独特,并具备该领域需要的能力,
才是他们判断是否具有“研究潜力”的前提。
以我自己为例,我研究的主题是:近代东亚的跨国社群迁徙。
所以在SOP中,我就特别凸显自己已经修过与该领域、甚至社会科学相关的课程,
曾在中国、日本、台湾等地多次进行田野调查、口述访谈,
懂日文也曾去日本访学,并曾数次在日本收集近代史的档案。
结尾再连结上当今的南海议题与东北亚区域冲突,指出我的研究可能具有的现世意义。
这些经历个别分开看,其实也都没什么,卑之无甚高论;
但是每一段、每个部份的铺陈,都与我设定的研究主题环环相扣。
让每个小点互通声气,形成一面有机的连结,
那么未来的研究潜能,以及教授们与你合作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跃然纸上了。
当然要说是嘴砲,那也是啦XD
理科学生做出的实验成果,较不至因为语言落差而被忽视。但是人文的会。
事实上我们的英文程度难以跟欧美研究生相抗衡,这表示我们在学术上时常“失语”。
既然如此,撰写策略就显得异常重要。
3.简易行文
这边的重点只有一个:不要随便在申请文件中使用GRE单字!
请用自己习惯的文字、句构与用语即可,写的高深莫测只会让评审头痛。
你宁可看到一个老外用浅白的中文把话写清楚,
也不会想看到对方用落霞与孤鹜齐飞来形容坠机,对吧?
4.推荐信
如前所述,我的策略是每个环节都符合我所设定的研究主题。
因此在推荐信方面,我就请台湾、中国与日本三地的教授帮我写。
其中还有一位不是历史系,而是社会科学院的老师。
一般都认为推荐信应该找指导老师、了解自己、或者跟自己有特别渊源的老师。
我想这些因素当然都很重要,毕竟你也不可能找一个不认识的老师写XD
但我还是那句话,每份申请文件都要合乎自己的研究主题,推荐信也是。
很多文科的学生常常都只找同领域的老师,或者是自己学校或研究单位的老师。
我的感觉是,其实这样可能反而限缩了自己的可能性。
甚至,只要事前沟通良好,不找指导老师写其实也行。
因为关键在于你自己最后的呈现。
试想,如果你本来就是读中国史的,找三个中国史的老师写,真的会对你加分吗?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台湾研究生,却能在日本与中国都找到老师推荐,
而且还是其他科系的老师,这样即使研究主题普通,也能让评审眼睛一亮。
至少这些推荐信展现出,你有能力进行跨国、或者跨领域的学术交流。
当然,推荐信还涵盖很多因素,比方说人脉广度、人情压力、国际知名度等等。
毕竟牵涉到老师,就会有很多需要顾虑的层面,尤其是人情礼节。
但如果上述变量都能顾及,在可容许的范围之内,
我还是建议应该把推荐信做更高效率的运用,展现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4.时间规划
因为种种因素,我到去年二月底,才下定决心准备出国留学。
在那之前,我虽然一直有读原文书的习惯,却完全没碰过留学的语言考试。
从那时起直到11月底,总共9个月的时间,但我却还要应付博士班的课程与工作。
除此之外,因为早就安排好的日本访学与中国田野调查行程,
我在七月与八月几乎只有两周的时间可以完全拿来读书。
总而言之,包括GRE、TOEFL,以及所有申请文件在内,我总共只有约7个月的准备时间。
整个行程非常非常非常赶,每天我都得逼自己泡10小时在英文中,不然真的来不及。
要说我有任何建议,就是,一定要提早安排考场、提早完成所有的语言要求。
然后要先帮自己赚一笔至少半年不工作饿不死的钱。
中日战争,中方是用空间换取时间;申请留学,则是用金钱换许时间。
如果你像我考试拖到后期,那么如下所述,你将浪掷大笔金钱买回所剩不多的时间。
为了拿到更好的考试成绩,让申请更安心,我在11月下旬拼最后一次考试。
我永远记得,当时是礼拜六早上在北车考TOEFL,下午去网咖改SOP,
傍晚搭高铁去高雄,晚上在旅馆改好SOP寄给编辑。
隔天早上在高雄考GRE,虽然Q170,但V才154,抱着又被ETS坑了一次的恨意,
下午硬著头皮还是去网咖改Writing Sample,晚上再搭高铁杀回台北。
也就是说,因为语言考试拖到11月,
整个过程不只烧掉旅馆费、两场考试报名费、来回高铁、网咖费,
还要忍受过程中如影随形的焦虑与挫败感,写一百个惨字都不够。
最后真的是非常好运,强运兼开外挂,才有幸能被录取。
虽然我完全没有补习,但是生活开销、申请费加上ETS进香费,之前存的钱也几乎花光了。
诚挚建议各位,一定都要提早开始规划,设定好每个月的进度,不要把事情都塞到最后。
5.浏览目标学校网页
在我准备英语考试最繁忙的时候,逛学校网站几乎变相成为生活乐趣的来源。
透过网页编织远方彼端的梦,当然是帮自己打气的方法,
但这么做其实还有更实际的目的。
首先,必须先搞清楚老师会不会收学生。
我有个朋友曾经有过血淋淋的例子:他把一切资料都丢出去之后,
才发现那个他认为胜算最大的教授,竟然早早就在校方网页说,
明年要出国所以不收学生Orz
其次则是财务状况。
像我本来有打算申请U Washington的历史系,
但一看网页才知道,这所上个世纪美国西岸地区亚洲与冷战研究的大本营,
竟然因为financial problrm,决定2017停止招生一年。千金难买早知道。
另外像是UBC,也在网页公告说他们只给博士生四年的钱。这些都是必须事先知道的。
再者,校系网页也会提供很多有利于撰写SOP的讯息。
以Brown为例,逛过网页就会很清楚看出历史系与东亚系的差异。
此外,Brown也会在网页上说明,目前系上教授组成了哪些研究社群与program。
这就有助于我们判断自己的研究主题是否适合该校系。
