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托福和GRE考很好、GPA很高又发paper的那种人,
也不是从小立志出国念书,一路展现学术倾向的学生。
相对的,曾经我在工作与升学间徬徨。
所以我还是把它写下来,希望对跟我一样迷惘的人能有一点点帮助。
Application
美国 UNC Emory UTSW...等九间 (免疫相关博士学程)
德国 多得不胜枚举... (免疫、生态)
Rejection
UNC Emory Rochester
Pending
UTSW BCM UA...
Admission
德国慕尼黑大学 (LMU) Experimental Medicine PhD (SFB914)
Decision
德国慕尼黑大学
Standardized Exams
Toefl 89
GRE 313 AWA 3
心路历程
我是生物相关科系的学生,念完硕士班的时候非常疑惑是否要继续念下去。
于是,我就先去当了兵。不料当完还是没有更清楚...@@
即使心中不清楚,我当时还是把出国念PhD设为目标,
策略是先去中研院当助理,一边准备英文考试一边申请。
这样的结果就是时间一天拖过一天,越来越没斗志,最后逃避、放弃。
现在回想,这个逃走来自于自己心里没有真心接受当时的申请PhD的决定。
不过收获是我把“出国去开眼界”这件事列为我必须去完成的事,而且是坚定的。
因为心里还是对产业有好奇,于是我找了一个医疗器材公司的工作,
不但如此,还跳到商务发展部门去做市场研究,想让自己看到研发之外的更多面向。
同时把出国的策略从出国念PhD改成:工作几年后出国念MBA。
结果这条路我一样没有走完。
到了产业后,我发现科学的内涵更让我喜欢。
金凯瑞好像说过,要为自己喜欢而做选择,而不要因为害怕
令我自己也意外的是,我真的想念书了。这次,我想要了。
可是当时已经快9月,我还没开始念英文咧....
以12/1当作申请的deadline,加上念书的时间,我大概只有一次托福和GRE的机会。
所以我9月中辞掉工作,11/8和11/16分别考了托福和GRE,
然后把11/16到12/1这段时间用来准备其他文件。
这个做法有点赶,造成很大的身心压力,不过我没有选择。
我一开始就锁定美国和德国 (本来也考虑英国,不过好像奖学金不好拿),
9月中到11月底这段时间,唸书唸累了就看两国的program。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除了透过program,也可以直接跟老师接触,算是有两种管道。
也因为第二条管道的存在,没有一个公定的学期开始时间。
所以我看到喜欢的老师,也就直接出手了。 (准备CV与cover letter)
我未来要进的lab,刚好也是我“出手”的lab中最想去的一个,有点幸运。
从10月中开始,我跟我的未来老板C开始了漫长的skype之旅:
第一次,认识一下、聊聊动机。然后C去跟我的推荐人联络。
第二次,聊聊推荐人的feedback,聊聊想做的题目。
他要我写几个想做的方向给他看看。我觉得这是C对我的测试。
第三次,聊聊我写的那些想法。
接下来,C要求我跟他lab每个人都skype一下,包括还没到到职postdoc。
直到农历年前,他给了我admission。历时快要4个月.....
过程漫长,但我想我会去他那边,不会再继续等消息,
因为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C不只是boss也是个称职的mentor。
我一直把念PhD视为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所以很在意这点。
虽然转了几圈又走回出国念PhD的路,但是我心里比以前踏实。
虽然多了几岁,但是为了这个踏实,很值得。
我猜想可能有不少生物背景的人和我以前一样:
对产业不了解,对研究不讨厌,考虑要转行,不知道该怎么做决定。
现在回头看,觉得除了“尝试”没更实在的方法了。 (绝对实在,但不快)
因为没有尝试以前总是会觉得自己没有的比较好,而尝试后会能更客观的评价。
从学术界出走,再从产业界出走回到学界,好像有点鬼打墙,其实会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对我来说,去产业反而让我回去念书,找到答案而心里踏实,才能好好做事。
我的故事大概就这样。
讲起来云淡风轻,其实把工作辞掉和短时间内完成申请都不是容易的决定。
伴随的压力很大,还胖了好几公斤....所以我真的建议大家从长计议。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每天都想过要放弃,
但是如果为自己留了余地,就会一直困在那个余地里。感谢陈伟殷这句话让我没放弃。
感谢温馨的留学版让我在很短的时间能掌握大部分的事情,让一切变得可行,
也让我看到许多神人而知道天高地厚。
最后也祝福各位战友完成自己的梦想。
晚安。