另外还有一点是,网页也会提供校系或系所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资讯。
Brown就很鼓励研究生双修外系的课程。
因此我在申请Brown时,就在sop中提到我可能会去上社会所相关的课程。
简言之,你对学校做的功课,会如实反映在申请文件,教授们也都看的到。
supporting group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朋友相互打气,不要让自己孤军奋战。
我有两个死党就是先我一年到美国就读,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的我。
平常多跟朋友讨论,很多idea就是在嘴砲或聊天中蹦出来的。
朋友之外,家人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另一半也是。
这可以让自己在忙乱的准备流程中,至少有个地方可以安顿身心。
前提是要先沟通好,像彼此说明自己的意愿与想法,让大家心里都有个底。
在我准备申请的过程中,老婆一开始有点挣扎,后来还是毅然决定支持我。
于是我们那半年约会几乎都在读书,她读研究要用的材料,我则准备英文。
所以到了12月申请资料都丢出去之后,虽然妾身未明,我还是求婚啦~
也感谢老婆大人不嫌不弃(拜)
总结
尽管过程种种血泪艰辛,最后收到录取信,觉得一切还是值得的。
Brown历史系招待录取者三月中免费参观校园,包办机票与饭店。
于是乎,这趟旅程也就成为我与老婆最值得纪念的蜜月旅行。
在这过程中,真的很感谢许多人的帮忙。
痛苦会过去,美会留下。
祝各位最终都能如愿达成自己的梦想。
拉哩拉杂讲了太多,希望能对版友产生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帮助都好。
尤其是给跟我一样,就读人文科系的朋友。
有问题欢迎私下联系!
作者: MIKEmike07 (加油!)   2017-07-05 18:41:00
好强大的经历
作者: simon81921 (simon)   2017-07-05 18:45:00
知名度真的不高,好多人不知道 XD. 以后一起加油!
作者: julike (小郁)   2017-07-05 18:55:00
棒棒der!
作者: mra2284 (mm)   2017-07-05 19:19:00
作者: spongie (吉米花生酱)   2017-07-05 19:35:00
推推!超常被问“这间学校好吗?”的~
作者: lolowowing (Debby)   2017-07-05 19:49:00
推!恭喜!!
作者: joannechild (公法小憨熊)   2017-07-05 20:19:00
这间超棒的啊!恭喜恭喜!
作者: joda (回家)   2017-07-05 20:44:00
恭喜!对你的研究议题很有兴趣耶!跨国迁徙当红布朗大学很有名啊 gossip girl的两女主角不就在竞争brown?
楼主: Siddhartha94 (曾经‧疯)   2017-07-05 21:11:00
感谢楼上,有兴趣的话欢迎一起讨论~
作者: Organizer (睡觉啦)   2017-07-05 21:15:00
读12年以前应该有在史学杯打过
作者: Seiran (它它)   2017-07-05 22:15:00
恭喜大王
楼主: Siddhartha94 (曾经‧疯)   2017-07-05 22:38:00
楼上XD
作者: newlife100 (lydiyamaha)   2017-07-05 23:12:00
一直想到熊大
作者: ron0908 (荣恩)   2017-07-06 00:00:00
谢谢你的分享!
作者: mileli (悍婆)   2017-07-06 00:08:00
恭喜!!!
作者: immoi (侯小佑)   2017-07-06 00:45:00
推 好强! 闽南客家不奇怪啊,我理科但我语言也有标明台语XD
作者: backpacker18 (It's Fucking RAWWWW)   2017-07-06 02:57:00
作者: SwordSpirit (学着去爱每一个人)   2017-07-06 07:52:00
同为东亚/历史博班大推!被拉美研究学者邀请合作真的很强大啊~~
作者: NEWSTAY   2017-07-06 12:26:00
恭喜
作者: james386190 (小杰)   2017-07-07 05:02:00
恭喜!!!
作者: gavinchen (咩)   2017-07-07 10:53:00
恭喜
作者: amaukoh (Chariots of Fire)   2017-07-08 05:09:00
朝圣推
作者: hen5566 (哼亨56)   2017-07-08 09:52:00
跪着看完
作者: andykiki (从心,重新。)   2017-07-08 15:49:00
恭喜!
作者: Rattle (Simon)   2017-07-09 09:28:00
常春藤名校,台湾很少人能完整说出是哪八间
作者: dong2002 (喔耶!)   2017-07-09 19:16:00
恭喜!!
作者: audition (Fiat Lux)   2017-07-10 18:49:00
作者: pz5202 (tata)   2017-07-13 20:29:00
厉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